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0841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 150分钟 分数 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义字,完成后面小题目。我们不能漠视鲁迅的存在李林荣放宽眼界回望历史,在新文化运动以后的30余年间,用创作和翻译并重的方式,在文艺、学术和思想的天地里深耕力拓,开辟从中国感知世界、从世界审视中国的崭新精神视野,是当时文坛学界前沿的一代有识之士志业所向的共同选择。置身这一历史背景中的鲁迅,显现出的迥异于他人的特质,不在于某一局部点滴的收获,而在于贯穿始终的全程坚守和在坚守中未曾稍有松懈的自我警醒、自我克服与自我超越。遗憾的

2、是,详察迄今已逾90年鲁迅研究史,在描述和阐释鲁迅著译实践中的倔强坚守和严苛自省这两重情态的问题上,尽管众语喧哗、声浪高亢,但能体现知人论世的足够耐心和充分诚意的说法,还不多见。无限拔高的神化、圣化和蓄意扭曲的丑化、妖化,这两种貌似极端对立的思维惯性,在鲁迅研究的这一领域,合流为对历史人物、历史文本及其具体生成情境的生硬割裂和蛮横简化。从中国与世界交互对观的双焦点视域中,展开自己的文学事业与思想生涯,这对鲁迅来说,并非一种纯粹自由主动的选择。不纯粹的自由主动,实质上也就是不自由的被动。施加这种不自由的被动压力的主体,正是鲁迅面前的那个时代和社会。步入新文坛之后的18年里,鲁迅创作、翻译的产出日

3、益密集,为相关书刊的编辑,投注的心血和时间也越来越多。但在思想议题和体裁类型的涉猎范围上,蔚成大家的鲁迅一直没有离开自己在日本初涉文坛之际的选择。坚守自己青年时期发现和确认的思想议题,在鲁迅这里,更多地是源于一种对未获解的疑问难以释怀的理性诚实。今天,我们都可以看得很明白:过去时代提出的许多问题,早已不被当作问题,但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已被彻底解决,反而恰是因为它们从未被解决,于是只好被假装遗忘或者作“被失效”处理。鲁迅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这种问题,最突出的一个,就是改造国民性。用鲁迅年轻时候的话说,就是改变中国人普遍缺乏诚和爱的局面。带着这个问题,鲁迅把自己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小说和杂文,都全力集中

4、到了揭弊端、求疗治的方向上。相应地,在拣选翻译的作品素材时,鲁迅也有意避开了那些自诩或公认的高大上国度的高大上作家作品,多去搜求饱受蔑视的弱小民族和广遭非议的新兴国家的优秀作家作品。事实上,中文译本就是专译给中国人读的,都是“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更进一步讲,翻译和创作,在鲁迅改造国民性、增进国民精神的诚与爱的文化工程里,也是一体之两面,其共同点都是从病灶施药、自低处发力,舍高渺完美的理想主义于不问,拒先挂蓝图后上路的意图伦理于度外。无论我们如何看待鲁迅、如何评判鲁迅的毕生之问和他为此所做的一切,现在,我们都依然得和他一起,承受一个各人心底的诚与爱都尚有不足的时代。身处此时此

5、地,我们可以断定的,不是鲁迅之于眼前这一时代的意义,而是我们还没有抵达可以漠视鲁迅的时代高度。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的翻译和创作,不满足于点滴的收获,更重视全过程的坚守和坚守中的自我警醒、自我克服与超越。B. 鲁迅的文学事业与思想生涯,受到当时他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的影响,并非一种纯粹自由主动的选择。C. 鲁迅所选择翻译的作品,虽然谈不上高大上和优秀,但目的都是“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D. 改造国民性,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改变中国人普遍缺乏诚和爱的局面,而这种局面,当今社会依然没有彻底改变。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存长达90多年的鲁迅研

