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619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气象杨义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的表达方式相关,如唐诗纪事卷七所载初唐四杰的轶闻:“骆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时人号为算博士。”毛泽东诗词用数字用得多,用得圆熟流转,有的地方简直达到化境。他多用“万”“千”等大数字,顾盼生风,相当出彩。数字可以使语言凝练、声情并茂、气度恢宏地囊括大千世界,有道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又有道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

2、雪)。如此苍茫的境界,使世说新语记述的谢道韫的“咏絮才”佳话,简直成了小儿女把戏。以数字写战争,战争的规模、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度,都写得气势淋漓。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如“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又如“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反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军区的“围剿”,既有战争氛围的渲染,又有战争气势的张扬,其强烈的审美效果多与数字相关:“万木霜天红烂漫雾满龙岗千嶂暗二十万军重入贛,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反“围剿”中那

3、种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被一组数字表现得动人心魄:“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数字的使用,在特定战役中呈现出统计学的具体性,在大规模的战争过程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呈现出审美学的概括性,比如长征胜利,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的概括;解放战争攻克南京,取得历史性胜利时,大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由于这些数字出自大怀抱、大手笔,又与鲜丽独特的意象进行多姿多彩的组合,在运用手法中又呈现具体性和概括性、空间延展和实践飞跃的多样性及疏密有致的节奏感,因而颇有一

4、些数字句成为全篇的警策所在,成为千古妙句。比如七律登庐山在“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之后,又有数字句“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答友人在“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之后,又有数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些数字或为地理方位,或为江流走势,或点亮神话物证,或对天象进行人间剪裁,都令人联想到“李白文章,锦心绣口”,展开了一番别有情致的天上人间的精神畅游和文化对话。(原文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表达方式相关,而这可谓渊源有自,在古籍唐诗纪事中可寻到例证。B. 毛泽东写诗词用数字,创作具有数量多

5、、质量优的特点,有一些使用数字的诗(词)句简直臻于化境,艺术效果非凡。C. 毛泽东在写诗词时多用“万”“千”等大数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万水千山只等闲”等皆可为证。D. 毛泽东以数字入诗词,语言凝练、声情并茂、气度恢宏地囊括大千世界,使得诗词形成了一种大的怀抱和境界。2. 下列诗(词)句,不符合用数字写战争而写得气势淋漓的一项是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B.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C.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D.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毛泽东在写诗词时使用数字,是为了展现战争的规模、

6、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度,甚至写出了战略战术的灵活机动。B. 毛泽东写战争时使用一些数字,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有的诗词渲染了战争的氛围,有的诗词则张扬了战争的气势。C. 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和鲜丽独特的意象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组合,在具体性、概括性和节奏感等方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D. 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涉及地理方位、神话物证和个人想象等内容,使人感受到其独有而鲜明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志趣。【答案】1. D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本题A、B项,正确,出自文章首段,属于变换说法。C项,

7、正确,前半部分表述出自第一段,后半部分中的“万山千山只等闲”出自第二段,看似错误,但其中的“皆”即表明可以作为证据,这符合原文的思想见解。D项,“以数字入诗词”和“大的怀抱和境界”因果倒置,原文第三段相关表述为“由于这些数字出自大怀抱、大手笔,又与鲜丽独特的意象进行多姿多彩的组合,在运用手法方面又呈现具体性和概括性、空间延展和实践飞跃的多样性及疏密有致的节奏感”。选项不合文意,因果倒置。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

8、,出自浪淘沙北戴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夏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虽然有“千年”“挥鞭”等字眼,但此句不是写战争。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表述犯了偷换概念和以偏概全的错误,“毛泽东在写诗词时使用数字”应改为“毛泽东在写有关战争的诗词时使用数字”。B、C项,正确,均出自原文,属于

9、变换说法。D项,正确,出自原文末段,但涉及信息推断,结合符合原文的思想内容。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

10、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

11、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 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古今诗歌作 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 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一机杼。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

12、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 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

13、在联系。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 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4. 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

14、的一项是()A. 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B. 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C. 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 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5. 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

