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84382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15分)材料一: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习俗中,在端午节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

2、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每逢端午节,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筝。诗人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这些小细节,让日常

3、的生活有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地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不断地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材料二:自从20世纪整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近百年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当下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

4、节日浙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动人的习俗。这种愿望是理想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理想主义的;愿望是情感化的,所以节日习俗也是情感化的;愿望是美好的,所以节日习俗也是美好的。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

5、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有删改)材料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的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所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

6、存在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融进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

7、力。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烦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了彰显和传承。(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

8、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日的真意。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D.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给人带来丰富的享受。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C.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的节日仪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D.挖掘、整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

9、核,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生活体验可以帮助人们领悟节日真意,让人们体悟到节日中天人和谐的态度和美感,使人们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B.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有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的企望等。C.西方节日让人们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而挖掘中国传统节日内涵同样可以做到。D.我们不断地挖掘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4.请概括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对传统节日冲击的

10、具体表现。(3分)5.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传统节日。(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69题(共14分)回 家 马兰莲 火车像一条长龙,穿行在连绵不断的山脉中,雪花零零散散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像飞,像蝉翼,清澈洁净,晶莹剔透。 肖锦云坐在靠窗的座位,怀里抱着一个大大的包裹。她表情淡漠,眼睛里流出一种奇妙的神色,说不上是喜悦还是忧伤。她一动不动,静静地坐着,像尊一雕塑。她的对面坐着一对年轻夫妻,好像刚结婚不久,女人依偎在男人的怀里,甜甜地睡着了。从她嘴角露出的微笑,足以证明,她正着美梦。男人一手搂着女人,一手拿着手机,拇指不停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女人动了一下,盖在

11、身上的衣服掉了下去。男人放下手机,捡起衣服盖在女人的身上。 肖锦云看着他们,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说不出是羡慕还是嫉妒,男人抬起头,刚好与她的目光相撞,便问道:“大姐,你去哪?”肖锦云显然没想到男人会跟她搭讪,怔了一下,淡淡地说:“回家。”男人还想说话,肖锦云却把目光移向了窗外。 火车转过一个弯儿,“呜呜”地鸣叫着,钻进一个隧道里,闹哄哄的车厢里安静了许多。肖锦云的脑子里开始翻江倒海了。 六年前一个飘雪的日子,肖锦云接到男朋友打来的电话,筹备了大半年的婚事又要推后。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肖锦云知道男朋友的工作性质特殊,她决定自己去南方把婚事办了。下了半个月的雪没丝毫有停下来的意思,肖锦云被两家

12、的父母送上了南下的火车 “呜呜”车发出一声长鸣,咣当咣当地跑出隧道,外面的雪似乎有些大了,山坡上、树枝上落满了白茸茸的雪花。 女人醒了。她揉了揉眼睛,惊喜地叫道:“老公,雪下得好大,雪花真美。”男人轻描淡写地说:“这算什么,老家的雪比这漂亮多了。”女人撒起娇来,搂着男人的脖子说:“老公,我想吃鸭脖。”“你就是个馋猫。”男人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袋子,又拿出两瓶冰红茶。女人像饿狼扑食一样自顾自地吃起来。男人抬头看了看肖锦云,试探着问:“大姐,你喝点水吧。”肖锦云摇摇头说:“谢谢,我不渴。”“喝点儿吧,了几个小时了。”男人把水硬塞给肖锦云。肖锦云推辞不过,只好接住。她没有打开瓶子,只是怅然地望着窗外。女

13、人吃了几口,好像要吐的样子,男人急忙拍着她的后背问:“老婆,怎么了?是不是吃得太猛了?”女人喝了口水,娇嗔地说:“傻瓜,你要当爹了。”“真的?”男人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一下子紧紧地抱住女人。肖锦云听着他们的轻声私语,闭上了眼睛。男人紧握着女人的手,温柔地说:“你说,咱儿子长得像谁?取什么名呢?”女人说:“我生的,当然像我,姓也得跟我的。”男人不服气地说:“凭什么?孩子都跟爸爸的姓。”“既然跟爸爸的姓,那爸爸怎么不生呢?”女人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男人气呼呼地说:“真是不可理喻。”小两口儿争吵完,都噘着嘴,相互不理睬。肖锦云听他们吵完了,问道:“刚结婚吧?”男人说:“是的,结婚半年。”媳妇还是个孩

