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巩固 人民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009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巩固 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巩固 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巩固 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巩固 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巩固 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巩固 人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巩固 人民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巩固 人民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1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 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1.(2019浙江4月选考)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番客篇D.华事夷言解析: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编纂的华事夷言主要记载的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D项符合题意。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A项排除。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B项排除。番客篇叙

2、述了华侨的苦难,慨叹国势衰微,疾呼保护华侨权益,C项排除。2.魏源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载:“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且不四载即受代。”“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材料反映出魏源()A.肯定英国政治制度的优点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开始探索西体中用的途径D.传统夷夏观念发生变化解析:D因为英国保留了世袭君主,所以根据题干中“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世袭)”可知其描述的是美国共和制度,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学习西方的科技抵抗西方侵略,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探

3、索西体中用即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途径,且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魏源的主张不符,故C项错误;题干中“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说明魏源对美国共和制持肯定的态度,反映出其传统的夷夏观念发生了变化。3.(2018浙江湖州期中)1841年,魏源参与浙江抗英,失败后愤而著述圣武记,颂扬清朝开国以来重大的军事行动,总结武备之道。此后又撰述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这说明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是基于()A.对天朝上国观念的痛斥B.对清王朝统治的维护C.对全国抗英失败的反思D.自身思想的根本转变解析:B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是对天朝上国观念的痛斥,归根结底也是为了维护清王朝

4、的统治,故排除A项,选择B项。圣武记没有反思抗英失败,排除C项。D项错在“根本”。4.甲午战争后,人们对儒学的意识形态和帝国的信心产生了严重的动摇,士大夫开始自觉而积极地改变以回应“西学”的挑战。下列属于这种改变的是()A.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B.维新变法思潮逐步走向成熟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于鸦片战争后,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甲午战争后”不符,排除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甲午战争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选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属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排除C。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排除D。5.1898年,康有为递呈上光绪帝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中提出,“西服未文,然衣制严肃,领袖洁白,衣长后衽,乃孔子三统之一”。这反映了()A.西服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流行服饰B.维新派在社会变革中的策略选择C.移风易俗成为维新变法的核心内容D.东西方文化开始打破隔离的坚冰解析:B“西服未文,然衣制严肃,领袖洁白,衣长后衽,乃孔子三统之一”表达了作者想通过服饰变化来渗透变法的思想,但不能以此说明已成为大众服饰,故A项错误;维新派想通过服饰的西化来营造变法的气氛,是一种策略上的选择,故B项正确;维新变法的核心

6、内容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故C项错误;东西方文化开始打破隔离的坚冰是伴随着中国的屈辱史开始的,不是到19世纪末才开始,故D项错误。6.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海外办的第一个机关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主张效仿日本,实施君主立宪制。这表明维新派()A.放弃了变法维新主张B.逐步向革命派转化C.以开发民智作为终极目标D.坚持建立近代国家解析:D从材料可知梁启超“主张效仿日本,实施君主立宪制”,这依然坚持了维新变法时期的主张,A项排除;梁启超认为通过“主持清议,开发民智”,可以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这种方式不属于革命手段,B项排除;开发民智只是其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不是其终极目标,C项

7、排除;梁启超最终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即实现政治制度的近代化,D项正确。7.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严复认为当时的紧迫任务是()A.推翻君主专制B.建立立宪政体C.发起暴力革命D.开展民众启蒙解析:D材料未涉及严复对当时政治制度看法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严复的君主立宪思想,故B项错误;根据“逐渐更新”可知严复主张渐变的改革,故C项错误;根据“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可知严复认为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开启民智,故D项正确。8.(2018浙江嘉兴期末)康有为生于1

8、858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他们近于同一辈人,但在社会政治思潮及其实践的急遽嬗变中,他们的脚步却是后浪推前浪,显示为两代人。以下解读正确的有()时代和个人经历是政治思想产生的重要因素孙中山对康有为的政治学有继承也有发展二者都反对君主制度,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维新思想的宣扬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A.B.C.D.解析:B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而孙中山主张暴力革命、民主共和,两者思想的不同与所处时代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故正确。孙中山和康有为的政治思想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孙中山继承了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思想,又将康有为改良与君主立宪制思想发展为革命与共和思想,故正确。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

9、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故错误。康有为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这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故正确。故选择B项。9.下面是某历史著作第十九章的部分子目录,该章总标题(?处)最合适的是()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大革命解析:C从“观念形态的革命”可以排除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据“科学与民主”和“各色各样的主义”可以判断出是新文化运动而非维新变法,故选择C项。10.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称:“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而非保守