15、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B. 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C. 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D. 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6. 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B. 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了肯定。C. 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 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D. 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

16、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答案】4. D 5. B 6. A【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题目要求是不能证明“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选项。D项,“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证明的是“古今诗歌主题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诗歌意象、

17、诗句之间的关系”。A、B、C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题目选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项,“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错,原文说的是“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C项,“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已然未然,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是“有望”,而不是“能

18、够”。D项,“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错,原文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是“有益于”,而不是“能够”。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选不符合文意的一项。A项,原文第一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不是“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B项是对第二段第一句话的正确改写,表述正确;C项是

19、对第四、五段相关内容正确转述或概括,表述正确;D项是对第三至五段内容的正确概括,表述正确。故选A。【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

20、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徐志摩的故乡张同吾去年晚秋时节,在北方已是万木萧疏了,而在江南海宁却仍是杂花生树,层林尽染,浓浓的绿荫掩映着红顶楼房,一派幸福安详的景象。海宁是个神奇的地方,我曾三次登临百里长堤观潮,白光耀眼,惊涛裂岸,声如万马奔腾,状若山倾海翻。我因而理解了:是海洋文化和潮文化,在海宁人聪颖细腻的文化性格中增添了大气、潇洒与果敢,所以这里才会诞生国学大师王国维、训诂大家朱启凤、语言学大家许国璋、书法大师张宗祥、佛学泰斗太虚、红学家吴世昌、金石家钱君匋、军事家蒋百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诗人穆旦、作家金庸等。海宁

21、又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他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它们恒久的艺术魅力穿越时间的帐幔,至今仍辐射光芒。我来到位于硖石镇的徐志摩故居,重温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这座略带浅红的灰色楼房约600平方米,周围是一片美丽的草坪,围绕着铁铸栅栏,是典型的花园洋房。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徐父尽管反对这桩婚事,却拧不过儿子的韧性,为之建筑了这座典雅的住宅。庭院和廊下均由名贵大理石铺就,一层厅堂是西式地板和吊灯,摆设着中式桌椅,二层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卧室则是一派西式陈设。徐志摩十分喜爱这座中西合璧的宅第,称其为“香巢”,又将他与陆小曼的起居室题名“眉轩”。每天清晨他都去买一束鲜

22、花送给妻子,新婚燕尔娇宠之至。徐志摩确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林徽因的清纯隽美、风华绝代,陆小曼的能歌善舞、柔美娇艳,都令他奋不顾身的追求,诚如他对恩师梁启超坦言:“我之甘冒世之不韪”“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灵魂得以救度,生命却殁于英年,他是为赶赴北京听林徽因讲演而在空中遇难的。一年之后他热恋的“徽徽”痛定思痛,写下这样的诗句:“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漫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

23、有那回音!”而唤作“眉”的小曼在多年之后有为志摩扫墓一诗:“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两位才女,前者情深义切,后者痛断肝肠。瞻视橱柜中的种种实物和墙壁上的许多照片,眼前仿佛有朗朗新月冉冉升起。他是“新月派”的灵魂,那些沐浴过欧风美雨的才俊,胡适、闻一多、朱湘、孙大雨、邵洵美、林徽因、陈梦家、沈从文、卞之琳等都围绕着他,如群星拱月。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此亦是他诗歌美学的精髓。由于历史的倾斜和观念的偏颇,他在半个世纪中受到贬损,但其美丽的文学光焰无法遮拦。伴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他的诗又重暖人间。有人说他是过分西化的,殊不知他的文化之根植于中国沃土,他自

24、书楹联“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因此他的诗才有优美的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和精湛的语言。一篇篇抒情短章广受读者的喜爱,那首仅有五行的沙扬娜拉堪称短诗极品,而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更是家喻户晓、历久弥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站在徐志摩故居的庭院,仰望湛蓝的天空,我想起他乘飞机时的感言:这座飞机带着我的灵魂飞过高山,飞过大潮,飞在丛林间。我当时就希望这样飞出这空气的牢笼,飞到整个宇宙里去着隔世的玄思和遐想,已成为现实,如今有多少诗的后继者,在更广阔的时空里飞翔。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25、)7.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徐志摩故居、爱情、诗歌三方面入手,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徐志摩的形象,且选材典型,详略得当。B. 首段景物描写,表现幸福安详的景象,烘托出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C. 本文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诗歌、人物语言,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又使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饱含深情。D. 这篇文章看似平淡,实则娓娓道来,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富有极强的表现力。8. 请简要概括徐志摩的形象特点。9.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答案】7. B 8. 徐志摩的一生是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有

