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首发》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8518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发》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首发》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首发》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首发》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首发》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首发》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首发》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首发》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首发》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首发》江西省赣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赣州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卷 2014.1 第I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内)1. 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2.“(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之宗家祁俱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 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楚怀

2、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以上材料表明:( )A秦统一中国以前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B秦之前郡县制已经在全国普遍实行C政治和血缘纽带日益加强 D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斗争激烈3. 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B. 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4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

3、贱矣”。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 )西汉政府并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鼓励商业是造成商人富贵的原因西汉初期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 商业资本回流于土地造成了农民流亡A B C D5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的局面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相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6曾朴的孽海花描写一位叫做米筱亭的新进士,原是监生出身,因为娶了前科状元的女儿,颇有惧内之名。一次不知怎样又得罪了太太,招来一顿臭骂:“我是红顶子堆里养出来的,仙鹤锦鸡怀里抱大的,这会儿,背上给你驼上一只短尾巴的小鸟儿,看了就

4、触眼睛。算我晦气,嫁了个不济的阌茸货。”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 )A妇女的愚昧,把花翎看成一种可笑的累赘B清代的官服在官场中划分出严格的等级C清廷小官在家穿着考究D米筱亭之妻抱怨丈夫看不起自己出身于家禽养殖业的家庭7钱乘旦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说:西方现代化在二战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修补和修正,“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其中的“修正”开始于(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B马歇尔计划实施C欧洲共同体成立 D欧洲联盟建立8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

5、、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9古希腊喜剧骑士中描写一个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克里昂的职位,卖香肠的人说:“我想我还不够格。全家老小都是无赖。我几乎不识字。”将军说:“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对这段剧情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卖香肠的人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B卖香肠的人不会因为财产而使其参政受到限制C抨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D反映了梭伦改

6、革的局限10.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反映的是( )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 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 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11.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1911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134来源:学科网 19211926年45 19271936年87 19371945年来源:Zxxk.Com245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剧变 B国

7、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内战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12.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间中国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吨)年份锑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锡来源:学&科&网Z&X&X&K生产量输出量输出占生产%生产量输出量输出占生产%1933112901117098.984929611113.21934138331345097.28132644279.21935151851418693.411009918083.31936143381316891.8129541126086.9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8、A中国近代矿业企业以官僚资本为主B抗日战争前的矿业生产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C锑锡产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D中国近代矿业呈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13、1959年2月,美国时代周刊文章写道:“尽管中国政府号称粮食增产了102%,但是城市粮食配给的定量却被削减了,在北方最普通不过的卷心菜居然成了配给物资。”下列对此报道理解正确的是( )A.时代周刊在故意丑化中国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良好成效C较客观地报道了中国的经济状况 D中国正在压缩消费以进行工业建设14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

9、部分。”这反映了( )A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15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16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

10、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17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为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当时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18. 朱熹说:

11、“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A心即理也 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C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D.“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19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说:“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这表明他( )A推崇儒家仁义学说 B抨击清代考据学派C批判理学空谈误国 D首倡经世致用思想20对“情”“趣”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

12、之一。汤显祖说“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袁宏道说“世人难得者唯趣”“入理愈深,然去趣愈远矣”,因此提倡“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和传入 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C.出现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 D.程朱理学日益僵化21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2.某学

13、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23、19世纪中后期,“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一个年薪100镑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受贿5000镑;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这最能体现出:( )A工业革命引发了道德危机 B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更加混乱C工业革命引发阶级关系的变动 D工业革命促

14、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4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25. 1912年,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在我国,则强邻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则如所谓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且军人革命以后,难保无军人执政之一时期,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将使军人社会,永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而

15、无以平均其势力。”上述材料认为推行军国民教育( )A有利于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有利于挽救民族危机C便于形成军人独裁 D容易出现特权阶级座号赣州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答题卡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 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28、29题分别为13、12、14、11分,共50分)26.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

