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铜川市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宗法关系说明,最为适当的是A. 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 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 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 周天子和鲁伯禽各为一族,在宗法上毫无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判断大宗和小宗的依据是大宗 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同时,周天子是绝对
2、的大宗,其他大小宗是相对而言的, 在某诸侯国内部,诸侯国的始祖是大宗。所以鲁国的大宗应该是伯禽而非周天子,周天子作为最大的大宗不可能成为小宗,由此判断可知C项正确,A、B 项错误;伯禽是周公的长 子;而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因此周天子和鲁伯禽在宗法上是有关系的,排除D。故选C。2. 史书记载“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由此可知“立嫡子”制度A. 维护宗族稳定B. 强化官僚政治C. 捍卫中央集权D. 整合神权王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反映了以嫡长子继承制度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维护了宗族的稳定和团结,故A正确;商周时期以贵族政治为主,故B不正确;西周时,尚未
3、建立中央集权,故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神权问题,故D不正确。3. 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一大进步,其进步之处突出表现在A. 权力世袭继承B. 官员垂直任免C. 地方实现自治D. 中央权力弱化【答案】B【解析】【详解】贵族政治下的官员权力,官位均世袭;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权力不世袭,故A错误;官僚政治下官员不再世袭产生,而由中央直接任命,B正确;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直接接受中央的统治,地方必须绝对服从中央,C错误;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权力不世袭,加强了中央的权力,D错误。4.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
4、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C.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体现的是宋朝之前君臣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但是发展到明清时期君臣之间却变成主奴关系,体现的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君权和相权之间的关系,并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A选项排除;内阁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正式形成的,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丞相制度就
5、已经被废除,D选项排除。5.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年)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A. 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度B.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 明朝设立内阁制度D. 清朝设置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随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这一制度在明清时期也日益走向腐朽、衰落,孟德斯鸠的话正是说明这个道理。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应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最高峰的表现
6、。因此只有D符合。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强化清朝设置军机处6. 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分别是A. 三公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B. 皇权制、分封制、中央集权制C. 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D. 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权就有一切”反映的是,秦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主宰国家意志,体现的是皇权制;“家长制”作为家庭的长者掌握大权,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其他成员都要服从,体现的是宗法制
7、;“官僚政治”取代先秦的贵族政治,体现的是秦代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由此可知D符合题意;三公职是秦中央机构设置,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C均不正确;分封制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不正确。7. 假如邓世昌、徐骧、张自忠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A. 推翻清政府B. 建立民主政体C. 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D. 驱逐日本侵略者【答案】C【解析】【详解】抓住关键信息“共同关注的话题”,结合所学可知,邓世昌指挥黄海海战、徐骧领导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以身殉国,都曾反抗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因此他们的共同关注的话题是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故C正确;AB是
8、辛亥革命的革命目标,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黄海海战不在中国本土,不能体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因此D不正确。8. 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 马关条约开商埠B. 辛丑条约拆炮台C. 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D.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述为西方列强重视对长江流域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开始涉足长江流域,马关条约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进一步扩大了在长江流域的在华权益,故A项正确,排除B项;CD项不符
9、合材料。所以答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马关条约9. 下列发生在1937年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卢沟桥事变爆发 “八一三事变”日本进攻上海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沟桥事变是在1937年7月7日;“八一三事变”发生于1937年8月13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书;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是在1937年8月25日,由此可知,正确,故选A;BCD排序均不正确。10. 2018年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82周
10、年,下列对长征史实和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以瑞金为起点,吴起镇三大主力会师为终点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继续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对长征的理解和认识。长征之前,中国革命的中心在江西地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战略转移,故说法正确;红军会师的地点是甘肃会宁,故说法错误;长征过程中仍然延续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指导思想,主要关注反动势力较弱的农村偏远地区,故说法正确;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故说法正确;故本题正确的组合是,依据选项设置,答案为C项。11. 1954
11、年制定宪法过程中在讨论国家机构这一章时,毛泽东说:“我们的主席、总理,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出来的,一定要服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能跳出如来佛的手掌”。这表明A.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D.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一种直接民主【答案】C【解析】【详解】从毛泽东的话中“一定要服从”、“如来佛的手掌”可以看出强调的是全国人大的最高地位,故答案为C项;材料强调的是服从民主机构,而没有突出民主集中制,排除A项;毛泽东强调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政协制度,排除B项;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是代议制,间接民主,不是直接民主,排除D项。
12、12.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关于四部法律文献表述正确的是A. 规定南京临时政府的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B. 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C. 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D.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对近代以来相关法律的认识。根据相关史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实行总统制,后来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改总统制为内阁制,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一届政协通过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1954年宪法颁布于三大改造时期,确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故C项说法正确;依
