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集训(十九)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泰州一模)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以扩大就业面。这种“自愿联合政策”的实质是()A固守自由放任B强调政府干预C扩大地方权力 D刺激生产消费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这没有体现政府的全面干预,其实质是固守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符合题意;胡佛并没有强调政府干预,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扩大地方权力,故C项不符合题意;“自愿联合政策”并不能体
2、现刺激生产消费,故D项不符合题意。2(2020清江中学阶段检测二)表: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表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该时期工人工资在逐渐减少,反映了当时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C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时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不正确;材料所述工人工资的降低是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所致,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产业结构调整,B项不正确;工人工资的高低与国家财政
3、支出没有必然联系,D项不正确。3(2019扬州考前调研)以下是美国、德国和英国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变化对比表。这表明()摘自罗伯特W斯特雷耶世界之道:一部基于资源的简明全球史A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失业率持续下降B德国在1932年以后就业率持续上升C英国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三国均有效遏制了法西斯主义势力B对比表中1937年失业率在上升,故A项错误;德国在1932年以后失业率在下降,即就业率持续上升,故B项正确;英国也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故C项错误;德国法西斯最终在德国上台,故D项错误。4(2019南京、盐城二模)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迎合了西方各国当时的需要,相当迅速地为
4、英、美等国的经济学界所接受,称之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革命。这一理论()A是对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革命B促使西方“混合经济”模式出现C是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完善D推动西方社会出现了“新经济”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作者是凯恩斯,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与西方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完全相违背,故A项正确;“混合经济”模式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福利制度,故C项错误;“新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故D项错误。5(2019南京学情调研)罗斯福新政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力。1935年5月27日,最
5、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新政推行不到3年,各州法院裁定约1600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这种现象反映出()A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仍存在争议B总统通过实施新政走向了集权统治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没有显著的效果D与最高法院的博弈中总统处于劣势A“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新政推行不到3年,各州法院裁定约1600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表明罗斯福新政存在争议,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在当时存在争议,没有涉及总统通过实施新政走向集权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在当时存在争议,没有涉及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效果,故
6、C项错误;与最高法院的博弈中总统处于劣势与史实不符,两者是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6(2019常州一中期初)“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几乎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这是罗斯福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在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D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材料“免于匮乏的自由国家都几乎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说明措施和全体国民切身利益有关,最接近的措施是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故选D项。7(2020清江中
7、学阶段检测二)罗斯福说:“我们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国家的责任之一,就是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这一认识()A促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B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C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完善 D推动美国调整农业结构B“人民的工具”“关怀那些陷入逆境以致不靠别人帮助就连起码的生存资料也无法获得的公民”的信息体现出政府对于人民群众的关怀,这一思想导致罗斯福新政实行社会福利措施,催生了福利国家模式,故B项正确;促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属于新政特点,故A项错误;民主政治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讲的是社会福利措施,不是农业结构调整,故D项错误。8(2019常州田
8、家炳中学调研)经济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浪费性支出”提供有力依据的是()A兴办公共工程 B开展蓝鹰运动C实行通货紧缩 D政府整顿银行A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实行国家出资兴办公共工程,这一措施被认为是“浪费性支出”,A项正确;B项主要是为企业生产提供信誉保障;C项属于货币问题;D项属于金融问题,不符合材料主旨。9(2019江苏名校调研一)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通过形形色色的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和演员提供创作和演出的机会,使文化界出现了一股“书写美国”“描绘美国”的民族主义思潮。
9、这说明“新政”()A注重恢复民族自信心 B具有文化复兴的特征C带有狭隘民族观倾向 D促进了文化经济发展A经济危机打击下,人们不仅会对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也会对国家和政府失去信心,更会导致整个民族精神上的颓废,罗斯福新政不仅从经济上解决了失业问题,也注意从精神上恢复民众的民族自信心,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振兴民族精神,而不是文化复兴,B项错误;宣扬本国的民族主义情节,不等于排斥其他民族,因而不能说明狭隘民族观,C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0(2020扬州期中调研)失业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失业率也会产生相应变化。下面是美国失业率变化图,它可以用来研究当时()A运用
10、新的经济理论,减少国家干预B垄断资本发展壮大,控制国家政权C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D经济状况走向好转,政府权力扩大D20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大危机,失业增加,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得美国经济走向好转,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同时也扩大了政府的权力,故选D项;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大危机,是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项;垄断资本发展控制国家政权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C项发生在经济大危机时期,不能用来解释整个美国失业率变化图,排除。11(2019扬州期中调研)有学者这样评价罗斯福新政:“尽管私人企业仍是美国经济制度的主要支柱,国有企业却在不断增加,田纳西
