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07902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政治通用版讲义:必修三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建知识体系明学习目标1.掌握1个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2分清2个特征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3理解3个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个表现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增强政治认同2科学精神通过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培养考生的科学精神3公共参与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把握,促使考生自觉投身到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

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文字和汉字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是包含关系,不能用共性

3、代替个性。二、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2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3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一、判断题1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提示: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提示: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3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提示:文

4、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二、选择题42018戊戌狗年指导性年度汉字感。在说文解字中,“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而“感”作为指导性年度汉字,预示2018是有感即通,相亲相爱,激动人心的年。这说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体现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BC D解析:选B“感作为指导性年度汉字,预示2018是有感即通,相亲相爱,激动人心的年”,体现了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符合题意。文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不是汉字,表述错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而不是汉字,错误。2018戊戌狗年指导性年度汉字感,在说文解字中也有解释,体现了汉字是中

5、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符合题意。5“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古籍的保护()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A BC D解析:选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通过对古籍的保护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符合题意。表述错误,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表述错误,排除。本框题考点主要结合中华文化的典型事例、热点话题来命题,考查对题干信

6、息的准确解读和对教材知识的正确理解,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而有之。复习时,重点是正确区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内涵和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典例(2013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

7、文字母词的人认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华文化的特点、汉字的重要性等知识,要求考生不仅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而且能够准确地描述和阐释事物,做到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本题属于开放式设问,考生持赞成或反对的观点皆可,但考生必须结合材料说明理由。答题时考生务必分析材料,根据材料中持不同观点的理由寻找答题的切入点,如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

8、的多样性、汉字的内涵与作用等,考生能否做到从材料到知识的迁移是答好本题的关键。答案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西文字母词,但现代汉语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理由:其一,收录西文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西文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西文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西文字母

9、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准解快解对于设问列举出一种观点,要求考生回答是“赞成”还是“反对”,并说明理由的评析题,回答时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得分的关键在于论点与论据要一致,论点、论据与材料要有机结合。不过,是答“赞成”还是答“反对”是有技巧的,选择的依据就是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感觉自己在哪一种观点上知识充实,有话可说,思路顺畅,得心应手,就选择哪一种观点。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的世代相传说明()A中华文化独领风骚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

10、文化异彩纷呈解析:选B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的世代相传,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B项正确;A、C、D三项都反映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排除。2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史官们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形成了丰厚的规模巨大的史书典籍。关于史书典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我国的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史书典籍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史书典籍,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A BC D解析

11、:选D设问侧重于对史书典籍的认识,而非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符合题意;传统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错误;是对史书典籍的正确认识。热点材料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 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

12、,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信息获取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依据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揭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热点训练1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A色彩斑斓,内涵

13、丰富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解析:选B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不符。2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习俗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A BC D解析:选D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开放与交流

14、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正确;错误。3“中国蓬勃发展的巨大市场、与世界各国的紧密贸易往来,给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很多人选择到中国留学,是因为到中国哪怕只是学好中文,对回国以后的就业都会有帮助。”外国留学生的心声表明()经济是影响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A BC D解析:选A中国巨大的市场促使外国留学生重视中国文化,体现了经济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也表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冲击,不选;经济决定文化,表述不当,排除。一、选择题1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由于有了从

15、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说明()A甲骨文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甲骨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集中展示C从甲骨文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D甲骨文体现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解析:选CA项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集中展示;D项与题意无关;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2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

16、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这说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ABC D解析:选C材料表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应选;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排除;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客观事实,排除;我国古代的书法、绘画艺术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创新能力,才造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灿烂,正确。32018年8月11日至17日是拉萨“雪顿节”。“雪顿”在藏语中意为“酸奶宴”,“雪顿节”又称“酸奶节”。因首日哲蚌寺

17、会展晒巨幅唐卡,也称“晒佛节”。如今,这个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节日延续了部分传统习俗,逐步演变为以展佛和藏戏会演为主的宗教与文娱相结合的节日。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传统习俗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A BC D解析:选A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也没有体现传统习俗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影响,不选;“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体现了;“雪顿节”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4地方志记述了某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近年来,我