13、法治国方略是在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上提出的,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13. 广州黄花岗公园矗立着中国唯一的自由女神像。它在美国制成,20世纪20年代运动广州树立。塑像经历了被“青天白日”党徽取代、重新放置、砸毁、重塑的变迁。这一变迁所反映的历史时期依次是A.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B.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抗日战争时间 新中国建立C. 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大跃进”时期 两岸三通实现后D.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紧扣材料“青天白日”党徽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14、的象征,南京临时政府国旗为五色旗,排除BCD;新中国成立后自由女神像被重新放置,改革开放后被重塑,由此可知,A正确。14.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D.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所以这“三次高潮”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其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
15、是国共双方共同领导的,解放战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它们的领导阶级并不相同;B选项错误,国民革命失败了,辛亥革命和解放战争则成功了。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解放战争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D选项错误,辛亥革命要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国民大革命要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解放战争是要推翻国民党的统治,三者革命对象不一致。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5. 下表为1954年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在京中央委员阅看的一些主要参考文件:国别宪法苏俄(联)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中华民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国1946年宪
16、法其它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A. 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B. 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C. 民主政治建设趋于法制化D. 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954年宪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从参阅的文件看,既有苏联的社会主义宪法,又有中华民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由此可以推论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因此选择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954年宪法的特点16.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
17、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A. 独立自主B. “另起炉灶”C. “一边倒”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别国所签订的条约,这体现的就是新中国初期的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本题主要是要理解“另起炉灶”的概念。17. 标志性事件是历史学习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标志性历史
18、事件叙述正确的有五四运动的发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四个说法都是正确的,D项符合题意。其他ABC三项都存在漏选,不符合题意。18. 一个美国记者这样评论:“周恩来并不打算改
19、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在这次会议上A. 中国实现了对亚非国家的领导B.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被恢复C. 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一致认可【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因为与会各国出现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体现的就是“求同存异”方针,故C项正确。A项,亚非会议上中国为参与国,并非对其他与会国家进行领导,故排除。B项,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被恢复,与题干事件
20、时间不符,排除。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1953年周恩来在中印会谈中提出,故排除。19.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讲这段话的历史场景是在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南巡讲话D. 中共十二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1、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B项正确。A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决定,故排除。C项,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排除。D项,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20.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
22、展C.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开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改革开放初期,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为实现国家统一,在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地方实行不同的管理政策,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B项正确;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仅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A项错误;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与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无关,C项错误;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仅适用于民族区域自治,与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21. 伯里克利时代,凡公民都有
23、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这说明当时雅典推行()A. 直接民主制B. 抽签选举C. 代议制民主D. 轮流坐庄【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干中的每个公民都要参加公民大会,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可以看出是直接民主制。故答案为A项。题干体现不出抽签的特点,排除B项;题干内容看不出代议制,而且代议制是间接民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直接民主而不是轮流坐庄(轮番而治),排除D项。22. 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最能够反驳伯利克里的依据是A. 公民大会的运行机制B. 法庭审判人员的产生办法C. 陶
24、片放逐法D. 奴隶没有民主权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民不包括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并不享受民主权利,所以答案选D。23. 柏拉图则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实际上“是一种没有节制的自由散漫的无政府状态的管理形式”,“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材料说明古代雅典A. 享有公民权的人数有限B. 公民才能无法施展C. 城邦推崇少数服从多数D. 民主导致权力滥用【答案】D【解析】【详解】亚里士多德的话可知,他认为雅典民主政治下,个人利益没有集体利益重要,往往需要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陶片放逐法就是一个例子,其初衷虽是保护民主政治,但这种直接民主有时会产生多
25、数暴政,故选D;材料没有反映享有公民权的人数有限,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公民才能无法施展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城邦推崇少数服从多数的信息,排除C。24. 罗马法学家通过对公民法的解释归纳出定义和一系列具体的规范,使罗马法越来越具有社会调节功能。材料反映出A. 法学家开始取得法律解释权B. 罗马法的内容可随意增减C. 法学家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D. 罗马私法比公法更显规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罗马法在经法学家对法律条令进行定义及规范解释后社会调节功能加强,故法学家推动了罗马法功能不断完善,故C项正确。A项,题干信息无法体现法学家法律解释权由何时开始,排除。B项,罗马法是规范条
26、文,并非随意制定产生,故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公法与私法之间的对比,排除。25. 关于英国首相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上议院的首脑下议院多数党领袖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国家元首是国王或女王,排除;英国上议院的首脑是由贵族充任,排除;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和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故正确,故排除ABC,选D。26.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 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
