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作业提升练 二十八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孙中山领导推翻满清统治,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但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地追随着康有为和梁启超。但1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也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戊戌变法的失败B.孙中山的思想根本转变C.中华民族危机加深D.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解析】选C。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士人寻找新的
2、救亡图存的道路,故C正确。2.(2017长郡中学模拟)1899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纳若干租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朘削之,则民可以大苏。”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A.与罗斯福相似,主张国家干预B.与资本主义一致,主张土地私有C.与马克思主义相似,主张土地国有D.与斯大林模式相似,主张农业集体化【解析】选C。“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纳若干租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朘削之,则民可以大苏”反映了孙中山主张土地国有,罗斯福主张土地私有,只是通过国家进行干预,与材
3、料不符,故A错误;材料与资本主义不一致,故B错误;与马克思主张土地国有一致,故C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农业集体化,故D错误。3.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以下各项中,属于“在传统外变”的代表性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解析】选C。“师夷长技以制夷”兴起于鸦片战争之后,与材料时间1895年不符,故A错;“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固守传统中国文化制度,时间上也
4、不符,故B错;兴民权体现了主张学习西方从制度上改造中国,这明显说明了对传统的挑战,故C正确;“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但未提出具体的改革建议,故D错误。4.(2017嘉兴模拟)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推断,孙中山认为()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和政治革命比社会革命更重要C.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可以迅速实现D.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解析】选D。材料中
5、没有提到中国工商业,故A错误;材料中“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知民族和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同等重要,故B错误;根据材料“而民生主义而去之易”得出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不能迅速实现,故C错误;根据材料“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得出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故D正确。5.(2017潍坊模拟)据载:“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共和观念风行B.帝制基础尽除C.传统文化皆废D.民权高度发达【解析】选A。材料中“准备易名为
6、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正确。6.(2017齐鲁名校调研)毛泽东撰文称:“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这一观点可能出自()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D.论联合政府【解析】选A。根据题意,材料强调“国民革命”“农村变动”,可以推断该时期为国民革命时期,涉及农村变动的最主要的文章即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故A正确。7.1943年,邓小平曾说:“遵义会议之后,党是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彻底克服
7、了党内的左、右倾机会主义我们回忆起过去机会主义领导下的惨痛教训,每个同志都会感觉到这九年是很幸福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毛泽东思想已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C.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D.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巨大成功【解析】选C。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邓小平认为到1943年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中国共产党克服了党内“左”倾、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毛泽东思想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故C说法正确。【拓展延伸】井冈山斗争道路得以开辟的历史条件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洞察国内外风云,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为井冈山根据地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
8、策,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问题,使根据地获得长足的发展,引导中国革命在危难中一步步走向胜利。8.(2017潍坊模拟)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适应一定的民族特殊性才能实现。据此阐述正确的是()A.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B.井冈山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是一个探索过程【解析】选A。根据材料表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9、“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适应一定的民族特殊性才能实现”,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道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故A正确。9.某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下列表述符合该理论的是()A.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实行“耕者有其田”B.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C.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D.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解析】选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
10、论是邓小平理论,它的思想根源是毛泽东思想,题干中强调取得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当时是毛泽东思想,故B正确,A、C、D错误。10.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解析】选B。“超越”的意思是与新经济政策有不同之处,A、C、D是二者的相同之处,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明显“超越”了新
11、经济政策,故B正确。11.有人用邓小平的经典话语来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头15年的基本特点应该是()A.“摸着石头过河”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析】选A。注意“改革开放头15年”即指改革开放初期,初期改革始于农村,初期开放始于经济特区,因而改革开放是逐步展开、稳步推进,最符合“摸着石头过河”的表述。故选A。12.中共十八大文件:“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材料反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共同点是()A.解
12、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B.中国向何处发展C.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D.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析】选D。A是指毛泽东思想,不是共同点,故错误;B指邓小平理论,故错误;C是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故C错误。这些理论成果都体现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特点,故D正确。【拓展延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3、一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材料二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1)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中严复和孙中山关于中国出路问题的不同观点。(8分)(2)阅读材料二,概括章太炎的政治观点。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出现的背景。(17分)【解析】第(1)题严复观点,据材料一中“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得出通过教育启发民智,
14、据材料一中“庶几逐渐更新乎”得出主张改革,据材料一“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表明反对“庶几逐渐更新乎”的改革,据材料一“鄙人乃实行家”并结合所学,得出孙中山观点是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主张革命。第(2)题第一问观点,据材料二“以革命明之”“以革命去之”结合所学得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第二问背景,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必须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答案:(1)严复观点:通过教育启发民智,主张改革。(4分)孙中山观点: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主张革命。(4分)(
15、2)观点: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5分)背景: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空前加剧;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要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就必须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12分)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6、)【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即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因此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如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萎缩;其次史论结合,可以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吸取苏东剧变的教训,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等方面来阐述理由。答案:参考答案:必要性: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而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吸取苏东剧变教训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6分)结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3分)结论: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萎缩。(3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