26、韧性;一生追求爱、美、自由;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他是“新月派”的灵魂。 9. 文章最后一段,从结构上看,总结全篇,呼应开头,使全文结构紧凑。从内容上看,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总结评价徐志摩的人生、诗歌的特点及其对后继者们的影响,突出徐志摩对中国诗歌和世界诗歌的伟大贡献,表达了作者深挚的赞美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要求考生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本题B项,第一段景物描写,渲染了幸福安详的氛围,而不是“烘托

27、了作者对徐志摩深切的缅怀和哀悼之情”。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的基本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原文,要注意文中的描写和议论,特别是作者对徐志摩的直接评价,注意结合文中人物的重要语句作答。从文本中“他以博爱精神、青春气息和人性光彩谱写出情韵悠长的诗章,它们恒久的艺术魅力穿越时间的悼慢,至今仍辐射光芒”“我来到位于硖石镇的徐志摩故居,重温他短暂而又潇洒浪漫的一生”“徐志摩确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徐志摩一生追求爱、美和自由,此亦是他诗歌美学的精髓”“他走了,却把诗歌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财富留给了中国和世界”等语句可以具体分析徐志摩先生的形象。【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

28、析文本语段作用的能力。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本段内容,联系全文,注意从结构、内容和主旨的角度作答。内容上,主要是写站在徐志摩的庭院里想着他的语言,总结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对后世人的影响,如“如今有多少诗的后继者,在更广阔的时空里飞翔”,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结构上,本段是最后一段,主要考虑它与前文之间的作用,总结全篇,呼应开头,使全文结构紧凑。主旨情感上,“这座飞机带着我的灵魂飞过高山,飞过大潮,飞在丛林间。我当时就望这样飞出这空气的牢笼,飞到整个宇宙里去”这些语句精炼有力度,展现出徐志摩的伟大一生,极其鲜明展现出其诗歌的影响力,突出徐志摩诗歌给中国文学带来的巨大贡献

29、,升华了文本主旨内涵。【点睛】语文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语文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散文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二、诗歌阅读现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

30、成下列小题。煤的对话艾青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10. 下列对诗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B. 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C. 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

31、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D. 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11. 这首诗作于1937年春天,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你能结合时代背景和煤的特点简单分析一下这煤和我们的民族有什么共同之处吗?【答案】10. A 11. 我们的民族有着煤一样的历史,有着煤所遭受的灾难,又像煤一样长久地沉默,更像煤一样身上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热量,并和煤一样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首以对话形式写成的寓意深刻的咏物诗准确解读诗歌,就必须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A项,“失去了昔日的荣华”,“痛恨以往不

32、公平的历史”,错误。在艾青的煤的对话中,“我”(煤)是主要意象,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诗歌最后两句“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表明“我”仍有希望和祈求,充满着自强不息的能量,对未来有着无尽的憧憬。选项分析理解不正确。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煤的特点,明确煤和我们的民族的共同点,可以从经受历史、形象特点及未来分析。煤长期埋藏在地下,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然而,它们具有一种优秀的品格遇着火就会燃烧,就会发光发热。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受了无数次的苦难,他们经受着各种压迫和剥削,默默地在社会的最低层生活。然而,

33、他们并没有“死”,一旦遇到新的契机,遇到新的思想,他们便会揭竿而起,燃烧起涤荡旧世界的冲天大火。中华民族的这种生存状态,这种情绪,这种品格,与“煤”很相似。诗人以“煤”来写苦难的中华民族,不会因苦难而消沉。现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注】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九派: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一线

34、: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12. 下列对本词体裁与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词词牌是“菩萨蛮”,词题是“黄鹤楼”,属于小令,小令或单阕或双阕,也有多阕。B. 词的开篇,作者以俯仰视角来谋篇布局,凭依高处,纵目落笔,取势辽阔旷远。C. 词的上阕中,作者运用“象征”“叠词”的手法,表现出了凄迷、压抑的社会背景。D. 上阕末句中的“锁”字既呼应了前面的“穿”字,又形象地表现出景物的特点。13.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2. B 13.

