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考前保温试题(一).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6750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考前保温试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考前保温试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考前保温试题(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考前保温试题(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考前保温试题(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考前保温试题(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考前保温试题(一).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考前保温试题(一).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考前保温试题(一).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考前保温试题(一)一、选择题1在河南安阳商代晚期铸铜遗址中,发现了一种直径为83厘米、壁厚45厘米的大型坩埚。这种坩埚每个至少可熔铜200千克左右,当时铸造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至少需要六个这种大型坩埚。这说明后母戊鼎的成功铸造得益于()A青铜铸造技术的普及 B工商食官制度的实行C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 D用煤冶炼技术的提高2图1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图1 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图A农业生产力发生质的变化 B铁制农具得到普及C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发展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3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

2、“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A门阀制度受到抨击 B儒学面临信仰危机C无为而治成为主流 D三教合一趋势显现4唐太宗对流落“外蕃”的人口,采取回归者免除徭役与赋税35年的措施。此举吸引了大批人口回到“内地”,仅贞观三年(629年)自塞外归来者就有120多万人。这一举措()A强化了中央集权 B助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C导致均田制瓦解 D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5下表为唐到宋各绘画题材画家人数汇总人物山水花鸟唐朝(上)(618756)40167唐朝(下)(757841)103415建隆元年一熙宁七年(9601074)

3、563143熙宁八年一乾道三年(10751167)429184推动唐宋绘画之变的原因主要是()A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B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C穷理尽性的时代精神 D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6清乾隆中期,直隶“植棉之地约居什之二三”,“每当新棉入市,远商翕集,肩摩踵错,居积者列肆以敛之,懋迁(贸易)者牵车以赴之,村落趁虚(集市)之人,莫不负挈纷如,售钱缗,易盐米,乐利匪独在三农也。”这说明当地()A棉花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B地域性的商人群体非常活跃C集市贸易助推工商业市镇兴起 D棉花种植带动商品经济发展71865年之前,茶叶和生丝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都在90%上下。此后

4、到1895年前茶、丝出口值比重不断下降,茶叶和生丝的出口值呈现与其不断增长的出口数量相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丝茶生产技术停滞不前 B传统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丝茶出口价格日益提高 D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变化81902年,康有为撰文指出:“法国倡革命,大乱八十年,流血数百万”,“今各国之宪法,以法国为最不善,国既民主,亦不能强民之乐利,反不能如欧洲各国。”康有为意在()A为戊戌变法运动摇旗呐喊 B为渐进改良的合理性辩解C唤起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D揭露法国激进革命的真相91920年12月,毛泽东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

5、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此时的毛泽东()A反对温和渐进式的变革 B发展了孙中山三民主义C从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 D主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10.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11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中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统计表(单位:

6、元)依据表格数据变化可知,当时()年份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指数1986年4103210686912601988年4916912242712491990年6676218972912841992年750352287521305A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B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经济政策有待继续完善12古希腊宗教没有圣书和教义,大量的宗教活动以节日庆典的形式进行,并通过城邦历法固定下来。在这些宗教仪式中,城邦确定参加者的范围,并为仪式提供资金支持。由此推知,古希腊的宗教活动()A强化公民的城邦认同 B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C缺乏共同的精神信仰 D调节人们的生活节奏13

7、伏尔泰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他认为像牛顿这样“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人物他认识宇宙而不是歪曲宇宙。”这反映了伏尔泰()A崇尚理性的时代精神 B意在批判神学蒙昧主义C强调科学的重要价值 D具有非常高的科学素养14表2 17901909年在英国制造并首次注册的船舶吨位统计表(单位:千吨)年份帆船(风力)轮船(蒸汽机、内燃机)179017997980182018298003018501859160046318601869206410791880188912263772190019093746742摘编自严鹏、陈文佳工业革命:历史、理论与

8、诠释表2数据主要表明这一时期英国()A新旧动力航运长期并行发展 B技术迭代呈现延续和渐进性C航运业近代化趋势出现反复 D风帆动力航运持续走向衰落15从1931年开始,实行配给制的苏联将国营“外宾商店”向苏联公民开放,只允许使用黄金或外汇购物,并在欧美多个城市发布广告,其中一则广告语为“俄国的凛冬已至,向外宾商店汇款能让你们在苏联的亲戚朋友买到暖和的衣服、鞋子、衬衣”。苏联此举旨在()A借助危机进行政治宣传 B为工业化筹集所需资金C部分地延续新经济政策 D调整不平衡的经济结构16图1为2019年金砖国家的全球治理参与能力测评情况(虚线为G20国家平均值)由此可知,在当前全球治理中图1A发达国家的