14、子,挺任性的。肖锦云看着女人。男人笑了笑,问道:“大姐,你怎么一个人?”肖锦云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跟先生一起来的,我先生是一名缉毒警察,常年奔走在边境线上,我们结婚六年,先生第一次回家。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可以好好地陪我了。”男人好奇地问:“那你先生呢?”肖云指着怀里的包裹说:“在这里。他太累了,睡着了。”男人蹬大眼睛怔怔地看着肖锦云半天:“大姐,对不起。”肖锦云微一笑说:“没什么。”“老公。”女人紧紧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满了泪水,男人把她揽进怀里。火车进了一个小站,缓缓地停下了。肖锦云说:“我到站了。”肖锦云抱着包下了车,不远处,两位老人等在风雪中。(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

15、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肖锦云眼睛里流出一种不知喜悦还是忧伤的奇妙神色,脸上呈现出不知羡慕还是嫉妒的复杂表情,是因为丈夫的牺牲让她感到生活无助,人生茫然。B.列车上的年轻夫妻,生活中虽有小小的争吵,更多的却是宠溺与关爱、温馨与甜蜜,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C.“女人紧紧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满了泪。”这里既写出女人深切感受到肖锦云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也暗含着她对自己幸福生活的重新认知。D.“回家”一词意蕴丰富,既指肖锦云带着牺牲的丈夫回家,也暗示警察的牺牲换来了无数人能够回到温馨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

16、分) ( )A.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单纯、率性、善良、内心充满幸福的新婚女子形象。B.肖锦云一家是英勇牺牲的缉毒警察家庭的一个缩影,小说以见大,突出主题,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C.小说尾段叙写了两位老人在风雪中等待儿子回家的情景,既呼应了题目,又增强了小说的悲凉色彩。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对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进行全知视角的叙述,细致地展现两对夫妻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8.“雪”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它的丰富内涵 (4分)9.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6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3题。(19分)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

17、也。太祖起义兵计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会龙亢。太祖征徐州,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太祖讨邈、布于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余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迁扬武中郎将。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别征刘表,破表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为卫将军,

18、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今洪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爵土。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选自三国志曹洪传,有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逐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B.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C.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

19、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D.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表字,人的别名。古人出生后,在命名的同时往往还要命字。B.从弟,同族的伯伯或叔叔的儿子中年纪比自己小的人,即堂弟。C.文帝,后人写史,一般用谥号或庙号称帝王,文帝”中的“文”即是谥号。D.薨,古代用来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用来称有爵位的大官之死。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洪识大体,在太祖失去马的时候,他认为太祖比自己更重要,主动把自己的马让给太祖骑,自己步行跟随。B.曹洪善用人脉资源。他凭借与扬州刺史的交情,亲

20、自带领家兵到扬州,在那一带招募到士兵数千人。C.曹洪屡建奇功。攻打徐州时,他冲在前面,率先占领东平、范县;吕布败逃后,他又转攻他地,接连攻克十多个县。D.曹洪本性吝啬。文帝年少时曾假装向他借钱,以此考验他,但是曹洪不答应,文帝因此对他怀恨在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余人,就温募兵。(5分)译文: (2)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5分)译文 :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9分)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辙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

21、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注】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到陕西赴任,途径池,苏辙送别他到郑州,返回京城写了这首诗。苏辙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后因考中进士未到任。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和兄长在郑原相携话别,“怕”字写出了对前路艰难的担忧。B.兄弟二人曾留宿渑池,在僧房墙壁上共同题诗,留下了美好回忆。C.诗人独自踏上旅途,兴味索然,前路迷茫,只有骓马嘶鸣相伴。D.本诗以“怀”统领全篇,既追怀过往,又思念兄长,感情真挚动人。15.颔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五、名句名篇默写16.填写下列诗文(10分

22、)(1)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传达出人生之短暂与个体之渺小的感伤。(2)荀子劝学中以“木、金”为喻,引出“ , ”的结论,强调学习能改变人的本性。(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4)杜甫登高中“ , ”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5)曹操短歌行中写诗人感叹日月如梭,誓去的日子实在太多的诗句是“ , ”。六、 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下面是某同学描述故乡变化的文字,请仔细阅读并完成17-19题。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故乡的模样,数十座低矮不一的房屋,在炊烟弥散的树影里错落,根茎般伸延的土