35、表达了作者对严峻革命形势的隐忧以及决心斗争到底的豪情。首先,作者面对黄鹤楼周围凄迷沉郁的景象,联想到全国革命形势的严峻,心生对革命前途的忧虑之情。然而,他很快就从这种悲郁的情绪中走出来,发出了“心潮逐浪高”的心声,誓与反动派一决高下,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作者先描写黄鹤楼景象,突出其凄迷沉郁的特点,从而与革命严峻的形势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国之命运和革命前途的担忧。最后作者情绪一反低迷、忧愁之感,转而充满对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心。从“心潮逐浪高”一句中不难看出。“心潮即作者之感情;“逐浪高”,指作者的感情像浪一般,层层高涨。【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36、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俯仰视角”错误;本词以“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开篇,写的是长江和铁路,这里没有仰视,“俯仰”应为“俯瞰”。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全诗,包括背景注释,结合诗句中的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全面把握诗歌的情感,同时注意抒情主人公的活动及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从背景来看,大革命失败

37、前夕,诗人内心中应该蕴含着对革命前景的担忧,从“茫茫”“沉沉”“苍苍”等用词可看出,诗人内心却是充满迷茫之情;但下阙“心潮逐浪高”开始,摆脱了悲观消极情绪,体现出革命的信心与豪情。【点睛】诗歌赏鉴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应该充分掌握课文中的诗歌及作者,并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有效训练,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从而从容、规范应答。诗歌鉴赏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考查,主观题注重对手法和情感的考查。所以,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不能忽略对这三者的训练。当然还应注重诗歌手法的归纳整理,写景的

38、手法,抒情的手法及修辞手法,理清手法之间的关联及作用。名篇名句默写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动态地写出大好秋景的语句是:“_, _。”(2)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诗句是: “_,_ 。” (3)再别康桥中点明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_,_。” (4)雨巷中,戴望舒描写姑娘犹如丁香一般从诗人身边飘过的诗句是:“_,_。” (5)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一时找不到出路,沮丧、挫败感便会向我们袭来,这个时候我们经常会想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来形容此时的局面,但只要

39、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失败,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往往会迎来新的机遇,这时,我们又会想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来表达我们喜悦的心情。【答案】 (1). 鹰击长空 (2). 鱼翔浅底 (3). 携来百侣曾游 (4).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 满载一船星辉 (6).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7).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 (8).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9). 山重水复疑无路 (10). 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本题为情境默写,注意语境提示,本题易错词语有:(1)击、浅 (2)携、峥嵘、稠 (3)载

40、、斑斓(4)飘、郎 (5)重、暗。三、语言文字运用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该节目通过选手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用 、 打动人心的诗词唤起深埋在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带领观众畅享中国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古典之美。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

41、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 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 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司空见惯 脍炙人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B. 司空见惯 朗朗上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C. 耳熟能详 脍炙人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D.

42、耳熟能详 朗朗上口 引人入胜 自然而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第一空语境强调节目中所用的“诗词”都是们熟悉的,用“耳熟能详”更为恰当。“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朗朗上口”,是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第二空下文介绍的是“享受

43、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此处应该选“朗朗上口”。“引人入胜”,意为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身临其境”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第三空文中修饰“形式”,用“引人入胜”更为恰当。“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多作谓语;“自然而然”,意思是不经外力作用而如此,在句中多作状语;第四空修饰“存在”,作状语,应该用“自然而然”。故选D。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老杨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也不出办公室一步,却喜欢指点江山,令人生厌。大红宫门式样的背包、龙椅图案的抱枕、朝珠耳机一样样带着历史印记的物件以现代化的面貌粉墨登场,让人眼前一亮。95岁的老红军栗元海溘

