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六 写作提升 短板快攻点20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034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六 写作提升 短板快攻点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六 写作提升 短板快攻点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六 写作提升 短板快攻点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六 写作提升 短板快攻点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六 写作提升 短板快攻点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六 写作提升 短板快攻点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六 写作提升 短板快攻点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六 写作提升 短板快攻点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六 写作提升 短板快攻点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六 写作提升 短板快攻点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六 写作提升 短板快攻点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六 写作提升 短板快攻点20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短板快攻点论述说理要深入病文 佳作(2018天津高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提升路径一、阐释、辨析核心概念在论述文写作中的作用1精准地阐释、辨析核心概念,可以使审题准确、不偏离,而且立意深刻。大凡作文题,其中都有一两个核心概念,只有把这些核心概念的含义弄清楚了,才算真正地审准了题意。否则,就

2、会偏离了题意。试以2019年北京卷的作文题为例。材料中的“韧性”就是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指柔软坚实,不易折断。考生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需要在论述中把握这一精神内质,体现中华民族历经风雨,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眼界不够宽阔,深度不够,只是简单堆砌概念,但没有写出深刻的理解,只是空喊口号是不能满足这道题的要求的。二是中心不够明确,考生想写的点很多,但这些点没有构成一条清晰的逻辑轴线,既说明“韧性”是什么,又在自己选择的话题领域中体现中华民族的“韧性”。三是缺乏有效的事例支撑,或者事例过于零散,无法聚焦在中心论点上。如果“任性”地理解“韧性”,削足适履,强行套用,就会严重地偏

3、离题意。2017年全国卷作文题给出了12个关键词供考生选择组合。无论你选择哪两三个关键词,都少不了对其含义的阐释。12个关键词,各有早已习见的形象特点:“一带一路”沟通共赢,熊猫憨态可掬,广场舞和谐欢乐,中华美食令人垂涎,长城宏伟壮观,共享单车绿色环保,京剧唱腔悠扬典雅,空气污染与食品安全关乎生命,美丽乡村干净淳朴,高铁高端快捷,移动支付简易普及。同时这些关键词又能代表抽象中国的哪一面呢?是美丽中国还是问题中国?是历史中国还是当下中国?是民间中国还是官方中国?挖掘其内涵,展现审题的精准、独到与深刻。2017年浙江卷作文题同样有对核心概念的精准理解问题。材料中三个关键词“有字之书”“无字之书”“

4、心灵之书”的各自含义是审题与写作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对“心灵之书”含义的理解,不仅关乎审题的准确,更关乎审题的深刻。从考生写作实践中看,大量的跑题、偏题现象的发生都与对材料中核心概念的理解不准,尤其是与滑向其近义词有关。如要写“诚信”,考生写成了“诚实”;要写“勇敢”,考生写成了“勇气”;要写“成才”,考生写成了“成功”。如果考生能对核心概念稍微认真思考一下,区分一下其近义词,怎么会有如此大量的偏离题意的现象发生呢?不仅如此,对材料中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会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如2014年江苏卷作文题中的“青春朽与不朽”,不少考生对“青春”仅限于年轻、肤白等生理性理解。如果能这样理解:青春

5、不是肤白貌美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美丽情怀的集合体;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这不更显得立意新颖、深刻吗?2在行文过程中能够注意阐释、辨析概念,可以保证论证走向深入,避免“贴标签”现象发生。请看以“品味时尚”为题的考场作文片段:学会品味时尚,能让我们走在时代的前列,体验新生事物的脉动,随时用新鲜的营养补充自己的大脑和心灵。然而,做一个时尚的人,并不意味着盲目地赶时髦:前者需要我们运用“脑髓和眼光”,精心择取流行元素;后者则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很容易使我们在时尚大潮中丧失自己的个性。放眼看去,满街黄发韩装,谁又能说自己是选择了时尚,而非被时髦的

