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五)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9968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五)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五)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五)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五)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五)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五)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五)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五) 游褒禅山记(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达标(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组是()则或咎其欲出者 或:或许何可胜道也哉 胜:尽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其文漫灭 漫:潦草不清独其为文犹可识 识:辨认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尽,走到尽头有怠而欲出者 怠:怠慢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非常ABC D解析:选C有的人;模糊;懒惰无力;尽,这里是尽情享受。2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其孰能讥之乎解析:选DD项中的“其”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

2、其他三项中的“其”都用作代词。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解析:选BA项,名词作状语;C项,形容词用作动词;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解析:选BA项,古义为“十分之一”;C项,古义为“不寻常”;D项,古义为“求学的人”。5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B“力不足”或“无物以

3、相之”,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C“有志矣”,而且“力足以至”,却“不能至”,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会感到“有悔”的。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解析:选CC项,这里讲的是没有“志”而仅有力与物的情况。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3分)译文:_(2)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4分)译文:_(3)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译文:_参考答案:(1)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2)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

4、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少了。(3)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出洞),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二、能力拓展(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游虞山记沈德潜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

5、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极。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嵚,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

6、,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注榜人:船夫。椒:山顶。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去:离开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 坼:裂开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识:体会解析:选CA项,去:距离;B项,治:准备、备办;D项,识:知

7、道,懂得。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B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C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D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解析:选B“始焉欣欣”与“继焉索索”结构相同是两

8、个分句,排除A项;“而了不可得”和“而得之甚艰”是两个分句,排除C项;“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是不能分开的结构,排除D项。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丑”是中国传统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干支纪年是将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相配,周而复始,循环记录。B“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王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后来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C“霁”指雨雪停止,天放晴。人们常说的“霁日”是指雨后见日的晴朗天气,“霁朝”是指雨后初晴的早晨,“霁景”是指

9、雨后鲜明的景色。D“连旬”是指二十天,每月分为三旬,每旬是十天。“旬”还指年,十岁为一旬,如“八旬老者”;“一旬”也可指十二年,一般说大一旬或小一旬是指一个属相周期。解析:选B“后来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错,应该是“中国等东亚区域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

10、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解析:选DA项,文中只写第二次是受船夫欺骗。B项,文中并没明确提及“友人的阻挠”,且下文“余与客难暂留”表明沈德潜并不是“独自游山”。C项,“连续二十多天阴雨连绵”是本次游山之后的事情。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5分)译文:_(2)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5分)译文:_参考答案:(1)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2)现在到了那个地方

11、,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心里很不快乐。参考译文:虞山距离吴城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终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将要到江阴去,当时乘船途经虞山下,远望剑门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到江阴去,船停泊在山脚,进入吾谷,船夫欺骗我说:“距离剑门还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将要下雨,两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没什么可阻止我的。从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诗中的

12、意思。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磨过的痕迹,它们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走上石径,就可攀登到山顶。上面有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我怀疑是古代的坟墓,但没有碑文记录是谁的墓。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断出现奇丽的景色:两旁龈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险峻的大山仿佛被从中

13、劈开,两边的山崖竞相争高,像那打开的大门,又像那直立的刀刃,这就是剑门。用剑州的大剑、小剑来拟称它,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相像啊。我两脚斜着站了很久,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由西往北面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一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听得懂他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流云浓密,风不断刮来,非常寒冷,天上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难以停留片刻。雨稍停,我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

14、困顿疲惫地踏上归途。此后,春雨接连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唉!虞山靠近吴城只有百里,我两次从山下经过,都无法实现登山的愿望。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心里很不快乐。但是世间的种种境界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始的时候很高兴,接下来就索然无味了,想找回一些值得玩味的,却一点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来很艰难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没有了的,却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思恋啊。唉!这哪里只是游山寻胜才有的呢!三、文化常识及语言运用(13分)12.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茂才,原作秀才,东汉因避光武帝

15、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明清两代,秀才是乡试中试者的统称。B国子博士,国子监的官员。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C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记录的内容甚为广泛,是历代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D礼乐,指用礼乐教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指各种礼节规范,乐指音乐。解析:选A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为“秀才”。要取得这种资格,必须在学道或童子试中被取录。而乡试中试者应称为举人。13把下面的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当时他34岁。王安石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答:_参考答案: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他34岁时,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的一篇抒发自己的感想的重要游记。14下面是中华文化特征形成的简示图,请根据该图,写一段话,揭示中华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要求语言得体,内容完整,语气亲切,语意简明,表达准确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答: _参考答案: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既能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又能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从而增强了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最终成就了它既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