6、究史中,不少学者在对鲁迅倔强坚守和严苛自省的问题上,缺乏体现知人论世的足够耐心和充分诚意。B. 鲁迅的小说和杂文,都全力集中到了揭弊端、求疗治的方向上,最突出的目的是改造国民性。C. 抱着对未获解的疑问难以释怀的理性诚实,鲁迅一直坚守着自己青年时期发现和确认的思想议题。D. 虽然鲁迅对于我们现在时代已经没有现实意义,但是我们还没有抵达可以漠视鲁迅的时代高度:3. 下列不符合本文主旨的一项是A. 对于鲁迅的拔高和丑化这两种极端对立的思维惯性,其区别在于是否对历史人物、历史文本等进行割裂和简化。B. 过去时代提出的很多问题,虽然现在不被当作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已被彻底解决。C. 在改造国民性上

7、,鲁迅拒绝理想主义,坚持从低处入手,从国民劣根性的“病灶”施药。D. 鲁迅时代过去了,但那个时代的国民劣根性今天依然存在,为此我们要呼唤鲁迅,不要漠视鲁迅的存在。【答案】1. C 2. D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解答时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C项“虽然谈不上高大上和优秀”与原文倒数第二节“更进一步讲,翻译和创作,在鲁迅改造国民性

8、、增进国民精神的诚与爱的文化工程里,也是一体之两面,其共同点都是从病灶施药、自低处发力,舍高渺完美的理想主义于不问,拒先挂蓝图后上路的意图伦理于度外。”内容有出入。【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 “鲁迅对于我们现在的时代虽然已经没有了现实意义”没有根据,文中最后一节“现在,我们都依然得和他一起,承受一个各人心底的诚与爱都尚有不足的时代。身处此时此地,我们可以断定的,不是鲁迅之于眼前这一时代的意义,而是我们还没有抵达可以漠视鲁迅的时代高度。”可以推断选项错误。

9、【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不符合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A项“其区别在于是否对历史人物、历史文本等进行割裂和简化。”表述错误,文章第二节“无限拔高的神化、圣化和蓄意扭曲的丑化、妖化,这两种貌似极端对立的思维惯性,在鲁迅研究的这一领域,合流为对历史人物、历史文本及其具体生成情境的生硬割裂和蛮横简化。”两种思维习惯都存在割裂和简化。【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概括能力,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

10、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3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

11、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如本篇文章最后一节中“现在,我们都依然得和他一起,承受一个各人心底的诚与爱都尚有不足的时代。身处此时此地,我们可以断定的,不是鲁迅之于眼前这一时代的意义,而是我们还没有抵达可以漠视鲁迅的时代高度。”(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12、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雷雨(节选)曹禺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鲁侍萍 哭?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

13、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周朴园 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鲁侍萍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周朴园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周朴园 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起来吧。鲁侍萍 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

14、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个个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做过的事。周朴园 怪不得四凤这样像你。鲁侍萍 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我的报应。4. 关于雷雨,下面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主要围绕周、鲁两家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展开情节。B. 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现实。C. 周萍、鲁大海、鲁四凤都为梅侍萍所生。D. 主人公周朴园与年轻时的恋人重逢,家人团聚,这是一部喜剧。5. 下面对鲁侍萍性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悲愤”表明她性格不只是软弱,更有对周朴园的不满。B. “我以为你早死了”,说明她已看透

15、伪君子的真面目,恨之入骨。C. 说“命”说“天”,表明她对自己悲惨遭遇的根源有了深刻的认识。D. 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6. 从上文看,鲁侍萍认为自己的遭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简要说明。7. 提到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二人都强调是“你的”,他们的意图有什么不同?【答案】4. D 5. C 6. 鲁侍萍认为是“不公平的命”造成的。在她看来,三十年前被逼离开,三十年后意外相见,如今四凤来到周家为仆,都是命运的安排。 7. 鲁侍萍的意图:强调周朴园与孩子有血缘关系,指责周朴园的冷酷自私。周朴园的意图:试图表明孩子与己无关,极力摆脱与鲁侍萍的关系。【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

16、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修辞分析、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这是一部喜剧”分析错误,这是一部悲剧。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戏剧中次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文本,然后根据人物、情节等来概括答案。概括剧本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概括:1、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2、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映得最充分最深刻。3、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

