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单元过关训练单元网络构建专题归纳提升单元高效整合 史学前沿瞭望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专题 1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原因1基本特点(1)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农业是主体,手工业和商业是补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经济形态: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且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经济重心:经历了南移过程,从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4)工商业的发展:虽然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
2、位。(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6)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
3、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对点训练1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说:“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成因是()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明清时期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C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D政府重农抑商
4、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A 题干中明清时期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导致农业和轻工业发达,而重工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不是个体家庭所能承受的,故 A 项正确;B 项应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特点;C 项是现象,不是原因;题干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与 D 项没有关联,故排除。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专题 2“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1相同点(1)都是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而采取的政策,都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点所决定的。(2)都含有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发展的含义。(3)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
5、轮总复习2不同点(1)实行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最初实行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于明清时期。(2)原因与目的:“重农抑商”政策主要出于征收赋税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压制商业发展,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的基础;“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出于对内防范人民反抗和对外防范西方殖民势力侵略的需要。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内容:“重农抑商”政策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采取重征商税、限制商业活动和歧视商人的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和外商来华贸易。(4)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前期对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但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的
6、实行对防御西方资本主义日益迫近的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对点训练21776 年,亚当斯密指出:“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对材中“法律制度”的诠释不符合史实的是()A包括僵化落后的土地制度B包括“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包括“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包括国有形式的井田制度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D 这里的“法律制度”是指封建的法律制度,亚当斯密认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所积累的财富很早就达到封建法律制
7、度所允许的范围,反过来中国法律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A、B、C 三项都是封建法律制度所规范的内容,不符合题意;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专题 3 中西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项目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产生的背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情况下出现的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地中海沿岸的自治城市里产生的 不同点分布地区中国仅出现在江南一些地区的城市和少数几个生产部门,没有深入农村西欧出现在许多国家的许多城市,并深入到农村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商业资本所起的作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手工作坊内部产生,商业
8、资本所起作用较小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两条途径,商业资本起了巨大作用 发展环境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和重商主义的推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快 不同点结果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瓦解了封建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相同点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都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志产生的时间大体上都在 1416 世纪,中国比西欧稍晚一些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对点训练3我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都首先出现在纺织业,英国的工业革命也首先在
9、纺织业展开。其根源是当时纺织业()A市场需求最广阔B技术装备水平较高C商业利润最可观D政府干预较少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A 本题设问的角度是纺织业首先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并且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因而解题思路是从纺织业的特点中找出适合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开展机器大生产的因素。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发生原因的阐释能力。B、C 两项言过其实,D 项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只有 A 项才是推动技术革命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基本动力。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专题 4 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1影响经济转型的制度性因素(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
10、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影响经济转型的政策性因素(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
11、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条件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影响经济转型的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缴纳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4影响经济转型的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历来以“农本”作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上一页返回首
12、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对点训练4有学者认为,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材料中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A因“闭关锁国”而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B自然经济的抵制和专制统治的阻碍C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没有形成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D 题干反映传统经济发达,但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充分发展,推动社会的转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两个
13、关键因素是资金与市场,D 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分析的,A 项说法错误;B 项对资本主义萌芽具有阻碍作用,但不是主要的,排除 B 项;C 项“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说法错误。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一、铁犁牛耕的推广与铁器农具的推广并不同步铁器农具与铁犁牛耕大体同时出现,但铁犁牛耕的推广普及要比铁器农具的推广普及晚得多。主要原因有: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1二者基础不同我国在发明和发展生铁冶铸技术之前,冶铸青铜的历史已很悠久,冶铸技术水平很高,以此为基础,生铁冶铸技术发展很快,这就为铁器农具的迅速推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铁锸由木耜演变而来,农夫由使用木耜改为使用铁
14、锸,自可得心应手。铁犁之前虽然也有青铜犁,但为数甚少。铁犁牛耕对于农夫来说,完全是新东西。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二者构件情况大不相同锸锄之属都是简易农具,使用简便。犁具则是由畜力牵引的农械器具,构造比较复杂。犁具包括犁铧、犁架、传动装置等几个部分。汉代的铁犁铧有三种,一种是巨型大犁,长约 40 厘米,重量在 12 千克上下。这种巨型大犁不用于(也不适于)翻地起土。一种是小犁,长在 1020 厘米之间,多数不用于牛耕。一种是舌形大犁,长 30 多厘米,重量在 7.5 千克上下,应需二牛牵引。汉代耕牛常感不足,对于小农家庭来说,一家要置办两头耕牛也很困难。犁架本身构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
15、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造也很复杂,每一部件都有自己的功能,如犁床,前端用于套犁铧,后部拖行犁沟中,起稳定犁架作用。犁评用于控制耕种深浅。据汉代壁画与画像砖(石),只有一部分犁的犁梢(犁柄)与犁床已经分开,犁评则未见。汉代耕犁,传动装置还很原始,回转不灵活。西汉至东汉前、中期,铁犁牛耕尚不普遍,铁犁构造与犁具的传动装置尚不完善,铁犁牛耕的优越性尚未充分显现,应是主要原因。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二者的传播途径多有不同两汉时期全国有 40 多处铁冶,分布于大江南北,铁器农具因而推广迅速。铁犁牛耕由于构件复杂,技术复杂,只能由发明铁犁牛耕的地方由近及远,逐步向四周传播。农民也只有在目睹牛耕优
16、越性并掌握牛耕技术之后,才可能以铁犁牛耕代替锄耕。由于以上几种原因,铁犁牛耕与一般铁农具的推广,就不可能同步。铁犁牛耕的普遍推广,比一般铁农具的推广晚几百年,应属正常现象。(摘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二、中国养蚕的起源与养蚕业的发源地对我国养蚕的起源和养蚕业的发源地,学术界存在不同的意见。周匡明认为“早在七千年前,原始社会的人们已发现了蚕茧纤维利用的秘密,至迟在五千年前,蚕的家养时代已经开始了”。而魏东认为“家蚕形成于殷商时代”。考古发现商代不但有玉蚕和蚕形纹饰而且还有丝织品的痕迹,这说明商代蚕桑业已经很可观,在这之前必然有一个发展的阶段。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
17、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对于养蚕业的发源地,魏东认为“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养蚕业发生阶段的中心地区,至先秦时期两次向中原地区转移,一次在夏末,中心地区迁至淮河流域下游;一次在商周时代,中心地区迁至中原地区,至西周时代扩展到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先秦时期的蚕桑和丝织业,胡厚宣指出,甲骨文中与丝帛桑有关的字有一百以上,可见蚕桑丝织业,在商朝已经相当普遍。刘方认为周人已严格地区分了家蚕和野蚕,当时对于育桑十分重视和精心,西周的蚕桑业区域很广。夏鼐认为:“殷周已有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的刺绣,后又发明罗纱和织锦”。史文训认为“这一时期统治者普遍把奖励蚕桑作为要策之一,这从
18、客观上推动了蚕桑丝绸技术的发展”。戴亮在战国时期的丝织品及其织造技术初探一文中指出战国时期丝织品种类齐全,先进工具出现,染色技术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摘自王朝中、李世愉中国古代史学习入门九讲)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三、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自从西汉统治者接受了“重农抑商”思想并付诸实施,此后两千多年,“重农抑商”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既定国策。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增加。它不仅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农民的分化和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而且极大地压
19、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的转化,也使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微弱的手工业资本难以迅速地大量积累起来,因而严重地桎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封建社会陷于长期停滞的困境。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历史上往往因为政策上的原因、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一定消极影响。如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依然把商业和农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单元过关训练(六)点击图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