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语文素养文学阅读与写作生命的诗意: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增强文化自信。1.在反复诵读和想象中感受、欣赏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2.了解古诗词的形式特征,包括对偶、平仄、押韵等语言形式,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3.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语言表达,提升审美能力。4.尝试写文学短评。单元寄语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阮直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
2、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其平静与慰藉。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
3、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
4、: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第7课短歌行_归园田居(其一)课文导入素养任务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他们二人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便有了他们自己鲜明的烙印。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作品,细心体味蕴含在其中的情感,体会作品的表达技巧。1.了解曹操、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2品味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素养。3
5、积累基础知识,熟读成诵,弘扬民族文化。资讯概览一、作者介绍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为兖州牧,收编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称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县东),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
6、书。善诗歌,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2淡泊名利,把酒东篱陶渊明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后因官场政治腐败、仕途险恶、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度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他长于诗文辞赋,开创了田园诗,为我国古典诗歌创立了一个新的境界。二、思想情怀1曹操名句集锦(1)生于乱世是为不幸,但如能变乱为治,岂非不幸中之大幸!(2)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3)生子当如孙仲谋!(4)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隐机谋,有包藏宇宙之机
7、,吞吐天地之志也。(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2陶渊明名句集锦(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情境活动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有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京剧中曹操是白脸形象,代表着他是一个奸诈、阴险、嫉妒的人。你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什么看法?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100字左右。答:参考答案:曹公,人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
8、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景仰你,是因为你有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敬佩你,更是因为你是人生的斗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吟哦你的诗句,磨砺着我万千豪情。资讯概览一、写作背景1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活动。曹操深感今后的敌人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也日益加深。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使用“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虑公布于众
9、。2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天,便声称“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陶渊明归隐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了归隐后愉悦的心情。本课选的是第一首。二、时代特征1东汉末年,由于统治者政权不断更迭和动摇,以致朝纲紊乱,政治腐败到了极点,而社会上流民遍地,暴动不断出现,东汉统治名存实亡。一时间全国陷入内战混乱之中。东汉末年又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各路诸侯纷纷招揽各式各样的人才,以期在战乱的年代里能有一席之地,曹操也不例外,他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方针,三次
10、发布求贤令。他还专门设立了选用人才的机构,在丞相府设置了东曹、西曹。东曹主管二千石以下政府及军队中官员的任免事宜;西曹主管丞相府内官员的任免事宜。2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在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这个时代时局动荡不安,虽有过短暂的太平时期,但是战乱还是十分频繁。国家政治腐败,为了争夺权力私欲,仕途上充满了险恶,官场上充斥着贪污贿赂之风。由于门阀制度森严,许多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悲愤不已。情境活动1结合所学,并查阅资料,谈一谈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答:参考答案:曹操能够统一北方,主要有四个重要因素:第一是他广揽人才,知人善用;第二是他兴置屯田有显著成效;第三是他建立军队和建立根据地获得成功;第四是他
11、善于利用对他有利的客观条件,如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从此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形成政治上极大的优势。2对陶渊明的归隐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作者与相关时代资料探讨分析。答:参考答案:陶渊明的归隐是我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他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人生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仕途顺畅的时候,他们要用自己的才能和力量建功立业,在仕途不畅时,就加强自我修养,独善其身。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人的榜样,他在那个时代,不能施展抱负了,只好远离官场,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表现出中国古代有骨气的文人的高尚情操,他的归隐绝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文学常识1建安风骨,指
12、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等人慷慨悲凉的诗文风格。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196220),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文风格就被称为“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的作家,以“三曹”“七子”为代表,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2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行”是乐曲的意思。因汉魏以前的乐府诗题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章节、
