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6558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新高考版 通史版)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时作业4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4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9601368年)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济南市高三三模下表是宋代前期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及其平均任职年限统计。这反映了当时()时间用相人数平均任职年限太祖朝62.8太宗朝92.3真宗朝122.1仁宗朝231.95A相权逐渐削弱 B政治局势动荡不安C丞相干预朝政 D选官制度日趋完善22022雅安市高三三模雍熙二年,“宰相李昉之子宗谔、参知政事吕蒙正之从弟蒙亨、盐铁使王明之子扶、度支使许仲宣之子待问,举进士试皆入等。上曰:此并势家,与孤寒竞进,纵以艺升,人亦谓朕为有私也!皆罢之。”类似现象在北宋时有发生。这种做法()A.体现了

2、公平公正的原则B.践行了重文轻武的国策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32022湖北省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王安石在太学中实行“三舍法”,规定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同时,颁布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统一教材,此书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在科举改革方面,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王安石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充实完善儒家思想B.争夺变法的主导权C.寻找变法理论依据D.完善发展科举制度42022枣庄市高三三模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溯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

3、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士子,如范仲淹就有“断齑画粥”的故事。这种变化()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明宗法观念逐渐消亡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体现社会主流思想改变52022锦州市一模汉唐时期,对内陆边疆地区主要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元朝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置辽阳、云南、甘肃、岭北等行省,边疆地区很多部落和地方首领直接隶属于行省,“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一变化()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C.强化了元朝君主专制统治D.推动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62022潍坊市高三4月模拟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

4、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这一举措()A.打破了农耕和游牧文明的隔阂B.基于辽境内政治经济不平衡C.反映了儒家成为治国指导思想D.旨在完善辽朝法律制度建设72022武昌区5月高三质量检测唐代城市中,同一行业在每个“市”内都有各自的行业组织。到了宋代,同一行业在同城只有一个统一的行业组织,分散各处的零售商、批发商都要加入行业组织。各行业的首领由官府批准,有权掌握买卖价格、检查商品质量和校验度量衡器具。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严格管理商品交易B.行业性垄断开始出现C.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82022太原市高三三模宋代,在

5、官方发布的劝农文中,频繁出现主客户关系的描述。苏轼说:“客户乃主户之本,若客户阙食流散,主户亦须荒废田土矣。”朱熹也说:“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据此可知,宋代()A.主客户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加强B.土地兼并使主佃矛盾有所激化C.国家对社会阶层控制相对松弛D.程朱理学重视百姓的生计问题92022郑州市高三三模“抽解”即缴纳进口税制度。宋会要辑稿记载:“抽解旧法十五取一,其后十取其一,又其后择其良者谓如犀象十分抽二分舶户惧买抽买数多,所贩止是粗色杂货。”这表明宋代()A.政府政策影响商品交易B.商业经营环境较为宽松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发展D.对外贸易税收系统混乱102022云南省师大

6、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元代行省长期坐镇藩服,统辖戍军,是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同时,元朝廷任命的行省军事长官,被赐予金虎符,拥有了“提调军马”的资格和权力。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元代行省()A.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B.削弱了地方军政大权C.权力结构具有二元性D.导致藩镇割据的局面112022邯郸市一模朱熹认为,所谓道心与人心的区别实质上就是天理与人欲之区别。故曰:“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据此可知,朱熹()A.吸纳心学理论 B主张格物致知C.提倡道德自律 D整肃封建伦理122022哈三中高三三模宋代话本济颠语录塑造了一个不守清规教律,自由自在,玩世不

7、恭,不阿权贵,同情百姓,扶危济困的济颠和尚形象。这体现出()A.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风俗的变迁B.儒家学者对佛教传播的回应C.市民不满束缚、渴望自由的心态D.对集权统治不断强化的不满132022莆田市一模忽必烈遇到重大国事,一般都会向中原地区儒者寻求意见。元代统治者虽然将中原人群和原南宋统治地区人士都规划为三、四等人种,但依旧给儒士参政议政的机会,且极力推崇“三纲五常”。据此可知,元代()A.沿袭辽、金的文化政策B.统治者主动改变民族歧视政策C.儒学正统地位较为稳固D.程朱理学开始得到官方推崇14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

