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1672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吴兰州 第卷 阅读题(6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

2、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

3、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的杜预。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

4、是非和爱憎。第1页共12页 高一年级语文 第2页共12页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者曲笔。春秋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协,是一种无

5、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1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B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C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即以前的侍萍),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人,斜穿心肺”,又写到“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人

6、,穿胸偏右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B. 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 “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但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给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 来,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

7、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者的是非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C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D.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 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豫让者,

8、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

9、”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10、。”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漆身为厉(,赖),吞炭为哑:以漆涂身,使肌肤肿烂,像患癞病。厉,同“癞”。癞疮。吞炭为了使声音变得嘶哑。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1、)A赵襄子最怨智伯 怨:痛恨B卒释去之 去:使离开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 数:责备 D何乃残身苦形 苦:痛苦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 )(3分)去而事智佰,智佰甚尊宠之 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既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遂伏剑自杀A B C D第3页共12页 高一年级语文 第4页共12页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二次行刺失败被擒,豫让要求向赵襄子的衣服刺几下以了却心愿,赵襄子感于他的大义,满足他的要求后才将其处死。B豫让的朋友劝说他假意投靠赵襄子再伺机

12、刺杀,但豫让认为那是不义的行为,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C赵襄子指责豫让既然易主侍奉智伯,就不该一再为其报仇。而豫让认为智伯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表达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D智伯被消灭后,豫让为报答智伯乔装改扮刺杀赵襄子,失败被擒,但赵襄子认为他是有义之人,释放了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5分)(2)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5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89题(8分)上 太 行 于谦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注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巡抚山西、视

13、察太行山时,“轻骑遍历部所,延访父老”。而且年年出巡。8.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6分)答:9. 请结合诗的后两句简要分析“千里客”的形象。(2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6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2)满载一船星辉,_。(再别康桥)(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4)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5)最爱湖东行不足,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 ,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24分)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

14、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

15、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 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第5页共12页 高一年级语文 第6页共12页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

16、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

17、、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

18、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1用一句话概括林徽因让人敬佩的原因。(4分)12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

19、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6分)13文中将林徽因与张爱玲对比,她们之间有哪些不同?(6分)14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从她身上你学到了哪些?请结合自身经历简要叙述。(8分) 第卷 表达题(84分)四、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1521题,共24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A尽(jn)量 劲敌(jng) 彳亍(ch) 忸怩不安(n)B凌侮(w) 瞋目(chn) 拊心(f) 峥(zhng)嵘岁月C漫溯(s) 团箕(j) 创(chung)伤 失其所与(y)D剑鞘(qio) 颓圮(p) 箕踞(j) 挥斥方遒(qi)1

20、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欲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B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就能计日程功。C匆匆溜走的只是时光,回忆却永远驻扎在心房,每当打开心扉,往事会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D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上,八万余名青少年用花束组成了巨大的“国庆”字样。曾几何时,为了这一天,多少志士仁人奔走呼号,殚精竭虑。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调查结果显示,“看病难、物价涨、房价高”的民生问题,已连续三年成为专家提意见

21、最多的焦点问题。B碱性的钙剂可以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在餐后服用,能够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因此建议大家补钙最好每天少量多次效果最好。C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D平时煮粥,大家都喜欢把粥熬得稠稠的,觉得这样的粥具有细腻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很好的食欲,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吸收。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B.左传是我国第

22、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00篇。郭沫若先生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长调。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第7页共12页 高一年级语文 第8页共12页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体史书,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等,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19.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空格处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语段,其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23、)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 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A. B. C. D. 20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场景,在语言表述上都存在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改正。(3分)(1)某节目现场:主持人朱军得知嘉宾的妹妹刚去世,语气沉痛

24、地说:“我代表观众朋友对舍妹的过世表示哀悼,但木已成舟,还请节哀顺变。”(2)重庆一中06级毕业生看望几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紧握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高中时的事情都还历历在目,我特别想念您,您身体还好吧?”(3)某知名作家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曾老师,您的书已经收到,感谢您的惠赠,拜读后受益匪浅,很多地方使我感慨颇多,您堪称散文的大家。作品我定当惠存。(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21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6分)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_,_;_,_。五作文(

25、60分)22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 歌手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许多人,请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不少于800字。2.写出你的真情实感。3.不抄袭,不套作。4.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上饶市二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周朴园的话是说谎,是歪曲,不属于春秋笔法。)2.A(董仲舒是第一个结合春秋解说春秋笔法的人,左丘明只是做了精当的概括,并未解说。另外原文说的是“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