13、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亦称古诗、古风。3田园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一支,由陶渊明开创,他也是田园诗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不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的感受。二、文化常识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说文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后世以“杜康”借指酒。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衿,青色交领的长衫,古代学子和明清秀才的常服,即学子之服,后称读书人为“青衿”
14、;也用来借指青少年,本诗中指代有学识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文白对译文言积累1通假字契阔谈讌“讌”,同“宴”,宴饮,宴会2古今异义(1)明明如月古义:光明,明亮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2)人生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3)慷慨(慨当以慷)古义:情绪激昂今义:大方,不吝惜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1)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2)对酒当歌 名词作动词,唱歌(3)鼓瑟吹笙 名词作动词,弹奏(4)天下归心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5典型名句(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
15、吐哺,天下归心。(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NO.1文本初读1结合曹操生平和课文注解,填出下面的空缺部分。(1)曹操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身处群雄割据的乱世,借短歌行的创作,来抒发其的宏图大志。(2)“去日苦多”显示了诗人对的慨叹。(3)“契阔谈讌”写出了宴请嘉宾的场面。参考答案:(1)平定天下(2)人生短暂(3)欢饮畅谈2阅读归园田居(其一),根据提示填写空缺处。从文章的标题看,“归”字是题眼,由此我们可以揣测诗人要回归田园,然后重点写回归田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见“、”等意象,所闻“、”,所感“无尘杂、有余闲、
16、返自然”。这些景与情共同营造了一种、的意境,使人深深地体味到了诗人的生活追求。参考答案: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宁静安谧淳朴自然淡泊恬静NO.2文本精读任务驱动一品味诗歌的诗眼学习策略所谓“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词或句子。“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诗中。确定诗眼,要找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
17、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1短歌行一诗的诗眼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答:参考答案:诗眼是“忧”。诗人“忧”的是人生短暂、功业未就、人才难求。2归园田居(其一)题目中的“归”字是这首诗的诗眼。请用诗中原句回答:诗人为何而归?归往何处?归后如何?答:参考答案: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3(素养提升)小说三国演义中称短歌行一诗作于赤壁大战之前,并在小说中描写了曹操吟诵这首诗的情形。但小说中的短歌行与课本所选在个别文字上有所不同。如
18、:“何时可掇”,小说中作“何时可辍”;“何枝可依”,小说中作“无枝可依”;“海不厌深”,小说中作“水不厌深”。这些不同的字眼,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答:参考答案:辍,停止。意思为:“我对皎洁如月的贤才的思念,何时才能停止呢?”掇,摘取。意思为:“皎洁如月的贤才,我什么时候才能拥有呢?”小说中呈现的是一个豪情满怀、壮志凌云的曹操,而课本所选表现得更多的是曹操的隐忧。“无”字,展现的是人才没有可依之枝,即没有接纳他们的地方;而“何”字,展现的是乱世当中,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可供贤才依托的一枝。“水”字与“海”字相比过于普通,
19、“海”意味着有深度,更辽阔。“海”本身就很深了,还“不厌深”,体现出曹操胸襟的博大。任务驱动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学习策略古代诗歌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表明要表达的情感,抓住诗歌中一些体现情感的词语是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最准确、最便捷的路径。4如何理解短歌行中的“忧”?答:参考答案:人生苦短之忧。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个“苦”字,其忧惧心态毕现。贤才难求之忧。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恰当地表现出诗人思慕贤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沉吟的情态,感情真挚。而“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则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表达对贤才的礼遇。功业未成之忧。
20、曹操此时已五十多岁而一统天下的大业未成,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为要成就一番大业须有更多的贤才相助。所以诗人最后还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礼待贤才,以求完成自己的统一大业。5有的版本把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守拙”解释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你认为这样合乎诗歌的意旨吗?请说说你的理由。答:参考答案:这一解释合乎诗歌的意旨。这首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反对机巧圆滑、随波逐流,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因此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守”则是固守节操,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正直清高的人自然会感到精
21、神压抑,没有自由,诗人“归园田”是为了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表示自己安守本分,向往归真返璞,也即“守拙”。(只要言之有理即可)6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参考答案:“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出对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不可即,即人才难得,也反映出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表明了诗人“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7(素养提升)作为三国时期的英雄人
22、物,曹操在自己的诗作中处处透露着他的英雄气概。结合短歌行全诗,谈谈你对曹操英雄主义的认识。答:参考答案:全诗开头不俗,从人生短暂、时不我待的角度巧妙入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为全篇奠定了一种昂扬的基调。“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的忧患,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是对人才的渴求,所以借杜康酒消愁,但借酒消愁愁更愁。因为这种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闲愁,它是在一种渴求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愁。紧接着诗人引用并活用了诗经中的几个句子。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以表明自己的一片真情:自己是一个对人生、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人,可自己的这片忠心何人能知晓呢?