18、国各地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工作。这是因为地方志()具有展示人们精神世界的独特作用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成果丰富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并传承下来A BC D解析:选D不选,因为文学艺术具有展示人们精神世界的独特作用;错误,因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各地重视地方志的编修是因为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地方志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并传承下来,正确。5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连绵不断。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化(

19、)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因为基因单一,所以长存一直都是强大的,引领世界文化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A BC D解析:选B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错误;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错误;正确,入选。6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由此可见()箸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箸文物是中华

20、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A BC D解析:选D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错误;材料中并不涉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很多,箸文物也是一个重要见证,正确且符合题意;箸承载“道义责任”,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可以看出正确且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7(2019芜湖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会徽是雄心与梦想的象征。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左图)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右图)于2017年12月15日正式亮相。“冬梦”的设计中,节日飘舞的丝带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会徽色彩以蓝色为主色

21、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在“BEIJING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飞跃”的设计中,把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象征并激发运动员以坚强的意志作为精神的翅膀,在冬残奥赛场上放飞青春梦想。两个会徽图形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1)请概括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会徽设计理念中融入中国元素的文化寓意。(2)2022年冬奥会

22、将在北京举办,请你向外国友人推介一项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阐明推荐理由。解析:回答本题第(1)问,根据材料“冬梦”的设计中,节日飘舞的丝带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这寓意春节是中国人民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两个会徽图形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这寓意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也寓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回答第(2)问,考生可向外国友人推介京剧,并从京剧是我国传统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等角度说明理由。答案:(1)春节是中国人民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集中展

23、示民族文化。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陶冶情趣,修心养性,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示例:京剧,我国传统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博大精深的表现表现形象表述具体体现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等;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既渐趋融

24、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

25、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拓展链接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由不同的区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内涵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侧重点强

26、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交流借鉴等三、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对外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对内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措施方向保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

27、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文化交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一、判断题1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提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2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提示: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

28、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3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决定力量。()提示: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不竭力量之源,但不是决定力量。二、选择题4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解析:选BA项与题意无关;材料说的是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表现,不是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

29、因,B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排除D项。5我国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启示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A BC D解析:选B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西部民族文化在交流中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形成自己的特色,故符合题意;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的表现,故说法有误;我们

30、应认同本民族文化,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说法错误。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系列节目,聚焦我国正在遗失的方言、工匠、地名、民间艺术、职业等七个领域。以人文视角呈现文化流变,以“广播纪录片”的形式雕刻文化印记。这一节目的推出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奏响主旋律,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听众辨别能力,区分先进与落后文化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A BC D解析:选B以人文视角呈现文化流变,以“广播纪录片”的形式雕刻文化印记。这一节目的推出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符合题意;“聚焦我国正在遗失的方言、工匠、地名、民间艺术、职业等七个

31、领域”,有利于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本框题高考命题往往提供某种文化产品、某个民族文化、某个区域文化为素材,考查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常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例1(2013全国卷)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

32、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台湾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台湾风物图卷的丰富内容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台湾风物图卷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因此符合题意;说法错误;观点错误,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走向同一”否定了文化的民族性。答案A准解快解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区别和联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讲的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讲的侧重点侧重于历史悠久,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

33、性关注历程、动态、纵向内涵、静态、横向见证汉字、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联系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例2(2014天津高考)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34、()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 BC D解析印度佛教与中华固有文化融合,逐渐演变为中国化佛教,后又与儒学结合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也说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应选。文化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消失,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错误。答案C变材料1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诗歌、小说、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石窟等方方面面。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体现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不同民族文

35、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A BC D解析材料侧重讲的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强调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反映了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即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答案B变材料2早在东汉时期,佛法东传,汉明帝就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洛阳白马寺,促进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推动着文明发展A BC D解析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推动着文

36、明发展;不符合题意,题意未体现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符合题意,与题意主旨无关。答案B学通学透重点关注:本考点常见的考法是提供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国家文化、不同区域文化、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的素材,设置体现类、说明类选择题,考查对文化包容性的理解和运用,选择题和主观题兼而有之。主观题常与文化的交流、继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结合起来考查,具有很强的综合性。1图示包容性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关系2与包容性有关的三组关系阐释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同时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

