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01458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统考版 专题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第2讲 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教师用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近几年高考中新“史料”大量入题,对学生的史料解读、知识运用、分析问题以及说明观点等综合能力的考查逐渐成为高考的重头戏。研究历史首要注重对史料的解读、阐释、评价和考证,史法运用更引起大家的关注,史论结合、历史比较、以图证史、计量史学、心理史学等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也被“植入”高考试题,在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同时,也让高考命题更多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特点,使题目显得视野开阔、立意高远。史法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论互证”,让你抓牢分方法阐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

2、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则。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依据史料发现隐藏在史料背后的历史事实。因此,依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在高考试题中较为常见。破解这类试题的最佳策略就是始终坚持“充分条件”的原则,即“如果有A(史料),则必然有B(结论)”,就像胡适所说:“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方法感悟依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一般来说,史料愈是丰富,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就愈是全面。史料愈原始、可靠,愈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历史高考不需要考生再去搜集史料,它只需要你对命题专家提供的史料加以正确的分析、解读,并得出正确的

3、结论,或者运用其中的史料对专家设定的问题加以论证而已。史料达芬奇指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服从客观的必然规律,而不是服从神的意志,他谴责经院哲学家凭神的启示就能通晓一切秘密的信条是邪说。人文主义者提倡理性和冒险精神,主张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追求深广渊博的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史论互证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思想根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倡开拓冒险精神。典例2022驻马店市一模据史料统计,19121921年,荣氏企业的福新粉厂陆续建成开工8个厂,茂新粉厂也从两个厂增加到4个厂,面粉日产能力占全国的1/4,几乎操纵了全国的面粉市场。张謇的大生纱厂一厂新增纱锭5万枚,郭氏兄弟的永

4、安纺织公司的初创资本达到600万元。据此可知,当时()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晚清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民族企业摆脱对外依赖D民族工业发展适逢良机尝试应用12022上饶市二模据史料统计,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在1700年至1741年时,约有580万至600万,1760年为666.5万,1790年则达到了821.6万。其中人口中的70%至90%都是在18世纪下半期增长的。由此可知,上述变化()A得益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B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强大推动力C导致了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D促使英国开始走上对外殖民道路史法二历史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让你快得分方法阐释历史比较研究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

5、的同类史实进行鉴别、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法包括以空间为准的横向比较和以时间为序的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同类事物的不同对象在同一标准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一种手段,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以上的横向比较,从相同之处出发,寻求其中的差异,进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促进自身知识同化和能力的形成,以便从整体上来把握历史的发展。纵向比较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比较是理解此事物不同

6、于彼事物的“钥匙”,它既是一种高考测试所需的能力要求,更是一种进行历史研究的思维方法。方法感悟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也可以从拥有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到各自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通过横向的比较,可以使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综合分析能力。从横向比较中发现历史发展中的区域性异同,可以克服历史研究中的片面性。从历史的纵向联系中可以发现、揭示社会历史的演变规律。从纵向与横向的综合比较中,可以从更高的全方位角度整体把握历史的进程。史料一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回人间,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旨在改善人的灵魂,复

7、兴城邦。诚如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子产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孔子罕论形而上的天道,认为当务之急是研究人自身,矫正人性堕落,他创建仁学,探究人性,游说列国诸侯,以求重建合“礼”的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史料二孔子开创中国的“私学”,“有教无类”,门生三千,培育了许多政治才俊和弘扬儒学的学者。苏格拉底自喻为“牛虻”,整日里“到处不停息地激励、劝说、批评”,为了刺激、觉醒雅典“这匹已趋怠惰的壮马”。众多钦羡他的人从希腊诸城邦来到雅典投到他的门下,他培育了希腊古典哲学的众多精英。以上均引自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西方哲学史第二卷横向比较:(1)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的东西方先哲,都创建了以伦理为核心内容的新哲学