6、潮流裹挟?新时代的人类,对此不得不深思慎取、理智选择。这段文字在论证过程中引入了与“时尚”类似而又不同的“时髦”,进行对比辨析,使主体概念更加清晰,也使得一些由于概念辨析不清而产生的错误观点被驳斥,从而使论证走向完善、完美。前段时间,社会上一度对“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属不属于“道德绑架”的问题争执不休,认为这属于“道德绑架”的论断曾经很流行,有一位作者在道德真的不能强迫吗?中写道:不错,有的道德是不能强迫的。道德包括“道德义务”和“美德”两个范畴,不能强迫的只是美德,而不是道德义务!让座是美德,是不能被强迫的。美德不是道德义务,它产生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只是被“提倡”的东西,而不

7、是被“规范”的东西。反之,如果是被“规范”的东西,即如果是道德义务,一定是可以被强迫的。老人身体有病,如果不坐在座位上,会有高度的安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就有道德义务来给老人让座,这是一种“自然义务”。我们对那些处于危险中的人,在帮一把并不会让我们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的情况下,是有帮的道德义务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在那种境况中得到帮助的道德权利,在分量上,压倒了我们“不管闲事”的道德权利。这段说理很有说服性,奥妙就在于作者将“道德”区分为“道德义务”和“美德”两个范畴,将“美德”定性为“被提倡的东西”,而不是“被规范的东西”,从而推导出“道德义务”是“被规范的东西”而具有一定强制性的道理。如

8、此,说理便浅显易懂。相反,如果不注意阐释比较概念的内涵,就给人似是而非、硬贴标签之感。如:智慧是钢铁般的坚韧,是性命相交的忠诚。为什么“钢铁般的坚韧”“性命相交的忠诚”是智慧?也许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坚韧”“忠诚”可能是智慧的一种表现,但它在什么情境、什么范围下成立需要讲清楚;如果不讲清楚,将其作为智慧的一般内涵,则是错误的。高中生写作文时,“贴标签”现象十分普遍,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不去认真思考,不去阐释区分概念的含义。二、如何去阐释、辨析概念的含义1阐释区分概念的内涵、外延一个概念,有其本义与引申义、表层义与深层义、具象义与抽象义、常规义与别解义。而一旦进入议论文写作中,就需要界定它是哪种含

9、义,应与哪些含义相区分。如“家”这个概念,常规义是生活休息的地方,更有许多别解义、深层义,如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社区,乃至家乡、国家都可以叫“家”;如从抽象义上理解,“家”不仅是起居生活的地方,在思想者眼里,它还是安放心灵之处所、理想之彼岸、崇高之境界等。如对“风采”的理解,有的学生给出了个性化的理解:何谓风采?风采不能用才气、奉献、成败等实际的评价来衡量,风采展现的是一种独到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仅在于争取和奋斗,也不仅仅在于意义和价值,更在于生活趣味与人生情怀。故风采之选,宜关情怀。这里对“风采”的解释,全面而又重点突出,为自己的立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般而言,对概念内涵的阐释,固然需要词

10、典义,但更需要结合文章作出个性化的解读。阐释一般有“下定义”和“作诠释”两种,通常用的是后者。例如下段文字:首先,是信用的传承。“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社会做人的伦理准则,而“信”指的就是“信用”。“共享单车”既是一种“共享经济”,又是一种“信用经济”。其次,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的传承。“天人合一”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共享单车”秉承的是“低碳出行”理念,而“低碳出行”正是在追求与大自然的协调统一啊。而这种“信用”意识、“天人合一”意识与时俱进,以“共享单车”为载体,共享服务,共享经济,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节选自2017年福建高考作文传承文

11、化基因,铸就盛世华章)这段文字就运用了“作诠释”的方法揭示了“共享单车”的含义及与传承、创新的关系。先解释什么是“信”,再解释“共享单车”的性质,又解释与传承、创新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是”字句在解释概念中运用广泛。另有一种“拆字法”值得一用。如有人对“和谐”的解释:“和”字是“禾”与“口”,表明人人都能吃到饭;“谐”是“言”“皆”,表明人人都能说话“和谐”之义就是人人都能吃到饭,人人都能说话,表达自己的观点。又如“传家宝”这个概念,用“拆字法”解释:“传家宝”就是“传”“家”“宝”,“宝”意味着在精神、文化、文明上具有教育、审美等重要价值,指向“价值性”;而这样的“宝”一定是可传承的,涉及