17、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4、借助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来认识人物性格。5、注意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中把握人物基本特征。C项,“表明她对自己悲惨遭遇的根源有了深刻的认识”分析错误,本文矛盾的根源是阶级对立,鲁侍萍没有这样深刻的认识,而鲁侍萍认为她的悲惨遭遇是“命”和“天”造成的。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细读文本,然后找到与题目相对应的内容,总结概括得出答案。从原文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 (悲愤)命,不

18、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可得出鲁侍萍认为自己的遭遇是“不公平的命”造成的。从鲁侍萍的话“(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可得出在鲁侍萍看来,三十年前被逼离开,三十年后意外相见,都是命运的安排。从鲁侍萍的话“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你结了婚,就搬了家,我以为这一辈子也见不着你了;谁知道我自己的孩子个个命定要跑到周家来,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做过的事。”可得出在鲁侍萍看来,如今四凤来到周家为仆,也是命运的安排。【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

19、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这里的“你的”都是指对方的,从鲁侍萍的话“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鲁侍萍这里强调“你的”的意图是:强调周朴园与孩子有血缘关系,但是周朴园却没有一点同情和留恋

20、,鲁侍萍指责周朴园的冷酷自私。从周朴园的话“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中的“你的”和“你”中可得出周朴园的意图是极力摆脱与鲁侍萍的关系,试图表明孩子是鲁侍萍的,与自己无关,。【点睛】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故事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1)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戏剧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戏剧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亲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2)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选项中命

21、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戏剧的因果关系。(3)借助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戏剧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戏剧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4)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舍先生汪曾祺北京东城道兹府丰盛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到处是花,院里、廊下

22、、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莳弄的。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

23、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

24、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就是后来纪录片里所拍摄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几次。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菜是老舍先生亲自点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一次有一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这道菜我从未吃过,以

25、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时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

26、,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以前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汇编是把代表提案都印出来的。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那一年北京芝麻酱缺货。老舍先生说:“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不久,北京的油盐店里有芝麻酱卖了,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喷喷的麻酱面。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本文有删改)8.

2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老舍先生和夫人亲自莳弄花草以及叶浅予用白描手法为老舍先生画的像,可以看出老舍先生是爱花成性的。B. “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屏画在老舍先生家里挂的时间较久,是因为有很多人在文章中提到过它。C. 因拍电影需要齐白石老人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时,老人决绝地说:“没有!”从中可以看出白石老人对艺术的精益求精。D. 作为市文联领导,老舍先生平易近人,热情好客,常把同人约到家中聚会,还有意让大家品尝地道的北京风味。9. 文章题为“老舍先生”,但作者却用了不少笔墨写齐白石老人。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10. “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

28、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老舍先生“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答案】8. B 9. 写齐白石老人是为了从侧面描写老舍先生,写白石老人的艺术天赋和艺术品质,是为了表现老舍先生的艺术意趣;写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理解、关心和对其人品的敬重,表现了老舍先生为人品质,为文坛增添了一段佳话。 10. 老舍先生能烧制一手地道的北京菜,并把传统饮食文化介绍给同仁。老舍先生关心民间艺人,保护北京的民俗文化。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关注北京市民生活,替北京人民说话。【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

29、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B项,“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屏画在老舍先生家里挂的时间较久,是因为有很多人在文章中提到过它”错误,前后不成因果,原文“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可知这幅屏画在老舍先生家里挂的时间较久,是因为此画备受老舍先生的赞赏。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

30、能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结合文本分析问题,答题时首先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谈理解首先要观点明确,然后根据文章分析为什么得出这种认识,做到有理有据,不要抛离文章大谈特谈。首先应把握小说的主题,在把握主题的基础上来探讨作者这样写作的意图。其次,要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也就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对写作意图进行探究。本题是分析文章构思安排的意图,可以从故事情节的需要、表现手法的匠心、整体构思的独到等角度回答。原文“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

31、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通过写齐白石老人的这幅画,一是突出白石老人的绘画艺术造诣高,二是表现老舍先生欣赏艺术的情趣;“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就是后来纪录片里所拍摄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