8、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152022邯郸市高三二模元朝人陈椿曾任盐司官吏,在其关于浙西海盐生产的重要著作中附诗云:“东海有大利,斯民不敢争。并海立官舍,兵卫森军营。私鬻官有禁,私鬻官有刑。团厅严且肃,立法无弊生”。这说明元朝()A.匠户制度下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继续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政府企图垄断盐业生产和销售D.注重平准食盐价格以维护稳定162022汕头市二模下表诗词均为宋代诗人所创作。这些诗词反映出,宋代()诗句作者地名注释吾年如此,更梦里,犹作狼居胥意。刘辰

9、翁狼居胥:一说在今蒙古国境内,霍去病曾在狼居胥山勒石封山。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轮台: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境内。长剑久倚燕然山,义欲为汉诛楼兰。陈傅良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东汉窦宪曾在此勒石封山。边城冬,日日黄埃飞朔风。葱岭雪深埋古道,河岸冰厚与天通。李廌葱岭:指帕米尔高原,曾先后为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所管辖。A.文学艺术出现世俗化趋势B.延续了汉唐时期的疆域观C.中原王朝的疆域有所拓展D.理学思想的影响日益广泛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2分)17(12分)2022潍坊市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唐宋科举制中进士科的不同。唐朝宋朝考试频率及录取人数每年一举,每

10、举一二十人为常每四年一举,太宗时每举常一二百人,后来增至四五百人考试及录取方式进士考试不弥封,不糊名,考官可凭试卷并参考举子平日的声誉录取自真宗(一说太宗)时定糊名制后,考官只能凭举子试卷录取进士及第方式经礼部录取后即为及第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及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出仕方式及第后,出仕要经吏部再定期考选,“吏部之选,十不及一”一经及第,即行授职,名次高的可以得到通判、知县或其他同等级官职材料二宋朝官吏“任子”(子孙不经“选举”,特准宦仕)的权利特别大。台省官六品以上,他官五品以上,每三年南郊大礼时,都有一次“任子”机会,每次品级最低的荫子或孙一人,品级最高的可荫六人,不拘宗人、外戚

11、、门客以至“医人”(家庭医生)。此外大臣致仕时有“致仕恩泽”,可荫若干人;死后有“遗表恩泽”,可荫若干人。以上材料均据张荫麟两宋史纲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所反映的宋代立国特色。(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18(14分)行省制是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的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

12、度史材料二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材料一、二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6分)(2)为什么说行省“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8分)19(14分)2022永州市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儒商和儒商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商初步形成,儒商文化随之出现;宋代儒商得到新生,儒商文化开始复兴;明清时期儒商发展走向

13、兴盛,儒商文化成为主流商业文化。传统儒商文化是中国古代儒商把儒家思想与商品经济法则相整合所形成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行业准则和行为规范。传统儒商文化为当代儒商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材料二传统儒商奉行儒家仁学思想,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对其加以阐发,以仁道和仁爱作为商业或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儒商特别重视义利之辨,主张在以义为先和为本的基础上取利和求利,强调公利优先,反对唯利是图。宋代以后诚信作为儒者的德行要求开始被商人吸收内化,对其加以发展并付诸实践,成为规范商业经营的伦理准则。儒家经典大学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充分体现出儒家勇于追求和锐意创新的精神,这种思想为传统儒商