12、“传”者和“承”者,且必须是在一个家族内部的传承,所以其具有家族精神与家族情怀,“传”与“家”指向“特殊性”。所谓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其范围的扩展。在写作中,一般需要明确概念讨论的范围,如果范围不明确,想要表达的意思超出了应有的范围,就会出现错误。经济学家茅于轼在2007年接受新快报专访畅谈构建和谐社会时说:“要把为富人说话和替穷人办事这两件事结合起来,构建和谐社会。”理由是如今社会上有仇富心理,有一批人反对保护富人,准备打倒富人,再次剥夺他们,有这么多人反对保护富人,他更觉得有保护富人的必要。并说为富人说话不仅是为了富人,更是为了大多数的穷人,因为穷人最终也要变富,如果把富人都打倒了,穷人也就

13、没有前途了。这一观点遭到一些人的批判,因为不少人认为有的富人“为富不仁”,或者他们是通过非法的途径致富。茅于轼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这里所说的富人不包括贪污盗窃、以权谋私、追求不义之财的那些人,而是指诚实致富,特别是兴办企业致富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我愿意为这样的富人说话,那些寄生虫甚至害虫不在此列。”如果他在新快报专访中像这样澄清了概念,所说富人是诚实致富的人,而不是那些“寄生虫甚至害虫”,那么批评者就会少很多。但是他所说的“社会上有仇富心理”,这里的“富”是指诚实致富的人吗?如果社会上的所仇之“富”是指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是那些“寄生虫甚至害虫”呢?那么他在此文中“替富人说话”的观点就无从谈

14、起了。所以“仇富心理”中的“富”指什么样的人,也有必要阐释清楚,否则后面的论证和结论也会出现问题。又如作文题“扶”。你要写“扶”什么?“扶”的对象、范围要作出说明。“扶”老爱幼,乐于助人,是“扶”;老人摔倒要扶,是“扶”;建筑物倒塌要“扶”,是“扶”;文化缺失要“扶”,道德沦丧要“扶”,这些都是“扶”。在层层的范围界定中,“扶”的含义越来越深刻,会使立意和论证也越来越深刻、深入。2比较辨析相近、相反等概念(1)相近概念比较辨析因为概念相近,其中的界限容易被模糊,甚至被忽略。如果能在表层上的相近中剖析出两个概念之间深层次的差异,发掘它们细微的差别,也许就能成为论证走向深入的关键点。比如龙应台在为

15、什么需要人文素养一文中写道:素养跟知识有没有差别?当然有,而且有着极其关键的差别。我们不要忘记,纳粹头子很多会弹钢琴,有哲学博士学位。这些政治人物难道不是很有人文素养吗?我认为,他们所拥有的是人文知识,不是人文素养。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必须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人文是在涉猎了文、史、哲学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些人文“学”到最后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对“人”的关怀。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而不能有人文素养。该文段通过对“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这两个相近的概念的比较辨析,让读者一下子清晰了“知识”与“素养”之

16、间的深层次区别,“素养”起源于“知识”,但绝不能止于“知识”,如果知识没有内化到认知本体,没有指向对“人”的终极关怀,就无法成为“人文素养”。至此,通过对相近概念的比较辨析,读者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就更深刻了。(2)相反概念比较辨析有时候单一地解说一个概念,不容易充分展示其内涵与外延,而如果借助相反的概念,通过比较辨析,让其优劣毕现、差别尽显,这样不仅能有效展开议论说理,而且能使论证更具有思辨色彩。比如广东高考作文题(富翁慷慨捐助三个贫困家庭),有一篇优秀作文写道:勇气有匹夫之勇,有丈夫之勇。断然拒绝富人的捐赠,甘受清贫之苦,固然需要勇气,但这只是一时之勇,是匹夫之勇;而能接受富人的捐赠,并且