32、,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其中关键句“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展现出老舍先生对齐白石的敬重,突出齐白石的人格品质,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也从侧面突出老舍的人格品质,以及表现他对艺术的爱好和意趣。【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找到体现老舍先生“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内容,原文“菜是老舍先生亲自点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一次有一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这道

33、菜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可以概括为老舍先生能够烧制地道的北京菜,并把传统饮食文化介绍给同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时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可以概括为老舍先生关心民间艺人,保护传统的民间文化;“老

34、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以前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汇编是把代表提案都印出来的。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可以概括为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替北京人民说话,关注北京市民生活。【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

35、作用、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2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36、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其后,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

37、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破其四十馀营。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逊曰:“未可。”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加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节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

38、者/揣之必有巧故也B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C.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D.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仕幕府,指在文武官署中担任一定官职,做军政大吏的佐助人员。B. 出,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出”一般指贬官,有时也指平调。古人一般以出任京官为荣。C. 诣都,是到京城,到朝廷的意思,和它同义的词

39、还有“诣阙”“谒阙”。“诣阙上书”指越级上书中央司法机关申冤。D. 领,即加封、兼任,是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或官职较高的官员兼任级别较低的官职。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逊少年不幸,年轻有为。陆逊年少时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陆康长大,二十一岁就到孙权的幕府中做官,历任东西曹令史。B. 陆逊一心为国,不计私仇。会稽太守淳于式上奏章揭发陆逊非法掠夺百姓,而后来陆逊却在孙权面前称赞他是好官。因为陆逊认为淳于式是为民着想,且互相诋毁的风气不可助长。C. 陆逊胸有谋略,坚持己见。刘备派吴班带人挑战。吴将都想要迎击刘备,陆逊认为必定有诈,没有出战,使刘备的计策

40、失败。等时机成熟,才火烧了刘备四十余营,大获全胜。D. 陆逊用兵奇巧,调度有方。在与刘备的作战中,在对方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时才寻找战机出战;在孙桓被围求救时,陆逊观测到孙桓得人心,城牢粮足,不需要去救,就能解围。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2)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3)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选自庖丁解牛)(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选自烛之武退秦师)【答案】11. B 12. D 13. D 14. (1)海昌县连年大旱,陆逊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勉励

41、督促百姓种田养蚕,百姓得到依赖。(2)起初,孙桓分率士兵去夷道讨伐刘备的前锋部队,被刘备包围,向陆逊求救。(3)厨师丁放下刀回答道:我所追求的,是天道(自然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4)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外交使者往来经过,(郑国)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这对您来说,也没什么害处。【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知”的宾语是自己的计策不

42、可行,“其计不可”不能划断,排除AC;根据“所以者,也”句式判断可知,“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所以B项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本题中,D项,“加封”分析错误。“领”指兼任,官职较高的官员兼任较为低级别的官职,没有“加封”的意思。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

43、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本题中,D项,“在孙桓被围求救时,陆逊观测到孙桓得人心,城牢粮足,不需要去救,就能解围。”错,原文是:“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意思是:等到我的计策实施,即使不去救安东,安东就会自己解围。不是陆逊观测到孙桓得人心。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得分点:亢旱:长久不下雨,干旱情形严重;振:同“赈”,

44、救济、赈济;劝:勉励;农桑:名词作动词,种田养桑。句意:海昌县连年大旱,陆逊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勉励督促百姓种田养蚕,百姓得到依赖。(2)得分点:别:分离,此处有“分兵”之意;为所:表被动,被;“求救于逊”状语后置句。句意:起初,孙桓分率士兵去夷道讨伐刘备的前锋部队,被刘备包围,向陆逊求救。(3)得分点:释:放下;道:天道,自然规律;进:超过。句意:厨师丁放下刀回答道:我所追求的,是天道(自然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4)得分点: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共:同“供”,提供;困:形容词作名词,资粮。句意: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

45、)外交使者往来经过,(郑国)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这对您来说,也没什么害处。【点睛】对于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陆逊字伯言,是

