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295KB ,
资源ID:1284395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8439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化学变化的特征:一是有新物质生成,二是伴随着能量变化,故A正确;B反应中的能量 变化形式有多种,主要表现为热量变化,也可以表现为其它形式的变化,如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物理过程也有能量变化,如某些物质溶解放热,故C错误;D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有的不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

2、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再如铝热反应也是,故D错误;故选A。2. 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B. 反应物量的多少C. 反应物的性质D. 反应的快慢【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反应热是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状态不同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内能不同,所以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B.反应物的量越多,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就越多;C.不同的反应物,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D.反应快慢与反应热无关,答案选D。3. 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1表示( )A. 碳和水反应吸收1

3、31.3 kJ能量B. 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C. 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D. 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 kJ【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物质的量的多少未描述,状态也未描述,无法确定反应的热效应,故A错误;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未标出,故B错误;C阐明意义时既说明物质的状态又描述了物质的量的多少,故C正确;D化学式前的计量数表该物质的量,所以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 kJ,故D错误。故选:C。4.

4、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的是A. H+H=H2B. H+Cl=HClC. I2I+ID. S+O2=SO2【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B、D三个变化过程是成键过程,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能量,C的变化过程是断键过程,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选C。5. 下列关于有效碰撞理论与影响速率因素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B. 对于气体反应来说,通过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可以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提高反应速率C. 升高温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的能量,会减慢反应速率D. 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比虽然没变,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5、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大,从而提高反应速率,故A错误;B. 对于气体反应来说,通过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可以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有效碰撞几率增大,从而提高反应速率,故B正确;C. 升高温度,可以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几率增大,会加快反应速率,故C错误;D. 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比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只有温度和压强改变的是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浓度和压强改变的是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的百

6、分数是不变的。6. 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已知HH键能为:436kl/molClCl键能为243kl/mol,HCl键能为431kl/mol,则HC1(g)=H2(g)+Cl2(g)H为:()A. +183 kl/molB. 183 kl/molC. +91.5 kl/molD. 91.5 kl/mol【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反应,HC1(g) =H2(g) +Cl2 (g)的H=431kJ/mol436kJ/mol243kJ/mol=91.5kJ/mol,答案选C。

7、【点睛】热化学方程式前的数字代表物质的物质的量,计算键能时,需要与物质前的系数相乘。7. 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B.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C. 用0.5molL1NaOH溶液分别与0.5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D.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环形玻璃棒搅拌起搅拌作用,能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故A正确; B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溶液的温度,温度

8、计水银球不能接触烧杯底部,故B错误;C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需要吸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故C错误;D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不到天平和滴定管,故D错误;故选A。8. 下列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是 ()A. 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B. 冰在室温下融化成水C. NaHCO3 转化为 Na2CO3D. 铁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红墨水浓度大于水,微粒向浓度低的方向分散是自发进行的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冰的熔点为0,水常温是液体,冰在室温下融化成水,是自发进行的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NaHCO3 转化为 Na2CO3是需要一定条件或试剂实现

9、转化,变化过程不是自发进行的变化,故C符合题意;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是发生了电化腐蚀,发生了吸氧腐蚀,是自发进行的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9.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B. 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20MPa50MPa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C. 在实验室里,可用碳酸钙粉末和稀硫酸制得二氧化碳气体;D.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在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反应中,通入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氧气浓度平衡正向进行,和平衡有关,可以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能;

10、B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采用20MPa50MPa压强,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能解释,故B能;C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制得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增大固体的表面积,反应速率加快,与化学平衡无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能;D氯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Cl2+H2OClO-+2H+Cl-,由于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相当于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中增加了大量的生成物氯离子,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溶解量减小,所以可以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能;答案选C。【点晴】本题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知识。注

11、意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前提必须是可逆反应,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10. 反应2A(g)2Y(g) + E(g)H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压B. 减压C. 减小E的浓度D. 降温【答案】D【解析】【分析】达平衡时,要使v正降低,可采取降低温度、减小压强或减小浓度的措施,使c(A)增大,应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据此结合选项分析解答。【详解】A、增大压强

1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浓度增大,但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A错误;B、降低压强,正、逆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的浓度降低,故B错误;C、减小E的浓度,平衡向正向反应方向移动,A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减小,故C错误;D、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逆反应方向移动,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A的浓度增大,故D正确。故选D。11.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和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 SO2为0.4 mol/LB.