37、则,就是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这就是求同存异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就是兼收并蓄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的体现,树立文化自信,要充分肯定中华文化的价值,坚定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就需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正确处理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12017年9月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以大海为主线,围绕“扬帆未来”为主题,通过钢琴与提琴对话,在大海啊,故乡的乐曲中,背景呈现了中国大雁塔,埃及金字塔,巴西面包山等。由材料可以看出(

38、)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ABC D解析:选D“通过钢琴与提琴对话,在大海啊,故乡的乐曲中,背景呈现了中国大雁塔,埃及金字塔,巴西面包山等”,体现了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也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2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

39、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解析:选CA项说法不妥,因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中华文化内部虽有差异,但“冲突”说法不准确,故B项舍弃;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D项舍弃,因为材料中未涉及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热点材料2018年9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以“畅游新西藏守护第三极”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在拉萨市群众文化体育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客商等各界嘉宾 1 300 余人齐聚高原,共商西藏旅游文化发展大计。据悉,藏博会作为西藏发挥独特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

40、,以其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向海内外全方位展示西藏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西藏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藏博会,充分展示了西藏的发展成就和良好形象。信息获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说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可看出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热点训练1第四届藏博会向世人展示了独特的藏族文化。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形成并发展的文化。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藏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身的民族特性中华文化通过藏族文化体现出特有的魅力藏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藏族文化促进了藏族的发展

41、ABC D解析:选B中华文化特有的魅力不只是通过藏族文化体现出来的,错误;题目考查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正确且符合题意。2藏博会是西藏自治区文化发展的一件大事。西藏自治区正在努力推动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努力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下列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措施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西藏民族特色文化开发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打造西藏文化品牌立足西藏现代化建设实践,促进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对经济的决定作用A BC D解析:选A说法错误,经济决定文化;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3建国以来,党中央一直十分注重西藏的发展,确保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42、发展。党中央一直关注西藏的发展是因为()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A BC D解析:选C不是原因,是做法,排除;不符合题意;正确且符合题意。一、选择题1近年来,我国大力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民族文化

43、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 BC D解析:选C“我国大力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各民族文化应该得到保护,并不体现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与题意不符;与题意不符。2(2019诸暨期末)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中国水墨画“墨分五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墨色浓淡的变化

44、表现出无穷境界,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A BC D解析:选A中国水墨画“墨分五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正确且符合题意;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错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是改革创新,错误。3特邀欧洲著名艺术家参与创作的新版民族歌剧木兰于2017年12月27日晚在南京首演,门票早前即被一抢而空。此次木兰就民族声乐如何进入咏叹调的意境和审美进行了有益探索,集东方韵味之美

45、与西洋歌剧之高雅于一体,借鉴西洋歌剧艺术表现手段的同时,充分体现了东方创造。民族歌剧木兰的此次艺术探索()经历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现代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趋同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转变为世界性A BC D解析:选C此次艺术探索经历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符合题意;此次艺术探索以现代的艺术形式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仍然保留了民族文化的特色而不是趋同,错误;此次艺术探索有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而不是将民族性转变为

46、世界性,错误。4(2019上饶二模)早年间,北京创造的新词汇主要来自于胡同里居住的百姓。比如“倒儿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指从事倒买倒卖活动的人。“爷”很具北京特色,这里与辈分无关,是一种尊称,一方面体现出北京人待人接物的客气劲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种生活在千年古都的优越感。由此可见()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特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北京的文化特色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 BC D解析:选A“爷”文化很具北京特色,这说明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正确;“北京创造的新词汇主要来自于胡同里居住的百姓”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特定

47、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北京的文化特色,不选;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5(2019福州期末)福州地铁1号线以“福满闽都”为主题,“幸福红”为主色,各车站柱面镶着不同的“福”字,墙中嵌着反映闽越文化的浮雕屏山古韵、体现榕城山水的特色漆画五虎雄姿等作品;列车有闽都文化主题车厢,全车拉手均印有福建名人的简介和语录。这一地铁主题设计有利于()为福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厚重基础为福州的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增强福州市民对闽文化的认可和归属感展示独特的城市文化和中华文化多样性A BC D解析:选D地铁文化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基础,错误;地铁文化不一定为福州的经济建设提供