26、春秋笔法”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选项犯了颠倒因果的错误。)3.D(使“乱臣贼子”害怕,是孔子写春秋的目的,而不是“春秋笔法”的作用。)4.D(“苦”是摧残、丑化的意思)5.C(只表示智伯对豫让的宠信是朋友劝说豫让的话是豫让说赵襄子的情况)6.A(豫让自杀而死,赵襄子并没有处死他)7.(1)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所以”、“愧”、“事”、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各1分)(2)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事”、“众人”、“遇”各1分,大意2分)文言文参考译文: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

27、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后来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漆了,作为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于是变更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要为智伯报仇!”襄子身边的侍从要杀他,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小

28、心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仇,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最终还是把豫让释放了。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恶疮,还吞炭使嗓子暗哑。他把自己原来的形状变得人们无法辨认之后,到市上行乞。他的妻子见了,认不出是他。在路上见到他的朋友,朋友却认出他来了,说:“你不就是豫让吗?”答道:“我是豫让。”他的朋友为之哭泣道:”以你的才干,投奔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他亲近你宠爱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这岂不更容易吗?为什么竟要伤残身体,受许多痛苦,想以此达到向襄子报仇的目的,这不也太难了吗!”豫让说:“既然已经投刘他门下效命办事,却又想杀他,这是怀着

29、异心来侍奉君主啊。冉说,我所做的确实是极难的事情,然而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豫让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

30、报答他。”襄子长叹一声,呜咽着说道: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这时襄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三次,一剑直劈下去,说道:“我可以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说罢便横剑自刎。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

31、到这消息,无不为之流泪呜咽。8.夕阳、西风、衰草、秋空、薄云、飞鸟。(2分)以肃穆空阔的自然风光衬托诗人不畏肃杀、勇于进取的豪情。(2分)用孤鸟还巢衬托诗人应有的思乡之情。(2分) 【解析】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描绘诗中主要景物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候既要忠于原诗又要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加以创造,再现画面,力求语言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即可,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恬静优美、闲适安宁、朦胧迷离等,注意能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通过景物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9.诗人在任上年年出巡,现在两鬓斑白又一次登上了太行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勤政不倦

32、、为国奔忙的政治家形象。(2分) 【解析】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有关诗句。可以从诗词的内容、标题、生平、时代背景、注释中找得到。分析形象即外貌、仪表、身份、性格、心理、品质、具体行为等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即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情感、理想、追求、品行。注意诗词中的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作用。这是一首行旅诗,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太行山中暮色苍茫的秋景图。最先曝露读者眼帘的是“西风”两字,既点明上太行的季节,又突出身凌高山得到的第一感受。劲扫落叶的秋风拂面吹来,最易使人想起天地的肃杀而惆怅思归。诗人登临眺望,只见夕阳西坠,或枯黄或残绿的杂草在落晖中阴暗参差,显得色彩错

33、杂斑驳。平视惟有满山遍野的衰草,夹着残光惨淡的落日,一片萧索;仰望呢,暮云逐渐密布了高远的秋空,笼罩了连绵的群山,朦朦胧胧、寂寂寥寥,只有一只回山归巢的鸟儿在孤飞,够凄清的。萧索凄清构成了诗人即景抒情的环境氛围。在这里,归鸟的描写颇有画龙点晴的妙用,它不仅仅以其飞动点活了静态的画面,也不仅仅以其渺小衬托出秋空的寥廓,而更在于以其独还故巢寄寓了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与前面令人思归的气氛正相呼应。这两句寓情于景,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两鬓霜华千里客”,是诗人自谓。诗人自二十五岁入宦途起,先后出使湖广,招抚川贵,巡按江西,三十三岁时巡抚河南、山西至半百之年,如云自己已经鬓发花白;长年累月地远旅他乡

34、、奔波道路,写此诗时在山西巡抚任上,与家乡钱塘遥隔千里,故云自己是千里为客。这一句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自身形象。客居他乡岁月之久,距离之远,卒使人想起元人马致远的一首著名散曲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从语言到意境,与这首曲子的后三句是何等的相似。然而,“忧国忘家。计安宗社”的政治家于谦毕竟不同于消极遁世的文人马致远,最后一句陡然振起“马蹄又上太行山”。闻马蹄之声,如见骑马之人,他策马奔行、风尘仆仆地巡视太行,虽年事渐高,仍不倦地为国事到场奔忙。“又上”两字颇写出诗人的壮心,老骥伏枥,自强不息,一洗断肠的哀怨,为全诗增添了一种爽朗豪健的情调。作者崇高的品格形象

