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9487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0页
第60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1页
第61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2页
第62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3页
第63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4页
第64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5页
第65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6页
第66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7页
第67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8页
第68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9页
第69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0页
第70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1页
第71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2页
第72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3页
第73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4页
第74页 / 共75页
《金版教程》2017届高三历史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部分 第10讲 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5页
第75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0讲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明确考纲1.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2.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知识架构线索梳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线索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2、”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线索二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线索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则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合中相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点西学东渐到维新思潮1专题通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异同点提示:(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2)不同点洋务思想维新思想学习内容仅限于器物层面,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目的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失败原因根本上是由于把先进的生产方式嫁接到落后的生产关系上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2.模块通怎样从多元史观的角度评价“中体西用”思

4、想?提示:(1)近代化史观: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引进西方近代生产方式,对中国的工业近代化、国防和军队近代化、教育近代化和外交近代化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整体史观: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张的表现。(3)革命史观:从地主阶级的阶级利益出发,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为目的。(4)文明史观:反映了封建传统文明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冲突,以及当时中国人对西方近代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3中外通康梁维新派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宣传新思想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5、提示:(1)他们都旨在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2)他们都借助传统文化的形式,以减少阻力。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的传统文化来宣传新思想,维新派是借助孔子的名义来宣传变法。(3)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考过什么“中体西用”的内涵及认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维新思想的影响。典例12016江苏高考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命题解读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新

6、思想的萌发,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均贫富”的思想,以及对“大同”社会的追求,洪秀全接受西方基督教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所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故选D。答案D典例22015全国卷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命题解读本题考查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目的,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康有为的政治目标。解析该书批判被

7、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这就为打破传统的思想束缚创造了条件,从而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C项正确。答案C维新思想的特点(1)由技术到制度:向西方学习由技术发展到制度层面。(2)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3)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4)救亡图存: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考向预测多元史观认识“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儒学思想在不同时期的遭遇;从中外比较的角度,考查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押题预测押题1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阐述了近代社会新陈代谢

8、的途径,其中提到“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以下符合这一论点的史实是()A辛亥革命之于戊戌变法“预备立宪”之于戊戌变法民国之于清朝B戊戌变法之于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之于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之于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之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之于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之于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之于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之于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之于新文化运动押题依据社会转型是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半殖半封国家及殖民地国家的重要代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基本史实的理解。首先应把握符合这一论点的史实必须是“新”的,这个“新”不仅是时间上的前后更替,最主要的是它符合历史发展的趋

9、势,是积极的、主流的,有利于社会转型。根据这一认识来甄别选项,“预备立宪”是清政府主导的,经证明是一场骗局,所以尽管它与戊戌变法之间是前后更替的关系,但是它不是积极的,故A、B两项不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但是它盲目排外,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同时与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戊戌变法也没有继承与发展关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制度的主张是对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技术的突破,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主张是对戊戌变法的君主立宪主张的发展,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也是对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的“递嬗”,因此C项符合题意。押题2百年回首功过难分清的康有为中认为:作为维新

10、领袖的康有为与装扮成孔教教主的康有为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前者是宣扬先进思想的启蒙者,后者却把人们引向蒙昧康有为的维新事业被落入传统思想文化窠臼的另一个康有为亲手葬送了。下列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康有为()A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披上了儒学的外衣B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减少了变法阻力C其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D其思想主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两面性押题依据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特点。答案D解析“作为维新领袖的康有为与装扮成孔教教主的康有为前者是宣扬先进思想的启蒙者,后者却把人们引向蒙昧康有为的维新事业被落入传统思想文化窠臼的另一个康有为亲手葬送了”体现出康有为思想

11、的复杂性和两面性,由此可知,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可以排除。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进步思想1专题通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称“近代三大启蒙运动”的原因提示:(1)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主义旧体制和旧文化,主张变法维新,提倡西方的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等。戊戌变法冲击了封建思想,促进民主思想传播和人民觉醒。(2)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三民主义,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共和等。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专制愚昧、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化。新文化

12、运动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思想空前解放,促使人民追求真理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模块通20世纪前后中国近代化的表现提示:(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出现一批近代企业,积累了技术和人才,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2)思想上: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成了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及民主共和等思想,使救国道路的探索又前进了一步。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文学革命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3)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

13、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社会制度向民主化又迈进了一步。(4)社会生活上:衣食住行更加文明、交通通讯及传媒更加近代化。考过什么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特点及影响;三民主义的特点和影响。典例32016江苏高考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

14、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

15、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命题解读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并未全盘否定儒学”和材料二中的信息“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等概括;第二小问可从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启蒙思想的影响等方面作答。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围绕主题论述即可。答案(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

16、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2)略。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通过营造新文化氛围来实现民主政治。(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典例42016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

17、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材料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命题解读本题以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密切关系为主线,考查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调用历史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现象以及揭示历史规律的能力。解析第一小问依据“农民在乡里造反”“我初到长沙时”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出自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二小问依据“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等信息

18、分析作答;第三小问依据“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分析作答。答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考向预测以新情境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概念、特点、内容、评价;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及其与指导的革命运动的关系;三民主义与西方民主思想的比较;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相结合考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押题预测押题3孙中山期望中国既吸收现代西方文明的“善果”,又避免其“恶果”,消灭贫富悬殊,实现共富、均富,不仅国家富强,而且家给人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安乐园”。材料反映出孙中山期望的是

19、()A实现平等主义 B实现大同主义C实现民生主义 D实现社会主义押题依据民主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头等重大问题,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期望中国社会避免西方社会的“恶果”,消灭贫富悬殊,实现国家富强,家给人足,这非常符合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给人足,国家富强,并非平等之意,A项不恰当;大同主义涵盖范围广泛,不仅仅指的是家给人足问题,B项不恰当;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不可能期望实现社会主义,排除D项。押题4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诸子看来,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本质上乃新旧之别,古今之异,进步与落后的象征,故引进西学、涤

