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素养提升 (1)学习比较阅读。本文与记承天寺夜游均为写景散文,其中也都有“值得与言”的朋友,题材相似,但语言风格、情感表达都有很大差别。将本文与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领略不同的审美风格,理解美感与个人心境的关联,学习不同的景物描写技巧。(2)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以感慨发端,为总起;接下来具体描绘景物,写总体风貌,写四时、朝夕景物之不同,层次清晰;最后,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文。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原意为:奇丽,在句中的意思为:_2. 一词多义欲:夕日欲颓 _实是欲界之仙都 _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_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
2、十二章) _3. 重点实词(1)答谢中书书 书F:_(2)古来共谈 共F:_(3)高峰入云 入F:_(4)清流见底 见F:_(5)五色交辉 交:_ 辉:_ (6)四时俱备 四时:_ 俱F:_(7)晓雾将歇 歇:_(8)猿鸟乱鸣 乱F:_(9)夕日欲颓 颓:_(10)沉鳞竞跃 沉鳞:_ 竞F:_4. 文言虚词(1)山川之美 _(2)自康乐以来 _(3)自康乐以来 _(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二、文意理解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一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以寥寥八字,由仰观、俯视两种视角,写出白云、高
3、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B. “晓雾将歇沉鳞竞跃”几句展现了一幅灵动的生物活动图: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C.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收束全文,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批判了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暗含作者自许之情,期与谢公比肩之意。D. 本文带有骈文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虽用寻常词汇,但选词用字颇多斟酌,浅显易懂。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素养提升 (1)学习比较阅读。注意文章语言风格、情感表达的特点,在赏读、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领略其审美风格,理解美感和个人心
4、境的关联,学习不同的景物描写技巧。(2)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综合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如一篇短小的日记,有时间、地点、人物,先叙事,再写景,最后以议论点题。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作者综合使用不同表达方式的写作技巧,积累内化,可供写作时借鉴。故 事 复 述一天夜里,苏轼到承天寺找张怀民,两人一起在院中散步,面对着院中的光影,心生感慨: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会欣赏。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 重点实词(1)月色入户 户F:_(2)欣然起行 欣F:_(3)念无与为乐者 念:_(4)怀民亦未寝 寝F:_(5)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 步F:_ 中庭:_(6)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
5、明:_(7)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F:_(8)盖竹柏影也 盖:_(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2. 文言虚词(1)欣然起行 _ 念无与为乐者 _(2)与 相与步于中庭 _(3)念无与为乐者 _(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5)相与步于中庭 _(6)盖竹柏影也 _(7)何夜无月 _(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二、重点句子翻译1.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017德阳)2.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018枣庄、乐山、眉山,2017大庆)三、文意理解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念无与为乐者”含有知音甚少的憾意和孤独之感,兼有淡淡低沉的喟叹;为下文至承
6、天寺寻找好友张怀民一起在院中赏月做铺垫。B. “但”字将作者的笔触从眼前景物转向观景之人,自然地引出“闲人”,显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无奈焦虑和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和坚守。C. “积水空明”写月光的空灵清澈,“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D. 作者对月夜的景色做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体现出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针对训练(2020原创)文言文阅读。(10分)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月色入户天山共色B. 念无与为乐者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C.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向
7、所志D. 庭下如积水空明 以伤先帝之明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欣然起行 秦王怫然怒B.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成枯落C. 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之耳 无丝竹之乱耳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赋予月光人的情感,月光似乎懂得“我”的寂寞之心,“欣然起行”进入门内慰藉“我”,写得自然而生动。B. 文中能够体现作者“闲”的有: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张怀民“步于中庭”,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C. 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壮志难酬的苦
8、闷以及面对挫折的豁达等复杂的思想感情。D. 本文不足百字,先叙事,再写景,最后议论点题,环环相扣。全文多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自然成文。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参考答案及解析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知识梳理一、1. 奇丽的景色2. 将要欲望想要意愿3. (1)书信(2)共同(3)耸入(4)看见(5)交相辉映 (6)四季都(7)消散(8)纷乱(9)坠落(10)指水中潜游的鱼争相,争着4. (1)结构助词,的(2)从(3)连词,表示时间,从过去某个时候起始到现在(
9、4)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5)代词,指这种景色 (6) 代词,相当于“的人”二、C【解析】“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流露出作者对世人无动于衷于秀美的山水的惋惜,并无批判之意。C项理解有误。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知识梳理一、1. (1)门(2)高兴(3)考虑,想到(4)躺着休息,睡觉(5)共同,一起散步院子里 (6)形容水的澄澈(7)交错纵横(8)大概是(9)只是2. (1)的样子(2)和共同,一起(3)代词,相当于“的人”(4)于是,就(5)介词,在(6)用于句末,表肯定或判断(7)相当于“哪”“哪个” (8)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二、1.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10、2.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三、B【解析】“闲人”之语体现出作者在逆境中的旷达。B项“无奈焦虑”理解有误。针对训练1. (2分)C【解析】A项中“色”,前者意思是“光”,后者意思是“颜色,色彩”。B项中“乐”,前者意思是“游乐”,后者意思是“以为快乐”。C项中“寻”,意思都是“寻找”。D项中“明”,前者意思是“明澈,透明”,后者意思是“贤明,英明”。2. (2分)A【解析】A项中“然”,都相当于“的样子”。B项中“遂”,前者可译为“于是”,后者可译为“最终”。C项中“于”,前者是介词,可译为“在”,后者表示比较,可译为“比”。D项中“耳”,前者是语气词,相当于“罢了”,后者可译为“耳朵”。3. (2分)A【解析】“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意思是月光照进门内,“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欣然”的是“我”,不是月光。4. (1)(2分)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1分)(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1分)(2)(2分)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1分)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