9、参与能力普遍下降 B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C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明显受阻 D国际格局与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二、 主观题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 ;图2材料二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但正

10、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提取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变迁的信息。(4分)(2)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变动”与“不变”加以解释。(6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主要表现。(5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韩保江决定大国兴起的五种动力整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选择五大动力中一个或多个动力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11、,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据材料“在河南安阳商代晚期铸铜遗址中,发现坩埚。这种坩埚每个至少可熔铜200千克左右,当时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六个这种大型坩埚”可知,制造司母戊鼎最少需要1200千克铜,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铸造需要铜的数量多,得有国家有强大的组织力,故选C项;材料只是涉及铸造司母戊鼎的铜量,无法从材料中判断青铜技术普及,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及铸铜遗址中发现的数量,未提及商周时期的工商食官制度,排除B项;材料熔铜尚未提及用煤冶炼,排除D项。2.【答案】C【解析】秦汉时期出土铁农具的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农业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精耕

12、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得到发展,故选C项;出土铁农具数量增加说明生产力得到提高,但“质的变化”的说法明显不妥,排除A项;“得到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秦汉时期铁农具仍未得到全面普及,排除B项;铁农具属于生产力方面,无法据此推知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3.【答案】B【解析】由“崇仁义,愈致斯伪”可知王弼认为儒家崇尚仁义易导致虚伪,由“顺自然而行”、“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可知,他反对用儒家思想治国,而主张无为而治,这说明当时儒家面临着信仰危机,故选B项;题干体现的是魏晋时期士人对儒学的态度,但并没有体现门阀政治,排除A项;虽然题干中王弼主张无为而治,但是由于没有与其他思想进行比较,所以没法说

13、明无为而治就是主流思想,而且无为而治在魏晋时期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排除C项;三教合一趋势显现于唐朝,与题干时间“魏晋时期”不符,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吸引了大批人口回到内地”可知,这一举措充实了“内地”的劳动力,助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故选B项;中央集权强调的是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是通过削弱地方权力体现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均田制的瓦解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导致的,并非材料中的举措,排除C项;民族政策是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政策,而据材料“流落外蕃”“回到内地”可知,这一举措针对的并非民族问题,排除D项。5.【答案】C【解析】表格数据反映出山水、花鸟画画家总体激增,超过人

14、物画成为第一画种,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理学的形成发展,文人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山水花鸟画更加突出,故选C项;表格主要是唐到宋各绘画题材画家人数的差异,尚未提及政治格局,排除A项;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是唐宋绘画世俗化的原因,但非山水、花鸟画盛行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科举制度并非以绘画题材为主要考试内容,排除D项。6.【答案】D【解析】直隶当地种棉“十之二三”,棉花销售季节时村民纷纷将棉花出售以换取盐米,说明棉花种植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未与其他收入来源作对比,无法得出棉花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A项;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而“远商翕集”中的商人并不一定是商帮,排除B项;直隶是传统的政

15、治中心,而非新兴的工商业市镇,排除C项。7.【答案】A【解析】据材料“茶叶和生丝的出口值呈现与其不断增长的出口数量相反的变化”可知丝茶出口价格日益下降,反映出产品质量和生产率的下降,与其生产技术停滞不前有关,故选A项;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结构逐步解体,排除B项;据材料“茶、丝出口值比重不断下降不断增长的出口数量”可知丝茶出口价格日益下降,排除C项;材料中的出口商品始终是“茶叶和生丝”,无从得知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据材料“大乱”“流血”“以法国为最不善”可知,康有为大力批判法国大革命,说明其目的在于否定革命的方式,为渐进改良的合理性辩解,故选B项;1902年戊戌变

16、法运动已结束,其发生于1898年,仅历时103天便以失败告终,排除A项;民族国家意识的唤醒主要体现在争取民族独立方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中康有为批判法国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论证革命的不合理,进而宣传自己的改良思想,并非单纯揭露其“真相”,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材料毛泽东认为罗素反对劳农专政的主张,“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说明他坚持暴力革命的主张,反对温和渐进式的变革,故选A项;毛泽东坚持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孙中山三民主义有着本质区别,不是其发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毛泽东从俄国寻求救国的真理,排除C项;1928年后毛泽东才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D项。10.【答案】

17、B【解析】根据所学19531954年仍处于建国初期,经济尚不发达,难以达到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的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中央政府在19531954年逐步实现了对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19491952年,与题目所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1.【答案】D【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中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