23、路衔连所有的院落;几棵浓荫翳日的榕树屹立村头,一湾沟圳从树旁穿过。村里人总是与缠身的贫穷作战,( )。他们甚至在春意 的日子里,也无心留意花红柳绿,即使是夜晚,也没有闲心去想一想春天的 ,而是头顶三两疏星,到下弦月映照下的田沟去看水、放水。而今,故乡的变化可谓是 ,最让我高兴的是,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疏浚河沟,遍栽果树,滴翠竹林。每当我在村头漫步、桥上徜徉;或在亭中流连、塘边沉吟无不身入、心入,感受每一寸土地呈现的变化。对我自己来说,尽管往事如流水一般过去,但回望故乡人身上 的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品格,都激励着我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

24、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他们无论白天黑夜,总是把心搁在田野上,搁在庄稼中,搁在泥土里B.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把心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搁在田野上C.他们无论白天黑夜,总是把心搁在庄稼中,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D.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把心搁在田野上,搁在泥上里,搁在庄稼中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萦绕 花团锦簇 翻天覆地 凸现B.缠绕 姹紫嫣红 判若云泥 凸显C.萦绕 姹紫嫣红 翻天覆地 凸显D.缠绕 花团锦簇 判若云泥 凸现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疏浚河

25、沟,遍栽果树,滴翠竹林B.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花草复萌,竹林滴翠C.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复萌花草,滴翠竹林D.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遍栽果树,疏浚河沟,竹林滴翠20.下列对“之”的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恻隐之心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固一世之雄也 青,取之于蓝A./ B./C./ D./21.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赢得仓皇北顾 杯盘狼藉 B.老大嫁作商人妇 千古风流人物C.明年秋 铁骑突出刀枪鸣 D.白露横江 望美人兮天一方 22.下列加点词

26、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圣人无常师 常:一般的 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水渠B.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山不厌高 厌:满足C.惟觉时之枕席 觉:睡觉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D.崖限当道者 限:界限 七月既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23.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豆蔻梢头二月初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A. B. C. D. 24.下面是一张请假条,其中有五处在用词或格式上不妥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格式正确。(5分)请假条周主任:您好!我家母生病,需人照料,我决

27、定本月9号到12号在家看护母亲,特向您请假,恳请您务必批准。此致敬礼!2019年9月6日(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25.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仿照示例,概括诵读国学经典其他的四个意义。要求:每条不超过6个字。(4分)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传统美德,诵读经典的孩子,不仅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的良好品质,而且孩子的生活品味也会处在更高的起点上。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逐渐养成注意力集中、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读书习惯。同时,50%的还能都能“过目不忘”,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孩子记忆其他科目的知识也会很轻松。许多诵读经典的孩子,在6-10岁时,能主动

28、找书读,有的孩子甚至能创造一年阅读上百本书的奇迹,这些孩子的阅读兴趣比不诵读经典的孩子高出许多倍。此外,孩子早一点掌握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就会早一点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其理解能力也会获得提升。示例:(1)优化人格(2) (3) (4) (5) 七 写作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近期有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高中生活关键词”有: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以上材料中哪两个关键词最能概括你的高中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考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 实用

29、类文本阅读 1、C 提示:C选项中“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无中生有,缺乏依据。2. B 提示:A项,“无法”错误,以偏概全。C项,“成了必然趋势”错误,无中生有。D项,关系倒置,应是“为了使文化传统逐渐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3、A 提示:“使人们获得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的应是传统节日。4、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重视。5、文化层面的意义:传统节日可以让人们重温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传统节日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载体,使传统文化得以绵延和发展。人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国家层面的意义:向世

30、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6.A 解析:“是因为丈夫的牺牲让她感到生活无助,人生茫然”错误,属无中生有,“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可以好好地陪我了”,肖锦云的内心是悲伤的,却并非无助茫然。7. D 解析:“细致地展现两对夫妻的生活经历”错误,展现肖锦云夫妻的生活经历并不细致,只有中间的插叙及最后通过肖锦云的口介绍丈夫的经历。8. 美丽轻盈、晶莹剔透的雪花喻指宁静、美好的现实生活。(寒风中的雪暗指肖锦云一家遭受重大变故,以及充塞心中的悲痛。(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雪”这一物象在文中内涵的分析能力,也考查了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1、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雪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它的丰富内涵”,然后到小说中找到描写“雪”的内容,分析其特点,再结合具体的情境来分析其内涵。结合开头“雪花零零散散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像飞,像蝉翼,清洁净,晶莹剔透”“外面的雪似乎有些大了,山坡上、树枝上落满了白茸茸的雪花”,可知这两处景物描写写出了“雪”的美丽、轻盈,再结合小说中所描写的小夫妻生活宁静甜蜜美好,可知此处的“雪”喻指宁静幸福美好的生活。由肖锦云回忆中“下了半个月的雪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和结尾“不远处,两位老人等在风雪中”,可分析出这两处的“雪”是寒冷的,结合肖锦云丈夫的牺牲和肖锦云带着丈夫的骨灰回

