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提升训练(三十三)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83111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提升训练(三十三)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提升训练(三十三)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提升训练(三十三)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提升训练(三十三)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提升训练(三十三)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提升训练(三十三)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提升训练(三十三)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提升训练(三十三)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一、选择题(2021衡阳一模)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监测数据表明:19802000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持续增加,20012015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据此完成12题。1内蒙古自治区东、中、西部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驱动力()A东部中部西部B中部东部西部C中部西部东部 D西部中部东部22001年以后,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化 B封山育林C技术创新 D人口迁移解析:1.D2.D第1题,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东西差异显著,降水量和植被覆盖率均是东部中部西部,降水量越大、植被覆盖率越高,对荒漠化的驱动力越小。选D。第2题,近几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的原

2、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人类农业活动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减轻,荒漠化面积减少。选D。(2021重庆期末)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读图完成34题。3图中农耕措施、依次表示()A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B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C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4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农作休耕 B农业用水多C蒸发旺盛 D降水量较少解析:3.A4.D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变

3、化起伏最大,6月份降水量大,顺坡农作使植被破坏,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量最大;等高土埂对雨水拦截作用明显,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最小,即等高土埂,则为等高草带。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该月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该月农作没有休耕,农业用水多和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原因。(2021厦门期末)陕北地区地处我国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1999年起,该地区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02010年期间,该地区年降水量增加了95.94 mm。下表为20002010年陕北地区退耕区和未退耕区(采取其他修复措施)的土壤侵蚀情況。据此完成56题。土地类型年土壤侵

4、蚀强度/(吨/公顷)2000年2010年未退耕区梯田16.7415.84坡耕地41.5729.12平均38.4127.43退耕区原梯田15.2114.58原坡耕地50.6626.30平均48.4225.52520002010年间陕北地区未退耕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情况,反映该地区()A极端暴雨频率降低 B地形破碎程度减小C植被破坏程度减轻 D雨季坡面径流减小6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综合效益最明显的是()A梯田退耕还林 B坡耕地退耕还林C梯田退耕还草 D坡耕地退耕还草解析:5.D6.B第5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002010年间陕北地区未退耕区坡耕地年土壤侵蚀强度由41.57吨/公顷降至29.

5、12吨/公顷,土壤侵蚀明显下降,当地的土壤侵蚀主要是坡面径流引起的。材料信息表明,未退耕区采取了其他修复措施,因此雨季坡面径流减小是导致土壤侵蚀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D符合题意。故选D。第6题,从表中信息可知,陕北地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强度比梯田大,即水土流失程度坡耕地远大于梯田,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坡耕地退耕的生态效益最明显,排除A、C。坡耕地退耕还林,还可以防风沙,对风力的削减效应好于草地,同时退耕还林可以获得丰富的林产品,因此综合效益最明显的是坡耕地退耕还林,D错、B正确。荒漠化治理是关乎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问题。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在我国某地提出了“片圈面”荒漠化

6、治理模式,该模式可使当地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75%以上,荒漠化治理度达80%以上。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片圈面”荒漠化治理模式。据此完成78题。7外围“面”区最适宜的发展方向是()A封沙育林育草 B发展灌溉农业C引进良种放牧 D沙区渔业养殖8下列最适合采用该种模式治沙的是()A藏南谷地 B山东丘陵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解析:7.A8.D第7题,据图示可知,该模式在“片”“圈”区都可发展林木种植,且该区荒漠化问题较突出,故推测在外围“面”区最适宜的应该是,封沙育林育草,故选A。该模式农业发展主要集中在内部“片”区,故最外围不适合发展灌溉农业,B排除。该地以林草恢复为主,从而防治荒漠化,故不适宜发展畜牧

7、业,排除C。渔业养殖会加剧水源消耗,不利于该地荒漠化防治,排除D。故选A。第8题,藏南谷地海拔较高,蒸发较弱,荒漠化现象不明显,也不适宜粮草轮作,排除A。山东丘陵区荒漠化问题不突出,排除B。三江平原以湿地的萎缩和破坏为主,排除C。黄土高原中北部风沙活动频繁,荒漠化严重,且降水相对较多,利于林草植被生长,最适宜采用该模式防治荒漠化,D最适合。故选D。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若干旱加剧或地下水位下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下图分别示意某区域植被分布和灌丛沙堆景观。读图,完成911题。9影响该区域

8、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和光照 B地形和降水C热量和水分 D土壤和水分10图中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B海拔高,气温低,生长条件差C降水少,气候干旱,土壤贫瘠D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11若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A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 B绿洲西部灌丛荒漠区C无植被区西侧灌丛荒漠区 D无植被区解析:9.C10.D11.A第9题,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该地水源相对较多,故影响因素是水分;在山地海拔较高处由于气温低,蒸发弱,则该地分布着高山草甸,影响因素主要是热量。C正确。第10题,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

9、降,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无植被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多砾石、粗砂,孔隙大,水分渗漏严重。D正确。第11题,荒漠化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现阶段人为原因对荒漠化起决定作用,农田大量引水灌溉,会导致荒漠化加剧的地区是绿洲东部灌丛荒漠区,所以A正确。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图)。治沟造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集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等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延安市治沟造地工程已经完成预期目标,但因村民外出务工导致约20%的新造地撂荒。据此完成1214题。12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阶段的预期目标但没