17、通过韧性的奋斗、持久的坚持,酿出幸福的生活,这才是终生之勇,是丈夫之勇。作者否定傲然拒绝富翁捐赠的举动,肯定暂时屈尊接受富人捐赠的行为,直接陈述亦能表明观点,却不能透彻地剖析出两种行为之间的本质区别。而通过引进“匹夫之勇”和“丈夫之勇”两个相反的概念,在对比论证中,文章就能深入地挖掘出傲然拒绝富翁捐赠的举动是短视的、逞强似的匹夫作为,而暂时屈尊接受富人捐赠的行为则是长远的、有韧性的丈夫之举。孰是孰非,孰优孰劣,不言自明。三、如何才能做到深入说理1掌握深入说理之法论述文中,论证方法很多,如常用的例证法、引证法等,每种论证方法也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够深入说理的论证方法主要有:(1)因果论证因果

18、论证,是指在论述文体中,根据客观事物之间具有普遍的和必然的因果联系的规律性,通过揭示原因来论证结果的一种论证方法。运用因果关系进行论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思维、角度的过程。因果论证实际上是一种内在的思维方式。使用这种方法,并不是必然会使说理深入。因为现实存在的因果关系总是复杂的,一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原因。如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导因与根本原因。如果把只是在现象层面上构成结果的某一要素或原因看成是形成结果的唯一因素,不加以展开,不多问几个“为什么”,那就容易导致看问题片面或肤浅,分析比较平面化和单向化,缺少深度和广度。要想深入和深刻

19、,就要仔细探求引起结果的根本原因、内在原因。请看下面进退之道一文的片段:进之道我们拼尽全力去追求,废寝忘食去追求,始终不愿意停下追求的脚步,是啊,怎能停下呢?正因为不懈地努力追求,居里夫人克服重重困难,终获诺贝尔奖;正因为执着地努力追求,莫言扎根文学沃土,让世人瞩目中国文学之花的绚烂;正因为勇往直前,努力追求,李娜斩获一枚枚世界大赛的金牌退之道人何尝不是如此呢?只知执着追求,不懂得适时放弃,也许会招致灾祸。秦二世的追求享乐,大兴土木,使秦朝的统治摇摇欲坠,最终被压迫的人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秦朝很快覆亡。因果分析:秦二世身死国灭的原因,居里夫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不止一种,是一果多因。比如

20、秦灭亡的原因,还有小人当道、忠贤被斥退、没有实施仁政、没有正确的国策等。秦灭亡的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论证者只选择其中的一种原因,作为对该结果产生原因的解释,这就使得论证片面化。同样,居里夫人、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不仅是一直追求的原因,天赋也是关键,如果不是这样,世界上不懈追求的科学家、文学家很多,为什么单单只有他们获得此奖呢?这不正是自己的才能起到决定作用吗?本论证犯“因果解释过度简化”的错误。修改:“居里夫人和莫言的不懈努力追求,是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秦二世的追求享乐、大兴土木和秦朝的灭亡有很大关系。”要学会利用这些词语去分析因果关系:是重要原因、和有很大关系、是导致的、与有

21、关、与有联系、有的效果,等等。(2)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上,有比较才有鉴别,考生有意识地将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阴与阳、实与虚等对照来写,可以鲜明地揭示论证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从而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对比论证的优点正在于此。考生若能有效地运用对比论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其说理平面化的难题。但是考生在使用对比论证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

22、过对照,突出事物的特征;二是要在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如此行文,考生的意图就能得到直露显豁的表达,进而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为获得高分提供可能。例如2016年浙江卷高考满分作文殊途同归片段:“诗歌只与诗人有关的想法是反诗歌的。”马尔克斯如是说。尤其到了革命时,艺术的种子似乎满战场撒播,但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未必一致。犹记得铿锵的马赛曲响彻巴黎,自由引导人民的画作擎起战旗,然而法国国歌作曲作词者鲁热,不过是个上尉,甚至在战争的后期曾抵触革命,像个懦夫一样度完余生;画家德拉克洛瓦倒是“法国革命的种子”,自信勇敢,连素描的笔触都不愿收敛,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地一致,可性情人品却是云泥之别