10、的三、进取而非退隐的四、世界而非锁国的五、实利而非虚文的六、科学而非想象的。”上述言论意在()A.强调新青年关乎国家兴亡B.提倡向西方学习抵抗外来侵略C.厘清新青年的六大特征D.抨击并全面否定传统儒家学说解析:A材料主张中国青年要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拥有科学精神的新青年,追求民主与科学,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反映出陈独秀强调新青年关乎国家的兴亡,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C项不能说明进行厘清的目的和意义,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全面否定”说法绝对,排除。11.(2019浙江温州期中)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

11、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胡适的上述主张()拉开了新文化运动序幕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展开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A.B.C.D.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拉开了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错误。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展开,符合题意,正确。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材料没有体现,错误。陈独秀、胡适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正确。综合以上分析得出说法正确,所以答案为B。12.“他们努力把民众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从民主共和政体的表层引导入民主政治的内核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社会政治理想”,“经过他们几年的倡导,对广大

12、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他们”中的代表包括()梁启超蔡元培孙中山鲁迅A.B.C.D.解析:D材料“从民主共和政体的表层引导入民主政治的内核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社会政治理想”“对广大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进行思想革命,成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蔡元培、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属于维新派,孙中山属于革命派,错误,正确,故D项正确。13.(2018浙江温州十五校期末)原本应该在1919年5月份出版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因为五四运动的发生而延期了。1919年9月,当读者们翻开这期杂志时,发现整本杂志都在介绍马

13、克思主义。下列哪篇文章发表在这期杂志上()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析:D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学说,故A项错误;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均发表于1918年,故B、C两项错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于1919年在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刊登的,该文章论述了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见解,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D项正确。14.(2019浙江温州期中)近代每次战争都使中国人产生巨大的震惊和强烈的民族危机感,“救亡图存”之声从而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下列近代“救亡图

14、存”之声,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在第三位的是()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B.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C.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D.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A是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时期;B是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C是魏源的思想,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D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产生于辛亥革命时期;从以上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是CABD,其中排在第三位的是B,正确答案为B。15.(2018浙江湖州期中)由下图可知近

15、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是一个()A.不断深化向西方学习的过程B.不断摒弃传统思想的过程C.西方文化日益占主导的过程D.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解析:D图中思想有两条线,既有不断学习西方直至全盘西化的思想,又有中国本位论,但最终融合为现代化论,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原始宗教到理性觉醒阶段(即: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以儒学为主体的神学迷信阶段和对儒家经典的批评启蒙阶段。几百年来,儒学的独尊地位逐渐丧失,但儒学的影响并未消失。材料二启蒙思想是个长

16、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亚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国崛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儒学的境遇。(4分)(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影响下中国新兴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重大实践及各自的思想影响。(6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几百年来,儒学的独尊地位逐渐丧失,但儒学的影响并未消失”可知答儒学境遇时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个是儒学受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维护,另一个是儒学受到了挑战。举例结合明清时期理学和心学的地位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说明。第(2)问,结合所学答出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激进派的

17、实践和思想方面的影响即可。答案:(1)境遇:一方面儒学受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极力维护,如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命题;或成为统治思想(工具)。(2分)另一方面,儒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等挑战正统,批判专制。(2分)(2)实践及影响:维新派领导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2分)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分)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民众觉醒;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的宫廷和市井都有讲故事的口头文学活动,说话的人把要说的材料

18、用白话体写下来,叫做“话本”。这种“话本”,后来就发展为长篇的章回小说。还有“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文学,其唱本都是用白话体写下来的。到了元代,以白话的曲子来举行考试,白话文就大大发展起来。当时政府的文告,是用白话写的。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材料二胡适在白话文学史中指出:“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不是这三四年来几个人凭空捏造出来的;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是有历史的,是有很长又很光荣的历史的。国语文学若没有这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若不是历史进化的结果,这几年来的运动决不会有那样的容易,决不能在那么短的时期内变成一种全国的运动,决不能在三五年内引起那么多的人的响应与赞助。”在这场白话文运动中,胡适呼之于前,陈

19、氏喊之于后,且在气度上和思想上,更具煽动性。孙郁鲁迅与胡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元时期白话文兴盛的原因,并指出两部元末明初具有代表性的白话章回体小说。(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胡适对白话文运动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简述胡适和“陈氏”对白话文运动所做的贡献。(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印刷术的进步促进白话文发展,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白话文发展的根本原因;根据“宋代的宫廷和市井都有讲故事的口头文学活动”得出市民阶层的壮大;根据“当时政府的文告,是用白话写的”得出统治者的支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三国演义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具有代表性的白话章回体小说。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国语文学若没有这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若不是历史进化的结果决不能在那么短的时期内变成一种全国的运动”概括得出白话文运动是中国文化演进的必然产物。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倡新文学。答案:(1)原因:印刷术的进步;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统治者的支持。(3分)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2分)(2)认识:白话文运动是中国文化演进的必然产物。(1分)贡献: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