32、家来看,这“雪”是指肖锦云一家的变故以及他们心中的悲伤。9. 参考答案一:缉毒警察。情节安排:以“警察回家”作为小说主线贯穿始终。人物塑造:肖锦云、年轻夫妻、老人都是侧面衬托伟大的缉毒警察。主题表达:小说的主旨是赞美缉毒警察的伟大,引发人们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深刻思考。(每点2分,只回答主人公没有分析不得分)参考答案二:肖锦云。情节安排:以“肖锦云带丈夫回家”作为小说主线贯穿始终。人物塑造:小说用大量笔墨从正面、侧面刻画了肖锦云的形象。主题表达:小说是通过默默付出、隐忍坚强的肖锦云,表达对英雄家人的崇高敬意这一主题。(每点2分,没有分析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主要人物的分析探究能力。解答此

33、类试题,要根据人物的特点、情节结构、小说的主旨等进行分析。首先看小说写了哪几个人物,然后梳理小说的情节。小说的标题是“回家”,开头写肖锦云抱着“包裹”回家,中间写肖锦云的丈夫没有时间回家,最后写肖锦云带着“丈夫”回家,由此看来,“肖锦云”和“丈夫缉毒警察”都与主要情节相关。如认为肖锦云是主人公,就要围绕“肖锦云带着丈夫回家”进行分析;作为缉毒警察妻子的肖锦云,丈夫没有时间回来结婚,她亲自去,丈夫牺牲了,亲自带回家,整个过程中肖锦云是平静的,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肖锦云的默默付出和隐忍坚强,从而分析出小说主旨是表达对英雄家人默默付出的崇高敬意。如认为缉毒警察是主人公,就要围绕“缉毒警察回家”进行分析

34、,文中缉毒警察没有出场,但由肖锦云回顾六年前丈夫因工作性质推迟婚期以及对面小夫妻的幸福宁静的生活来看,可以看出缉毒警察是为保护人民的安全而献身的,主旨是赞美缉毒警察的伟大。可从“缉毒警察和肖锦云中选择其一,进行分析,关键是理由的分析,要准确到位。三 文言文阅读10.B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的大意是:曹洪家里富裕但本性吝啬。文帝年轻时向他借钱没能满足,常常恨他,于是借曹洪的门客犯法之机,把曹洪关进大牢并判处死刑。句中,“假求”意思是借东西,这里指借钱,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不称”是“假求”的结果,“常恨之”的原因是“向他借钱没能满足”,因此,“不称”应与上句相连,与下句断开,排

35、除C、D两项。所以选B项。11.A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A项,“古人出生后,在命名的同时往往还要命字”解说错误,古人到成人时才有字。所以选A项。12.D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D项,“文帝年少时曾假装向他借钱,以此考验他”分析错误,文帝年轻时向他借钱是真的缺钱,不是假装借钱。原文表述为“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所以选D项。13.(1)扬州刺史陈温向来与曹洪交好,曹洪带着自己的家兵一千多人,到陈温那里招募士兵。(2)当时正赶上大饥荒,曹洪率兵在前面,率先占领了东平、范县,征集粮食来接济大军。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1)“与善”,与交好;“将”,带领

36、;“就”,靠近。(2)“将”,率领;“据”,占领;“以”,目的连词,来。参考译文:曹洪字子廉,是太祖的堂弟。太祖率领义军讨伐董卓,大军行至荥阳,被董卓部将徐荣打败。太祖失去了战马,敌兵追赶得很急,曹洪下马,把自己的战马给太祖,太祖推辞不要,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可以没有您。”曹洪就步行跟从太祖来到汴水岸边,水太深不能过河,曹洪就沿着河边找到了船只,与太祖一同渡过汴河,逃回谯郡。扬州刺史陈温向来与曹洪交好,曹洪带着自己的家兵一千多人,到陈温那里招募士兵,招到庐江上甲兵两千人,向东到丹杨又招到几千人,与太祖在龙亢会合。太祖征讨徐州,张邈背叛太祖,把整个兖州拱手献给了吕布。当时正赶上大饥