44、然长逝。一生没有婚娶的老人别无长物,独留下一张当年解放军西南军区核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与霍去病处于同一时代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霍去病的葬礼描述得十分详细,甚至对其谥号的意义都进行了解释,却没有具体解释为什么这位威名赫赫的将军会在风华正茂之时早卒。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峥嵘岁月,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即使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效益的快速提升,因而更大的产业效益的获得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休戚相关。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45、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褒义词。此处为贬义语境,是褒贬误用。粉墨登场:化好妆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清舞台(含讥讽之意)。此处不合语境。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不寻常的日子。休戚相关:彼此间忧喜、祸福互相关联形容利害相关。此处应用“息息相关”。故选A。17.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等词语,描绘了康桥明净动人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

46、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画面,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做到情景交融,80字左右。秋雨 庭院 树叶 人【答案】渐渐沥沥的秋雨把庭院打扮得如同一个病恹恹的美人,院中长满绿苔,凋落的树叶似乎在给绿苔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窗边的那位女子望着这情景,轻轻叹了一口气,掩面而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扩展语段的能力。解题时,第一步,分析给出的词语“秋雨”点明时间,也是画面的一个组成要素,“庭院”点明地点,“树叶”在秋天凋零,面对如此秋景,“人”会悲秋伤怀。这是一个景与人结合、以景写情(感伤之情)的画面。第二步,根据上述理解,可把词语组成句子:秋雨打落庭院中的树叶,人见此情而伤感。第三步,根据题

47、目要求,运用联想和想象,将第二步中组成的句子丰富起来,创设一种感伤情境,合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手法,恰当地表达一个主题。四、写作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70年前,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那一刻,掀开了新中国的帷幕。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70年,壮丽辉煌。今天,我们自豪的看到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东方。70年,中国人创造了波澜壮阔的绚烂历史!细数那些骄傲的瞬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蘑菇云冲天而起;人造卫星在世界上空响彻曲调豪迈的东方红;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的上空五星红旗猎猎飘扬;女排勇夺冠军;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北京奥

48、运会开幕式上主火炬燃起无不让我们热泪盈眶。对于祖国发展,你记忆中还有哪些难忘的画面?请以“那一刻,我为祖国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1)补全题目。(2)综合运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3)书写美观。【答案】那一刻,我为祖国骄傲回首往日,鸦片横行肆虐,令亿万中华儿女丧失斗志,泯灭良心与自尊;帝国主义惨绝人寰地欺辱着我们,蹂躏着我们。细看今朝,昔日的懦弱可欺、贫穷落后早已不见踪影,旧貌换新颜。回首中国的历史,无数个感人的场面,总能让我激动,我为祖国骄傲!那一刻,汶川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的人们依旧忙碌着,洗菜的洗菜,聊天的聊天可是,就在这时,14点28

49、分,地面突然晃动了起来,愈来愈强烈,愈来愈强烈。突然,像天公狂怒了一般!地动山摇!山石崩裂!原本热热闹闹的汶川城市顿时只剩下那一声声狂叫和山石崩塌的巨响!地震了!发生地震了!在汶川发生7.8级的大地震了!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而这每一秒,确实如此可怕!每一秒,就会有无数的生命被活埋在地底下;每一秒,就有无数的房屋在坍塌。地震固然可怕,但中国人的心却连在一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后不久,无论是解放军还是武警官兵等,都纷纷来到了地震现场,他们夜以继日,用自己的双手将一个又一个濒危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他们彻夜不休,用自身的温度感化了所有冰雪,使汶川人民从新站了起来!对此,我想说:“祖国,你是

50、如此伟大!我为您骄傲!那一刻,中国航天“五,四,三,二,一,发射!”伴着工作人员的喊声,神舟七号成功发射,经历了一年的辛勤劳动,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天空。这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关注和喜庆的盛事,也是人类的太空求索新起点,举世瞩目。一九六九年,美国太空人岩士朗成功登陆月球,在步月时说:“我的一小步,人类一大步。”这一句充满“霸气”的说话。今天,翟志刚等三人的一小步,就是中国的一大步!这正预示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在进一步发展。航天员翟志刚只在太空中说了两句话:“我为祖国骄傲,我为祖国自豪”。那一刻,我为祖国骄傲!那一刻,北京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她70岁的生日,盛大的阅兵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