8、,深刻影响了中西文化的历史进程。(2)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教育家和道德师表,孔子培育了很多弘扬儒学的学者,苏格拉底培育了希腊古典哲学的众多精英。史料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纵向比较:史料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9、者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改革时的加尔文认为“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最好”,纵向比较这些观点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者鼓励追求财富,宗教改革的加尔文主张适应现世生活,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提倡个人奋斗。这些基本观点都反映了共同的人文主义精神。典例2022鹰潭市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

10、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以及罗马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和服兵役权三者的结合,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国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二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则长期残存。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管理范围涉及诸多方面。但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管理层次

11、却是相当分明的。而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罗马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的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尝试应用22022安徽安庆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以

12、下要求。材料一我国先民很早便重视环境卫生的治理,其源于先民天人合一的人本理念。秦至明清,政府对环境卫生立法一直都未懈怠。先秦时期,人们发明了用于排除污水的下水管道;汉代洒道的渴乌是世界上发明最早的洒水车,堪称一项杰出的发明。它们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性,对于推动古代环境卫生的治理具有重大意义。摘编自庄华峰中国古代环境卫生的治理及其特点等材料二19世纪中美两国城市化发展都十分迅速,但也随之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为了创造卫生、健康的城市环境,美国一改传统放任政策,让市政官员、专业技术工程师、改革积极分子和普通市民联合起来,共同努力解决城市问题。同时,科学的城市规划成为解决城市问题新途径。同一时期,

13、中国近代城市承继古代城市而来,其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居民在大街上随意抛弃垃圾,随地大小便的习惯,也恶化了环境卫生问题。通商口岸城市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来解决城市环境卫生压力。但从整体上看,与同时期的欧美城市相比,近代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取得的成就十分有限。摘编自刘敏19世纪美国城市环境卫生问题和对策兼与近代中国城市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环境卫生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美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史法三以图证史“解读图史”“准确取舍”,让你保底分方法阐释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

14、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图证史”对于历史研究而言不仅是材料问题而且是方法问题。“以图证史”对于历史学的意义就是要把出土或传世的图像材料作为史料来加以研究,主要关注:一为图像确定真实的时代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二为图像的信息用美术史的方法正确解读;三为图像的展示其实也隐含了主流意识形态或强势文化主导或者遮蔽了图像的表现形式,同样需要个案的研究。方法感悟图像不仅仅被合法地纳入新的史料范畴中,更在方法论意义上向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自主性诉求。“以图证史”,人人都可以成为时代历史大事件的叙事者。解答“以图证史”类试题应注意三点

15、:(1)抓图片信息:仔细看图片,概括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并分析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展走向。(2)看文字:图片型选择题一般都有一些文字说明,这些文字说明往往是解题的重要信息,千万不可遗漏。(3)重联系:将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图证史: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解读图史:“攀梯摘棉花”反映了“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吃饭不要钱”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大办公共食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典例2022上饶

16、市二模如图是发行于1953年的宣传画。该作品()A旨在宣传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B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C为了推进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D倡导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时代新风尝试应用32022开封市二模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宣传画社员的喜事,图片下方的四句诗为:孩子满月笑开颜,邻里社员送温暖;花布鸡蛋老母鸡,欢声笑语暖心间。据此可知()A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民众生活水平B画作明显体现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C包干到户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D过渡时期民众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史法四计量史学“定量分析”“转换思维”,让你得高分方法阐释计量史学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让史学趋于精确。主要类型

17、包括:历史统计法和历史模拟分析法。计量史学的适用范围:适用有量或数量概念的历史分析,只是从数量关系上帮助揭示事物的性质;适用于对存在某种依赖关系的历史现象的研究;适用于对某些历史结构的分析;适用于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用规律的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定性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性质,传统史学实际上就是运用定性的方法。因此,计量史学出现本身就是对传统史学的一种补充。方法感悟计量史学试题的材料是由各种数据构成的,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史实辨析、理解、运用史料的能力。解答计量史学类题目应注意三点:(1)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格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意时间、地点等。看尾看

