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8630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第一卷一、单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1.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勇(lei)及其铭文拓片,其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A.禅让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世袭制2.据(礼记)记载,“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A.严格的等级制度 B.天子生活奢侈 C.政治地位越高

2、生活水平越高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3.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4.据文献记载,商王已有派遣亲近的宗族到别的方国实施监督的事例。西周时期,分封制发展为一种较成熟的政治权力体系,疆域比商代更为扩大。这反映了分封制A.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扩展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周王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5.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曾朝贡周王三次,朝贡齐国十一次,朝贡晋国二十次,朝贡楚国两次。这一现象反映

3、的实质是A.分封制正逐步瓦解 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6.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言:“立适(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消除诸子之间的尖锐矛盾 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D.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7.“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最相关A.宗法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8.商代的王位继承,既有传子者,也有传弟者。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极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不利于王朝稳定。为改变这一局面,西周统治者实行了

4、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9.礼记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 B.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C.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D.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10.顾炎武指出:“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上述现象主要表明A.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在战国时期遭到破坏B.法律取代了礼乐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工具C.战国时期儒家发展缓慢,法家崛起D.贵族政

5、治文化被精英政治文化取代1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归一,威阳跃升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他以成阳官为中心,命人仿建了六国宫殿145座。秦始皇如此设计咸阳的宫殿,其意图是A.君临天下,思想控制 B.天下共主,尽享极乐C.天下归一,皇权至上 D.彰显财富,发展商业12.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 B.政务繁忙 C.世袭传承 D.皇帝独裁13.秦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设三公九卿 B.修长城

6、 C.推行郡县制 D.制定秦法1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5.“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A.皇帝制度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修筑了万里长城 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16.史书记载,泰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副示相。有学者认为“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据此意解“副示

7、相”者,有分割丞相权力的作用。该学者认为,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A.制约丞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B.强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权C.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D.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17.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席诸侯之权。”这里的“封建”和“选举”分别指A.分封制和民主选举制度 B.封建制度和民主选举制度C.封建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 D.分封制和官员选拔制度18.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

8、统一 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19.民国时有学者认为:至秦汉以来的那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水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20.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A.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B.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为建立

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多方准备D.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21.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退步指A.郡国并行 B.建立中朝 C.设置刺史 D.颁布推恩令22.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唐睿宗时把节度使制度引人“道”,将军事建制变成正式的地方行政建制,到玄宗时“道”发展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唐代“道的职能变化A.使中央集权渐被削弱 B.完善了地方行政机构C.增强了中央军事力量 D.密切了各地经济交往23.宋代的路(宋代行政区域名,相当于明清的省)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

10、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司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司都有财权。这表明A.行政机构分散、权责交叉有利于中央集权B.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C.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D.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24.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25.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康,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

11、)。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梯力田(孝父母,爱兄第,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26.西汉初的“郎选”,从贵族官僚子弟中选一批人及人费(交钱)的人当郎,即候补官,跟随在皇帝身边,经考察后使用。后来行察举,由地方官或中央高级官僚根据自己了解或舆论来推荐人才做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选官权始终由地方掌握 B.西汉选官制度渐趋严密C.选官用人私人色彩浓 D.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27.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官,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A

12、.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B.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C.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操控D.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2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投笔从戎戍边 B.等待朝廷察举C.投作官吏幕僚 D.参加科举考试29.学者认为: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的作风。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实行A.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C.缩小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公平选拔人才30.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

13、隋、唐至今出于科举”。材料主要说明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B.门第成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C.世卿世禄制开始衰微D.选拔人才中央下放到地方第二卷二、主观题(共3小题,共1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之制 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脚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 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14、,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材料一中“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