20、荡旧学乃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出黑暗而入光明”的必要前提。而所谓现代化即欧化或西化,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现代化模式可言。这主要表明了()A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内部根源B五四新文化健将对中西文化认识的一致性C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思潮的革命性和进步性D新文化运动中绝对化倾向的认识根源押题依据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本题从新文化运动存在绝对化认识的原因入手进行考查,角度新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存在照搬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的偏激现象。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之所以出现上述偏激认识,题干所给材料给了一种解释,即:五四新文化运动诸子认为现代化就是欧化,要实

21、现现代化就必须用西方文化代替中国传统文化。这表明了新文化运动中绝对化倾向的认识根源,故本题选D项。押题5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A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C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D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押题依据只有结合国情才能探索出正确的救国救民道路,十年对峙时期的探索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答案B解析“城市中心论”并不符合中国国情,A项说法错误;从“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

22、来,建立统一的大国”可以看出,材料中所说的“路”是指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B项正确;抗日战争的主要功绩不在于反封建,“持久战”与材料中的革命道路无关,C项错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路选择无关,D项错误。 时间:3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山西质检1849年,思想家徐继畬针对美国的政治制度说:“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这说明徐继畬()A主张中国实行美国的共和制B推崇夏商周

23、时期的社会制度C力主汲取民众意愿推进改革D反思中国的政治体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新思想的萌发。结合题中时间信息“1849年”可知,此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新思想的萌发;结合徐继畬对美国“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创为推举之法”“天下为公”等可知,徐继畬对三代政治制度和美国政治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但并没有明显推崇其中的一种,据此排除A、B两项;徐继畬并未提出改革,排除C项。答案为D。22016成都二诊某学者在评价洋务派时指出,他们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前辈是完全一样的。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洋务派()A狭隘地理解了西学的

24、范畴B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C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由材料可以看出,洋务派低估了西学的作用,尤其是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提到西学的范畴,A项不符合题意;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说明他突破了“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意,因为材料明确提到洋务派重视读孟子的意义。32016郑州质检一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艺、西史”等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说明此时张之洞()A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完全一致B主张放弃学习西方自然科学C其思想与时俱

25、进D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作为洋务派的代表,最初张之洞坚持“中体西用”,但随着封建统治的腐朽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张之洞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提出“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说明其思想与时俱进,故选C项。42016江苏高考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答案B解

26、析维新变法时期报纸比较多,除了国闻报,还有时务报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的信息说明维新派目的是传播国外新思想,故B项正确;清政府对维新派活动是限制的,故C项错误;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从创办的地点到稿件的来源来看,是在北方,但维新思想的传播,通过报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的,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项错误。52016重庆适应性测试二胡适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_,而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文中省略的杂志所宣传的核心思想最有可能

27、是()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维新派的代表刊物为时务报,而胡适认为民报不能代表一个时代,由此可以推断出文中省略的刊物应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刊物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答案为D。62016沈阳质检一“清王朝王冠落地后,新成立的共和政体仍在传统文化的气氛中按帝制的轨迹运行。”为此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实行民主制度;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他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

28、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即“仍在传统文化的气氛中按帝制的轨迹运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奋起反击,力图实现“根本之救亡”,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由此可知,B项正确。72016长春质检二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B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C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D孙中山这种

29、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从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欧美的平等自由思想被过分使用,出现许多流弊,导致中国革命失败,故D项正确。中国民主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因而材料中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并非实事求是的,A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的是思想领域的问题,与“政治革命”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也体现不出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对孙中山的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82016合肥质检一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说:“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

30、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这表明孙中山()A认为改革是当时中国最好的选择B反对中国将来走共和之路C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建立共和政体D借助进化论思想宣传革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说明孙中山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建立共和国,C项正确。92016郑州预测二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A此时中华民族面临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B“一系列的运动”包括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

31、其普及的结果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的发展相互促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与民族主义无关,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是民族主义情绪兴起的原因之一,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显然是民族主义的表现,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以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为指导的国民大革命与民族意识的兴起有关,国民大革命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弘扬了民族主义,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02016天津高考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

32、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与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和综合分析作答的能力。由材料中“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似可缓于欧洲”“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等信息可以看出,新青年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其原因是当时社会主义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在实践层面取得成果,故本题选A。B、C、D三项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均排除。112016广东惠州模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

33、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A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可知,共产国际仍然认为中国应该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并没有正确分析中国的国情,A项错误;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破裂,B项错误;这种认识是脱离中国国情的,是导致中国“左”倾错误的重要原因,C项错误,D项正确。12

34、2016江苏徐州模拟“邓小平指出,从党的历史来看,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就标志着党的成熟。但从中央领导来看,则可以说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时,由于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党也就成熟了。”材料中第二个“成熟”的含义主要是()A革命纲领成熟 B革命路线成熟C组织建设成熟 D斗争策略成熟答案C解析材料中第一个“成熟”是指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个“成熟”是指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2016湖南长沙模拟(15分)在近代,中国不同的阶级、派别分

35、别进行了不同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实业救国运动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主题: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程。(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3分)关键词: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3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

36、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9分)(示例二)主题: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探索之路。(3分)关键词: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分)民族资产阶级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原因之一,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思想解放

37、潮流,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9分)(示例三)主题: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之路。(3分)关键词: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马克思主义。(3分)中国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向西方学习而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地主阶级为维护统治,开展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民族危亡之时,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依赖光绪皇帝进行的维新变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9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归类、阐述能力,首先需要从十个关键词语中找出有逻辑关系的三个关键词,可以从战争、近代化和西学东渐

38、等角度归纳;其次要对三个关键词进行阐述,言之成理即可。14(25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在交流、碰撞、融合中发展创新。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佛教隐含有这样两个事实:一是其人性、心性具有佛教本身之本体意义;二是其人性、心性已进一步儒学化,这样必然深深地影响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强调本体、探寻用之体的思维方式受佛教的影响很大;正是这种思维方式使宋明理学发展了传统儒学,并与传统儒学划开了界限。在工夫论上,朱子讲默坐澄心而体认天理,即心虚壹而静,然后格物穷理,物物格之,以求豁然贯通,朗现天理佛教静坐的禅定方法以及渐悟、顿悟的体道方法和禅宗的棒喝之风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理学。宋明儒者论性与先

