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测评:第4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0829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测评:第4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测评:第4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测评:第4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测评:第4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导学号:24940082】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刺激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1897年冬,从德国侵占胶州湾开始,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C2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

2、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李鸿章的话语中没有涉及“洋务派的失误”,故选A项。【答案】A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导学号:24940083】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解析】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他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的签订,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

3、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答案】B4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导学号:24940084】A支付高额赔款 B划定使馆界C外务部列六部之首 D承诺禁止中国人民反帝【解析】A项内容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B项中使馆界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C项规定便于清政府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图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按照D项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帮凶,符合题意。【答案】D5“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导学号:24940085】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 D台湾反割台斗争【

4、解析】诗句中的“瓜分豆剖”是指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故选B项。【答案】B能力提升6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 D“文化大革命”【解析】禁烟运动没有“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灭洋”是反抗侵略的正义的运动,但“扶清”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最终被它利用,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没有“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是被四人帮利

5、用而错误发动的一场内乱,不是“正义的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B7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该是()A近代中国求民主历程B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C近代中国求发展历程D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解析】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与日本有关,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与日本有关,义和团与反帝反侵略有关,资料都围绕着反帝反侵略的主题,B项符合题意。【答案】B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24940086】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中英南京条约

6、(1842年8月29日)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惩办。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1)比较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2)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开始进入争夺侵华权益的新阶段,请根据材料三加以说明。(3)综合上述材料,列强侵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解析】本题以近代前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内容所反映的列强侵华方式的异同为主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要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入手组织答案。【答案】(1)同: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异:体现的主要经济侵略方式不同,前者以商品输出为主,后者以资本输出为主。(2)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转到中国北方,主要通过控制清政府来侵华。(3)趋势: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从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向控制中国政府,实行“以华治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