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下学期联考适应性训练(二) 物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9题,27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能做曲线运动也能做直线运动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是做曲线运动C.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可能保持不变D.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2. 如图所示,B物体的质量是A物体质量的,在不计摩擦阻力的情况下,A物体自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当物体A落地时B仍在光滑桌面上,则此时B的速度为A. B. C. D. 3. 从空中以的初速度平抛一个重为10N的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3s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则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A. 400WB. 300WC. 500WD.
2、700W4. 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处于地面附近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有A. b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 B. 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C. c在内转过的圆心角是 D. d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的固定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此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 A. 重力势能增加了B.机械能增加了mghC. 动能损失了mghD. 机械能损失了6.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由静止启动,汽车的输出功率与汽车速
3、度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当汽车速度达到后,汽车的功率保持恒定,汽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若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恒为f,汽车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开始做匀速运动B. 汽车速度为时,加速度大小为C. 汽车速度为时,加速度为0D. 若汽车速度达到所用时间为t,则经过的位移为7. 两个质量分别为2m和m的小木块a和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与转轴的距离为L,b与转轴的距离为2L,a、b之间用长为L的强度足够大的轻绳相连,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开始时轻绳刚好伸直但无张力,用表示圆盘转
4、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比b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B. a、b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C. 是b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D. 当时,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8. 如图所示,木板可绕固定水平轴O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OA缓慢转到OB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用N表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用f表示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在此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N和f对物块都不做功B. N对物块做功为,f对物块不做功C. N对物块不做功,f对物块做功为D. N和f对物块所做功的代数和为09. 两相同高度的斜面,倾角分别为、,两小球分别由斜面顶端以相同水平速度v抛出,如图所示,假
5、设两球能落在斜面上,则两球下落高度之比 A. B. B. D.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5题20分,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0. 为了探测某星球,载有登陆舱的探测飞船在以星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的圆轨道上运动,其周期为,总质量为;随后登陆舱脱离飞船,变轨到距离星球更近的半径为的圆轨道上运动,此时登陆舱的质量为,则A. 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B. 该星球的质量为C. 登陆舱在轨道和上的运动速度大小之比为D. 登陆舱在轨道上运行周期为11. 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恒定外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外力,已知物体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
6、列说法正确的有A. 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为B. 水平拉力大小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的2倍C. 物体在加速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减速段的平均速度D. 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12. 在高为H的桌面上以速度v水平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当物体运动到距地面高为h的A点时,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正确的说法是取地面为参考平面 A. 物体在A点的机械能为B. 物体在A点的机械能为C. 物体在A点的动能为D. 物体在A点的动能为13. 通过观察冥王星的卫星,可以推算出冥王星的质量假设卫星绕冥王星做匀速圆周运动,除了引力常量外,至少还需要两个物理量才能计算出冥王星的质量这两个物理量可以是A. 卫星的速度和角速
7、度B. 卫星的质量和轨道半径C. 卫星的质量和角速度D. 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14. 物体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物体的速度为零,则 A. 从A到B的过程,物体的重力势能不断减小B. 从A到B的过程,物体的动能不断减小C. 从A到B的过程,物体的机械能不断减小D. 物体在B点的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18.0分)15. 某同学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一钢球通过轻绳系在O点,由水平位置静止释放,用光电门测出小球经过某位置时的挡光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该位置与O点的高度差h。已知重力加速
8、度为为了完成实验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_。填正确答案标号A.绳长lB .小球的质量mC.小球的直径d D.小球下落至光电门处的时间t正确测完需要的物理量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式是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字母表示16.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先适当垫高木板,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橡皮条弹力的作用下被弹出,沿木板滑行,小车滑行过程中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记录其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前适当垫高木板目的是_。在做“探究功与速度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通过控制橡皮筋的伸长量不变,改变橡皮筋条数来分析拉力做的功B.
9、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来改变拉力做的功C.实验过程中木板适当垫高就行,没有必要反复调整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即可实验中,某同学打出一段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两计时点距离依次为:、,则匀速运动的速度_。保留3位有效数字根据多次测量的数据,要想得到橡皮筋对小车做功W与小车匀速运动速度v的二次方成正比的关系,应该做出图线为_。A、B、C、D、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17. (10分)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高处以水平速度抛出,撞在倾角的斜面上的P点,已知,不计空气阻力,求:、C之间的距离;小球撞击P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18. (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10、的小铁块A以水平速度从左侧冲上质量为M、长为l置于光滑水平面C上的木板B,刚好不从木板上掉下,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此时木板对地位移为s,求这一过程中:木板增加的动能;小铁块减少的动能;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19. (10分)2013年6月11日下午,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进入近地点距地心为、远地点距地心为的椭圆轨道正常运行已知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飞船在近地点的速度为,飞船的质量为若取距地球无穷远处为引力势能零点,则距地心为r、质量为m的物体的引力势能表达式为,求:地球的半径;飞船在远地点的速度20. (15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点水平
11、抛出,恰好从竖直圆弧轨道ABC的A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轨道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O为轨道圆心,BC为轨道竖直直径,OA与OB的夹角,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大小。g取,求: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点与A点的高度差;小球刚好能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C,求此过程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高一下学期联考适应性训练(二) 物理答案1. A 2.D 3.B 4. A 5. D6. D 7.D 8.B 9. C 10.BD 11. AD 12.BD 13.AD 14.AC15.; 根据挡光时间和小球的直径求出小球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故选C。只需验证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
12、的增加,即,;则:。故答案为:;16.平衡摩擦力; 解:该实验中要使橡皮筋对小车所做功为合外力的功,应当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所以要求斜面倾斜,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够匀速下滑,故调整时应将木板左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橡皮筋拉小车时的作用力是变力,我们不能求变力做功问题,但选用相同的橡皮筋,且伸长量都一样时,橡皮条数的关系就是做功多少的关系,因此用不同条数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长度,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才有倍数关系,故A正确,B错误;C.实验过程中应反复调整使得小车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故C错误;D.橡皮条做功完毕,速度最大,通过研究纸带,得到小车的最大速度,不能用加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13、计算,故D错误。故选A。,说明物体在CH段做匀速运动,故有:;想得到橡皮筋对小车做功W与小车匀速运动速度v的二次方成正比的关系,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故答案为:平衡摩擦力; 17.解:设P、C之间的距离为L,根据平抛运动规律,联立解得:,小球撞击P点时的水平速度,竖直速度小球撞击P点时速度的大小为,设小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所以小球垂直于斜面向下撞击P点。18.解:木板对地位移为s,根据动能定理得:则动能的增加量为小铁块对地的位移为,根据动能定理得:可知小铁块动能的减小量为则系统减小的机械能为:19.解:设地球表面有质量为m的物体,根据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解得地球的半径 由于飞船在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所以飞船在近地点所具有的机械能即为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具有的机械能,则 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飞船在远地点的速度20.解:对小球在A点的速度进行分解,由平抛运动规律得;对小球由P点至A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小球恰好经过C点,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小球由A点至C点过程由动能定理得,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