13、SO2为0.3 mol/L、SO3为0.3 mol/LC. SO2为0.25 mol/LD. O2为0.05 mol/L、SO3为0.1 mol/L【答案】C【解析】【分析】若反应正向进行,SO2、O2完全消耗,则SO3的浓度为0.4mol/L;若反应逆向进行,SO3完全消耗,则SO2、O2的浓度依次为0.4mol/L、0.2mol/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无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还是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实际不可能100%转化。所以:0n(SO2)0.4molL1 ;0n(O2)0.2molL1 ;0n(SO3)0.4molL1 。【详解】ASO2为0.4molL1 不在范围内,不符合条件,故A不

14、选;B反应物、生产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增大,一个浓度增大,另一个浓度一定减小,故B不选;CSO2为0.25molL1在范围内,符合条件,故C选;D反应物、生产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一个浓度减小,另一个浓度一定增大,故D不选;故选:C。12. 将2mol A和2mol B气体加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molL1s1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A. B. C.

15、 D.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经2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则2s内生成的n(C)=0.6mol/L1L=0.6mol,2s内v(C)= =mol/(Ls)=0.3mol/(Ls),相同时间内,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相同时间内v(A)=v(C)=0.3mol/(Ls),故正确;相同时间内,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则相同时间内v(B)=v(C)=0.3mol/(Ls)=0.15mol/(Ls),故错误;2s时物质A的转化率=100%=100%=30%,故正确;2s时物质n(B)=1.7mol,此时c(B)=1.7mol/L,故错误

16、;故选:A。13. 一定温度下,向a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O2(g),发生如下反应:2NO2(g) 2NO(g)+O2(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中NO2、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B.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NO同时生成2n mol NO2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NO同时生成n mol O2D. 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

17、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详解】A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O2、NO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2:2:1,也可能不是,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A错误;B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等效于消耗2nmolNO2,同时生成2nmolNO2,故B正确;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NO同时生成nmolO2,都表示正反应方向,未体现正逆反应速率关系,故C错误;D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还在变化,故D错误;答案选B。14. 已知:G=HTS,G为自由能变化,H为焓变,T为热力学温度,S熵变。当G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据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18、 熵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B. 焓变小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C. 焓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不能自发进行D. 焓变小于零且熵变大于零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熵变大于零的反应,S0,若H0,低温下,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B焓变小于零的反应,H0,若S0,高温下可以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C焓变大于零的反应,H0,S0高温下可以G0,反应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D焓变小于零且熵变大于零的反应,H0,S0,G0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故D正确;故选:D。15.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值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A. H2(g)+Cl2(g)=

19、2HCl(g) H=-184.6 kJ/molB. CH4(g)+2O2(g)= CO2(g)+2H2O(g) H = - 802.3 kJ/molC. 2H2(g)+O2(g)= 2H2O(l) H = -571.6 kJ/molD. CO(g)+1/2O2(g)= CO2(g) H = -283 kJ/mol【答案】D【解析】【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据此结合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作答。【详解】A燃烧热表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HCl不是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故A错误;BH2O的状态为气态,不是最稳定的氧化物,所以H不

20、代表燃烧热,故B错误;CH2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H不代表燃烧热,故C错误;DCO系数为1,生成产物为二氧化碳,为稳定的氧化物,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所以H代表燃烧热,故D正确;故选D。【点睛】在25、1.01105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在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为1。16. 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 2SO2(g) + O2(g)2SO3(g)的速率如下,其中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 是 ( )A. v(SO2) = 4 molL-1min-1B. v(O2) = 2 molL-1min-1C. v(SO3) =

21、1.5 molL-1s-1D. v(SO2) = 1 molL-1s-1【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统一单位,则A=0.033,B=0.033,C=0.75,D=0.5,C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答案为C。17. 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 2A+3B=2CB. A+3B=2CC. 3A+B=2CD. A+B=C【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速率比等于系数比,由、可知,所以:3:2,即A、B、C对应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3、2,故反

22、应方程式为,选A。18. 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为2v正(NH3)3v正(H2O)B.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4v正(O2)5v逆(NO)C. 单位时间内断裂4 mol NH键的同时,断裂6 mol OH键,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D.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则3v正(NH3)=2v正(H2O),故A错误;B4v正(O2)=5v逆(NO),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单位时

23、间内断裂4molNH键的同时,断裂6molOH键,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说明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增大容器容积,压强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D错误;答案选B。19. 对于达到平衡的反应:2A(g)+B(g) nC(g),符合图所示的结论是:()A. p1p2,n3B. p1p2,n3C. p1p2,n3D. p1p2,n3【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像,结合先拐先平数值大的原则可知,p2首先达到平衡状态,所以p2p1;压强大反应速率快,到达平衡的时间短,但平衡时C的含量低。这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因此n3,答案选C。20. 反应

