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语文导学大一轮广西专用练案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0996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语文导学大一轮广西专用练案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版语文导学大一轮广西专用练案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版语文导学大一轮广西专用练案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版语文导学大一轮广西专用练案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练案三论述类文本阅读(三)专题分级练第6页一、对点练比对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指出问题所在。1.原文选段:诚信观念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世界其他文化中也是得到公认的价值观念。西方诚信观念起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巨匠,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论述过诚信,把诚信看作城邦公民的美德。但西方诚信观念从一开始就和经济交往活动、政治公共生活联系在一起,在诚信的内涵中注入了遵守契约的信用原则。选项:西方国家把诚信看作城邦公民的美德,在诚信内涵中注入了遵守契约的信用原则。比对结果: 参考答案:张冠李戴。“西方国家把诚信看作城邦公民的美德”错误,由原文“西方诚

2、信观念起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巨匠,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论述过诚信,把诚信看作城邦公民的美德”可知,“把诚信看作城邦公民的美德”的不是西方国家,而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巨匠”。2.原文选段:近十年来,上百位作家的小小说个人专著作为“素质教育读本”成为了大中小学生换代的课外文学读物。陈建功在中国小小说50强的出版序言中说:“不少作家的作品深深影响了中国青少年阅读近三十年,相当多的作品入选小学、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乃至国外的中文教材。还有的作品成为了中考、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中国的小小说已从专门的期刊走出,与出版、与教育深

3、度合作,达到了令其他小说品种和其他文学体裁羡慕的境界。选项:一代又一代的大中小学生将小小说著作作为“素质教育读本”的课外文学读物,不少小小说作品深深影响了中国青少年阅读近三十年。比对结果: 参考答案:偷换概念。原文“换代”的是“课外文学读物”,不是指一代又一代的大中小学生。3.原文选段:“南浦”是什么时候开始演变为水路送别诗中比较固定的意象的?据初步考察,或与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但使“南浦”这一意象和送别情怀形成比较固定联系的,完全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如江淹别赋中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谢朓送远曲诗中也有“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的诗句。唐诗宋词中,“

4、南浦”意象俯拾皆是。选项:“南浦”与送别产生固定联系,源于屈原,得力于南北朝诗人,在唐诗宋词中已经成为极其普遍的文学现象。比对结果: 参考答案:或然判断表述成肯定判断。文中为“或与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4.原文选段:到了18世纪的欧洲,艺术被看成是一种区别于工艺的、高雅的活动。艺术是美的,工艺是实用的。通过接纳诗歌、音乐和绘画,并经由音乐延伸到舞蹈,经由绘画延伸到雕塑,形成了现代艺术体系,由此将工匠的制作活动,以及此后的机器生产都排除在外。这种现象到了20世纪就受到了挑战。覆盖在艺术之上的一层神圣外衣被揭开,艺术不过是一种生产而已。当大规模生产的艺术品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时,艺

5、术就进入了新的生存环境之中。艺术家原本需要先让所写的内容打动自身,创作出发自心灵的作品,然后才能打动观众。选项:艺术不过是一种生产,它身上的神圣色彩被抹去后,就进入了新的生存环境之中,使大规模生产的艺术品能带给人美的享受。比对结果: 参考答案:弄错条件。“艺术就进入了新的生存环境之中”是“当大规模生产的艺术品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时”。5.原文选段: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当今的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选项:从文学和文化历史来看,传统

6、四大文体中的散文是“文体之母”,所以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都是散文。比对结果: 参考答案:因果颠倒。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所以散文是“文体之母”。6.原文选段:正如程水金教授所说,“文学的自觉”成立的前提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并不存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选项: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因为新的文体不断涌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但其言志载道的传统并没有发生过动摇。比对结果: 参

7、考答案:将“新的文体不断涌现”表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的原因,属于强加因果。二、仿真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在新时代,我们要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准则和必由之路,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相契合,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对待传统

8、文化的态度上,要坚持辩证的方法,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有所保留、有所抛弃、有所转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前提是科学评判传统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这种评判不能仅仅凭感觉、凭主观情感,而要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形成科学的评判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标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传承和弘扬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协调、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

9、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少相关文化产品还缺乏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互动性差,缺少趣味和韵味。随着数字技术及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文化的生产方式、储存方式、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转化,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人们在形象化、互动化的感知中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出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转化,将其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使其与节日庆典、礼仪规范、民风民俗相衔接,与文艺

10、体育、旅游休闲、饮食医药、服装服饰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等之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还要弘扬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为旨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坚守基本思想元素,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1、走出去,大胆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通过转化吸收、吐故纳新、博采众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新的发展。(摘编自夏建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推动其现代转型。B.科学评判传统文化,区分好精华和糟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前提。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吸引力的一个原因是其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D.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的主要目的。答案:C解析:以偏概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吸引力”错误,原文为“不少相关文化产品还缺乏吸引力”。8.下列

12、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文化具有时代性为立论前提,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问题。B.文章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提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准则和方法。C.文章阐发了作为评价传统文化重要标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D.文章在论述对待传统文化要弘扬包容精神时,观照了时代发展,观照了理论与现实。答案:C解析:论点分析错误。“阐发了作为评价传统文化重要标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说“其中,最重要的标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传承和弘扬”,并未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13、正确的一项是()A.评判传统文化应有科学标准,如果仅凭感觉、主观情感评判,就会做出错误评判。B.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就能让其“活”起来。C.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生产生活,才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创新发展的原因是缺乏文化交流,不能吸纳国外的文化成果。答案:A解析:B项,混淆关系。原文第三段说“要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不是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充分条件,把或然变成了必然。C项,混淆关系。“只有才”错误,由原文“将其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等之中”可知,“融入生产生活”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没有条件关系。D项,“原因是缺乏文化交流,不能吸纳国外的文化成果”错误。错误之一,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文化交流是其中的一方面,这里以偏概全;错误之二,“吸纳国外文化成果”偷换概念,原文是“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