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2014厦门适应性考试)下图示意1981200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与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变化。读图完成12题。 图中表示城市化水平、城市数量、城市平均人口数量的数字序号依次是()A. B. C. D. A 本题考查城市化进程。读图,1981年,我国的城市数量不会接近0,城市平均人口数量也不可能接近0,所以是城市化水平。随着我国城市政策的完善,城市数量由初期逐渐增长,到数量稳定,曲线比较符合。1981年到1995年,由于城市数量的增长快,又有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我国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沿海经济开发区建立后,大量民工涌入
2、城市,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增长呈加快趋势,曲线符合。所以A项对。 19811995年期间曲线数值的变化说明()A. 城市化进程减缓 B.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C. 中小城市大量涌现 D. 大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C 本题考查城市化特征。19811995年,曲线数值呈下降趋势,表示城市平均人口数量减少,但这是因为城市数量增长加快,不代表城市化进程减缓,A错。曲线数值呈下降趋势,不能表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B错。城市数量增加,是因为中小城市大量涌现,C对。大城市规模要严格控制,但不是要缩小城市规模,D错。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27%。
3、结合下表回答34题。我国某省(市、区)城乡人口统计表年份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乡村人口比重(%)19534 125.2214.885.219805 938.1915.284.819906 760.9021.578.520007 328.2441.558.520067 549.5051.948.120117 865.9961.938.1 近30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B. 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C. 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D. 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 C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原因。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得益于改革开放,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4、。 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A. 上海市B. 江苏省C. 内蒙古自治区D. 四川省 B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水平及速度。从总人口上首先排除上海市;从城市化水平达60%多可直接排除内蒙古自治区;再结合城市化速度排除四川省;选项中江苏省最符合。(2014保定第十一次周练)下面是“世界城市发展趋势表”,据此回答56题。年份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19507.3429.24.4753.82.8717.0196010.3234.25.7160.54.6022.2197013.7137.16.9866.66
5、.7325.4198017.0439.67.9870.29.6629.2199022.3442.68.7772.513.5733.6200028.5446.69.5074.419.0439.3201036.2351.810.1176.026.1246.2 上表说明()A. 1950198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缓慢B. 1980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变慢C. 198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及人口增长速度始终超过发达国家D. 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始终超过农村人口 C 本题考查城市化进程。195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19
6、8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结合19802010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城市人口猛增,导致交通拥挤,下面是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 开辟公共汽车、自行车绿色通道B. 限制私家车的使用C. 减少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设置D.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C 本题考查城市交通问题及对策。开辟公共汽车、自行车绿色通道,可使不同交通工具各行其道;限制私家车的使用,可减少上路车辆;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可使道路更畅通,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减少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设置,容易增加城市道路交叉口处交通拥堵,故只有C项
7、不合理。读“不同国家城市化现象和城乡移民图”,回答79题。 乙图表示的是()A. 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B. 发达国家城市化早期C.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D. 发展中国家的逆城市化 A 本题考查逆城市化。乙图所示资本由中心商业区外流,高、中收入者居民由中心区向外迁移,年轻专业人员由外围流入市中心地区,这种特征与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过程特征相同。 下列表示的地理现象与其对应的国家,组合正确的是()A. 甲图日本B. 乙图尼日利亚C. 乙图美国D. 甲图英国 C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地区差异。甲图表现的特征为大量农业人口迁往城市,应该是该地区城市化加速阶段,对应国家应该是发展中国家,乙图所示人口迁移特征应为发
8、达国家的人口迁移现象,对照选项,故答案选C。 乙图中,影响人口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 高、中收入者外迁环境因素B. 高、中收入者外迁政治因素C. 年轻专业人员内迁历史因素D. 年轻专业人员内迁环境因素 A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发展较早,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大量高、中收入居民外迁;同时政府对市中心环境进行治理,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加之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因素,鼓励城市中心区发展,吸引年轻专业人员到市中心区居住,所以说引起高、中收入者外迁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引起年轻专业人员内迁的因素是政治因素,故答案选A。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下图显
9、示西欧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据此完成1011题。 图中1984198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A. 1个 B. 2个C. 3个 D. 4个 B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发展阶段及区域城市化状况。根据材料中城市化的概念可知,逆城市化会导致城市化水平下降,再城市化使得城市化水平提高,因此从城市增长速度来看,逆城市化到再城市化的过程中速度为从负值变为正值,因此示意图中奥地利和比利时出现了再城市化,数量为2个;瑞士仍处于逆城市化阶段,瑞典一直是城市化发展阶段,无逆城市化阶段。 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传统工业的复苏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A. B.
10、 C. D. C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再城市化是指城市中的人口数量再次增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城市环境得到改善,经济显著发展,则说明第三产业发展对环境影响小,原来的城市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和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比乡村完善,从而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即进入再城市化阶段;传统工业复苏会使城市环境污染加剧;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城市化影响不大。二、 综合题(共56分) 下图是“19502050年(含预测值)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28分)(1)比较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
11、人口的变化差异。(2)据图分析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3)补绘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率折线图,据此推断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特点。 (1)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增加,之后递减;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2)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减少。(3)见下图:发展特点: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差距不断缩小。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时空变化及城市化特点。第(1)题,结合曲线图可知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具有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越来越少。第(2)题,随着城市
12、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迁移。第(3)题,结合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数量分别计算出不同年份的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并利用曲线进行绘图。通过绘图总结出城市化水平在提高,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M市,成为该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主力军。材料二见下图。材料三M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表。年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980年25%1990年30%2000年40%2010年55%(1)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 M 市,其主要原因是_。(2)在M市的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岛环流,近地面,风是从_流向_,原
13、因是_。(3)材料三反映了M市的_过程。随着M市的不断发展,可能出现的城市问题有_。解决的措施是_。 (1)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福利和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城乡经济差异大(2)郊区市区市区比郊区温度高(或市区和郊区之间存在温度差异)(3)城市化环境(或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音、光、放射性)污染;绿地面积减少;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状况较差综合治理城市环境;加强绿化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条件;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本题考查了城市化的“拉力”、热岛效应及城市化问题。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拉力”因素主要有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福利高,交通便利,文化设施齐全。城市热力环流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主要是因为市区温度高,气压低。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治安混乱等问题,需要从改善环境、交通、居住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等方面采取措施。备课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