24、mA(s) + nB(g) eC(g) + f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化学方程式中n e+fB. 达到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C. 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C%不变D. 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质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象知,升高温度,C的含量减小,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增大压强,C的含量增大,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详解】A压强增大,C%含量增大,说明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ne+f,故A正确;B升高温度

25、,C的含量减小,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故B正确;C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C%的含量不变,故C正确;D达到平衡后,A是固体,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增加A的量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答案选D。21.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 + nB(g) 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1.9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m + n pC. A的转化率降低D. B的体积分数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平衡后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压强

26、增大,如果平衡不移动,则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但此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B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则有:m+np,故B错误;C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故A的转化率降低,故C正确; D平衡向逆反应移动,B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大,故D正确;答案选B。22. 工业上制备合成气的工艺主要是水蒸气重整甲烷: CH4(g)H2O(g)CO(g)3H2(g) H0,在一定条件下,向体

27、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CH4(g)和1molH2O(g),测得 H2O(g)和 H2(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平衡时,CH4(g)转化率为75%B. 010 min内,v(CO)0.075 molL-1min -1C.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0.1875D. 当CH4(g)的消耗速率与H2(g)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到达平衡【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10min时反应到达平衡,平衡时水、氢气的浓度均为0.75mol/L,则:A平衡时甲烷转化率=100%=25%,故A错误;B010min内,v(CO)= 0.025molL1m

28、in1,故B错误;C平衡常数K=0.1875,故C正确;D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其生成速率相等时,反应到达平衡,由方程式可知但CH4(g)的消耗速率与H2(g)的消耗速率为1:3时,反应到达平衡,故D错误;答案选C。23. t 时,某平衡体系中含有 X、Y、Z、W 四种物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如右:。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平衡B. 增大压强,各物质的浓度不变C.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D. 增加X的量,平衡既可能正向移动,也可能逆向移动【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推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即

29、平衡体系中Y是生成物且是气体,Z和W是反应物且也是气体,X未计入平衡常数中,说明X是固体或液体,但不能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由于反应的热效应未知,则升高温度不能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以此解答。【详解】A由平衡常数可知Z、W为反应物,Y为生成物,X应为固体或纯液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但由于X为固体或液体,得到平衡时,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可判断得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增大压强虽然平衡不移动,但由于体积变小,因此各物质的浓度均增大,故B错误;C由于反应的热效应未知,则升高温度不能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故C错误;DX未计入平衡常数中,X量的多少不影响平衡状态,故D错

30、误;答案选A。24. 1g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吸收2.72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N2(g)+3H2(g)=2NH3(g) H=462kJ/molN2(g)+3H2(g)=2NH3(g) H=92.4kJ/molNH3(g)=N2(g)+H2(g) H=+46.2kJ/mol2NH3(g)=N2(g)+3H2(g) H=92.4kJ/mol。A. 全部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n(NH3)=mol,则分解1molNH3吸收172.72kJ=46.24kJ能量,生成1molNH3放出46.24kJ能量,则生成2molNH3放出246.24kJ9

31、2.4kJ,故错误,正确;分解1molNH3吸收172.72kJ=46.24kJ能量,故正确;分解2molNH3吸收92.4kJ能量,而不是放出,故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25. 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强酸、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为57.3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HNO3(aq)+KOH(aq)=H2O(l)+KNO3(aq)H57.3 kJ/molB. HNO3(aq)+NH3H2O(aq)=H2O(l)+NH4NO3(aq)H57.3 kJ/molC. CH3COOH(aq)+KOH(aq)=H2O(l)+CH3COOK(aq)H57.

32、3 kJ/molD. CH3COOH(aq)+NH3H2O(aq)=H2O(l)+CH3COONH4(aq)H57.3 kJ/mol【答案】D【解析】【分析】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强酸、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应注意的是:稀的酸和碱溶液,如果是浓硫酸,在和碱反应时被稀释放热;强酸和强碱,如果是弱酸,电离吸热;衡量标准是生成1mol水。据此分析。【详解】AHNO3和 KOH分别是强酸和强碱,当其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即为57.3kJ/mol,故反应热H应等于57.3 kJ/mol,故A错误;BNH3H2O是弱碱,电离吸热,故当NH3H2O与HNO3生成1mol水时,放

33、出的热量小于57.3 kJ,则反应热H应大于57.3 kJ/mol,故B错误;CCH3COOH是弱酸,电离吸热,故当CH3COOH与KOH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则反应热H应大于57.3 kJ/mol,故C错误;DNH3H2O是弱碱,CH3COOH是弱酸,电离吸热,故当CH3COOH与NH3H2O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则反应热H应大于57.3 kJ/mol,故D正确。故选:D二、计算题(共1小题)26. 在一个容积为500 m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5 mol H2和2 mol CO。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强下,发生如下反应:2H2(g)CO(g)CH