46、吴郡吴县人。他原名叫议,世代为江东望族。陆逊幼年丧父,跟随堂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到他的任所生活。袁术与陆康有矛盾,准备进击陆康,陆康便让陆逊和亲眷们回吴郡。孙权做将军,陆逊二十一岁,就开始在孙权将军府中任职,历任东西曹令史,外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同时兼管县令职务。海昌县连年大旱,陆逊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勉励督促百姓种田养蚕,百姓得到依赖。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揭发陆逊非法掠夺百姓,骚扰当地。陆逊后来到都城,和孙权说话中间,称赞淳于式是好官,孙权说:“他告你你却推荐他,为什么呢?”陆逊回答说:“淳于式是想要休养百姓,因此告我的状。如果我再说他的坏话来扰乱您的视听,这种风气不可助长。”孙权说:“这实在是忠厚长

47、者之事,只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罢了。”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来攻打西部边界,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抗击刘备。刘备从巫峡、建平连接营盘到夷陵界,建立了几十个军屯,先派吴班带领几千人在平地设立营寨,想要挑战。诸将都想要迎击刘备,陆逊说:“蜀军这举动必定有诈,暂且看看再说。”刘备知道他的计策无法实现,就率领八千伏兵,从谷中出来。陆逊说:“我之所以不听从诸位攻打吴班,是揣测他们一定有诡诈的缘故。”后来,陆逊上疏想要攻打刘备。众将领都说:“攻打刘备应在开始时,如今竟让他深入五六百里,相互对峙已有七八月,他的各要害都防守严密,攻打他必定没有收益。”陆逊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经历的事很多,

48、他的军队刚集结时,他考虑周密用心专一,不能触犯他。现在他驻军长久,没有占到我们的便宜,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无计可施,夹击此敌,正在今日。”于是先攻打一个营寨,没有取胜。众将领都说:“这是白白让士兵送死罢了。”陆逊说:“我已经知道攻破他们的办法。”于是就命令士兵各拿一把茅草,用火攻攻破敌营。顷刻之间火势形成,破蜀军四十多个营寨。刘备登上马鞍山,布列军队环绕保护自己。陆逊命令诸军从四面进攻,于是刘备军队土崩瓦解,死者有几万人。刘备趁夜黑逃走,驿站的人断后,才逃到了白帝城。起初,孙桓分率士兵去夷道讨伐刘备的前锋部队,被刘备包围,向陆逊求救。陆逊说:“不行。”众将领说:“孙安东是公族,受到包围处境困顿

49、,怎能不救援?”陆逊说:“安东很得将士的人心,城池牢固,粮食充足,不值得担忧。等到我的计策实施,即使不去救安东,安东就会自己解围。”等到陆逊谋略全部实施,刘备果然溃败逃散。孙桓后来见到陆逊说:“先前我的确怨恨你不来救我,等到今天,才知道你的调度自有方略。”加授陆逊为辅国将军,兼任荆州牧,当即改封他为江陵侯。(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寒食书事赵鼎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注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桧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谪,绝食而卒。本

50、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清明节会携全家上坟祭扫。15.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出地点、时间,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B. 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C. “麦饭”指粗糙的祭品。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D. 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51、。16. 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答案】15. C 16. (1)山溪野径梨花淡然开放,岭南民间一派清新生活景象,衬托出汉寝唐陵的荒凉,寄寓了诗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2)酒樽青苔相伴,诗人在寂寞中怀念中原,因北方大好河山沦落而痛心忧国。(3)“莫管”一句看似洒脱,实则逃避痛楚,说明爱国情怀深埋心底,矢志不渝。【解析】【15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52、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错误,汉寝唐陵已无人祭拜,而山溪旁的梨花依旧年年开放,世事变迁,人力无奈,暗诫宋高宗不要重蹈汉唐灭亡的覆辙。故选C。16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诗颈联承前句上坟而宕开一笔,联想起前朝的皇家陵墓,竟无人祭祀,只有周围山溪野径旁如雪的梨花在默哀。诗人言下之意为,那些生前显赫的人物,死后连边远之地的村民也不