23、,可见艺术,从来都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这是一个横向对比论证的文段。考生先引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名言来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并强调在“革命”的特殊时期,“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未必一致”的看法。之后,考生例举了创作高格调歌曲马赛曲的艺术家鲁热在现实中却是个“抵触革命”的“懦夫”,作为“法国革命的种子”的画家德拉克洛瓦“作品的格调趣味惊人地一致,可性情人品却是云泥之别”两个人物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构成对比,有力地论证了“艺术,从来都不是人品忠实的镜子”的观点,显得辩证客观,颇具说服力。客观而言,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的思维方式,它侧重于从事物的相反或相异的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需要论证的论点的本质。考

24、生若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可以让自身观点在事例的对比中得到很好的彰显。(3)质疑论证现代教育家夏丏尊、刘薰宇说:“说明文比较地偏于客观的,所以有时因各人的见解不同,不能人人一致,也有敌论者,但作者并不预计的。议论文恰恰相反,实际上虽未必就有人反对,作者心目中概假定有敌论者立在前面。”此概定的敌论者,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读者”。论述文的写作,一旦观点提出之后,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只顾寻找论据“证明”观点,那些只想着证明自己观点的作者,只是呈现单向度与单一思维,会导致说理平面化。夏丏尊、刘薰宇告诉我们,在写作论述文时,要将自己作为虚拟的读者,作为质疑者、批判者,对自己的观点做最严厉的挑剔、

25、质疑,然后自己再去剖析、论证,直至对立面消解,从而使论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趋于严谨、可信。这一步步的质疑、辨析与求证,就显现出论证的层次性与深入性。这种质疑论证与其说是一种论证方式,不如说是一种论证思路或策略。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是:有人说我认为。类似于先树靶子,再批驳的方式。2掌握深入说理之体(结构)考生在作文开头提出论点后,接下来是展开分析。展开分析大致有两种方向:一横一纵。横向展开大都采用并列式结构,通常给人以视角多元、拓展充分之感。但这种展开及结构,也会给人说理肤浅、太平面化之感。考生应该学会纵向分析挖掘,力求使论述文呈现深度之美,而纵向展开最佳的结构莫过于使用层递式结构了。层递式结构就是后

26、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层递式结构中,多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能反映出考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谓深入说理的结构表现形式。而这种结构形式对于用惯了并列式、对照式结构的考生来说是最容易忽视的,殊不知这也许是论证最有效的武器。层递式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上面的三个问题;二是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的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提办法”的格式。当然,如把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看似并列,

27、实际上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也是层递式结构。四、如何才能做到辩证说理当今高考作文命题最大的热点就是思辨性了,而思辨性的底蕴就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意识。它要求人们看待事物,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反面,主流、支流,长处、短处;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区分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用全面、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辩证法的内涵很多,这里仅选几种常用观点谈谈在论述文写作中的运用。1要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事物往往有正面,有反面;有主流,有支流;有成绩,有问题;有长处,有短处。一个问题总有两个方面,甚至多个方面。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一面,而忘记了其他面,就会犯说理片面的毛病。因此,我们要培养全面说理的能力,只

28、有整体把握事物、全面分析问题,才能避免说理的片面性、绝对化。比如就命题作文“第一步”写论述文时,在论述了“第一步”的重要性之后,不妨加上这么一段文字:第一步固然重要,它几乎奠定了你未来的路。但第二步、第三步亦不可小视。在这一路上,我们应坚定信念,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向远方。写“第一步”,大多数学生恐怕始终是围绕“第一步”展开,如果你能由“第一步”联想到“第二步、第三步亦不可小视”,就会使论述更为全面。当然,这样的内容所占篇幅不宜太多,无须展开,点到即可。需要强调的是,不少同学将辩证分析简单地理解为对所讨论的问题“各打五十大板”,或在表述观点时含糊其词,不作明确的判断,

29、这其实是对“辩证”这个词内涵的误解。辩证分析并不反对论点鲜明,辩证思维首先就应该体现在文章论点的正确与鲜明上,如果观点模糊,态度不明朗或似是而非,就谈不上真正的辩证分析。2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世间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着的。这种联系,有直接、间接,有内部、外部,有必然、偶然,有整体、局部等。要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就必须对事物、事件、现象之间的各种联系,全面地、分别地、具体地加以分析、研究,而不能只对其中的部分联系进行分析后就简单地作出判断和评价。2015年全国卷作文题中关于“老陈开车接电话”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开车接电话”不只是个人行为,也不应是个人的自由,因为个人