39、秦诸子论性有一很大的不同:即将性推之于人以外的事物,甚至禽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佛教尤其是天台九祖湛然“无情有性”思想之启发。摘编自王丽梅试论佛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材料二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曾师法过东西方各国多种模式,选择过多条道路,经过几代人艰苦探索,在付出沉重代价,取得正面与负面丰富经验之后,终于逐渐找到了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乎世界潮流,具有鲜明独创性的转型路径“西化”是市场经济基础上发展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干预;“苏化”是取消市场经济和消灭自由资本主义而走向国家资本主义,乃至官僚资本主义;经过一个多世纪艰难探索,中华文明转型终于明确,唯一正确的路径必须是将国家的主导作用

40、和市场经济的作用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材料三后冷战时代世界政治的一个主轴是西方的力量和文化与非西方的力量和文化的相互作用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佛学对理学的影响,这体现了中

41、国古代思想怎样的发展趋势?(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路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呈现这样路径的原因。(15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局限。(5分)答案(1)影响:理学理论范式和思维模式受佛学影响;宋明儒者的修养工夫受到佛学之很大影响;受佛学影响提出并论述性善之普遍性。(3分)发展趋势: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吸收,兼容发展。(2分)(2)转型路径: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到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3分)走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原因:中国传统农耕文明陷入停滞;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社

42、会危机不断加深;对西方认识的深化。(4分)走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原因: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受挫;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影响;无产阶级的壮大、中国共产党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4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原因:总结了现代化探索中的经验教训;对外关系的突破,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4分)(3)核心观点:当今世界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1分)局限:没有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地区间交流更密切,联系更紧密;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迅猛发展。没有认识到引

43、发国际冲突的因素很多。除了文明的冲突外,还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西方国家推行价值观外交、领土和边界争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4分)解析本题以文化的交流创新为主题。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宋明理学的思维方式受佛教的影响很大”“在工夫论上佛教影响了理学”“将性推之于人以外的事物”归纳佛学对理学的影响;注意材料中体现的“佛学儒学化”的信息,据此提炼发展趋势。第(2)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西化”“苏化”“有鲜明独创性”进行分析,归纳出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路径;调动所学知识分别分析走“西化”“苏化”“有鲜明独创性”道路的原因。第(3)问,根据材料可知作者强调文明冲突,从世界联系增强

44、、冲突原因的多样性分析其局限。通史整合(二) 近代史通史整合 近代史通史总览近代中国近代西方时间跨度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历史特征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和中华民族的奋起血与火的征服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新篇章主要表现政治从18401949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结束的历史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和民主进步,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先后失败;

45、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斗争,最终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主进步的愿望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兴起并逐步成长,展开了反封建斗争17、18世纪,英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分别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政体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拓展,德法两国先后确立君主立宪和共和政体的代议制度;19世纪末,资产阶级代议制成熟和完善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运动兴起;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主要表现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

46、生,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及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多地体现出近代化的色彩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并向欧美大陆扩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主要表现思想鸦片战争后,从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到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个层次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五四

47、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逐渐冲破了神学的桎梏,近代人文精神兴起 启蒙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也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人运动从此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国近代史时段整合(一)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年)1通史整合阶段时间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文化三者关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中后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三

48、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输出;民用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住宅传入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列强入侵,一方面使中国社会沉沦,面对民族危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后又主张“中体西用”,并付诸实践;农民阶级发动反清的太平天国运动;另一方面,导致自然经济解体,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但客观上受西方文明冲击,中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2.阶段特征概述(1)历史时期:18401894年。(2)阶段特征: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

49、封建社会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明显。(3)政治文明: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4)物质文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5)精神文明: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6)社会生活: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礼仪受到冲击,但普通大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

50、地域差别较大。【针对训练1】2016江苏高考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经济解体,并不是店铺增多,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由于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中“殆不啻十之五”说明部分开始使用,并不是抵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明显是破坏传

51、统手工业,故D项错误。【针对训练2】2016福建质检阅读下表,表格数据反映了()近代前期中国丝织品出口数值表(单位:万海关两)1860年1879年1889年丝织品出口值212.38449.90717.50全国商品出口总值占比5.34%6.22%6.57%(注:表格数据来自海关关册)A列强商品输出激化市场竞争B传统自然经济抵制西方侵略C丝织行业仍然拥有竞争优势D民族企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列强商品输出是将商品输出到中国,传统自然经济抵制西方侵略也与列强商品输出有关,而该表格反映的是近代前期中国丝织品出口的情况,A、B两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出中国的丝织品输出量

52、在大幅度增加,说明中国的丝织品仍然具有较大的竞争力,C项正确;民族企业发展的“短暂春天”出现于民国初年,D项错误。(二)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从甲午战争到新文化运动(18941919年)1通史整合阶段时间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关系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并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反割台斗争;瓜分狂潮、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列强“以华治华”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兴起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近代报刊兴起;上海首映电影(1896);电话传入(1882);科举制度废除(1905)甲

53、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发展的“黄金时期”;资产阶级力量也有所壮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政治方案,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社会生活也因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想运动的推动向文明化方向发展中华民国与北洋军阀统治20世纪初到1919年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五四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山装、剪辫;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积极创办实

54、业。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发展的“黄金时期”;资产阶级力量也有所壮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政治方案,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社会生活也因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想运动的推动向文明化方向发展2.阶段特征概述(1)历史时期:18941919年。(2)阶段特征:觉醒、探索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政治文明: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

55、路。(4)物质文明: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5)精神文明: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6)社会生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针对训练3】2016江苏高考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

56、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8941914年日本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是签订马关条约的影响,A项符合题意;当时英国仍是世界霸主,B项错误;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C项错误;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判断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否得到提高,D项错误。【针对训练4】2016广西质检一据记载,马关条约签

57、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这说明()A近代中国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的需求量剧增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仅仅根据题干材料不能得出“近代中国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的结论,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日本对华输出棉纱,这属于商品输出,B项错误;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不但对华进行资本输出还进行商品输出,这说明中国在经济上对外国的依赖性增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C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出进口的棉纱是供应给民族企业使用的,D项错误。(三