34、3OH(g),经过5 min后达到平衡状态。若此时测得CH3OH蒸气的浓度为2 molL1,求:(1)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2)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3)该温度下的K。【答案】(1)0.8 molL1min1 (2)(CO)50%(3)K0.17【解析】【分析】【详解】2H2(g) CO(g)CH3OH(g)c(始) 10 molL1 4 molL1 0c 2x x xc(平) 102x 4x xx2 molL1,则c(H2)4 molL1则v(H2) 0.8 molL1min1(CO)100%50%K0.17。三、解答题(共3小题)27. 安徽金和上市公司近期新增硫酸生产

35、线。其主要反应为:2SO2(g)+O2(g)=2SO3(g),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g)的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_(填“有”或“无”)影响,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发生改变,则H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中H=_kJmol1。(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3)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填字母)ASO2和SO3浓度相等 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E.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6、4)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2平衡转化率的有_。(填字母)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E.加入催化剂 G.移出氧气。【答案】 (1). 无 (2). 不变 (3). 198 (4). (5). BC (6). BC【解析】【分析】【详解】(1)因图中A、C分别表示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E为活化能,反应热可表示为A、C活化能的大小之差,所以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无影响;加入催化剂,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但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差,即不改变反应热,H不变;因1mol SO2(g)氧化为1m

37、ol SO3的H=99kJmol1,所以2molSO2(g)氧化为2molSO3的H=198kJmol1,则图中的H=198kJmol1;(2)2SO2(g)+O2(g)=2SO3(g),反应的平衡常数K=;(3)A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SO2和SO3浓度不一定相等,与二氧化硫的起始浓度以及转化率有关,故A错误;BSO2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说明二氧化硫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当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D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都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始终二者都按1:1进行,不能说明到达平

38、衡状态,故D错误;E密闭容器中体积恒定,质量守恒,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判断平衡状态,故E错误。故答案为:BC;(4)A升高温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B降低温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C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D减小压强,减小压强,平衡向着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E加入催化剂,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不变,故E错误;G移出氧气,反应物浓度减小,平衡向着逆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减小,故G错误;故答案为:BC。28.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 (s)

39、+H2O(g )CO(g)+H2(g)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不移动)(1)升高温度,平衡_移动;(2)增大压强,平衡_移动;(3)增大H2(g)浓度,平衡_移动;加入C,平衡_移动;(4)加入催化剂,平衡_移动。(5)若要提高H2O(g)的转化率和化学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_。【答案】 (1). 正反应方向 (2). 逆反应方向 (3). 逆反应方向 (4). 不移动 (5). 不移动 (6). 升高温度【解析】【分析】【详解】(1)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2)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40、3)增大H2(g)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为纯固体,加入C平衡不移动;(4)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5)要提高H2O(g)的转化率和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升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29. 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该反应为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2)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cv正(H2)=v逆(H2O

41、) dc(CO2)=c(CO)(3)830时,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移动(选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不”)。(4)若 830时,向容器中充入1mol CO、5mol H2O,反应达到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_1.0(选填“大于”、“小于”、“等于”)(5)若1200时,在某时刻平衡体系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2 molL1、4 molL1、4 mo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_。(选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不移动”)(6)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O2和1 m

42、ol 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CO平衡浓度为0.25 mol/L,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7)若在(6)所处的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O2和3mol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_a等于1.0mol b大于1.0mol c大于0.5mol d无法确定【答案】 (1). (2). 吸热 (3). bc (4). 不 (5). 等于 (6). 逆反应方向 (7). 830 (8). b【解析】【分析】【详解】(1)可逆反应CO2(g)+H2(g)CO(g)+H2O(g)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大,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温度升高平衡

43、向吸热反应移动,故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2)a该可逆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容器内压强自始至终不变,容器中压强变,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a错误;b随反应进行CO浓度增大,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c正(H2)=逆(H2O),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c正确;dc(CO2)=c(CO)时可能处于平衡状态,可能不处于平衡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有关,即与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有关,故d错误;故选bc;(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压强减小,反应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平衡不移动(4)由表中数据可知,830时该平衡常数为1,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物质的浓度无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5)浓度商Qc= =4K=2.6,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答案为逆反应方向;(6)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O2和1molH2充分反应达平衡时,CO平衡浓度为0.25mol/L,则: 起故平衡常数K=1,故所处温度为830,故答案为830;(7)令平衡时参加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则平衡常数K= =1,解得y=1.2,故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3mol1.2mol=1.8mol,故选b。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