14、所吸收和秉持,形成儒商本于天道的创新进取和永不言败的职业精神。儒商“好儒重文,倜傥有儒者风范;其人孝友礼让,仁义慈善,重族谊、乡里、故旧,恤孤弱,厚人伦,好善乐施,急公好义,热心社会公益活动”。以上材料摘编自徐国利中国古代儒商发展历程和传统儒商文化新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儒商文化复兴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商群体的共同特征并说明儒商文化的现实意义。(8分)20(12分)2022长沙高三月考有学者将正史列女传中的女性,依据其主要事迹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材料贤明忠勇仁义孝道才慧贞烈后汉书列女传213457晋书列女传1142无记

15、载515宋史列女传1346无记载36元史列女传无记载无记载722无记载174明史列女传无记载11522无记载348清史稿列女传1249488323500余摘编自高世瑜历代列女传演变透视等从材料中至少选取两个分类的统计结果,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课时作业41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太祖朝到仁宗朝用相人数逐渐增多,且任职年限逐渐缩短,这种频繁更换宰相、增加宰相数量的做法反映了相权逐渐削弱,故选A项;通过宰相数量的变化不能说明宋朝的政治局势,排除B项;丞相数量增多说明相权逐渐被削弱,因此干预朝政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丞相数

16、量的变化,未说明这个时期如何选拔官员,排除D项。答案:A2解析:据材料“上曰:此并势家,与孤寒竞进,纵以艺升,人亦谓朕为有私也!皆罢之”,可知北宋时皇帝对高官子弟中举任职之事否定,说明当时官宦子弟与寒门子弟公平竞争考取科举,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C项。答案:C3解析:据材料“规定上舍生学行优秀者,或授官,或可直接参加省试、殿试”可知,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变法培养人才,进而争夺变法的主导权,故选B项;据材料“此书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可知,三经新义是对儒学经典的进一步解读,不是新的理论,不能完善儒家思想,排除A项;据所学,王安石的教育改革涉及面较多,并非只是寻找理论依据,

17、排除C项;据所学,完善发展科举制度是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影响,而非目的,排除D项。答案:B4解析:据材料“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可知,唐代重视家庭背景的门第观念十分流行,而宋代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门第观念淡化,而门第观念的淡化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C项;材料强调了社会阶层的流动,而不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表明宗法观念淡化,“消亡”说法错误,排除B项;唐宋时期社会主流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没有改变,排除D项。答案:C5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汉唐时期,中央政府主要是通过“册封和朝贡”来治理边疆地区,其独立性较强,到元朝时期,在边疆地区设置行省,其治

18、理方式与内地完全相同,如“很多部落和地方首领直接隶属于行省”“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这种治理方式的变化,推动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进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故选D项。答案:D6解析:据材料“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可知,契丹建国后,既有从事畜牧业的游牧民族,也有从事农耕业的汉人和渤海人,辽朝统治者在考虑自身情况和借鉴中原汉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缘关系的因俗而治的双轨制,用不同的法律去治理,故选B项;蕃汉分治说明农耕和游牧文明的隔阂仍然存在,排除A项;儒家成为治国指导思想与“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不符,排除C项;这一举措根本目的是巩固辽朝统治,而不是完善辽朝法

19、律制度建设,排除D项。答案:B7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空前繁荣,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谋求发展,宋朝改变了唐朝行业组织松散的状态,行业组织趋于正式严格。分散各处的零售商、批发商都要加入行业组织;各行业的首领由官府批准,有权掌握买卖价格、检查商品质量和校验度量衡器具,D项正确;宋朝官府不再严格管理商品交易,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行业性垄断开始出现在宋朝,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排除C项。故选D。答案:D8解析:由材料“官方发布的劝农文中,频繁出现主客户关系的描述”“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可知宋代不抑兼并的举措,导致土地兼并现

20、象严重,激化社会矛盾,政府不得已颁布劝农文强调农民与地主间的关系,同时文人名士也有关于农民与地主关系的表述,意在缓和阶级矛盾,故选B项。答案:B9解析:据材料“抽解旧法十五取一,其后十取其一,又其后择其良者谓如犀象十分抽二分舶户惧买抽买数多,所贩止是粗色杂货”,可知宋代政府对奢侈品征收的进口税较高,导致商人们贩运的货物只局限于粗色杂货,故选A项。答案:A10解析:根据材料“元代行省长期坐镇藩服,统辖戍军”“元朝廷任命的行省军事长官拥有了提调军马的资格和权力”可知,元朝行省制下行省长官和行省军事长官都拥有较大的军权,二者相互制约,体现了地方权力结构的二元性,故选C项。答案:C11解析:本题考查程