53、如。以此观之,人生在世,功名爵禄不过是过眼云烟,毫不足取。因此尾联表明人生态度:放任自适,有酒即醉,醉了就藉苔而卧,不管它暮色复临,时光流逝,不管它城头悲笳,似怨似慕。即便如此,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深沉的爱国之情依然显露无遗。诗人以风俗的不同表明所处的荒僻,暗示贬谪之怨恨和怀乡之深情,又以上坟风俗古今之殊,表达对世道的愤慨不平和对国事的忧虑。【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

54、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_。(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的雄心,也难免_。(5)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

55、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答案】 (1). 以吾一日长乎尔 (2). 毋吾以也 (3). 为国以礼 (4). 其言不让 (5). 人生如梦 (6). 一尊还酹江月 (7). 封狼居胥 (8). 赢得仓皇北顾 (9). 吾尝终日而思矣 (10).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

56、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长”“毋”“尊”“酹”“胥”“赢”“仓皇”“尝”“矣”“须臾”等。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活在世上,谁不希望自己生命如歌,每一天都欢乐溢胸、笑语盈耳,花团锦簇、春意盎然?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人生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活力, 心灵充满健康和快乐?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

57、激情飞扬,轰轰烈烈,一路高歌,_ ?可是,人生万物,其精神、其美妙、其价值,不在相同,而在于不同处。一如交响乐团中的各种乐器,没有一种是相同的,但演奏出来的却是_,精彩无比。但终其一生的劳碌奔波,最终又有几个人能够_呢?在人生之路上,()。这样的平淡,能够让我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击破纷扰,_,谢绝繁华,回归简朴,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的境界。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春风得意感慨万千称心如意洞察世事B. 踌躇满志百感交集称心如意明察秋毫C. 春风得意百感交集如愿以偿洞察世事D. 踌躇满志感慨万千如愿以偿明察秋毫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58、,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人生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活力,心灵不充满健康和快乐?B. 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有价值,人生有意义,生活有活力,心灵充满健康和快乐?C. 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没有意义,生命没有价值,生活没有活力,心灵不充满健康和快乐?D. 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生命有价值,生活有活力,心灵充满健康和快乐?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平平地,不令我颠踬;淡淡地,不让我昏醉B. 平平地,不让我昏醉;淡淡地,不令我颠踬C. 淡淡地,不让我昏醉;平平地,不令我颠踬D. 淡淡地,不令我颠踬;平平地,不让我昏醉【答案】18.

59、 C 19. D 20. A【解析】【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空,“春风得意”,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句中的语境为“谁都希望一生顺利、如意”,应用“春风得意”。第二空,“感慨万千”是指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而“百感交集”形容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语境

60、中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的意思,且语段中“一如交响乐团中的各种乐器,没有一种是相同的”,表达的是各种各样的感触,最后融合在一起,应用“百感交集”。第三空,“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如愿以偿”,意思是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此处突出书面语体色彩,语境强调“人的一生,不断劳累奔波,无非想要达到一个美好的生活状态”,表达的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故“如愿以偿”更符合语境。第四空,“洞察世事”指对世上的各种情况都能看得很清楚,形容某人眼光精确,有头脑;“明察秋毫”,形容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语段中表达的语境意思是以平淡的心态可以从容应对生活中的纷扰和杂

61、事,应用“洞察世事”。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原句“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人生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活力, 心灵充满健康和快乐?”第一个问题是,反问句本身表一重否定,“谁不希望”即“谁都希望”,故应把后面的否定词删除,即删除“人生没有意义,生命没有价值,生活没有活力”中三个“没”;第二个问题是顺序不当,、心灵,由抽象而具体,由大的方面

62、到小的方面,顺序不可改变。A项,多重否定加反问句导致句意说反了,删掉“生命没有价值,人生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活力”中三个“没”;此外“生命没有价值,人生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活力”语序不当,应改为“人生、生命、生活”的顺序;B项,“生命没有价值,人生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活力”语序不当,应改为“人生、生命、生活”的顺序;C项,多重否定加反问句导致句意说反了,且语句表达冗长累赘,可以删掉“生命没有价值,人生没有意义,生活没有活力”中三个“没”,另外删掉开头的“没有”。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