10、取得理想效果的是()A增加耕地面积 B增加粮食产量C增加林草面积 D遏制水土流失13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评估,第二阶段治理措施的弊端主要是()A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B不利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C植被覆盖率高易发火灾D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欠佳14针对新造地撂荒引起的问题,宜采取的措施是()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粮食进口C鼓励农地流转 D完善水利设施解析:12.D13.B14.C第12题,由图示可知,该区第一阶段是开挖梯田,梯田可增加沟壑区耕地面积,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但会减少林草面积,增加林草面积不是开挖梯田的目标;梯田建设对于坡地来说平整了土地,利于缓解水土流失,但不能遏制水土流失。选D正确。第13题

11、,第二阶段治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是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利于生态修复,利于缓解水土流失;但只注重生态建设,不注重农业经济发展,不利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生态建设不会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火灾与植被覆盖率多少关系不大。选B正确。第14题,村民外出务工导致部分新造地撂荒,所以针对新造地撂荒引起的问题,应鼓励农地流转,加强土地的利用,减少撂荒;加大开荒力度,可能加大撂荒数量,不可取;增加粮食进口,也会加大土地的撂荒;完善水利设施,与村民外出务工导致撂荒无关联,不能避免撂荒行为。选C正确。黄土沟谷特征点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核心点位,黄土沟谷特征点的基本类型如下图所示。径流

12、源点(也称沟谷源点)是产生径流过程的起点,即形态上沟谷的起始点;沟谷节点是在沟谷体系中,沟谷之间在空间上形成的交会点;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沟谷中点是某个沟谷段的几何中点;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的发育。为了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逐步推广建设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形成的地叫坝地)。据此完成1516题。15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16淤地坝最适宜建在()A径流源点 B沟谷节点C局部侵蚀基准点 D裂点解析:15.D16.C第15

13、题,径流源点径流量小,沟谷节点和局部侵蚀基准点坡度较小,流速较慢,而裂点是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坡度大,流速快,因此,下切作用更强。故选D。第16题,局部侵蚀基准点为流域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的发育,在该位置修建淤地坝能形成较大蓄水空间,利于拦水挡沙淤地,C正确;径流源点靠近沟谷源头,淤地坝发挥作用的范围小,沟谷节点不如局部侵蚀基准点形成的蓄水空间大,裂点坡度大,水流快,不易拦水,A、B、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年开始对杨

14、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图是20162018年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差异对比统计图。(1)分别说明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原因。(2)指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大小,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解释其原因。(3)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工森林条件下径流量较小,杨家沟以人工植树造林为主,判断杨家沟径流量近乎为零,

15、径流对流域侵蚀作用小,水土流失较少,董庄沟自然植被条件下,径流量较大,径流对流域侵蚀作用较大,水土流失较大。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近乎为零。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一方面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较少,经过树冠截留、根系吸收作用,降水仅维持森林生长需水要求;另一方面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主要通过森林蒸腾作用,水分大量损耗,故径流量小。第(3)题,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方式,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黄河入海口三角洲从沉积转变为侵蚀,三角洲面积萎缩;径流量近乎为零,入黄河水量减少,黄河径流量减少,下游水资源短缺,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引起海水倒灌,近海地区盐

16、碱化加剧。答案:(1)杨家沟水土流失较少,原因:杨家沟径流量近乎为零,径流对流域侵蚀作用小,水土流失较少。董庄沟水土流失较大,原因:董庄沟径流量较大,径流对流域侵蚀作用较大,水土流失较大。(2)径流量(地表地下径流)近乎为零。原因:在降水方面,年降水量较少。经过树冠截留、根系吸收作用,降水仅维持森林生长需水要求;在蒸发方面,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主要通过森林蒸腾作用,水分大量损耗。(3)河流含沙量减少,黄河入海口三角洲从沉积转变为侵蚀,三角洲面积萎缩;黄河径流量减少,下游水资源短缺;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引起海水倒灌,近海地区盐碱化加剧。18(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17、题。材料一十大孔兑(孔兑,意为洪水沟)是指由南向北并列流入黄河的十条季节性河流。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自东向西从350 mm减少到250 mm,而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自东向西显著增多。库布齐沙漠西部多流动沙丘,东部多为半固定沙丘。材料二图1为十大孔兑地区地形和流域示意图,图2为十大孔兑地区月平均降水量和风速图。(1)简述十大孔兑地区年内风、水两种外营力作用的时空过程。(2)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采取自西向东、从南而北策略的原因。(3)植树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但十大孔兑地区采取多种草少植树的措施,请说明原因。(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请提出该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合理措施。解析:第(

18、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自东向西从350毫米减小到250毫米,而沙尘暴日数自东向西显著增多,由此可知,风力作用越往西越显著,流水作用越往东越显著。根据图可知,平均风速春季明显增强,降水集中在夏季,由此可知,风力作用春季最强,流水作用夏季最强。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西部多流动沙丘,东部多半固定沙丘,西部地区风沙更为严重,沙尘暴灾害更为频繁,而南部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西部和南部地区生态环境更脆弱,应该优先治理。第(3)题,结合植树和种草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和当地的气候分析,该地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在250350毫米,属于半干旱

19、地区,此地的原生植被应该主要为草地,树木对于水源要求偏高。第(4)题,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种植和养殖,应该提高种植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技术,应该合理放牧,种养结合,放牧的同时注意草地的恢复。答案:(1)空间:风力作用越往西越显著,流水作用越往东越显著。时间:风力作用春季最强,流水作用夏季最强。(2)西部地区风沙更为严重,沙尘暴灾害更为频繁,南部地区位于黄土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西部和南部生态环境更脆弱,应该优先治理。(3)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在250350毫米之间,属于半干旱地区,种草对于水资源的要求更少,更适合当地进行种植和生态治理。(4)提高种植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技术;合理放牧,种养结合,放牧的同时注意草地的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