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评(B)巩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6709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评(B)巩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评(B)巩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评(B)巩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评(B)巩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测评(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10000年之后,中国史前文明加速向前推进,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有核心的文明区域。其核心在()A.辽河流域B.中原地区C.岭南地区D.四川地区解析:中国文明是多元的。目前,已经确定的文化区有中原区及环绕其周边的海岱区、江浙区等一系列文化区。这样,整个中国史前文化呈现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的结构。答案:B2.夏启在讨伐有扈氏的誓辞中曾经提到“六事之人”,亦即尚书甘誓所谓的“六卿”。这说明夏朝()A.建立了完备的分封制B.依靠宗法制度维护统治

2、C.已经开始了分官设职D.建立了完备的中央机构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历史解释的素养。夏朝的官员已有了较为明确的分工,“六事”“六卿”,即负责不同事务的官员。答案:C3.据尚书多方载,夏桀“不肯戚言(恤问)于民,乃大淫昏”“不克开于民之丽(不明白老百姓归附的道理),乃大降罚”。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夏朝灭亡的原因B.分封制的弊端C.王位世袭的影响D.宗法制的作用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夏桀只顾自己享乐,不忧虑民众疾苦,不能放开束缚民众的罗网,这实质上就是夏朝灭亡的原因。答案:A4.据通典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考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由此可见()A.商代已经有了完备的

3、礼制B.西周时已非常注重研究天象C.西周对商代制度有所借鉴D.周设六卿是为了笼络商遗族解析:“参考殷官,制为周礼”,表明周代统治者借鉴了商代的制度。答案:C5.据礼记礼运载,周代“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表明周代的制度()A.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B.注重嫡长子的社会作用C.统治体系相对较为松散D.保留禅让制的某些色彩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天子、诸侯、大夫都要把其控制的地“处其子孙”,这表明其制度建立在“亲亲”的基础之上,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治统治的纽带。答案:A6.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各诸侯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4、)A.复兴周礼B.实现富国强兵C.繁荣文化D.重视知识分子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霸中处于优势,纷纷招纳知识分子为其富国强兵出谋划策,出现了“厚招游学”的局面。答案:B7.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是商鞅变法局限性的重要表现,这些局限性归根到底是由()A.商鞅偏执的性格所决定的B.法家的思想特征所决定的C.封建制度的特征所决定的D.尖锐的社会矛盾所决定的解析:法家主张实行法治,以严刑峻法来维护封建统治。商鞅在变法中全面实践了法家思想,其变法的局限性是法家思想偏颇之处的反映。答案:B8.杂家是战国时期产生最晚的学派。汉书艺文志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

5、兼儒墨,合名法。”由此可见,“杂”是指()A.势力弱小B.不入主流C.因循守旧D.兼收并蓄解析:“兼儒墨,合名法”,是指杂家吸收了儒家、墨家、名家、法家的观点,兼采各家又自成一家。故选D项。答案:D9.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嬴政)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由此可见()A.郡的建制在秦统一前已经存在B.郡的建制开始出现于秦的统一战争中C.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普遍设置郡D.郡的设置是加快秦统一的最关键因素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嬴政即位时,秦国已通过战争不断拓展疆域,设置了

6、许多郡。故选A项。答案:A10.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在“重农抑商”的大背景下,汉初一些商人竟然假借官员的身份突破“衣丝乘车”的禁令,导致社会风气的破坏。这实质上是对“抑商”的挑战。答案:D11.董仲舒主张:“先对百姓进行教育,宣扬君主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使皇权神化,让百姓无条件服从。然后实施仁政、运用法制。”对上述主张最恰当的评价是()A.神化皇权,德主刑辅B.神

7、化皇权,一味尚法C.天人感应,一味崇儒D.天人感应,以法治国解析:本题提供的观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君权神授来神化皇权;二是主张“实施仁政、运用法制”,这实质上是一种外儒内法、刚柔相济的治国方针。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B、C、D三项对第二层次的理解都是片面的,董仲舒主张“德主刑辅”,在道德教化无效的情况下,才运用刑罚来治理。故选A项。答案:A12.汉武帝“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以至于形成了从皇帝、丞相、博士到地方官都会讲经学的局面。上述局面的出现()A.加速了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B.标志着儒学以外其他学派的消亡C.促成了中央集权的行政机制D.导致了思想学术界的黑暗和倒退解析:题目提供的材

8、料表明,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并使各级官员参与其中,这有利于儒学的推广,加速了儒学独尊局面的出现。答案:A13.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地位却拥有文化的知识阶层。到了秦汉时期,传统知识分子在思想上依傍古人、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导致这一变化的文化因素是()A.优先兴办教育B.科举制度的僵化C.背离传统礼制D.儒家思想的限制解析:题干材料“秦汉时期,传统知识分子在思想上依傍古人、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反映了西汉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故D项正确;优先兴办教育属于政府的教育政策,且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兴办教育的措施,这并不能解释

9、材料中的变化,故A项错误;汉代没有实行科举制,故B项错误;“依傍古人、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并不与传统礼制相冲突,故C项错误。答案:D14.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根据史书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A.国家税源枯竭B.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C.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解析:根据材料中“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主要阐述了东汉时期农民比较贫穷,而“国家税源”“政府救济”“经济结

10、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C15.汉武帝时代,汉赋不仅形成了“尚奇”“尚繁”“以大为美”的风尚,而且“或以抒下情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这说明,当时汉赋()A.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B.旨在宣扬封建伦理纲常C.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D.实现了各种文体的结合解析:本题考查汉赋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解读和分析的能力。根据材料,汉赋不仅有“尚奇”“尚繁”“以大为美”的风尚,且“或以抒下情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11、求。材料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下令罢兵归田,组织军队复员。同时又下令招抚流亡,释放奴婢。规定凡在战争中流亡山泽的人口,各归原籍,恢复他们过去的爵位、土地和房屋对于因饥饿而自卖为奴婢者,免为庶人。对于罪犯,除死罪者,一律给以释放田租只收产量的十五分之一。对于遭受战乱比较重或临时受灾的地区,则免除其租税。晁福林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高祖为恢复社会经济而采取的举措,指出其举措出台的社会背景。(11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高祖的上述举措所体现的治国理念及其举措所产生的社会影响。(9分)参考答案:(1)举措:下令士兵复员生产;招抚流亡的人口,释放奴婢;

12、减轻田租;注重救灾。社会背景:汉初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凋敝。(2)治国理念:黄老无为思想。影响: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西汉的统治。17.公元8年,外戚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他进行了许多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王田民间田改称王田,属朝廷所有,私人不得买卖。如果一家男子不满八人,田超过九百亩,应将多余的田分给本族或邻居的无田人,原来没有田的人,按男口每口给田一百亩。币制王莽共改币制五次,用重法严禁私铸。一家藏有铜、炭,就被官吏指为铸钱,邻近五家都算犯罪,男女被没收,囚送到长安锺官(铸钱官)当官奴婢。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王莽改革田制和币制的目的及其产生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王莽的上述举措。(8分)参考答案:(1)目的:改革田制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改革币制是为了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掠夺社会财富。影响:改革田制触及了官僚地主的利益,无地的农民不可能真正得到土地,激化了社会矛盾;改革币制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社会经济的混乱。(2)王莽的改革措施触及了土地兼并等时代焦点问题,但其改革把土地收归国有,违背了历史潮流;多次改变币制,不符合经济规律;其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混乱,其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