58、)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后的中国(19191949年)1通史整合阶段时间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1924年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二大民族资本主义萧条后期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思想领域尊孔复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北伐战争基本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民党一大、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民族资本主义萧条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土地革命19271937年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九一八事变、长征、遵义会

59、议、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共产党探寻“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两个战场、四大会战、南京大屠杀、中共七大、抗战胜利日军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摧残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19451949年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官僚资本主义压榨使民族资

60、本主义萎缩毛泽东思想发展 2.阶段特征概述(1)历史时期:19191949年。(2)阶段特征: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3)政治文明: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4)物质文明: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5)精神文明: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6)社会生活:

61、在国民党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缓慢。【针对训练5】2016全国卷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抗日战争,具体是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932年”和主旨“抗敌”等信息,联系到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在这一大背景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民族火柴工业也不例外。应该选D项。“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所以排除A、

62、B两项。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以排除C项。【针对训练6】2016贵阳监测有学者评论说:“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主要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民族性B抗战挽救了亡国灭种的危机C英、美、苏等国家的全力支持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统一答案A解析“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体现的是非现代性,与之相反的只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民族性,即该统一战线既有核心领导又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答案为A。世界近代史时段整合(一)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1418世纪的西方世

63、界1通史整合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阶段时间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关系工场手工业阶段1418世纪英、美率先确立民主政治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政府建立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圈地运动、重商主义文艺复兴、启蒙

64、运动、宗教改革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先后兴起,人们思想得到解放,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开始在英、美、法等国确立2.阶段特征概述(1)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时间:1416世纪。总体特征:“人”和“世界”被发现,欧洲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分类描述:商品经济发达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雏形(经济)。欧洲社会仍处于神权与王权的封建统治之下(政治)。人文主义精神得到传播,封建神权受到冲击(思想)。世界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外关系)。主干知识:文艺复兴(1416世纪)和宗教改革(1517年)。

65、新航路开辟(1487、1492、1497、1519)。 主题词:“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2)工场手工业阶段时间:1718世纪中期。总体特征: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开启了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时期。分类描述: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展开。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等国确立并完善(法制化、民主化趋势增强),但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还不能战胜封建主义,世界各国整体仍是以封建制度为主。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并取得突破,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理性主义精神

66、得到传播,封建主义(王权、教权)受到进一步冲击。世界日益走向整体。主干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权利法案(1689年)、王位继承法(170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18世纪中叶)、1787年宪法、华盛顿(18世纪)、拿破仑(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初)。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7世纪)、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651年)、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年)、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年)。启蒙运动(1718世纪)。经典力学(1687年)。主题词:构想、构建理性王国,革命时期,近代科学诞生。【针对训练7】新全球史称:1500180

67、0年的近代早期时代,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商业贸易、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进生物多样化B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C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确立D文化交流使各地价值观趋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的加强。15001800年正好处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时代,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商业贸易、生物学以及文化等领域都加强了交流,世界动植物品种交流增多,促进生物多样化,故选A项。B项错误,差距缩小的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其动力来自两次工业革命,而非新航路开辟;D项与史实不符

68、。【针对训练8】有学者认为,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欧洲的空间概念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下列事实能证明此变化的是 ()麦哲伦及其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绘画时强调捕捉光和色的“瞬间印象”汽车和飞机便捷了地区间联系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出现在19世纪,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错误,D项符合题意。(二)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世界(18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1通史整合18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并走向成熟和完善;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和

69、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阶段时间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关系工业革命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德国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和1875年宪法、巴黎公社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蒸汽机、火车、轮船马克思主义、达尔文进化论、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两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欧美列强加紧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扩张与争夺,工业革命的发展一方面壮大了资产阶级统治基础,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促使马克

70、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世界市场完全形成、汽车、电影列宁主义、量子力学、相对论、印象主义画派、现代立体画派2.阶段特征概述(1)政治上: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民主权利;另外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扩展;同时,社会主义运动兴起。这些都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 (2)经济上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到2

71、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和生产力的大发展,将人类推进到了“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科技文化上:进化论、蒸汽机、电气技术、相对论等科学技术成就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电影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针对训练9】2016浙江高考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收入状况工种数典型工种例举最高9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居中16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最低6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

72、了新的分化“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表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结合收入最高、居中、最低三个工种,可得出工业方面的工种的收入最高,而原本的一些传统行业收入偏低,反映了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故准确;表格中收入高低的三个工种是以是否使用机器为区分的,故准确;结合“1838年”可判断应该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故准确;表格中体现的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影响,而非是“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故错误。故选A项。热点突破系列(二)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勃兴及对中国的影响热点一 中外权力制衡与监督真题回访2015全国卷18世纪中叶,一

73、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宪法始终表明”可知,当时英国国王的权力由宪法确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国王仍保留了某些权力,故D项正确,可排除A、B两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可排除C项。1.常考角度(1)近代西

74、方思想家关于权力制衡、权力监督的思想主张。(2)近代西方制度建设中体现权力制衡的设计。(3)中国古代权力监察,近代西方、现代中国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实践特点、产生原因及影响等。(4)中西方之间的比较:从政治制度建设、权力监督的主体、人民的地位、民主建设成就等角度进行比较。2命题特点:通过中外政治家、思想家的言论,或中外政治运作的实践,利用材料,创设情境,对比考查不同时期中外政治权力监督、分权制衡的特点及影响。纵横通关1中国古代行政监察机制的现代借鉴(1)合理界定监察机构的地位,逐步建立一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反腐败领导体制,树立监察机构的权威和相对独立性。(2)提高监察执法人员的素质,普及法律知识,