27、了平衡D.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国家的权力由国王转移到了议会,成为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转折点,故选B;权利法案是限制了国王权力,而没有结束国王权力,排除A;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和国王之间并不是实现了平衡,排除C;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在18世纪中叶,排除D。27. 英国内阁对其成员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体一致,二是互相信任,三是保密,即非经内阁许可所有成员对内阁会议上的讨论和发言不得外泄。这表明英国内阁遵循的原则是A. 议会至上B. 法律至上C. 人人平等D. 集体负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全体
28、一致、互相信任、讨论和发言不得外泄”可知内阁遵循集体负责原则,故D项正确。A项,议会至上指君主立宪制下,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材料未涉及法律至上,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未涉及公民政治平等问题,排除。28. 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质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革命只是改变了国家政权的形式,但国家本质没有改变B. 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未发生变化,只是议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C. 革命之后国王和议会共同执掌国家大权,两者的权力是平等的D. 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答案】
29、D【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的本质含义是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答案为D;另外,革命不只是改变了国家政权的形式,国家本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A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BC错误。29.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 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体下现的是古中国、古希腊、近代英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故A正确;古中国是专制,排除B;希腊不是中央集权,排除C;古中国并没有制约,排
30、除D;30. 罗马社会的发展,推动罗马法不断完备。而罗马法的不断发展又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下列叙述与之不相符的是A. 公民法的实施,调动了广大平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B. 提高了国家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C. 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D. 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当时奴隶社会不可能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特别是不可能改变奴隶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法律,有助于调动了广大平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故A项正确;法律有助于提高官吏办事效率,并规范官吏行为,故B项正确;万民法稳定罗马帝国统
31、治,促进帝国各民族发展,故项正确。二、非选择题31. 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列强侵华史,也是国人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1)写出“甲午一役”中“致远舰”管带的名字。结合马关条约内容和材料一指出“甲午一役”后列强经济侵华的特点和国人思想意识的变化。材料 二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时间大事五月五、六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息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五月七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
32、、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2)据材料二,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材料三 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在那场惨死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总书记“十四年抗战”提法的含义和意图。【答案】(1)邓世昌。变化:列强侵华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民族意识觉醒。(2)特点:参与对象从青年学生扩大到社会各
33、阶层;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如果答出青年学生是先锋;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等也正确)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3)含义:“14年抗战”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19311945)。 意图:尊重历史事实;强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属于史实记忆类题目,依据史实,“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第二问中列强经济侵略的特点可以从马关条约的“允许设厂”的规定中看出变化主要是列强侵华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国人的意识可以从材料一中的“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得出民族意识觉醒。
34、(2)从材料二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参与者从青年学生扩大到社会各阶层;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依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即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第一小问:“14年抗战”的含义主要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19311945);第二小问:这样划分的意义可以从国际贡献、国民抗日和尊重历史等角度去归纳,例如:尊重历史事实;强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32. 制度创新是国家进步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代有人评论说:梭伦改革时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
35、主化改革。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时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辞了道路。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没有这个宽松的环境,工业革命不会出现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萌芽没有了,树也不会有,所以社会和政治环境非常重要。摘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材料三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总统制定官制官规。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任免文武职员、国务员及外交大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宜告大故、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摘
36、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后造成英国“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法律保障及其初步确立的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其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临时约法中立法权是如何限制行政权的?(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答案】(1)改革: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全国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有资格
37、参加公民大会。创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2)法律保障:权利法案。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利膨胀。(3)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职员、大赦、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等须经参议院同意;参议院可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院。(4)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详解】(1)改革:根据所学可从改革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设立陪审法庭等措施概括。(2)法律保障:根据所学可得出其法律保障是1689年的权利法案。政治体制:根据所学可得出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特点:结合所学概括得出特点是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利膨胀等。(3)根据“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等你就睡可从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的产生、官员的任命、对总统的弹劾等方面概括。(4)成就:根据所学回答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