35、也随着结句而完整地跃然于纸上。全诗意境如太行秋空辽远开阔,笔调如上山马蹄矫健有力。四库全书总目评于谦诗歌“风格遒上,兴象深远”,此诗很能体现出这一特点。它在写法上也颇具一格,看似景与情分写,其实一体连贯,承转自然,形成先抑后扬的感情波澜,读来别有一番顿挫之致。10.(1)万类霜天竞自由(2)在星辉斑斓里放歌(3)到了颓圮的篱墙(4)风萧萧兮易水寒(5)绿杨阴里白沙堤(6)学而不思则罔11.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意对即可,酌情给分)12“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36、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2分)具体体现:作为母亲的林徼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微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每点1分)13生活足迹不同: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她家的文学沙龙里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她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

37、张爱玲的文学才华深得人们的喜爱,但爱情生活并不美满。(4分) 精神境界不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而张爱玲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2分)14求知好学,“腹有诗书气自华” 执着坚毅的事业追求顽强不屈的直面人生困境 追求至真至纯的人生境界(每点2分,共8分。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赋分。)15A 【解析】B.拊f C.创chung D.踞j16B 【解析】B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A望文生义。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C重复赘余。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D不合语境。曾几何时:指没

38、过多久。17A 【解析】B项“因此建议大家补钙最好每天少量多次效果最好。”句式杂糅;C项偷换主语,应把“自”挪到“湖南”前面;D项“粥具有很好的食欲”搭配不当。18.B【解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鲁迅而非郭沫若19.B 【解析】句“前两者”承接上句“贫二代”“拼二代”,照应上句“富二代”;紧接“误解” “偏见”转入改变对“富二代”的看法之必要,句中“也”照应第句20.舍妹令妹;久仰久违;惠存珍藏。【解析】此类题可结合着具体的语境,从得体、简明等角度分析。称呼对方的亲人要用“令”,如令妹;第二句,由“几年未见”可知,久仰,不得体,应为表时间的词“久违”;别人赠送的东西,用“惠存

39、”不得体,“惠”一般用在对方身上,可用“珍藏”。21例句:就像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一样,凄冷的北风也拦不住你走向春天的脚步。就像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一样,突来的暴雨也拦不住你慨然前行的身影。【解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本题属续写式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与例句严格一致。22.【写作指导】 这个命题作文既新鲜又耐人寻味,一曲歌,引发我们寻找过

40、去的时光。写作时要理解,寻找时光其实寻找的是我们曾经的琐碎的日子,还有蕴含在这些日子里的美好和爱。围绕题目,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l 根据提示语言,确定写作范围。歌词内容就是题目的提示范围,它告诉了我们在写作时要围绕以上内容展开。可以写“长新芽”的老树,写“又开花”的枯木,也可以写父母的“满头白发”,从而生发出独特的人生感悟。如果脱离开提示语,去写中三的奋斗时光,感慨时光流逝也可以,但不够完全切题。 l 做到中心积极,写出真情实感。 积极健康向上的中心是衡量一篇文章最主要的标准。这个题目,需要同学们在感叹时光的流逝中,真切地感悟出父母之爱、亲情之美。如果只是写“无可奈何花落去”,是得不到

41、高分的。如一位同学写回忆时光的流逝,时间去了儿时的玩耍中,去了长大后的游戏厅中,虽是真情实感,但格调不高,难以打动读者的内心。 l 把握详略分配,突出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能让文章生动感人,写作时,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一个细节和时光相碰撞,写出心灵的触动。这个细节可以是父母匆忙中做的一顿饭,也可以是父亲不再挺拔的腰板、母亲不再光彩的容颜。以叙述描写为主,然后抒情议论,做到详略得当。 最后,也允许同学们在文体上有小小的创新。比如运用书信体,给某一位亲人的一封信;运用日记体,组合几篇日记来对比,表达自己的感受等。【例文1】时间都去哪儿了孙道荣时间对人说,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每天帮你储存一分钟,在你最需要