48、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符合题意;地铁文化是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品位的体现,各车站柱面和墙面镶着不同的文化内容可展示独特的城市文化和中华文化多样性,身处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会增加福州市民对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符合题意。6(2019吕梁一模)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首四十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乡愁是乡土文化的载体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A BC D解析:选C乡愁是乡土文化的体现,并不是它的载体,不选;乡愁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

49、的烙印”说明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正确;“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说明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正确;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错误。7(2019烟台期末)2017年9月4日晚,“扬帆未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在厦门拉开帷幕。闽南听雨南音随想月亮月光光等曲目向世人展示了国家品质、闽南特色、厦门风情。这说明()A中华文化具有自强不息的品格B中华文化具有区域特色的风采C中华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特征D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解析:选B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向世人展示了闽南特色、厦门风情。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特色的风采,B项正确;中华文化具有自强不息的品格、一脉相

50、承的特征、与时俱进的品质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A、C、D三项不选。8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A BC D解析:选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错误;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排除;这些“中国元素”极具传统特色,说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博大精深,同时也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9国家宝藏的追求就是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

51、的传承。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国家宝藏能够体现()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科技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A BC D解析:选A通过国家珍藏的文物,展现中华文化,体现了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确,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错误;不符合题意。10鉴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有明显的下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隆重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

52、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材料说明()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之魂书写汉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书写汉字不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 BC D解析:选B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说法错误;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重视汉字的书写,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确且符合题意;书写汉字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说法错误。11“你来自泥土,

53、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人头壶,红陶材质,仰韶文化,制作于6 000至6 500年前”这就是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这部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讲述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交流,让文物“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5分钟、微纪录”的表达形式顺应了短平快视频时代的潮流,迅速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该纪录片()A借助大众传媒来诠释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B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能增强中国观众的文化自信C诉说了原始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使文物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D以短小精悍、有内涵的方式讲述国宝,是中华文化四海传

54、播的见证解析:选B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的推出,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能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故选B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舍去C项。央视推出纪录片,说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项错在“途径”上。题中强调“中国观众的共鸣”,未涉及“四海传播”,排除D项。12四库全书系统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内容涵盖甚广,包括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医学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中能够看到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A BC D解析:选B四库全书系

55、统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内容涵盖甚广,作为史书典籍,它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从中可以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符合题意,入选;说法错误,史书典籍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排除;说法错误,我们透过史书典籍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并不能看到所有文化,排除。二、非选择题13(2018江苏高考节选)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

56、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中华文化的魅力及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认识。从问题逻辑看,属于原因类问题,分析时要紧紧抓住设问中的关键信息“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从材料逻辑看,“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阐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结合上面一句表达了文化习俗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

57、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体现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传播。综合材料的中心思想和知识的内在逻辑,回答本题主要应以材料为依据,并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层层分析。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性。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国学具有很大的魅力,它会教人欣赏韵律美、文学美、叙述美,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心灵,使人在艺术和美的享受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获得了走向世界更为多元的全新途径,但与此

58、同时,各种外来文化也在不断涌入。要保证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赓续血脉,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就需要让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了实现中国教育梦,中央决定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国学经典教育。传统文化学科教育目标是使孩子们形成良好行为规范、高雅审美情趣、质朴道德操守、深邃哲学思想。(1)结合材料,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角度,说明如何处理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2)从探究世界的本质和把握思维的奥妙的角度,分析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国学经典教育的正确性。(3)你所在学校准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请你拟写两条宣传标语。解析:本题第(1)问,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可结合唯物论中意识的能动作

59、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内容分析。第(3)问,围绕提高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等方面拟写即可。答案:(1)我们应坚持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坚持兼收并蓄,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外来文化也在不断涌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推广国学经典教育。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能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中小学推广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美好心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示例: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我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