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考点精讲 2.易错剖析 3.命题探究 4.视野拓展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1.考点精讲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汉字(1)文字的作用: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意义: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汉字的作用: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意义: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考点精讲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二:史书典籍意义:原因: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并设有史官。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规模大、存留丰富、为世界所仅有。考点精讲(1)文学艺术
2、的作用(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特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鲜明独特作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文学艺术(独树一帜)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考点精讲(1)科学技术的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地位贡献特点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多年)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意义科学技术独领风骚考点精讲(1)成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3、:(3)具体表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吴越文化-具有水乡文化的特征。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的特征。考点精讲(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4)、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既有中华文
4、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就是中国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中华各族人民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共存共荣意识,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考点精讲易错剖析一、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1.设计陷阱:通常的设陷方式一是混淆二者的表现,
5、二是混淆二者的见证,把文字、史书典籍当成博大精深的见证等2.应对策略: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3.典例剖析:就本题而言,材料“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比较“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比 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不同纵向的时间层面,强调绵延不断横向的内容层面,强调丰富多彩表现不同主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等方面联系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因源远流长才有时间发展
6、、丰富自己;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生命力,才能源远流长易错剖析易错剖析对应训练: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曰峻嶒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由此可见,汉字()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能够对事物作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 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A B C D解析: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说法错误;汉字能够生动形象的对事物做出概括和表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说法正确;说法错误。该题选C。易错
7、剖析二、对区域文化理解偏差(2013安徽文综T9)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B.C.D.1.设计陷阱:通常的设陷方式一是认为区域文化的性质是有区域地理特点决定,二是误解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2.应对策略:地域可影响但不能决定文化,决定文化的是经济、政治;一方面文化差异不等于文化冲突,另一方面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但不会融合统一3.典例剖析:就本题而言,地域可影响但不能决定文化,决定文化
8、的是经济、政治,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但不能说是融合统一,错误。易错剖析对应训练:(2015广东卷,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文化。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所决定的,文化特性是由政治经济所决定的,排除A。通过南北方洗浴文化的不同,可见文化差异,但是
9、文化差异并不等于文化冲突,排除B。通过南北对洗澡表述方言的不同,可见文化的地域性,故C正确。材料凸显了不同的实践和自然环境产生不同的文化,没有涉及文化的发展,排除D。命题探究【典例1】(2015福建卷,30)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1.定考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2.抓关键:材料强调的是不同地区的文化存在差异3.析选项:材料中的“吴楚”、“北
10、人”、“南人”表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应选B项;A、C、D项中的源远流长、多元一体、自强不息都不符合本意,舍去命题点一:区分判断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命题探究【训练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AB CD解析:选A。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年历史,是中国的一张王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说明正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博大精
11、深,因此不符合题意。命题点二: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典例2】(2013新课标卷,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AB CD1.定考点: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特征2.抓关键台湾风物图卷的内涵3.析选项:该画“描绘了台湾的自然
12、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魅力,“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故正确。将这幅图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说明了这幅画在台湾及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能说明,排除;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命题探究【训练2】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 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 A.B.C.D.解析:选A。中国不同地区家庭院落的结构不同,说明在我国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文化具有差异性,正确切题,故选A。与题意不符。命题探究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视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