30、的违规行为可能关系到他人的性命,可能关系到社会的安全,更可能关涉到法律的尊严。“开车接电话”只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一种,除此之外还关涉到许多陋习和不文明现象。由此可以写出如下句子:高速路上开车接电话,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和对法律的轻屑漠视,你的父亲或许未曾意识到,但小陈你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我要为你点赞。若为旁观之人,举报此行为乃公民责任,即使冠上“女儿”之名,责任并未发生改变。珍爱生命,关乎自己和他人;履行责任,关乎家庭和社会;制止违规,关乎交规和法制。小陈,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诠释了大爱。高速公路上开车接电话,醉酒驾驶,急速超车,乱闯红绿灯,无视斑马线中国道路交通乱象丛生,是规则之松垮,是监

31、管之不力,还是体制之漏洞?我想,根源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重视文明修养,都谨遵交通规则,那就不会有规则流于形式之尴尬,那就不会有“中国式过马路”的荒唐之举了。3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从来都不是静止的。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性质都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外因(环境)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量变引起质变,好的方面,我们要注意量的积累,坏的方面,我们要防微杜渐等。这些“发展观”都可以帮助我们去分析事物和问题。如依此继续分析“老陈开车接电话”行为。老陈经

32、常在高速路上开车接电话但从未发生事故,这使他的侥幸心理越来越严重,防范意识越来越淡,长此以往地发展下去,量变可能就会引起质变,原来的偶尔为之就会变成难以改掉的积习,发生危险的概率可能就会越来越大。由此可以写出如下句子:难道你没有见过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故现场吗?难道你没有听过妻子殷切的叮嘱吗?难道只有让悲剧成为现实,你才能清醒吗?中国每年因漠视交规而发生的悲剧数不胜数,难道你只有亲身经历后才会以之为真吗?没有必要为一时的侥幸而庆幸不已,当你大意或违规时,危险可能随时都会降临。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仅有一次的宝贵生命,以便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笑容相伴。4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33、生活本身存在着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与非、多与少、快与慢、成与败、进与退,等等。所以,写论述文常常需要从相对的两方面辩证地分析论述。这就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全面地认识问题,不可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2017年浙江卷优秀作文人生能读唯有心灵之书认为:有字、无字之书对人生的作用远不如心灵之书,或者说到底,人能读的只有心灵之书。考生在主体论述结束后写了这么一段:当然,这并不是否定有字之书、无字之书的积极作用,孔子的“欲无言”也没有否定教育的意义,庄子的“学习之殆”是建立在一定的学习认知之后的。这两本书,在人生启蒙阶段,在积累阶段,还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中间的一部分或许日后会成为心灵

34、之书,进而化为生命内容。只是说,它们唯有成为心灵之书才能成为“人生能读”的书,对人生有用。这段内容就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在写作中的典型运用。在强调心灵之书的巨大作用的同时并没有否定另外两本“书”的作用,在肯定它们的同时又回扣了自己的主体观点。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固然没错,能够避免议论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但简单地把“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当作“辩证地看问题”的全部,就会在作文训练中或考场写作中限制思维,一遇到材料,就去找寻其中的好处与坏处、正面与反面、内因与外因、得与失、利与弊甚至总是把事物的正反两面同等看待,不去分析哪一方面是主要的、哪一方面要作重点论述、如何深入展开论证等,这样的文章,难以避免模棱两可、中庸骑墙。另外,用辩证法看问题的实质在于全面、客观、公允、有分寸,这就告诫我们在分析说理时要避免“三头话”:过头话。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对事物某一方面过分强调,就成了站不住脚的“过头话”,如“经历苦难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一头话。只注意事物的一面而不注意事物的另一面,片面议论。如“一个人只要让他经历苦难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到头话。用静止、孤立的眼光看待问题。如“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强调“苦难”是成功的唯一标准,忽视其他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