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总复习历史第六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考情导学考纲展示命题揭秘考向预测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5毛泽东思想6邓小平理论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思想解放是高考关注的重要内容,本部分在高考中命题频率极高。“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几乎每年必考。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分析、获取和解读信息、迁移运用、归纳、推理能力 今后几年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可能从“西学东渐”和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角度考查近代西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对传统文化地位、价值的反思。对于理论成果的考查多会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联系,尤其是重
2、大转折性事件,结合时代政治经济发展状况认识其意义线索特征本单元包括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思想解放历程和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成长历程。近代前期中国思想发展的线索为:近代前期思想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维新变法、民主共和(三民主义)再到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救亡图存贯穿始终;学习西方经历了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变革观念的渐进深入过程;学习道路在1919年前后由西方道路转向俄国道路;先进知识分子引领思想解放。1921年以来中国思想发展的线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初步形成再到成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初期,毛泽东思想
3、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先后形成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此阶段的历史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事求是思想精髓;探索中国特色道路与思想成熟密切相连。第1课时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考点一 开眼看世界知识整合 1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2)“经世致用”思潮奠定思想基础。2表现(1)林则徐:编译_各国律例等,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 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2)魏 源:编 撰 _,明 确 提 出“_”的思想。3意义: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
4、势,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知识整合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对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的评价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开眼看世界”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肯定与效仿,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的封闭状态,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知识整合u知识升华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考点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1背景(1)_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2)地主阶级分化为_和_(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2内涵:在维护固有制度和封建_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_。3实践:开展_,
5、创办近代工业、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等。知识整合第二次鸦片战争 顽固派 洋务派纲常礼教 科学技术洋务运动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4思想意义(1)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2)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知识整合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中体西用”思想的简要认识“中体西用”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的洋务运动破产的必然性。知识整合u知识升华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 考点三 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背景:中国资本主
6、义的产生;洋务运动弊端的暴露。(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3)思想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改良政治、实行_制度。2维新思想的发展(1)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以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知识整合君主立宪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知识整合人物著作思想主张康有为_借助经学外衣,动摇了统治者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_托古改制,为维新变法提供合理性梁启超 _宣传民权、变法图存的思想谭嗣同 仁学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严复编译_借用_原理宣传变法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天演论 进化论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
7、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3)作用。政治上:推动了_和立宪运动的开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知识整合戊戌变法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1相同点:维新派与洋务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富国强兵。2不同点:两派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问题,洋务派主张只引进西方实用技术,不变革社会制度;维新派主张在引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还要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知识整合u拓展提升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探究一 核心主题.核心探究【主题1】评价
8、“中体西用”思想材料一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多年出使外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考察和学习,曾尖锐批评“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张树声则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明确提出:“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他还诘责洋务派:“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形,铁路四达,果足恃欤?”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核心探究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评价“中体西用”思想。提示:材料一中张之洞提出以旧学为本,以新学为手段。这反映“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
9、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材料二中当时有识之士认为“中体西用”思想虽然可以推动军事、交通近代化,但不可能挽救中国。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核心探究【主题2】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材料一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材料二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核心探究问题: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
10、点?提示: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家外衣来宣传维新变法、改制的思想特点。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托古改制”是因为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借助“先王”是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探究二 核心归纳.核心探究1多角度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2)从现代化史观看,“中体西用”主张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的
11、生产方式、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核心探究(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依据。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核心探究(2)成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
12、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后加以民族化,并非实践的产物。西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传播水平低。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深知儒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3)评价:康梁维新思想的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了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动摇了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核心探究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的理论
13、进一步传播开来,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维新派主张以变法自强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命题研判思想解放彰显社会进步每次重大社会变革都会有思想解放先行。如果没有思想解放或不解放思想,社会变革是不会成功和彻底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何做到解放思想、怎样实现思想解放?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的问题。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命题研判【题点】思想解放1有学者认为:
14、“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所讲的“新观念”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u尝试命题C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败给日本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现代化运动”指的是戊戌变法和清末预备立宪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君主立宪制。故选C项。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视角二 新材料新情境.命题研判【题点】核心概念“中体西用”2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下图
15、)。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u尝试命题A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命题研判A“遗其体而求其用”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橹”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概念解读和图文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图上看出,清朝官员试图将“西方先进技术”直接嫁接在“封建专制制度”上,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反映的是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故A项符合题意。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视角三 紧扣主干知识.命题研判本课的重点知识有:“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及评价;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
16、中体现出的规律、阶段特征。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命题研判【题点】西学东渐3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u尝试命题D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命题研判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注意题眼“主题”即分析共同点。近代中国发展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冲击了中国天朝大国观念,先进
17、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故D项符合题意。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视角四 关注多元史观.命题研判用文明史观看中国近代中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也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思想)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近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具有中西交融的特点。从这一视角立意命题已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命题研判【题点】翻译书籍4下表是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u尝试命题类别18601899年19021
18、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A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命题研判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追求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表格中反映的是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的类别比例变化,从以自然、应用科学为主转变为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故选A项。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命题研判方法突破119世纪中国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思想逐步解放。复习备考时要明确一个“主题”、把握两个“阶段”、解读三种“思想”、关注
19、五位“人物”。(1)一个主题:救亡图存。(2)两个阶段:19世纪中期的“仿造器物”阶段;19世纪末进入“仿行制度”阶段。(3)三种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思想;维新变法思想。(4)五位人物:魏源、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真题精选1.(2014北京文综)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B知识整合核心探究
20、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真题精选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西业”“里勃里先好司”“勃列西领”等词汇体现出西方的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中涉及这些外来词汇,反映出它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项正确。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真题精选2.“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D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真题精选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材料“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表明此派批评对方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
21、技术,同时说明此派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这应出自维新派的主张,故选D项。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真题精选3.(2014天津文综)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D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真题精选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从李鸿章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内容可见他对西方科技的关注,但无法推测整个社会对西式教育的态度,故C项错误,D项正确。知识整合核心探究
22、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真题精选4.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D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真题精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图片信息解读能力。解题时注意时间信息“1878年”,而兴民权、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故D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所以其他三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真题精选5.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
23、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D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真题精选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摒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D项。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真题精选6.(2014海南历史)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D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真题精选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革命派此时已经开始革命运动,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是最早开放城市,B项说法明显错误;材料中“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故C项错误;“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说明当时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潮,故D项正确。知识整合核心探究命题研判真题精选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