23、“呦呦鹿鸣”几句,摆脱一般意义上的儿女情长,表达出一个渴望统一天下的英雄人物的情怀,表达出曹操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投奔自己。最后四句借用了“周公吐哺”的典故,诗人以周公自比,再次交代了自己渴望得到人才的迫切心情,以及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透露了曹操的英雄气概。任务驱动三品味诗歌的表达技巧学习策略诗歌表面上看是词、句的组合,实质上是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就所给语言材料来讲,要善于抓住材料之间的关系(即景、物、情、事、人之间的关系)判断。如最常见的关系是景与情、物与志、别人与自己等,另有虚与实、正与反、主与次、动与静等关系。多从这些关系考虑,就能判断出许多常用的表述技巧。8短歌行一诗淋漓尽
24、致地表现出诗人的抱负,诗中引用了很多典故来表达诗人的决心。请找出诗中用典的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答:参考答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从而表达了自己对贤才念念不忘的一片真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自诗经小雅鹿鸣,原句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曹操借用这些诗句,表达了自己礼遇贤才的态度,意在告诉贤才们,只要他们愿意投奔自己,他必会以“嘉宾”之礼相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
25、厌学,故能成其圣”原句运用类比手法说明无论治国还是治学,都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曹操化用了这几句,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多多益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书中记载,周公自言:“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曹操引用此事,是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之诚恳,并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9“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诗人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参考答案:(1)“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
26、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的厌弃。“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2)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10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诗人在描写田园景色时不事雕琢、不加渲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答:参考答案:(1)选择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2)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详、简朴恬淡的意境。(3)运用了白描手法。11(素养提升)对比阅读短歌
27、行与龟虽寿,完成后面的问题。龟 虽 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两首诗的主旨有何异同?答:参考答案:这两首诗均表达了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要在有生之年建功立业之意。短歌行表达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任用人才、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龟虽寿则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而弥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的精神。(2)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答:参考答案: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兴手法,短歌行以“明月”“乌鹊”“山”“海”等作比;龟虽寿则以“神龟”“螣蛇”“老骥”等作比。除比兴手法外,短歌行
28、大量用典;龟虽寿则托物言志,诗人以老骥自比,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任务驱动四仿真高考综合研读12纵览短歌行,完成下面的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两句使用典故,表现了诗人因贤才难求而孤独寂寞的感情,形象生动,感人至深,韵味隽永。D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视觉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9、。解析:选CC项,“使用典故”有误,应为“使用比兴”。(2)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说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答:解析:抓住核心词汇“怜才”具体分析,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份以及统一天下的志向、“周公吐哺”的典故可以判断,“怜才”只是诗歌的一个方面,并不是核心。参考答案:诗中虽包含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慕之情,但“怜才”并不是这首诗的主旨。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30、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13纵览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下面的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B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C前二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
31、,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两句集中描写辞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解析:选DD项,应为“这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2)陶渊明辞官归隐,有人说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怎么看待呢?答:解析:结合背景和诗人生平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
32、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作“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荣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类文赏读“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是一种境界,一种睿智,一种姿态。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诗意沉淀;人淡如菊,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境。有了心的沉静淡然,练达旷放,世事自然明晰可辨,耳目自然聪慧明睿。所以,即使生活中有一千个理由让你追逐名
33、利,你也要拿出一万个理由不慕荣利。守着一颗恬淡明净的心,过一份简单平淡的生活,何尝不是上乘的人生境界?一、古诗文精读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漉:过滤。近局:近邻。亮点赏析这首诗是陶渊明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最后一首。写的是两段时间、两个空间。前四句,时间是日暮之前,空间是山路之上;后六句,则在时间上从日暮写到“天旭”,在空间上从“近局”写到“室中”。如果就诗人
34、的心情而言,前四句以“怅恨”发端,而后六句以“欢来”收结。这首诗所写的始则“怅恨”,终则“欢来”,当忧则忧,可乐则乐,正是其脱离尘网后一任自然的真情流露。后六句的“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四句,写诗人还家后的实事实景,如其杂诗十二首之一所说,“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从这四句诗可以想见:酒为新熟,菜仅只鸡,草屋昏暗,以薪代烛,宛然一幅田家作乐图。这样的饮酒场面,其实很寒酸,但诗人写来丝毫不觉其寒酸,令人读来也不会嫌其寒酸,而只会欣赏其景真情真,趣味盎然。苦 寒 行曹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
35、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亮点赏析公元206年,曹操率兵亲征高干,途中经过太行山著名的羊肠坂道,写下了这首诗,其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诗人在诗中用质朴无华的笔触描述了委曲如肠的坂道、风雪交加的征途、食宿无依的困境。更感人的是,尽管作为军事统帅,诗人在这里却没有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在那种环境下的内心波动,一是诗人同情长期征战的战士,渴望战争结束、实现统一的心情;二是诗人以周公自比,表明排除万难、取得征讨胜利的决心
36、。整个诗歌弥漫着悲凉之气,抒情真挚感人。二、思辨阅读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非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咏贫士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
37、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并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
38、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
39、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选自中国文学史)文中说,“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两大支柱”。请简明概括分析其“人生的两大支柱”的内涵和对陶渊明人生的影响。答:参考答案:“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陶渊明所说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和节操方面。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高尚而纯洁的品德和节操。“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又一大支柱。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人生状态。这样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陶渊明之所以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当作自己人生的两大支柱,原因在于他对人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从中得出了“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个主要的结论。在其“人生的两大支柱”的支撑下,陶渊明坚守为人的准则,努力保持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性情,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文构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大厦,成为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