63、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据后文“这样的平淡”可知,前面应先说“平平地”,再说“淡淡地”,这就排除C、D两项;“颠踬”本义为“跌倒”,故对应的应是“平”,“昏醉”对应的应是“淡”,故应“颠踬”在前,“昏醉”在后,排除B项。故选A。【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64、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据说,喜好长生不老术的汉武帝在东海求得一杯喝了能让人不死的酒,大臣东方朔为了让汉武帝明白世界上并没有让人不死的酒,就把这杯酒偷偷喝掉了。汉武帝知道后大怒,要杀死东方朔。假如你是东方朔,你该说一段怎样的话来证明自己喝下的这杯酒根本不能让人不死。要求:所写语言要有明确、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字数在30-60之间。【答案】陛下(大王、圣上、万岁):如果这杯酒真能让人不死,您就杀不死我;如果您能杀死我,就证明这杯酒不能让人不死。【解析】

6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逻辑推理的题目,回答问题注重两个角度,一是材料的具体内容,一是题干的要求。这段话主要表述的是东方朔偷喝汉武帝让人不死的酒,汉武帝要杀死他,要求考生写一段逻辑推理的话证明汉武帝不能杀死或杀不死自己的话。东方朔要说的话必须紧扣“让人不死”和“杀死”两个方面进行推理论证,可以采用假设的方式,即从酒能让人不死、自己喝了酒还能被汉武帝杀死两个方面判断即可。比如从东方朔还能被汉武帝杀死的角度分析,就证明这酒是假的,不能让人长生不老,那么喝了这样普通的酒,就罪不至死的。四、习作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习近平希望疫

66、情结束以后,国家要给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向导,把高薪留给一线的科技人员,不要让年轻人一味地追求演艺明星,他们是强不了国的。李兰娟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伏契克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终心无旁鹜的人。波德莱尔读了上述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我的英雄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答案】范文凝拼搏魂,铸正义气我的英雄观古今中外不乏英雄,但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英雄呢?在我看来,凝拼搏魂,铸正义气的就是英雄本色。英雄是对社会、他人或祖国有重要贡献的人。带领群众结束缺水历史的黄大发是英雄,危难关头保护4个孩子的李芳是英雄,抗震救灾的人

67、民解放军是英雄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计小我,无私奉献对他人、对社会,亦是对祖国。奉献成就英雄,且如山间涓涓细流之溪水,又如初阳照遍山河之绚丽。凝聚拼搏魂,书写奋斗史。伏契克言:“英雄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人类社会的利益所需要的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是无数英雄丹心报国、以身许国,将中国发展之路铺平。若没有王进喜团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忘我拼搏,怎么会有大庆油田发展的大进展与新突破?若没有南仁东团队历时12年踏遍大江南北,寻觅天眼之地,又怎么会有FAST工程举世瞩目的成就?若没有无数航天人日日夜夜的坚守,又怎会有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的突破?若没有塞罕坝

68、人世世代代的坚持,又怎么会有塞罕坝森林的生态伟观?这些英雄都有着一股拼搏的干劲儿,一股坚贞的韧劲儿,他们以自己的奋斗书写了国家辉煌的历史。凝聚拼搏魂,书写奋斗史,便是对英雄本色的诠释。铸就正义气,成就英雄观。新时代领路人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不单单是伟人科学家、发展排头兵,还有那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温州外卖小哥驰骋马路为救护车领路,顶着被投诉甚至失业的风险仍把危难病人放在首位,赢得广大网友的点赞好评。退伍老兵身中数刀仍不退缩,为民抓贼扬正气。他们都是弘扬英雄正义气,力践英雄为的英雄。铸就正义气,成就英雄观,学习英雄之伟大正气。威尔罗吉斯说:“我

69、们不可能全都做英雄,总得有人坐在路边,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鼓掌。”“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是个崇敬英雄的时代,然而当今社会诋毁英雄之事也时有发生,我们要维护英雄,将诋毁英雄的言论和行为扼杀在摇篮里。这也需要我们重拳出击,通过立法执法,保护英雄,捍卫英雄。铸就正义气,维护社会秩序,凝聚拼搏魂,铸就国家发展,方可称之为英雄,大国之重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类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

