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木叶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古诗词名句;学习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理解“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木叶”与“落木”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的理解。2、学习文章由“木叶”这一特殊意象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从小处着手的写法。【教学分析】本课作者从“木叶”说起谈论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言在此而意在彼”要注意读出诗歌概念后的意味,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真正读进去,并不是一篇十分难于理解的课文,关键在于引导,问题的科学设置。阅读
2、文本 整体感知1、【基础自测】(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识记字词,做好读书笔记)袅袅 柳恽 沈佺期传诵 传颂 洗练 不落于言筌者 疏朗 万应锭 2、【积累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月照层岭, 寒风扫高木。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皎皎云间月, 灼灼月中华。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3、【阅读文本 整体把握】【问题投放】文题“说木叶”表明了作者的论题,作者就此论题阐述了自己怎样的看法?【学生活动】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思考讨论并作出回答。【教师点拨】论题只是表明了论述的范围,并不是作者的观点体现。依据说理的思维格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结合关键性的语句,可以很快的梳理出文
3、章的脉络层次,便于理解作者的真实写作目的。【整合答案】作者从传统的意象“木叶”入手,论述了古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说“木叶”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并且形象的关键就在一个“木”字。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含有落叶的因素”,“有颜色的暗示性”(“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的原因)第三部分(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析段研句 突破重难(点)【问题投放】作者在论述时,引用了大量的诗句。结合作者的诗句,体会传递的意境有什麽不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和问题探究。按字义分
4、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呢?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学生活动】圈画有关诗句,小组合作研讨。组间交流共享、补充完善。体会“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整合答案】树木艺术特征繁茂的枝叶枝叶的绿色枝干褐绿色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黄色、干燥的质感意思情味饱满疏朗适用场合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秋风叶落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子
5、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 “木” (潜在的形象)木头、木料、木板(联想)树干疏朗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 “树”(潜在形象)满树的叶子(联想)饱满不是秋天 离人游子的愁绪。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中常用“木”(木叶)而不用“树”(树叶)“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是不一致的。 “落木”
6、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问题投放】结合文段分析,请概括文中论述的“木叶”的艺术特征。【整合答案】“木叶”的艺术特征:秋天、落叶、树干、微黄与干燥的颜色、单纯、空阔、清爽挖掘文本 提升思维【典句赏析】【问题投放】“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探究一下“艺术形象的领域”哪些因素使得二者产生了几乎是一字千里的差别?【答案整合】言之有理即可
7、。首先,意象本身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其次,诗人大胆的发挥创造性;再次,抒情的特定场合探究思考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集有关古典诗歌意象材料,分类整理。(按照花木植物类、器物类、动物类等分类;附好例句;简要说明暗示性的内涵与事物间的相关点)清施补华
8、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请运用本课所了解的知识,对加点部分文字进行评价。(附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