18、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按表中所给信息找备选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2)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3)联教材、掘信息:依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计量史学:甲、乙两图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我国生产总值中各行业所占比重(%)示意图。定量分析:通过对比甲、乙两幅饼状图的数据,可以看出,占比重最大的一直是农业和手工业,说明19201936年自然经济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与1920年相比,1936年农业和手工业在我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体现了自然经济受到冲击,但地位仍很高;

19、图片材料中的文字“工场手工业”反映的深层信息是出现了雇佣和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该行业所占比重的增加,表明了该行业的发展。由此可知,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二是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典例2022绵阳市一模如表反映了晚清时期近代工矿企业的相关情况。影响投资情况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项目18721894年18951900年商办企业数量53家107家(新增)官办、官督商办企业数量19家15家(新增)商办资本额4 704 000元20 265 000元(新增)官办、官督商办资本额162 080 000元4 062 000元(新增)A政府政策 B国际环境C经济规律

20、D实业救国尝试应用42022成都市二模下面是1921年到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柱状图。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商品和市场手段的运用B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努力C大规模集体农庄的兴建D农业科技革命不断发展52022雅安市三模2022年中央工作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突出党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历代粮食产量一览表朝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金元(1100年)明(1600年)清(1800年)亩产量(市斤)95110120154140/343155/337155/337总产量(亿市斤)205.39591.4415.8889.821 749.452

21、 385.882 340.97(说明:140/343和155/337中划线前面数字为当时北方亩产量,后边为当时南方亩产量)摘编自吴斌、党晓红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材料二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19世纪60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据南浔志卷31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顺德县志1853年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创举。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在2008年所作的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

22、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中,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有以下三种观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粮食产量发展趋势及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上述三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选择并说明理由。史法五心理史学“由表及里”“深层审美”,让你少丢分方法阐释心理史学(psycho history),当代西方史学中的重要分支,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探究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各种活动,从“心理”的视角丰富和完善历史认识的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心理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各种

23、类型的历史人物的心理传记;社会群体的心理史,如种族歧视、法西斯主义等;在童年史和家庭史研究中,对人的童年时代和家庭生活进行心理分析。方法感悟从心理史学的研究情况看,已不仅仅是过去那种心理学与历史学的简单结合,它正逐步吸收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以及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向着以心理与历史为主,同时综合多种学科方法的“大综合”的方向发展。史料一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法丹纳艺术哲学史料二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毛

24、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心理史学:史料一和史料二从历史的深层原因阐述了艺术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特征注定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而这种时代烙印则是由当时的主观和客观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客观因素:科技的发展,国家对文化艺术的支持,人们对文化新产品的需求以及环境、地域、师承等;主观因素:艺术家个人的自我探索、创新,独特的审美观和相应的表现手法等。典例2022太原市一模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国民党所办的许多党政、军事训练班中,“群众心理”都在讲授科目之列,其中还加入了对中国政治局势和群众特性的分析,更将如何掌握群众心理,如何控制和领导群众作为核心内容。对这一现象的出

25、现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国民党重视人才的培养B群众运动影响执政观念C政治局势发生根本转变D社会主要矛盾实现转变尝试应用62022萍乡市三模出生于显宦家庭的孙宝瑄在1902年的日记中记载了他观外国剧的感想:“西人之剧,男女合演,其裳服之华洁,景物之奇丽,歌咏舞蹈合律而应节。人问其佳处何在?余曰:无他,雅而已矣。我国梨园,半皆俗乐,西人则不愧为雅奏。”这表明()A社会上崇洋媚外的心理B上流社会对新剧的接受和欢迎C戏剧出现中西合璧趋势D京剧已经失去了娱乐主流地位72022开封市一模1928年2月,彭德怀知道了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的根据地,对之非常推崇,并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感想:“秋收起义在农村,失