75、健全制度;对被监督对象要加强培训学习,从源头及思想根源角度提高认识,变被动为主动。(3)加强对现有监察机构的监督力度,以防止监察机构蜕化为腐化机构。2近代权力制衡思想的总结(1)霍布斯:提出按人民共同意志订立契约,成立国家,使国家成为保护人民公共权利的机关。(2)洛克:提出分权制衡思想,即立法、行政、外事权间的制衡。(3)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即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4)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即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关系。3近代西方权力制衡的政治实践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使得封建王权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议会与宪法成为各国政治势力角逐的场所与准则,分权与制衡逐步成为各国政治体系

76、构建的基础。例如:(1)以英国为代表的君主立宪政体,国王、议会、内阁间的权力制衡与运作。(2)以美国为代表的民主共和政体,总统、议会、法院之间的权力制衡。【考题预测】2016贵阳监测“美国法治的中心内容是:政府是自由的,是具有道德的人民自愿同意的人为产物,不存在天然的政治权威。”为了实践这一思想,美国的国家权力结构实行()A分权制衡的原则 B松散的联邦政治C君主立宪的原则 D总统的高度集权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及联邦制的确立。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法治”“政治权威”“国家权力结构”等可知,此处阐述的是贯彻分权制衡原则的美国1787年宪法,答案为A。热点二 近代中西方社会转型与变迁

77、真题回访上海高考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5至16世纪西欧出现了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世俗的君主权力不断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精神独裁和封建专制制度,解放人们的思想,西欧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故选B。1.常考角度(1)1416世纪西欧的社会转型及变迁表现在:经济上,新航路开辟、封建社会的解体、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思想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2)1718世纪末西欧的社会转型表现在近代

78、自然科学产生发展、启蒙运动、英美代议制及世界市场的出现等。(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及世界的社会转型表现在两次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演变、欧美代议制的扩展及世界市场的形成。(4)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19世纪中期,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而出现,体现在社会性质的巨变上。1860年到19世纪末,体现在晚清统治阶层中的开明人士等,以“中体西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为代表。20世纪初到1911年,经过几番挣扎,清朝终于被推翻,社会向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方向发展;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中国向近现代转型的重要一步。2命题特点:运用材料或者情境,考查某一历史阶段社会转型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重

79、要表现、特征或同一时期东西方社会转型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差异、相互影响及原因等。 纵横通关1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特点(1)伴随着对落后的农业国家和自然界的征服与破坏的殖民扩张逐步确立。(2)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先进的工业国家迅速积累财富。(3)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确立起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4)资产阶级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和科技创新。21418世纪:中西方社会转型的利弊条件(1)中国:经济上:明清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思想上:明清时期虽然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但并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樊篱;实行八股取士

80、和文化专制政策。政治上: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2)西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充分发展。封建专制王权衰弱及大量自治城市的存在。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推动近代法律制度的确立。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3工业文明前英国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1)经济上: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扩张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商品市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这些使英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2)政治上: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3)对外关系上:积极进行海外扩

81、张,参与殖民掠夺,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18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思想上:16世纪,英国进行了“国教”改革,建立了民族宗教;启蒙思想家最早在英国出现,如霍布斯、洛克等,推动了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考题预测】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答案B解析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王的暴亡,体

82、现出政权的更替,但A项反映的过于表面,体现不出“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的变化实质,故A项错误;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向民主政体过渡,而中国明代被清代取代,依然是封建王朝,东西方的主要差异在于社会形态的转变,故B项正确;清朝建立后也出现过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故从国力上对比不能得出“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的变化,故C项错误;中国和英国文化途径迥异,但从文化方面得不出“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这一认识,故D项错误。热点三工业革命影响下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变化真题回访江苏高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

83、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答案D解析A项是1688年,B项是1689年,C项是18世纪前,都发生在工业革命前,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和工人阶级队伍壮大,需要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1832年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权。1.常考角度(1)从工业文明扩展的角度,考查

84、对近代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及科学思想文化的影响。(2)工业革命后中西方社会发展差距扩大西方在工业革命后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实力增强,对世界的征服和掠夺加剧。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被迫开放。同时也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3)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为主导,考查工业文明对工业化、城市化、思想观念、社会变迁的影响。2命题特点:关注主流、关注人类文明进步、关注社会变迁,总之以文明为导向来命题。 纵横通关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的影响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结构社会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政治制度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法德资产

85、阶级代议制确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国际工人运动新特点;列宁主义诞生国际政治格局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文学艺术现实主义文学、绘画、音乐艺术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艺术【考题预测】2016郑州质检一作为同是传导型的现代化国家,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近代化与1861年到19世纪末沙俄的近代化存在的相似问题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现代化发展不平衡 B整体经济落后C仍然是一个农业国 D政治上是封建君主专制答案

8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与沙俄近代化之间的比较。当时中国和沙俄都是一个农业国,现代化发展都不平衡,整体经济也比较落后,故A、B、C三项说法都正确。在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只存在于清朝统治时期,因此D项符合题意。热点四工业文明影响下的大国兴衰 真题回访2015福建高考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答案A解析A项表述符合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史实,正确;B项的说法把史实提

87、前了,错误;C项的说法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早期殖民扩张的史实,错误。1.命题角度(1)从工业文明对西方某一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思想文化的影响角度,考查某一个大国的兴衰。(2)从政治、经济等角度,综合考查工业文明时代的大国崛起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命题特点:命题多运用材料,或者从新情境角度,考查工业文明兴起与扩展阶段,西方大国兴衰的表现;从历史借鉴的角度,认识大国兴衰带来的经验教训。纵横通关对近现代大国崛起的反思及认识1反思(1)英国:通过渐进的方式,平衡了各方利益,实现了“不流血”的革命;启示:适当妥协也可以促进社会进步。(2)美国:科技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善于抓住机遇和吸收外

88、来优秀成果提升自己;法律是自由的保障,重视法律制度建设。(3)德国:分裂削弱国家实力,统一能增强国力;外交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在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上结盟或不结盟都是为了谋求国家利益;积极的民族精神能使国家奋起,扭曲的民族精神易使国家偏离正确的轨道。(4)俄罗斯(苏联、俄国):经济、政治、法律等各项改革要协调进行;经济改革要关注民生的改善;政治改革要关注权力的监督和法制建设;改革的挫折意味着新起点的开始。2认识(1)大国崛起不能仅靠武力,而应与经济实力及文化等多种影响力结合。(2)葡萄牙、西班牙是市场经济的发端国,英、法是自由市场经济和多党议会制的创始国,美国是用市场经济“无形的手”与政府