51、重举行。随着习主席的一声令下,礼炮齐发,70次响声响彻云霄。三军仪仗队护卫国旗铿锵前进,乐手们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在天安门城楼前举行。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一刻,我为祖国骄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祖国虽然经历了冰冻、地震的考验,但我们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无论是在工业,农业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我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我为祖国骄傲!【解析】【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应补全题目,结合材料所给信息进行分析,材料中列举了建国70年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列举了“那些骄傲的瞬间”,

52、涉及科技、政治、体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代表着中国的崛起,本题旨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本题要求写记叙文,考生应结合中国实际,写出中国腾飞巨变的历程,这一切离不开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注意记叙文要有典型的情节,按照题目要求综合运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感情要真挚。立意:1.那一刻,我为祖国骄傲(自豪);2.那一刻,我为祖国激动地泪流满面(热泪盈眶);3.那一刻,我为祖国点赞。 素材:1.2008年5月12日,一场轰动全球的地震发生了汶川8级大地震。它摧毁了成千上万人的家园,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但是中国并没有因这样就退缩了。

53、反而我们以乐观的心态战胜了它们。人民解放军承担着亿万人的生命,他们永远是站在第一线上的可爱人物。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来指挥现场慰问受灾人民,给以他们物质保障。来自世界各地的好心人都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让灾民重建家园,他们身上体现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可贵精神。2.2008年8月8日,一届令人欣喜万分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隆重召开。这是一代又一代的百年梦想。中国向全世界展现一代繁荣景象。我们为那些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们感到骄傲,因为有了他们的奋发拼搏,中国的明天才会更完美。3. 2017年7月,战狼2上映,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很多情节都令人激动不已,但最触动我泪点的是:电影结尾处,一本中国护照出现在了

54、屏幕上,护照上写着这样的一句话:“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是的,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害怕,因为我们有一个坚实的后盾祖国。我相信,很多人也都会有为祖国热泪盈眶的时刻。因为我们深爱着祖国,我们为生在中国感到光荣与自豪。正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3.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飞跃。1952年2018年,GDP从679.1亿元跃升至90.03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从119元提高到6.46万元,实际增长70倍。置身世界坐标来看,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55、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移动通信、现代核电、载人航天、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目前,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世界首位;中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行文结构:1.先补全题目,如本题“那一刻,我为祖国骄傲”。2.今昔对比,写一个简洁的开头段,介绍中国70年来的变化,引出中国发展的历史有无数个难忘的、感动的瞬间。3.主体部分写成小标题的形式,分别是“那一刻,汶川”“那一刻,中国航天”“那一刻,北京”,介绍中国的发展与崛起。4.结尾,照应开

56、头,总结全篇,表达美好的期望与祝愿。【点睛】半命题作文写作,除了要遵循写作的基本程序外,关键在于运思在先、高明补题。半命题作文的补题貌似简单,但内中颇有奥妙。如何把半命题变为便于自己发挥的命题,是一种“秤砣虽小压千斤”的高层次构思技巧。从某种程度上说,所填文题的巧与拙,将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与败和文章品位的高低。因此,掌握了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像庖丁解牛那样,做到游刃有余。补题时最好以写“我”为中心,以内容“熟”为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口子小”为上策,闪亮登场,抢人眼球。总之一句话: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把半命题变成自命题。具体操作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要充分吸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

57、确定文章的写作走向。命题人往往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展示一些信息,我们要认真地领会和推敲。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从而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做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瞬间或久远等等。2、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命题人总是从新课程标准出发,紧扣教材,巧拟文题,从某个角度去测试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把握作文的主题选材范围、结构等,以利正确定向下笔。3、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突出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文题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对接,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把作文引入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境地。4、力求创意新颖,又符合情理、逻辑。补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让人看后为之一震。要想补题富有新意,一要善于多向思维,让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层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