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限时规范训练(十二)(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7河南郑州二次质检)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进而影响种群数量解析:选C。种群的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出生率,推出为年龄组成,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
2、变化,C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错误。2(2017湖南长沙重点中学第四次月考)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K值具有种群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解析:选A。种群数量达到e点时,出生
3、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A正确;环境阻力最小应在最初时期,B错误;若统计中有死亡的个体,则统计结果比实际值高,C错误;种群的K值可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D错误。3(2017浙江温州十校期末)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害虫防治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C害虫的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
4、解析:选B。农药的施用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但不会引发害虫的抗药性变异,A错误;A、B、C、D点是药物防治,农药对抗药性害虫进行了选择,因此害虫数量在一段时间后又恢复,E点是生物防治,降低了害虫的环境容纳量,因此害虫数量降低,B正确;在曲线的不同点上,害虫的年龄结构是不同的,C错误;据图不能得出食物短缺与害虫存活率有关的信息,D错误。4(2017吉林一中一次调研)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B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
5、龄组成为稳定型C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D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统计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解析:选D。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cd段,增长速率接近0,A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正确;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C正确;本实验属于时间上的自身相互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D错误。5(2017北京海淀期末)科研人员对某岛屿连续两年中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
6、种群数量的变化数据C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利于种群密度恢复解析:选C。岛屿环境相对封闭,排除了个体迁入和迁出对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因此决定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调查该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宜采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秋冬季社鼠种群中雌性明显多于雄性,但社鼠种群数量相对较少,C错误;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利于种群密度恢复,D正确。6(2017山西高三考前质检)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
7、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解析:选B。Nt1/Nt为1,代表种群的数目趋于稳定,当Nt1/Nt1时,种群数量在增加。甲种群在0t3段,数量先减少后增加,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Nt1/Nt1,且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3时数量最少,因为从t2到t3种群数量在减少,C错误;甲种群在t3后Nt1/Nt1,且不变,代表呈“J”型增长而不是种群数量相对稳定,D错误。7(2017江西赣中中南五校一联)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
8、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解析:选D。由表格数据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种群数量应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比第8年下降,但只要增长速率大于0就仍在增长,属于增长型,B错误;白头鹎活动范围较广,活动能
9、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C错误;白头鹎在第8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此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K/2,环境容纳量是K,应是第8年时种群数量的2倍,D正确。8(2017山东实验中学第一次诊断)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土层物种数个体总数05 cm1179510 cm4201015 cm313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解析:选A。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深度的土层物种数不同,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正确;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有关,B
10、错误;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有的是消费者,有的是分解者,C错误;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物种的种群密度下降,但不能反映该地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D错误。9(2017浙江温州返校联考)Nt表示该种群第t代的种群密度,Nt1表示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密度,下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t与Nt1/Nt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b和e都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c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D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解析:选B。据图分析可知,纵坐标表示Nt1/Nt,若纵坐标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下降,若纵坐标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增加。当
11、种群密度为a时,纵坐标小于1,则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正确;b点和e点时,Nt1/Nt都等于1,但是b点之后,Nt1/Nt1,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即b点不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e点之后,Nt1/Nt1,说明种群数量在增加,所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正确。10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解析
12、:选B。甲、乙两边坡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年后甲的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明显增大,因此移栽植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错误;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此可预期移栽植物会导致土壤动物的增多,B正确;尽管甲上没有移栽乔木。但有可能因迁入而长出乔木使群落发生演替,C错误;群落演替的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当群落演替趋近于顶级群落时往往会减缓,而不是加剧,D错误。11(2017山东莱芜一中一模)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
13、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解析:选B。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发生微小的变化,D错误。12(2017河北邯郸月考)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t2t3
14、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 .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解析:选D。图中纵坐标表示增长速率,甲、乙种群的增长速率是先升后降最终为0,所以两曲线都表示“S”型曲线,A正确;增长速率大于0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种群数量越大,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制约作用越大,C正确;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对应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D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7四川成都模拟)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
15、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只。(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是_点,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_。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
16、应该超过_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解析:(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N32364,N288。(2)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使重捕时的带标记个数减少,种群个体总数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大。(3)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增长曲线斜率最大的点,即B点;图二中A点和B点分别为最适放牧量和最大放牧量,如果放牧量长期超过C点,草场将会退化。答案:(1) 288(2)大(3)B食物和空间减少、天敌数量增加设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B草场退化14某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 133 hm2,科研人员对一块0.2 hm2样地的乔木层进行多次调查,部分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单位:株):据表回答下列
17、问题:(1)云南银柴与厚壳桂的种间关系是_。(2)不同种群的分层分布形成群落的_结构,植物分层现象主要与_(环境因素)有关。(3)调查该样地锥栗种群数量_(可以/不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4)据表估算该样地1992年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为_。若用该数据代表当年自然保护区内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则不可靠。要获得可靠的结果,应该如何取样?_。(5)该自然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解析:(1)它们都是植物,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具有竞争关系,主要竞争阳光和一些其他资源。(2)不同种群的分层分布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3)因为锥栗数量较
18、少、个体大,所以可以用逐个计数法调查。(4)表中的数据是0.2 hm2样地的数量,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教,所以是204/0.21 020株/hm2。要使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靠,应随机选取若干样方,然后取其平均值。(5)抵抗干扰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或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1)竞争(2)垂直光照(3)可以(4)1 020株/hm2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进行5点取样/进行等距取样)(5)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负反馈调节能力)15请回答下列有关群落的问题。.大兴安岭沿沼泽至森林方向上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如图所
19、示,图中数据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结构。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组成一个_。.若大兴安岭的草丛沼泽湿地在自然状态下不断退化,其植被变化顺序如图所示。海三棱蔍草群落芦苇群落芦苇柽柳群落旱柳群落(2)海三棱蔍草群落被芦苇群落替代的现象称为_演替。该地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在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3)由柽柳群落变为旱柳群落的过程中,柽柳和旱柳的种间关系为_,旱柳的数量呈_型增长,一定时间后,旱柳的种群数量趋于稳定,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值称为_。(4)旱柳种群具有的特征有_(填序号)。死亡率垂直分层现象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水平镶嵌分布复杂的种间关系迁入率答案:(1)水平种群(2)次生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3)竞争“S”环境容纳量(K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