26、败教训是盲动。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敬润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这反映了()A革命者对革命欠缺足够的反思B在城市发动革命仍然具有可行性C中国革命的道路逐渐清晰明朗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迫切性82022天水市二模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国务院专门设立了主管文化外交的国际文化关系局,来推动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文化交流。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还主持一个“学说宣传项目”来与社会主义学说进行对抗。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A宣传美国价值,实现和平演变B促进世界和平,繁荣多元文化C团结苏联等国,消除文化分歧D帮助苏联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第2讲史法运用五大史法论证探究问题史法一典例解析:通过题干描述的

27、现象可知,19121921年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辛亥革命完成,而1914年至1918年适逢一战,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获得良机,D正确;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A排除;1912年之后清政府已经结束,排除B;C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答案:D尝试应用1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在工业革命以前和初期,工业的发展促使人口大量增长,人口的增长又成为工业革命的强大推动力,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英国工业革命得益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排除A项;依据材料中英国人口的增长无法推断出导致了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排除C项;英国开始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始

28、于16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B史法二典例解析:(1)相同:根据材料“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在秦汉帝国”可知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的形成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帝国发展和扩张的产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促进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2)不同。根据材料“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管理范围涉及诸多方面。但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管理层次却是相当分明的”可知秦汉郡县制:机构复杂,职能广泛,管理层次分明;根据材料“在秦汉帝国

29、,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可知较为彻底地铲除了氏族血缘关系残余;根据材料“而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罗马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可知罗马帝国行省制机构设置简单,职能有限,管理层次不够分明;根据材料“但罗马帝国则长期残存”可知存在氏族血缘关系残余。原因:根据材料“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可知秦汉帝国建立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基础之上;根据材料“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可知罗

30、马帝国通过武力征服,缺乏统一的基础。答案:(1)相同: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的形成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帝国发展和扩张的产物;都促进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2)不同:秦汉郡县制:机构复杂,职能广泛,管理层次分明;较为彻底地铲除了氏族血缘关系残余。罗马帝国行省制:机构设置简单,职能有限,管理层次不够分明;存在氏族血缘关系残余。原因:秦汉帝国建立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基础之上;罗马帝国通过武力征服,缺乏统一的基础。尝试应用2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归纳能力。特点:根据材料“我国先民很早便重视环境卫生的治理,其源于先民天人合一的人本理念。”可分析出中国古代环境卫生治

31、理历史悠久、受人本理念影响;根据材料“政府对环境卫生立法一直都未懈怠。”可分析出重视法制建设;根据材料“人们发明了用于排除污水的下水管道;汉代洒道的渴乌是世界上发明最早的洒水车,”说明中国古代环境卫生治理注重技术的应用,治理手段多样。(2)本题主要让学生找到19世纪中美城市卫生治理的异同点,并运用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找到它们治理不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相同:根据材料“19世纪中美两国城市化发展都十分迅速美国一改传统放任政策,让市政官员、专业技术工程师、改革积极分子和普通市民联合起来,共同努力解决城市问题。”可分析出中美两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积极面对与治理城市环境问题;根据材料“科学

32、的城市规划成为解决城市问题新途径。”可分析出都采用科学的技术治理方式。不同: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取得的成就十分有限。”可分析出美国治理成效显著,中国治理成效有限;美国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强烈,中国民众卫生意识淡薄;美国建立在自我创新与探索的基础上;根据材料“通商口岸城市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来解决城市环境卫生压力。”可分析出中国更多借鉴西方的治理方式。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城市环境卫生治理不同之处的产生原因是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推动;较早独立,制度健全,治理能力提高,人文思潮影响,环保意识增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工业化水平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封建思