37、荒,曹洪率兵在前面,率先占领了东平、范县,征集粮食来接济大军。太祖在濮阳一带征讨张邈、吕布,吕布败逃,曹洪于是占领了东阿一带,转而攻打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等十多个县,把它们全部攻打下来了。曹洪因为前后的功劳被授予鹰扬校尉一职,又升迁为扬武中郎将。天子迁都许昌,授予曹洪谏议大夫的官职。曹洪单独带兵征讨刘表,在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打败了刘表派出的独立作战的将领,有战功,迁升为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曹洪担任卫将军,又升迁为骠骑将军,晋封为野王侯,增加食邑一千户,加上以前的共两千一百户,加位特进,后来又改封为都阳侯。当初,曹洪家里富裕但本性吝啬。文帝年轻时向他借钱没能满足,常常恨

38、他,于是借曹洪的门客犯法之机,把曹洪关进大牢并判处死刑。众大臣一同营救没能成功。卞太后对郭皇后说:“如果曹洪今天被处死,我明天就让皇帝废除你这个皇后。”于是皇后多次哭着向皇上求情,曹洪才得以免去官职、削去爵位和封地(而不死)。曹洪是先帝的有功之臣,当时很多人对此感到不满。明帝即位,授予曹洪后将军之职,又改封为乐城侯,食邑一千户,加位特进,又授予骠骑将军之职。太和六年去世。四 古代诗歌阅读 14.C解析:“诗人独自踏上旅途,兴味索然,前路迷茫,只有骓马嘶鸣相伴”表述错误,根据尾联“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可知,尾联是发挥想象,虚写遥想兄台独行一定旅途寂寞,前路迷茫只能听到骓马嘶鸣。而非“

39、诗人。15.答案: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骑马回头看自己还在大梁田间巡行是实写;诗人发挥想象想着远行家兄此时却已经翻过崤西古道是虚写;表现了他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以及对兄长此行的担忧与无奈之情。(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认真阅读题干,然后根据诗歌内容,先指出手法、然后分析手法、最后分析效果和情感。本题中,颔联“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诗句意思是:骑马回头还在大梁田间巡行,想来远行家兄已经翻过崤西古道。由此可见,这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通过描写兄弟二人在郑原分别后,两人都各自独行,而此时的诗人因为不舍兄长,骑着马回头望发现自己

40、还在大梁田间巡行,诗人又展开想象,想到了兄长此时已经翻过崤西古道。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兄长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联系首联的“怕”字,也表现诗人对兄长的前路艰难的担忧和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情。五 名句名篇默写16 参考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4)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5)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六 语言文字运用17.D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无论白天黑夜”放在前面,起强调作用,与后文一致;“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是由大到小,

41、越来越具体。18.C 提示: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萦绕”的对象是内心、心灵、思想等非具体的事物和东西;“缠绕”的对象是相对比较具体的、有具体形态的事物。结合“春意”分析,选用“萦绕”。“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与文中的春天相符,故用“姹紫嫣红”。“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大;“判若云泥”比喻差别极大,高低差别好像云和泥的距离那样。文中强调的是变化,选用“翻天覆地”。“凸显”指清楚地显露;“凸现”指突出地显现。结合“故乡人身上”“品格”分析,选用“凸显”。19.B 提示: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重生态保护”动宾搭配;后

42、面四个短语,动宾短语“疏浚河沟”“遍栽果树”是故乡的做法,排除A项、D项;主谓短语“花草复萌”“竹林滴翠”是注重生态保护的结果,排除C项。20. C 提示: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是结构助词“的”,是代词,它。21. A 22.B 23.D24. “我家母”改为“我母亲”或“家母” “决定”改为“申请” 或“请求” 删掉“务必” “敬礼!”应该顶格写 日期应写在署名下方。提示: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从格式来看,请假条由标题、称呼、正文以及落款等部分组成,“敬礼!”应该顶格写,落款包括署名和时间,一般是署名在上,时间在下,从用语来看,“我家母”不当,“家母”指自己的母亲,所以前面的“我”多余,可

