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高效演练稳达标【高考真题】1.(2016全国卷T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解析】选D。根据题干中“把亲日派长征时代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特别是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体现国民党控制舆论,维护一党专制的用意,故
2、D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了国民党反对民主,这种做法只能是加剧国民党与其他党派的矛盾,进一步降低国民党的威信,故A、B错误;抗战时期,国民党实际上掌握了抗战的领导权,故C错误。2.(2016全国卷T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解析】选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采取措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错误;“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材料未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19世纪末就已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排除C;从“1932年”以及火柴的名字叫做抗敌牌火柴等,联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
3、沦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开始高涨的史实,可知D符合题意。3.(2016海南单科T 20)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解析】选B。由材料中“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一成五或一成”,可看出是在保护地主的利益,故A不正确;1942年是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团结各阶层力量尤为重要,地主阶级随着国民党的政策时有动摇,适当减租可以保存他们的抗战积极性,
4、故B正确;实行减租,保护地主阶级利益,不能说明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故C错误;1942年的规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王明“左”倾路线不符,故D错误。4.(2015全国卷T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解析】选B。随着日本不断侵华,民族矛盾上升,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
5、线布置防御工事,这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5.(2015全国卷T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解析】选B。材料叙述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进行金融管控的史实,其目的是控制沦陷区的经济,进而为其侵略战争服务,达到“以战养战”的目标,故B正确。1938年的平、津、鲁、豫等地已被日军占领,是沦陷区而非国统区,故A不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日本帝国主义针对抗日
6、根据地的侵略行径,故C不选。材料说的是日本在沦陷区的金融控制问题,并未提及物资管制问题,故D不正确。6.(2014全国卷T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解析】选A。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也冲击了华
7、盛顿体系,动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亚太地区的国际格局。代表中国的顾维钧在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主张中,有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的意思,有批评列强对日绥靖的意思,也有敦促列强维护远东和平的意思,但这些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从题干中“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可知他的主要目的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争取国际上的支持和帮助。故A正确。7.(2014全国卷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
8、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从抗日战争本身来说,它是一场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反侵略战争,是中日之间的一场民族战争。既然是民族战争,
9、就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对它进行研究。这样写出的抗日战争史,不应该只着重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而应该全面反映包括国民党、国民政府和正面战场的全体中国人的抗战,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在比例上也不能有所偏重,应该按照实际情况来写,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所占的比例毫无疑问应该更大一些。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模拟预测】1.(2017东北名校联考)下表呈现的情形反映了()“满洲国”1932年3月
10、长春溥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39年9月张家口德穆楚克栋鲁普“中华民国革命政府”1940年3月南京汪精卫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汉奸日益增多C.民族矛盾开始激化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加强【解析】选A。由表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日本在中国扶持和建立的伪政权,由东北及边远地区逐渐扩展至内地,说明日本侵略深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事实,故选A。2.(新题速递)下图是近代某一军事行动形势图,与该图所示军事行动有关的是()A.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八路军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模战役D.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解析】选B。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与图中
11、关键地点台儿庄所体现的信息不符,故A错误;台儿庄战役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故B正确;百团大战是八路军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与图中关键地点台儿庄所体现的信息不符,故C错误;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与图中关键地点台儿庄所体现的信息不符,故D错误。3.(新题速递)1938年11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的战略。国民党此举意在()A.粉碎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B.塑造政府积极抗战的形象C.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汲取中国共产党游击战术的经验【解析】选A。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战
12、进入相持阶段,为支持长期战争,日本采取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策略,此时国民党提出变敌后方为前方,目的就是要粉碎敌人的这一企图,故A正确;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已经体现出了积极抗战的态度,故B错误;抗战时期,领导权属于国民党,故C错误;汲取中国共产党游击战术的经验过于片面,故D错误。4.(2017昆明高三摸底模拟)毛泽东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及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据此,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A.建立革命
13、统一战线B.建立抗日民主政府C.实行务实土地政策D.确立政治协商制度【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可知指的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联合政权,故B正确。5.(2017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中国,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毛泽东认识到中日战争()A.有利于战后两国友好合作B.使中日两国实力发生逆转C.将推动两国的社会大变革D.为筹建新中国创造了条件【解析】选C。根据材
14、料“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可知中日战争将推动两国的社会大变革,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战后两国的关系走向,故排除A;中日两国实力发生逆转与否在材料中并无体现,故排除B;此时没有涉及是否建立新中国,故排除D。6.(2017全国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7年7月25日新民报的漫画材料二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机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
15、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浅析(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2)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能够胜利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从民族价值、阶级矛盾角度分析。第(2)题第一问考查日本侵华对民族团结的作用;第二问胜利的原因从全民族抗战等角度分析。答案:(1)形势:日本全面侵华使民族危机空前加重,国民党的妥协退让政策引起了国内人民的不满。(2)影响: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民族大团结空前实现。原因: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