42、的时候还给你。人说,这个主意好,但是我非常忙,时间根本不够用,恐怕你很难从中拿走任何一分钟。时间笑笑说,我只从你多余的时光中拿走一分钟,绝不影响你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人点点头,心想,正好让你看看,你给我的时间是多么不够用。时间发现,人的一天,真的非常忙碌早晨起来,甚至来不及吃一口早饭,就得往单位赶;到了单位,就开始不停地打电话,接待客户,上网查阅、回复邮件,看新闻,忙得像陀螺一样;下午继续马不停蹄,连续开了三个会,读了一叠文件,签了一堆名字;晚上陪领导和客户喝酒吃饭,饭后又唱了几个小时的歌,打了几局牌,直到深夜才疲惫不堪地回家。时间摇摇头,人确实太忙太累了,似乎真的一点儿多余的时间都没有。不过,

43、时间还是每天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人那里拿走了一分钟。第一天,时间趁人打电话时拿走了一分钟,人毫无知觉。这个电话已经打了半个多小时,没完没了。类似的电话,人经常打。有时候是和合作伙伴谈判,有时候是家里的琐事,有时候仅仅是和朋友闲聊。第二天,时间从饭局上拿走了一分钟,此时人正醉意朦胧。一帮人都喝多了,为了其中的两个人要不要再干一杯,你来我往地拉扯了十几分钟。第三天,是个双休日,人和几个朋友相约打了一下午牌,时间轻而易举地从中拿走了一分钟。有一天,人为了一件事生闷气,整整一上午什么也没做,时间拿走了其中一分钟;还有一天,人一打开电脑就开始东聊西聊,四处看新闻,时间又蹑手蹑脚地拿走了一分钟日子一天天过去,

44、时间每天从人那儿偷偷拿走一分钟,人一直浑然未觉。直到有一天,死神找到了人。眼看生命走到尽头,人心有不甘,哀伤地对死神说,请再宽限我几天吧,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来得及做。死神坚决地摇摇头:你已经没有时间了。此时,人忽然想起来,若干年前,时间曾答应每天为自己储存一分钟。但他不能确定这个约定是否有效,因为他从未觉察哪一天少过一分钟。时间来了,说,从40年前你身强力壮时开始,我就每天帮你储存一分钟,直到今天,总共储存了10天。人一听,激动不已: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最后的时光。此时,人的脑海中闪现出很多没来得及做的事:早就答应帮老母亲收拾长满野草的庭院,可那里依旧荒凉;一直想陪妻子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可她只能

45、一个人孤坐在电视机前等我回家;答应了儿子好几次陪他踢一场球,可他的眼神里总是充满失望想到这些,人不禁泪流满面。(选自 生命时报 2014年02月18日)【例文2】时间都去哪儿了席金峰当马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歌罢,许多人耸然动容,情不自禁地双眼潮湿。也许,有的人是因为有几多的感伤,几多的惆怅,几多的幽怨,几多的沧桑,几多的人生苦短,几多的时乖命蹇,几多的白云苍狗,几多的功业未建、壮志未酬而身先老的酸涩、唏嘘和感喟,纷纷涌上了心头。也许,有更多的人是因为有几多的警醒,几多的惕厉,几多的奋发,几多的壮怀激烈,几多的时不我待,瞬间,心头一紧,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我想,之所以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

46、这么敏感和惊悚,不是人们对于时间理解得多么深刻,实在是人们对于人生短暂这样一个普通命题感受深切。是人们蓦然回首间,对自己人生中的一部分生命过程,不知不觉间就不知去哪儿了的惊叹,是对自己到底做了一些什么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的反省和追问,是人们生命意识的自觉和顿悟。所以,时间是什么?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是一个问题。孔子有感于生命和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匆匆消失,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岳飞激励自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富兰克林告诫人们,“你热爱生命吗?那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古今中外这些做出了一番事业者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珍惜时间,奋发有为,生命才会充实而欢乐,富有意义和价值,从而焕发出光彩夺目的光芒,也才不会在闻听“时间都去哪儿了”时感到惊心和不安,因为“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由此,如果你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就应该早早地树立远大志向,珍惜青春年华的每一分钟,付诸行动;如果你人到中年却尚未有建树,就应该闻鸡起舞,积极振作,“休将白发唱黄鸡”;如果你事业未成却已年过半百,抑或是成了两鬓斑白的老年,也不要迟疑蹉跎,应该争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免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老大徒伤悲”。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闻听“时间都去哪儿了”时,自怨自艾,黯然神伤。 (摘编自2014年2月24日陕西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