43、以删除,也可以改为“我母亲”;“我决定”中“决定”不当,此处为请假条,应该是表示请求之意,可以改为“申请”或“请求”;“务必”不当,“务必”语气过于强硬,应删除。25.提高专注力 提升记忆力 增强阅读兴趣 提升理解力提示:在要求范围内,核心意思写对,其他措辞亦可。26.试题分析:试题材料由学生们较为关注的高中生活关键词“有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六个关键词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了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所选的六个关键词通俗易懂,而又含意丰富,对高中生有启发作用,能起到鼓励高中生的作用。命题要求“选择其中两个关键词来概括你的高中生活”,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六个关

44、键词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等的角度,激活六个关键词的内在生命力,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关键词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1)选择两个关健司来呈现概括自己的高中生活。组合理解、转变;理解、独立;超越、转变;敬畏、独立;平衡、超越。(2)概括你的高中生活。文章是写自己的高中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自己认为高中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呈现自己高中生活的状态或者说呈现自己高中生活中所体现的品质,出题人的目的是让青少年呈现目己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或生活状态。写作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高中生活是什么?二是高中生活教会了自已什么?从高中生活是什么角度:比

45、如选择理解、转变;转变自己的处世态度,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或者理解,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发生转变。选择“超越、转变”,超越自我,成就梦想;转变观念,实现自我超越。从高中生活教会了自己什么角度,选择“理解、转变”,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理解,转变人际关系。选择“超越、独立”,生活中要独立,不断超越自己,迎来不一样的人生。选择“敬畏、理解”,生活中要懂得敬畏、理解,敬畏、理解造就不一样的人生。等等。点晴:构建任务驱动型作义的基本结构: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同的引述方式。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

46、阐明道理。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论证需要有个清晰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实证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敬畏知识,超越自我随着时代的飞速蹁迁,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貌似与时代“脱轨”了。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思想在转变:“知识不求会,只要做得对”、“学这东西以后用不上,会做题就行”.这些观念屡见不鲜,更多的人求快求成,甚至剑走偏锋,靠着所谓的技巧和超前方法解题。随着分数的不断提高,仿佛每天都在“

47、超越”自我,可我想说“这真是超越自我的表现吗?”不然。我认为,只有真正的“敬畏,方能真正的“超越”。要超越,必须尊重规律。有人认为高考是一次重要考试,在有限时间里,面对人山人海,“超越”变得困难,面对高压,多人开始做“有意义”的事。“高效率”利用在校时间和上课时间去做补课班的卷纸;不跟随老师节奏,按照自己计划前行;不探究知识根本,只要做题就好.这些想法可以理解,但想做的只是不断“超越”,让分数越来越高。可他们却忘了知识需要夯实基础,需要循序渐进,攀着务实的阶梯才能走向成功的规律。若浮于表面,根据不牢,即使大厦再高,也会因基础不扎实而轰然倒塌,不究根本怎能走得太远?要超越,必须有所敬畏。要敬畏必

48、须理性。有人喜欢选择性听课,感觉自己哪科学的优秀就“抓紧时间”去提高弱科,这可能遵循“木桶原理”,看似聪明之举,却导致“长板”受到削弱,“短板”并未提升,必将陷入“长板变短,短板没长”的尴尬境地。要提高分数是好事,错用了“木桶理论”盲目任性学习,对其它学科不够“敬畏”,违背规律办事,岂不是本末倒置?要超越须有所敬畏,要敬畏须冷静。请问:哪位人士是这样成功的?心怀敬畏,方能综合考量。语文提升你的素养和分析理解等能力,使你的气质由内至外蜕变;数学会提升你的逻辑推理能力,让你的言辞变得更加谨慎;“综合”是提高综合思想和思维转换能力,让你学会解决困境中遇到的问题,从容不迫,迎难而上.这些难道不足以说服你,让你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个学科吗?没有敬畏,怎能提升超越自我?怀揣敬畏,方能超越自我。认真思考,不偏门,认真上好每堂课,踏实走下去才能超越自我,成绩稳步提升,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高考是升学考试,更是人生大考。在我看来,你平时的行为状态是小考,是不可或缺的考试。学会端正才能学会敬畏,才能超越自我,才能走向成熟。因为,人生处处是考场,生活时时有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