33、想根深蒂固,民众观念落后。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受人本理念影响;重视法制建设;注重技术的应用;治理手段多样。(2)相同:中美两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积极面对与治理城市环境问题;都采用科学的技术治理方式。不同:美国治理成效显著,中国治理成效有限;美国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强烈,中国民众卫生意识淡薄;美国建立在自我创新与探索的基础上,中国更多借鉴西方的治理方式。原因: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推动;较早独立,制度健全,治理能力提高,人文思潮影响,环保意识增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工业化水平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众观念落后。史法三典例解析:根据时间“1953

3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一五计划时期;依据宣传画中的信息“创造先进工作法,提高生产”可知,反映出倡导适应国家建设的时代新风,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合作化运动”,排除A项;文人画强调写意,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与宣传画特点不符,排除B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完成,排除C项。答案:D尝试应用3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示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过渡时期民众团结互助的情形,D项正确;人民公社是1958年之后,排除A项;画作明显体现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排除B项;包干到户是改革开放后,排除C项。答案:D史法四典例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1895年以后,中国近代企业创办的数量

35、以及资本额大大增加,出现了一个新办企业的高潮,这是由于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所导致的,A项正确;国际环境变化主要是在一战期间,排除B项;经济规律并没有变化,排除C项;D项只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答案:A尝试应用4解析:1921年苏俄(联)实施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A项正确;苏维埃政权成立后为了应对国内外反对势力,实行余粮收集制,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排除B项;大规模集体农庄的兴建和农业科技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项。答案:A5解析:(1)趋势:依据材料表格“亩产量由9

36、5155/337,总产量由205.392340.97”得出,亩产量和总产量均不断增加。原因:从生产力角度分析,得出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从耕地面积分析,得出耕地面积的扩大;从高产作物引进分析,得出新的粮食作物传入和种植;从治国政策分析,得出重农政策的实施;从人口增长角度分析,得出人口增长推动。(2)变化:依据材料“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得出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依据材料“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得出农村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依据材料“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得出逐渐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原因: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得出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歩形成

37、;从列强入侵角度分析,得出列强侵略打开中国大门,中外贸易联系加强;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得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3)选择“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理由:总体是好的,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分析,得出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促进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得出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存在问题:从农民分散,土地分散角度分析,得出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答案:(1)趋势:亩产量和总产量均不断增加。原因: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耕地面积的扩大;新的粮食作物传入和种植;重农政策的实施(或“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人口增长推动

38、等。(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农村商品经济日益发展;逐渐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任答两点即可)原因: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歩形成;列强侵略打开中国大门,中外贸易联系加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3)观点一: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理由:总体来看是好的: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答出其中1项即可)存在问题:分散经营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不利于投入增加);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答出其中1项即可)观点二:非常适合中国农村。理由:农民获得了

39、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观点三:对农村发展有不利影响。理由:分散经营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不利于投入增加);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史法五典例解析:由材料“群众心理都在讲授科目之列”“如何控制和领导群众作为核心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群众在20世纪20年代的民主革命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国民党转变了执政观念,开始注重群众运动与革命的结合,故选B项;材料重点体现的是国民党对群众运动的重视,而非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故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初期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治局势并未发生根本转变,社

40、会矛盾也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故排除CD。答案:B尝试应用6解析:题干“出身显宦之家的孙宝瑄”“无他,雅而已矣”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点。材料表明官宦出身的孙宝瑄认识到了西人之剧具有高雅的特点,由此佐证了西剧受到了上流社会的欢迎,故B项正确;A项错在“崇洋媚外的心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戏剧出现中西合璧趋势和京剧地位的丧失,故CD项错误。答案:B7解析:根据“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敬润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可以看出,中国革命的道路逐渐清晰明朗,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C正确;“欠缺足够的反思”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A;材料强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B;当时没有抗战,排除D。答案:C8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美国设立国际文化关系局的目的是推动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文化交流。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主持“学说宣传项目”的目的是与社会主义学说进行对抗和攻击。由此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美苏冷战,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宣传美国价值来实现和平演变,A项正确;促进世界和平、繁荣多元文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此时处于冷战时期,美苏对峙,排除;帮助苏联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