89、干预“有形的手”共同调节经济的开山之祖。(3)这些国家都没有离开市场经济,都有一个稳定的宪政制度。(4)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考题预测】2016武昌区二模杨宁一认为,在开创现代民主的实践中,各国特点迥异:“重自由而轻平等”“突出平等的价值而对自由的保护不足”“较好地处理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使之相对均衡”。与此相对应的事件应该是()A美国独立战争英国革命法国革命B英国革命中国革命法国革命C中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D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答案D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个人自由给予保护和尊重,但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实际上掌握在少数贵族手中,忽视了平等;法国革命中卢梭的人民

90、主权思想得到广泛赞同,平等的价值得以突出,但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以革命的名义破坏了公民的自由;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独立宣言把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写入法律文件,强调了平等的价值,同时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又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维护了公民的自由,选项D符合题意。热点五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晚清社会转型真题回访2015江苏高考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

91、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郭嵩焘主张派遣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明显超越了洋务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想,故受到士大夫们谩骂、反对和压制,所以本题选C。1.常考角度(1)考查鸦片战争影响下中国步入近代的表现,包括主权逐步丧失、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和近代工业的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等。(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沉沦和上升。一方面列强扩大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方面进一步向近代转型。2命题特点:创设新情境考查晚清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或综合考查这一时

92、期社会转型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及内在联系,难度稍大。会渗透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 纵横通关1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随之发生变化。(2)社会政治:导致清朝政局开始变化,出现洋务派。(3)社会经济: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4)阶级关系:农民负担加重,清政府的腐朽进一步暴露,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5)社会思想:“闭目塞听”的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6)

93、社会习俗: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1)政治:清政府完全沦为了洋人的朝廷;维新变法失败后民主革命日益高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结束帝制,建立民国,颁布约法,但仍然出现帝制复辟的逆流,整个中国仍然是处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两次大发展的机遇,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与阶级基础。(3)思想: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民主科学思想先后高涨,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明进程。(4)

94、社会生活:中国社会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等方面受到影响,日趋文明进步。【考题预测】2016吉林三模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答案D解析教育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故A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提出于191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从“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

95、身”,可知仍实行科举制,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故C错;从“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可知体现出新旧交替的特点,故D项正确。热点六近代中国社会的觉醒与探索真题回访12014重庆高考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A康熙帝 B乾隆帝C光绪帝 D宣统帝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以判断这位皇帝是清帝,而且从“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可以判断与戊戌变法有关,

96、故选C。22014山东高考“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是面对外来侵略的应对行为,符合抗日战争,C项正确。A、B、D三项反映的事件从主体范围来看不具备整个民族有统一指挥这一特征。1.常考角度(1)对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中重大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理解。(2)运用新史观对中华民族独立复兴历程

97、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解读,从爱国主义角度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新评价、新认识。2命题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的觉醒和探索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和阶级性,且综合反映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时间跨度较长,难度较大,并体现中国史作为世界史的一部分来考查的特点。 纵横通关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1)地主阶级: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开启了了解西方的先河;地主阶级洋务派兴起了旨在维护统治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以天京为中心的政权,颁布了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义和团运动打出“灭洋”以挽救民族危机的旗帜,抗击了八国

98、联军的侵略,粉碎了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3)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将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在中国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美国三权分立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近代前期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达到顶峰。【考题预测】2016济南模拟下表反映了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的办学情况,据此可知()学校地点特色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学上海设国文、国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办学宗旨A.辛亥革命后民

99、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结合表中女校的办学特色可知,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生产技能以及政治素养,这体现了辛亥命之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状况。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女校的设立不能等同于妇女地位的普遍提高,C项说法错误,排除;“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说法不准确,D项排除。答案为A。热点七近代中国逐步近代化的历程真题回访2014四川高考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

100、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发昌机器厂创办京师大学堂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党改组A BC D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判断是“技术的反应”,是“制度的反应”,都是“组织的反应”,故选D。1.常考角度(1)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考查中国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具体表现和相互影响。(2)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3)从文明史观角度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文明化。2命题特点:多以新材料的形式通过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对近代化概念的理解,并考查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因素。深层次拓展的内容较多,时空跨度较大。贴进社会生活实际的特点较为明显。 纵横通关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1)缺乏资金、人

101、才、技术: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2)传统思想的束缚:中国封建势力强大,自然经济的阻碍;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受阻碍,人们思想不解放;闭关锁国政策。这些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3)三座大山的压迫:即帝国主义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从根本上讲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4)客观环境的制约: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考题预测】2016东北三省四市二模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东方民族,初遇西方文化时,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

102、思考后,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的现象。材料意在强调()A“回归”是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优越的突出体现B文化离异从根本上促进了东方社会的近代化C“回归”是东方文化发展的必然,离异是暂时的D文化离异是东方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的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思想发展的历程及其趋势。结合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人类社会向近代转型时期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优越,A项错误,排除;东方近代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近代经济模式的建立,B项错误,排除;文化离异不利于东方文化恢复自信,据此排除D项

103、。答案为C。阶段过关检测(二)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6合肥质检二剑桥欧洲经济史中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工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反映了()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C工业化改变传统家庭结构D机器主宰人们的社会生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到来

104、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A、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为B。22016山东临沂一模“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这一群优秀的人物”是指()A古希腊先哲 B人文主义者C宗教改革家 D启蒙思想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古希腊先哲对宗教、上帝的认识尚处于蒙昧状态,故A项错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也能由于热爱

105、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可知优秀人物将上帝无形的爱化为人世受众的内在美好、追求,正是人文主义者的思想追求,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者并未主张追求现实的人间幸福,故C项错误;材料与启蒙思想家无关,故D项错误。32016济南调研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一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在当时最主要的积极意义在于()A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C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D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特权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不是否定宗教神学,