16、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1)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的“世界观”,并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这一世界观对战争的影响。(2分)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的改变了对西方的认知: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2) 对比材料一,材

17、料二中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材料三 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3) 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对外部世界的作法有什么区别?(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阶段中国政府在“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导下采取了哪些

18、措施?(4分)(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以来中国 “世界观”的变化轨迹。(2分)27. (12分)材料一早在漫长的16世纪,“世界市场”就已经形成了,正是这个世界市场,构成了19世纪才出现的“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础。或者说,以生产和交换市场扩大为动力的“世界经济”,是随后产生的那个西方以“资本积累”和军事暴力所驱动的“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前提。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材料二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

19、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材料三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伴随着经济合作的失败、全球经济的瓦解和民族主义的复兴,并由此加剧了萧条。但是那场大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再也没有下一次”,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

20、顿森林与会代表的目标。马丁沃尔夫金融危机再至:我们需要新布雷顿森林体系(1) 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国家的发展途径。当代发展中国家能否重行这一途径?为什么?(5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各阶段的主要特点。(3分)(3) 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大萧条对战后经济思想、世界经济各有哪些“促进”。(4分)28(14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社会安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1) 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建立理想社会的主张。(不得摘抄原材料

21、)(2分)材料二 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继而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中国儒学史论材料三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中国儒学史论(2) 材料二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3) 材料三中顾炎武是如何批判材料二中思想的?(2分)材料

22、四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4) 材料四中“理性”与材料二中“天理”有何区别?(2分)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发展之处?(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2分)29.(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

23、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评论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11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高三历 史 试 卷

24、 参 考 答 案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AABCBCADCBD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DCDDCACDAA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28、29题分别为13、12、14、11分,共50分)26题、(13分)(1)世界观:以天朝上国自居。(1分)影响:造成战前中国盲目自大,不了解敌情,成为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1分)(2)变化:放弃以自我为中心,逐渐形成近代世界观;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再到尊崇。(2分)原因:近代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剧;开眼看世界,对西方了解的深入。

25、(2分)(3)区别:主动开放,积极融入世界。(1分)措施:加入APEC和WTO,融入全球化进程;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地区内交流合作;发展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倡导成立上合组织,维护地区稳定和安全。(任4点得4分)(4)从以世界中心自居到向西方学习,从被动开放到积极主动开放。(2分)27(12分)(1)途径: 西方国家通过资本积累和军事暴力依靠世界市场发展起来。(2分)判断:不能;(1分)因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在对外扩张和掠夺基础之上,发展中国家是受害者,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西方发达国家是世界市场的主导,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和平发展是时代主流,发展中国家

26、力量弱小,不可能通过暴力手段来实现经济发展。(2分。任答2点理由即可)(2)第一阶段,以国家为主角;以工场手工业为动力(或劳动力推动)。第二阶段,以公司为主角;以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为动力(或科技推动)。第三阶段,以个人为主角;以信息技术为动力(或软件推动)。(3分)(3)经济思想:国家干预经济盛行(或曰凯恩斯主义)。(1分)世界经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贸总协定,推动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3分)28(1)实行仁政;减轻刑罚,轻徭薄赋,重视社会伦理道德。(2分)(2)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本源,格物致知以求理;陆王心学认为心即理,心外无物,通过致良知以求理;(4分)(3)反

27、对理学空谈义理,强调经世致用。(2分)(4)材料一中“天理”的实质是封建等级秩序,材料三中的“理性”指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2分)发展之处: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资产阶级国家学说。(2分)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封建农耕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差异)。(2分)29.(11分)观点:中国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或答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2分)评价:(1)亨廷顿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在冷战时期采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2分) 史实:20世纪50年代中国实行“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953年底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

28、恶化,中国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任意三点给3分)(2)但亨廷顿的“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分) 史实:冷战结束后,我国积极建立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而不是要恢复我国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2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