18、差距指数总体上呈扩大趋势,说明农村和城市发展不均衡,国家的经济政策有待继续完善,故选D项;1988年差距指数低于1986年,“持续”表述错误,排除A项;农村和城镇居民实际收入的增加,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而不单纯是对外开放,排除B项;21世纪初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2.【答案】A【解析】古希腊城邦影响甚至决定着当地宗教活动的形式、日期、参加者和资金等,其宗教活动提升了城邦的凝聚力,有利于强化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故选A项;地域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强调地方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古代希腊诸城邦有着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精神信仰

19、,排除C项;宗教活动是神圣庄严的,与调节人们的生活节奏无关,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据材料“牛顿的圆规衡量整个宇宙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他认识宇宙而不是歪曲宇宙”可知,伏尔泰高度赞扬牛顿科学认识宇宙,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用理性去判断一切事物,故选A项;蒙昧主义反对理性与科学,而材料强调对牛顿科学认识宇宙的赞赏,排除B项;科学的重要价值表现为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甚至是对社会生活的几乎全部领域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是伏尔泰对牛顿的评价,看不出伏尔泰本身的科学素养,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材料中“轮船(蒸汽机、内燃机)”虽在17901

20、909年吨位由0逐年上升,但同时传统的“帆船(风力)”也经历了一个缓慢上升的阶段后才迅速衰落,说明技术迭代呈现延续和渐进性,故选B项;材料中新旧动力航运并行发展的时间仅为18501889年,并非“长期”,排除A项;表中现代化的航运工具“轮船”的吨位逐年持续上升,并未反复,排除C项;表中风帆动力航运的吨位自1790年至1869年都处于上升趋势,并非持续走向衰落,排除D项。15.【答案】B【解析】1931年正值苏联“一五计划”开展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但此时苏联国内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建设资金不足,而国内公民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资金并不充足,因此材料中的做法目的在于扩大外汇储备,为工业化筹集所需资

21、金,故选B项;材料中的做法属于经济宣传,并不属于政治层面,排除A项;1931年新经济政策已被废除,并未再延续,排除C项;苏联不平衡的经济结构,指的是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的农轻重之间比例的失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金砖国家属于新兴经济体,其全球治理参与能力测评情况已经超过或者接近G20这些发达国家的平均值,说明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不容小觑,故选B项;题干体现但是新兴经济体的参与能力在提高,而发达国家在其中没有体现并且即使是下降,也是相对下降,而不是绝对下降,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体现,而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问题,排除C项;国际格局与

22、力量对比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D的说法本身不符合史实,而且也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D项。17.【答案】(1)信息:统治方式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统治区域扩大,由北方向南方扩展;(4分)(2)变动:为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调整。如:为加强中央集权,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在君主专制的演进过程中,出现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在选官制度上,发展为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任答两点得4分)不变:不变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目的及其调整趋势。目的不变: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总趋势不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权不断加强。(任答一点得2分)(3)政治上:确立

23、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或议会制度、责任内阁制);经济上:开展工业革命,建立工厂制度,使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文明时代;思想上:启蒙运动兴起,倡导科学和理性。(2点4分,3点5分)【解析】(1)图1为周朝,图中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为分封制;图2是秦朝,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同时依据两幅图片的信息可见,第二幅图比第一幅图的版图范围更大,由此可得统治方式和统治区域的变化。(2)材料强调制度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结合中国古代史可见,历朝历代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都对地方和中央行政制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这是“变动”的内涵;“不变”的内涵是其目的和发展趋势,都

24、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总体都是呈现出不断加强的发展趋势,列举历朝历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即可。(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英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加以回答,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开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先河;经济上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带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洛克、霍布斯率先兴起了启蒙运动,掀起了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18.【答案】答案示例: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是决定大国兴起的根本动力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

25、,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变革,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经济增长模式对新技术的排斥,以及忽视新兴产业的发展,英国在科技上的领先地位逐步丧失,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被美国和德国相继赶上和超过。综上所述,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是大国兴起的根本动力,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解析】结合所

26、学知识,论证: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是决定大国兴起的根本动力,可从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运用论述英、美、德等大国的兴起,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论证:资源禀赋与人口是决定大国兴起的基础,可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积累和技术等角度展开,一个国家拥有人口、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等资源禀赋如何,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规模,资源禀赋状况只是决定经济增长和国家强大的必要条件,要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还需要有丰富的人力资本和良好的经济制度。论证:开放与学习是决定大国兴起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国内外市场并善于学习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以及制度文明,实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论证: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决定大国兴起的保障,可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等角度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