11、河流域管理局就是最好的例子,意义更为重大的也许就是:政府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日益提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政改变了美国的经济制度B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C克服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D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B根据“国有企业却在不断增加,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就是最好的例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增加国有企业,兴办公共工程,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在保留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克服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法西斯势力,排除D项。12(2019常州田家炳中学调研)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
12、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A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B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C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政府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结果造成更大程度的通货膨胀。为了解决此问题,英国政府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了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故B项正确,C项错误;扩大福利国家规模属于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手段,故A项错误;美国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故D项错误。13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期间发表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
13、将结束大家都了解的那种福利。我将一劳永逸地抹掉福利的恶劣名声。”克林顿所说的“那种福利”()A背离了资本主义制度B是解决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C必然导致高税收和高赤字D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D根据材料可知,福利制度是指国家或政府在立法或政策范围内,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D项正确;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并不是背离了资本主义制度,A项错误;福利制度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B项错误;C项中“必然”的说法过于绝对,一定限度的福利制度,并不会导致高税收和高赤字,排除。14(2019无锡一模)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
14、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中国也将“中国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B世界各国跨入知识经济时期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D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D依据题干中“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说明了各国意识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上升到国策的高度,这反映了新经济时代下国际竞争的加剧,故选D项;A项错在“取代”;B项表述程度失当;C项在经济“滞胀”后,西方各国减少国家干预。15(2019赣榆海头高级中学)美国学者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英国在
15、1930年开始起步的汽车增长,因战争和战后的短缺而中止了,但从1950年到1980年,它的汽车拥有量隔10年增长一倍。意大利私人拥有汽车量1965年是550万辆,1970年超过1000万辆,1975年约有1500万辆。”关于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危机和战后消费需求释放B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推行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强力推动D“知识经济”模式快速运行D材料重点体现在经济危机和战后欧洲各国汽车需求量激增,究其原因在于战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需求增加,福利国家制度的推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以及凯恩斯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A、B、C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与题干所给
16、时间不符,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5分)16(2019徐州、淮安、连云港一模)20世纪30年代是英国农业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91932年英国的农产品价格下降约34%,尤其是谷物、羊毛等农产品价格下降更为明显。其中,小麦在19271931年的平均价格降幅达到47.1%,羊毛从1928年的每磅37便士下降至1931年的每磅14.7便士。1931年英国农产品进口量比19271929年增长了17%,与此同时,英国国内的农产品也出现了过度生产的情况。在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呈现“滞胀”状态。受谷物生产萧条的影响,很多地区的农耕土地在销售以及租赁方面都没有市
17、场。材料二1931年11月,英国颁布园艺产品法案,该法案规定对一些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重的无核小水果以及马铃薯征收关税。英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生产性农业补贴,授权农业生产者可以组建委员会对某类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加大农业研究与教育的推广,设立农业研究委员会,致力于将农业教育推广到地方层面。以上材料摘编自刘倩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农业改革与国家干预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英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国际背景和国内政策因素。(7分)(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为摆脱农业困境采取的措施,概括其特点并简析影响。(8分
18、)解析:本题从农业角度来考查英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第(1)问,“困境”的回答,考查学生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一中“19291932年英国的农产品价格下降约34%”“农产品市场呈现滞胀状态”和“农耕土地在销售以及租赁方面都没有市场”的信息,考生可从农产品价格、农业市场和土地三个角度归纳出问题。“背景”的回答,注意设问要求是国际,结合材料一的时间信息,不难看出此时经济大危机正蔓延资本主义世界。“政策”的回答,注意是国内一词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难答出是自由主义的影响。第(2)问,“措施”的作答,据材料二中的“颁布园艺产品法案”信息,得出加强农业立法的答案。据“对一些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重的
19、无核小水果以及马铃薯征收关税”,可知这是限制农产品进口。据“实行生产性农业补贴”,得出补贴农业的措施。据“加大农业研究与教育的推广”,得出答案。“特点”的作答,从这些措施中可以分析出都是政府的力量在推动农业走出困境,这体现的是政府干预经济。“影响”的回答,考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英国经济发展等不同角度来组织答案。答案:(1)困境: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市场“滞胀”;土地租售困难。背景: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政策:长期奉行自由主义。(2)措施:加强农业立法;限制农产品进口;实行农业补贴;建立农业机构(委员会);进行农业研究与教育。特点:国家干预。影响:推动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加剧国际竞争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