106、也没有破除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故A项错误;材料中马丁路德的主张与资本原始积累无关,故B项错误;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材料的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表明每个基督徒都拥有同等的地位,这就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特权,故D项正确。42016四川乐山二模17世纪自然神论创始人赫尔伯特说:“神造了世界却不照管护理这个世界,任其发展”。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该观点()A谴责传统宗教的非理性主义B强调恪守宗教的原创经典理论C成为天赋人权观的理论依

107、据D不利于科学发展和文明进步答案A解析“神造了世界却不照管护理这个世界,任其发展”“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体现了人类对上帝的信仰符合理性,从而谴责传统宗教的非理性主义,故A项正确;题干更多的强调理性主义,没有强调恪守宗教的原创经典理论,故B项错误;材料与天赋人权无关,故C项错误;强调理性主义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故D项错误。52016河南洛阳一模1555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斯堡和约,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由此可知,这一和约()A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108、C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D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材料中并没有对势力范围的界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信仰的教派”说明奥斯堡和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欧洲宗教改革已经开始,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世俗权力高于教权信息,故D项错误。62016兰州实战考试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会在现实中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19世纪晚期表现为()A实行计划经济 B国家干预经济C出现垄断现象 D推行福利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10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垄断组织产生,垄断是自由主义的产物,但又限制了自由主义,故C项正确。72016合肥质检一伊丽莎白二世成为英国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见证了14位英国首相,也是英国民众非常尊敬和欢迎的君主。她几乎不会对任何政治事务进行表态,对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都保持沉默,以表示她的不干涉和“绝对的公平”。据此可以看出,英国君主()A为了取悦民众,拒绝行使手中应有的权力B是可有可无的虚君,但能代表国家出访C无权任命首相,也不能干涉国家政治生活D仅仅是国家的象征,手中没有任何实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题干材料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110、的特点,即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项正确,A项错误;英国君主虽然是“虚君”,但不是“可有可无”,B项错误;英国首相由国王形式上任命,C项错误。82016长春质检二“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以下论据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A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大增,英国出现1832年议会改革B工业革命后人们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批判现实主义艺术迅速兴起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兴起,“混合经济”出现D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邓小平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关系。本题材料

111、是一个命题,即特定时代的具体社会利益矛盾导致相应社会规则的制定。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推动了英国议会改革,故A项正确。92016郑州预测二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成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A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C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由材料可

112、知,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认为“暴民专政”的根源在于直接民主。美国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这从某种程度上符合“暴民专政”的特点。显然,防止“暴民专政”最好的办法是“精英政治”,即美国参议员的选举形式可以对“暴民专政”进行牵制,减少其危害。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央政府(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可以排除;C项是为了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D项显然不符合题意。102016郑州质检一下面是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A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B无产阶级妥协退让C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从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来看

113、,巴黎公社的成员包括工人、职员、记者、政论家、教师、学者等,这说明其群众基础比较广泛,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无法从图中得出。112016济南调研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到:“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就是()A摆脱压迫,取得民族独立B击退外国干涉,保卫新生政权C推翻沙皇专制,建立民主政权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战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后中俄两国政治状况的对比。俄国当时没有处于外国控制之下,故A项错误;俄国当时没有面临外国干涉,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争取到你们已经

114、取得的成就”指的是当时中国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当时俄国还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之下,高尔基也希望和中国一样,推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政权,故C项正确,D项错误。122016郑州质检一“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杂,大都不甚齐全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逐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并不详加验视”“但造成后即盛箱发用”“该厂所造之械,整件零件,逐细考察,疵累甚多。以如此钜厂,岁靡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材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经

115、营管理腐败B洋务派之军事企业技术落后C洋务派之民用企业技术落后D洋务派之军事企业经营管理腐败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从材料信息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企业经营管理混乱,腐败现象十分严重,故选D项。132016沈阳质检一深受官利(固定利息的俗称,即企业不论盈亏必须定期依固定利率向股东支付的息金)之累的实业家张謇曾说:“中国且亦赖依此习惯耳,否则资本家一齐猬缩矣,中国宁有实业可言?”这说明()A民族企业深受传统投资心态影响B官利制度符合经济自由主义原则C中国的投资者已经具有风险观念D官利制度充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受累于官利制度,但是

116、张謇仍然认为没有该制度(官利制度),中国的实业难以发展,即“中国且亦赖依此习惯耳,否则资本家一齐猬缩矣,中国宁有实业可言”。由此可知,A项正确。官利制度显然有违经济自由主义原则,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可以排除;D项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错误。142016郑州质检一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构建战时体制B有利于外国资本的发展C埋下了官僚资本猖獗的隐患D促

117、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该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可知,此计划有利于强化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因此A、C、D三项评价均正确,排除。国民政府的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制外国资本的渗透,B项评价错误,符合题目要求。152016合肥质检一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某种社会现象:“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

118、往、没有宽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国民革命运动充分证明了该观点的正确性B该现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未成功的重要原因C该现象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得到改变D该学者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国民革命运动之所以被称为国民革命,就是因为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A项错误;材料说明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项符合题意;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C项错误;中国的民主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材料只符合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D项错误。162016东北三省四市二模学者马海珍

119、在袁世凯的时代困境:新军、辛亥革命与民初军阀割据中记述:“袁世凯是清末新军训练的最大受益者,也是最大受害者。”作者判断其“受害”的依据是()A袁世凯借助新军篡夺了清朝的政权B没有新军的参与就没有辛亥革命C部分新军将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D新军将领拥兵自重导致军阀割据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与北洋军阀割据之间的关系。结合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是被辛亥革命推翻的,A项错误,排除;B项说法不成立,排除;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以及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群龙无首造成的,D项错误。答案为C。172016黄冈调研1938年初,日本声称:若中华民国放弃抗日,日本可以“考

120、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在华特殊利益(如治外法权等)”。1940年7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英国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废除治外法权”。不久美国也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取消在华一切特权”。这些情况说明()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效果B日本对华政策有引领作用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抗战影响国际局势的变化答案D解析日本以“考虑废除以往所有的在华特殊利益”为诱饵,希望中国放弃抗战;英美也以放弃在华一切特权为筹码,希望中国继续坚持抗战。虽然,日本、英国、美国的态度均出于自身的战略考虑,但是也说明中国抗战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很大。由此可知,D项正确。182016石家庄质检二“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

