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选择题1在中国举行 12.13 南京大屠杀 70 周年纪念日前夕, ( 2007 年) 12 月 8 日日本产经新闻 头版头条标题竟然为“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为驳斥这一观点,我们应该向世人拿出证明材料,予以驳斥。这些材料应包括( ) 当年受害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当年驻南京外国记者的记载 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 当时留下的新闻照片和报道等 A. B. C. D. 2 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
2、国而独立的主张 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C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和其他列强对台湾的侵略D是一个仿效美国而建立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 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4(2012年1月宁波市期末10题)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A九一八事变前 B西安事变前C八一三事变后 D重庆谈判后5在甲午战争中,指挥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展开黄海海战的是( )A.邓世昌
3、B.林永升 C.丁汝昌 D.叶祖珪 6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人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青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C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更难过了D听说有的青年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7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8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避免了上海的迅速沦陷 B.表明了国民政府抗击侵略坚强决心C.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战略
4、D.配合了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的行动9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10(2012年3月沈阳市质检5题)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消失。”与此相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 “我们要保证,一方
5、面红军只要有适当驻地与相当给养,不但不向白区做任何攻击行动,而且停止打土豪,目前红军已实行此两点。”从这份电报的内容可以判断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建立 B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已消失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土地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12右图为美国某一时期的宣传海报,标题是:帮助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海报反映的主题是A.支持中国反抗法西斯侵略B.帮助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C.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D.加强交流适应经济全球化13清末民初,日本“武力派”在中日关系史上造成了“甲纪念”。“甲午之役”是日本“脱亚”历程的起始,其“人欧”地位因“甲辰之役”得到巩固。“甲寅之役”及其“后幅
6、文章”显示出日本对华政策和国家目标发生转折。下列关于“甲辰之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日本发动“三甲之役”足其推行大陆政策的结果B“甲午之役”后签订的苛刻条约远胜于以前两方列强对华的不平等条约C“甲辰之役”是一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D.“甲寅之役”足指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14 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集有中央及地方军政要员参加的国防会议,讨论了国军作战指导计划,正式确定了“抗战到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的基本战略方针;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7、。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确定了持久抗战战略 B国民政府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C国民党军队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政府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5文学作品往往能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近代中国的著名诗人黄遵宪写下的哀旅顺、台湾行,就是感怀于当时的历史事件( )A.义和团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D.甲午中日战争二、非选择题16 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请回答: (1)简要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形成的过程。(6分)(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3分)(3
8、)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而且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列举你认为能够说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事(列举三件即可)。(6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7年8月,国民政府南京国防会议上,一致通过以“持久消耗战略”作为中国抗战的战略指导方针,即“利用我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采取持久消耗战,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伺机转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国共两党关系史材料二 陈诚在1946年所著的八年抗战经过概要中论述到:国民政府军队抗战活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中国国民党简史(1)依托材料,指出国民政府对中国抗日战争战略方针和
9、发展阶段的看法。说明了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上述材料都是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的感受,或当时留下的第一手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明材料。2B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认识。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岛被割让。“台湾民主国”的成立实际是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举措。故选B项。3B解析:简单识记题,涉及火烧圆明园的史实。4C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即可得出答案。6D解析:本题考查了马关条约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A项说法正确,马关条约清政府赔款2亿两白银;B项说法正确,
10、马关条约丧权辱国比南京条约要更为深重;C项说法正确,马关条约中允许在中国设厂。本题说法不正确的应是D项,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7B8C解析:D表述错误,AB有一定关系,但从战略的角度看,淞沪会战坚持了三个月,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对整个抗战局势的发展影响重大。9B10B11C12A解析:注意对海报图片信息的分析即可。图中反映的是一种充满血腥的场面,再由标题可作判断。正确答案为A项。13D解析:“甲午之役”“甲辰之役” “甲寅之役”分别指甲午战争(1894年)、日俄战争(190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出兵中国山东半岛(1914年)。三次战役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结果,A正确。“甲午之役”后
11、签订的苛刻条约马关条约,该条约是继北京条约以来侵略者强加给中国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愿望,B正确。日俄战争即“甲辰之役”是一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C正确。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14C解析:国民党军队并未开辟敌后战场,敌后战场是中共开辟的。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1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哀旅顺、台湾行都是黄遵宪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写下的纪实感怀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任人践踏的痛苦心情。二、非选择题16(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1894年日本
12、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2分)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分)(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分)(3)(答案略,列举的事件只要符合本题要求,史实准确,具有代表意义即可得分。)(6分)17(1)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这说明国民党能够较客观地分析中日双方敌强我弱的特点,制定军事战略。(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的抗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为中共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同时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