70、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人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一)审读材料内容。第一句习主席的话强调英雄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作用,要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第二句李兰娟的话,告诉我们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应该以什么样的人为偶像,那就是以科研人员、医生、军人、工程师等为偶像、为榜样。第三句伏契克的话,告诉我们英雄或许是个平凡的人,但他虽平凡,却会在紧急关头做出有利于人民的

71、事,舍去自己的利益。第四句波德莱尔的话,告诉我们英雄或许是个平凡的人,但他做任何事都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就像那些科研人员、医生、军人、工程师等都可以称为英雄。(二)审读话题。“我的英雄观”这个话题中,“我”要求写出真实感受,“英雄观”要写出自己对英雄的认识,写自己心中最敬佩、给自己精神力量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是“英雄”呢?可以是君王或政治家,如汉武帝、周恩来;文学泰斗,如李白,苏轼,鲁迅、莫言;名著中的英雄,如保尔、林冲;革命先驱,如闻一多、黄继光;科学巨人,如比尔盖茨、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体育名人,如刘翔、科比等。还可以写草根英雄,写自己身边值得自己敬佩的人。可以写那些不怕困难,不顾个人利

72、益而为人民利益英勇斗争、奋不顾身的人物,也可以写在某个方面为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还可以写做出不平凡事迹的平凡人。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英雄。“我的英雄观”是发表自己对英雄的认识和看法:如所谓英雄者,敢为人之所不敢为,敢当人之所不敢当;所谓英雄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所谓英雄者,坚强刚毅,屡败屡战。 如此之人,方可称为英雄!所以我们崇拜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某个方面为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更多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鼓舞启发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他们身上或有勤于奉献的科研精神、或有面对挫折的顽强精神、或是成就背后所付出的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参考立意:(1)英雄精神,永不落幕;(2

73、)英雄精神,世代传承;(3)世有英雄,国之大幸;(4)英雄民族的脊梁;(5)英雄精神引领新风尚;(6)新时代,新英雄;(7)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 结构示例:本题要求写一篇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新时代需要新英雄。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从(1)新时代,英雄精神当有新诠释;(2)新时代,英雄精神引领新风尚;(3)新时代,英雄精神当有新传承三个不同角度新时代英雄精神的内涵;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尊重英雄,致敬英雄,以英雄精神为榜样。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

74、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素材积累:1、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幸运的是翻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史册,我们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我们有“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的英雄;我们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世事变迁,时光流淌,英雄精神永远在熠熠生辉。一代代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2、新时代,英雄精神当有新诠释。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英雄只是流血牺牲,视死如归的战士。单一且呆板,但英雄精神不止是镌刻在纪念碑上,陈列在纪念馆中。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那些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为科

75、学发展苦心钻研,为社会进步添砖加瓦的人,不就是新时代的英雄吗?以集团力量对抗美国打压的任正非,以果敢睿智勇闯电商领域的马云,还有马化腾,董明珠等人,他们所诠释的积极进取,奉献社会,家国担当,不就是新时代的英雄精神吗?3、在四川地震中大爱无私的谭千秋老师是英雄,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是英雄,那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也是英雄。为什么他们是英雄?因为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品质那就是一心为国,一心为民。4、面对四川凉山多名消防员英勇牺牲,换来的确是网友的喷击“本来就是你的责任”“为什么没有及时消防救火”“是你们的玩忽职守”等等抹黑言论持续发酵,不禁引起了其他在一线战地的军人,士兵的人心寒。更有对狼牙山五壮士

76、英勇牺牲的真实性的言论,历史不容贬辱,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当然会觉得本就没什么英雄。5、英雄无关身份,地位。伟大出自平凡,英雄出自人民。何以见得呢?我能做的好清洁工作的和你们管理国家事务的同一价值,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我能做好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能做好医生:争分夺秒,救病人于病痛中;我能做好司机:每分每秒,准时送达。这都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把每一项不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点睛】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文体。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77、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二、缩小范围。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所给的

78、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人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三、拟好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四、善子联想。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五、写出新意。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特的感悟,不入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叙泛泛而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