121、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急躁心态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康梁维新变法的特点。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康有为主张实行“大变”,这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相比更进一步,力图改变君主专制政体,据此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与之吻合。192016福建质检1919年胡适写成剧本终身大事,剧中女主角田亚梅的父母以八字不合等为理由阻挠她与陈先生的结合,后来她背着父母跟陈先生跑了。这一角色在当时竟无人敢演。这一现象表明()A北洋政府倡导尊孔复古B

122、五四运动推动了婚姻自由C文学革命以新女性作为创作主题D新文化运动对移风易俗的作用有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结合题中的时间“1919年”以及“胡适”可知,当时中国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结合无人敢演违背父母之命的角色可知,传统观念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并未发生太大变化。答案为D。202016贵阳监测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材料从根本上反映出当时中国()A共和革命指日可待B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有待商榷C国民意识从未觉醒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

123、中国启蒙思想的传播。结合题中时间“1912年”可知,此时辛亥革命已经结束,A项错误,排除;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中“从未觉醒”的说法错误,排除。答案为D。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共50分)212016山西两校联考四(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以来,西方商品的侵入,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打击和摧毁了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纺与织、织与耕分离,农民开始买纱织布,或者直接买布,从而为机器棉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与此同时,由于人口激增,耕地减少,加以天灾人祸,苛重的封建赋税和地租压榨,使农民和手工业者

124、陷入破产与失业境地,这就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材料二土地制度的改变、公有土地的瓜分和农场的囤购是怎样改变农村阶级的状况的。我们已经试图说明自耕农的衰落,现在我们开始了解到自耕农变成了什么。可以这样说,自耕农是对成长中的社会提供建筑材料的。当小农耕作同小工业的累世结合这是它的存在的根基遭到破坏时,它就本能地走向最有富源的那方面去。产业革命正对那些闲置的能量开辟着一条新的出路,自耕农中最有企业心的或者最有运气的人们都以征服者的姿态投奔到这条道路上去。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生产方式出现的新变

125、化。(4分)(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8世纪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农村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农村生产方式变化的异同。(6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谈谈自己的认识。(6分)答案(1)新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机器工业的产生(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4分)(2)同:在近代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下,自耕农陷入破产并成为自由劳动力,为机器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分)异:英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主要受内力作用,即土地制度的改变、公有土地的瓜分、农场的囤购以及小农耕作同小工业的累世结合遭到破坏;而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明显是受到列强经济入侵的外力作用的影响。(4分

126、)(3)认识: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其变化趋势是从传统农耕生产到近代机器生产;机械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6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第(1)问据材料归纳即可。第(2)问,依材料一“纺与织、织与耕分离”“使农民和手工业者陷入破产与失业境地,这就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材料二“产业革命正对那些闲置的能量开辟着一条新的出路,自耕农中最有企业心的或者最有运气的人们都以征服者的姿态投奔到这条道路上去”归纳相同点。不同点依据材料,从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角度去分析提炼。第(3)问,属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222016广东湛江一模(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宗

127、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中国慈善发展历史材料二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

128、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

129、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5分)答案(1)特点:民间发起;宗族慈善,大家族主持;帮扶对象以族内成员为主;形式多样;帮扶内容广泛。(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2)不同:采用立法手段;内容更完备;对象更全面;影响更深远。(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原因:国家统一,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德国的萌生与传播。(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3)趋势:由民间发起到政府主导;由宗族慈善到福利国家;由无法到重视法律的规范与保障。(5分,每点2分,答任意三点得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追溯到战国时期”“分

130、散在各个家族中”“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等信息,可以从悠久的历史、民间的发起、帮扶的对象、宗族的特色、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广泛等方面加以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等信息,可以从制订主体、立法保障、保障内容、保障对象等角度进行归纳;第二小问“原因”,政治上,完成国家统一,建立近代政权。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31、思想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推动了福利国家形成。第(3)问,结合材料一、二,可从中西方社会保障的不同之处入手,比如:民间到官方;自发到法律保障;保障内容、受益面不断扩大等。232016湖北七市联考(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

132、者布鲁尼指出: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甚至对皇帝也要行使它的统治权。1308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的加冕誓言中首次出现了“执行和保护本国选择的法律和习惯”的话。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人对威尼斯公爵说:“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发生重大的怀疑。”摘编自于沛世界通史材料三陈独秀将人权理解为“自主之权”,提出“以自身为本位”“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不以自身为本位,则个人独立平等之人格,消失无存”“中国要发展教育及工业,这是不待讨论的。但是有一件要讨论的

133、事,就是还仍旧用资本主义发展教育及工业或用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并不是主观的要求,想利用它来破坏资本主义来改造现实社会,乃是因为客观上经济组织的自然趋势及历史进化之进程,令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主义”。摘编自袁伟时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3分)(2)材料二阐述了什么观点?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一些主张对于促进社会转型有什么积极作用?(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人权观的主要特点。(4分)答案(1)主要原因:它提出了与近代民权思想类似的主张,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法治;提出知识分子有参政、

134、议政的权利和实现舆论监督;承认人们有权追求个人利益;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等。(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观点:主张实行法治(王在法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外地人享有与本地人相同的权利)。(2分)积极作用: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法治,有利于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提倡重商主义,有利于农业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转型(或者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肯定天赋人权,维护个人利益,有利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6分)(3)特点:提倡个人本位主义,追求人权、自由主义;将人权学说与社会主义学说相结合,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思想解放运动及其相关内容。第(1)问,首先从材料一中概括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人权”和“工商皆本”的思想主张,然后结合“民权宣言”的含义并调用所学知识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分析即可。第(2)问,首先结合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人文主义”“法律”等概括出其观点,然后结合当时欧洲的社会状况回答出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即可。第(3)问,从人文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角度概括即可。第三阶段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