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秦朝的统一1.背景:(1)客观条件大势所趋。政治上: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经济上: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2)主观条件秦国的强大。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2.过程:(1)建立秦朝: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定都咸阳。(2)统一全国。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匈奴进攻,修筑万里长城。3.巩固统治:(1)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2、皇帝制度将君主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通过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中央官制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地方制度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2)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4.意义:(1)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2)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3)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3、(4)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郡县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各级官吏不再拥有封地。从此,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以家国情怀看待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此以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分裂不得人心。由此形成强烈的国家统一意识。二、秦朝的暴政与速亡1.秦朝暴政的表现:秦始皇(1)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求仙访药,巡游、封禅,征发繁重;刑法严苛(2)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焚书坑儒”,钳制思想秦二世
4、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2.秦末农民起义:(1)原因。秦朝的暴政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法律严酷,逾期处死。(2)过程。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发展: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3.楚汉战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约法三章”;项羽刚愎自用,最终被刘邦击败。正确认识秦末农民起义的性质(1)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秦王朝,这一阶段的战争性质属于农民战争范畴。(2)秦亡后,
5、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的“楚汉之争”,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探究点一秦的统一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史料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思维交互】:(1)史料反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怎样的特点?【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关键信息“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形象地体现了秦朝“百官公卿”各自地位的职权,表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提示:特点: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分工严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家国同构”。2.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史料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统一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统一
6、的历史任务。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交融、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剑桥中国秦汉史【思维交互】:根据史料,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关键信息史料论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史料中第一句话的内容、两个省略号之间的内容、最后一句话的内容分三个层次概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提示:作用:奠定了中国
7、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一、从历史解释角度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它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是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谁也不能独揽大权,这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家国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
8、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4.秦朝建立的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二、秦朝的历史地位1.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统一观念从此深入人心。2.开创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继承和发展。3.秦因暴政而亡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吸取,促成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4.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声威远播,对古代世界影响巨大。修筑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备选要点】秦国能够建立封建统一国家的主要原因1.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生产力的提
9、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废除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奠定了政治基础。(3)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4)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5)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2.秦国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1)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3)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探究点二正确看待秦始皇的功过 史料一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
10、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思维交互】:(1)从史料一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什么?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关键信息画线信息说明了秦始皇完成大一统的历史贡献结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提示:理由:体制创新和统一全国。理解: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主的中央官制,地方上废分封、置郡县,并采取了其他一系列加强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等),对当时和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结束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史料二秦始皇制定了种种严酷的刑
11、法,如车裂、活埋、弃市、腰斩全国两千多万人,囚徒就有几十万。史料三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章碣焚书坑【思维交互】:(2)史料二体现了秦朝怎样的治国思想?史料三中“山东乱”“刘项”各指什么?【微点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关键信息画线句子信息体现了法家思想结合秦末农民起义的史实回答提示:治国思想:严刑峻法的法家治国思想。“山东乱”指秦始皇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刘项”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项羽。【思维交互】:(3)综合以上史料,我们在评价秦始皇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微点拨】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关键能力调动和
12、运用知识关键信息把握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利用唯物史观对人物进行分析提示:态度和立场: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唯物史观角度评价秦始皇的功过1.功绩:(1)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2)确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发展。(3)实行一系列军事、经济、文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
13、,对秦以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过失:(1)强化皇权专制,政治独断性和随意性,形成中国长期政治专制的传统。(2)实施暴政,滥用民力,赋敛过重,刑罚严酷,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和苦难。(3)思想专制,“焚书坑儒”严重摧残中国传统文化,钳制人民思想,形成中国社会长期的愚民政策。3.总结: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早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对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评价秦始皇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其功过是非。秦始皇的功绩是主流,过失是支流。【名家评史】材料一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
14、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过秦论材料二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圣人之意也,势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三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有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梁启超战国载记解读:三段材料从不同角度评价秦始皇。材料一中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不亲士民”可知秦亡的原因为暴政;材料二体现了秦始皇的制度创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材料三信息“其政治所设施”说明了秦始皇对中国政治的贡献。探究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史料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
15、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思维交互】:该史料是顾炎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史料中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微点拨】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关键信息画线信息说明郡县制的优越性结合所学郡县制的特点和意义回答提示:同意。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权力大,易导致地方割据。郡县制下皇帝任命官员,中央直接管辖地方,地方完全失去独立性,也不利于调动地方官吏的积极性。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主要区别和联系1.主要区别:不同点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连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
16、力权位世袭,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的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历史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主要联系:(1)二者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2)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官吏任用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由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角度一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秦汉巩固统一的措施1.(2019上海高考T7)秦始皇修长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皆在防范()A.匈奴B.鲜卑C.契丹D.女真【
17、解析】选A。秦始皇修长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皆在防范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故选A;鲜卑没有对秦汉王朝构成威胁,排除B;唐朝末年,契丹族势力才发展起来,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C;北宋中后期女真族才强盛起来,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D。角度二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2.(2019全国卷T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选D。注意题干要求是:战国后期秦国能够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原因。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君权加强,对地方的
18、管控也加强,中央集权的加强为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奠定基础,故选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A错误;秦国靠近西北,铁器依赖东方各国,B错误;秦国地理上较为偏僻,交通不如东方国家,C错误。角度三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郡县制3.(2016上海高考T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解析】选B。材料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辩驳分封制的优劣是徒劳无益的事情。第二句话是指某一制度经过两千年未能改变。材料的主要意思是进一步对比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作用,经过史实证明,郡县制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19、。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要求。故选B。1.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兼并了六国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解析】选D。秦始皇兼并了六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D包含了A、B、C,故选D。2.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下图中规模宏大的工程。秦朝能够倾尽全国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A.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工匠水平的高超【解析】选C。在我国古代要完成图中所示的浩大工程,需集全国之力,这种情况只能在中央集权制下才能实现,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