21、朱理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朱熹肯定道心,否定人欲,并认同“灭私欲”的主张,由此可知,朱熹主张“道德自律”,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吸纳心学理论,故排除A项;格物致知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观点主要针对的是个人修养,而不是社会伦理,故排除D项。答案:C12解析:据材料“塑造了一个不守清规教律,自由自在,玩世不恭,不阿权贵,同情百姓,扶危济困的济颠和尚形象”可知,宋代话本济颠语录塑造的形象受到民众的认可,这符合商品经济兴起,市民阶层向往自由的心态,故选C项。答案:C13解析:根据材料“一般都会向中原地区儒者寻求意见”“依旧给儒士参政议政的机会,且

22、极力推崇三纲五常”,可知元代依然重视儒者的政治意见,积极给予儒者参政议政的机会,尊重儒家的伦理纲常,说明当时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态度,故选C项;材料并未对辽、金时期的文化政策进行说明,无法体现二者之间的联系,排除A项;元代始终推行“四等人”制的民族歧视政策,并未实现改变,排除B项;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已经被确立为官方思想,排除D项。答案:C14解析:元朝统治者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就等于增强对国家统一的政治认同感,故选B项;题干仅涉及行省的划分原则,不涉及到具体行省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排除A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有助于其政治统治,而不是政治文化格

23、局的演变,排除C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促进民族交融是其客观影响,排除D项。答案:B15解析:陈椿的诗描述了元政府的海盐生产制度,由“东海有大利,斯民不敢争”“私鬻官有禁,私鬻官有刑”等句可得知,政府企图垄断盐业生产和销售,因此选C。诗句有“并海立官舍,兵卫森军营”涉及对盐户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但没有完整概括后半部分意思,排除A;题干并未涉及重农政策,排除B;元朝政府垄断盐业生产和销售,主要是将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盘剥所得当做重要收入来源,并非为平抑物价,排除D。答案:C16解析:由材料“霍去病曾在狼居胥山勒石封山”“轮台: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境内”“燕然山:今蒙

24、古国境内,东汉窦宪曾在此勒石封山”“葱岭:指帕米尔高原,曾先后为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所管辖”可知宋朝诗词中出现的地名都在边疆地区,且这些地区在汉唐时期就属于中国的领土范围,说明宋朝延续了汉唐的疆域观,故选B项;材料中的宋词涉及地理位置,并未反映民众生活,不能得出世俗化的趋势,排除A项;宋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不断缩小,排除C项;南宋以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材料并未提及理学,排除D项。答案:B17解析:材料一主要将唐宋时期科举制中进士科的不同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考试频率及录取人数”“考试及录取方式”“进士及第方式”“出仕方式”,可以看出在宋朝时期,不论在通过科举所录取的人数、考试流程、及第方式

25、、出仕方式等诸多方面都要比唐朝时期要严格很多;材料二主要论述了宋朝时期的“恩荫制度”,据其内容中“宋朝官吏任子(子孙不经“选举”,特准宦仕)的权利特别大”可以看出宋朝官吏“任子”的权利特别大,据此可知,宋朝的立国特色是注重以文立国,重视培植文人士大夫。在具体阐述阶段,一般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形成这种立国特色的原因何在、这种特色在宋朝有何表现、这种特色对宋朝的影响是什么;就“原因”而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武将势力强大,出现了“藩镇林立”局面,并且,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兵变”的方式(“陈桥兵变”)登上皇帝位的,在他建立宋朝之后,就要竭力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其方法就是重用文人;就

26、“表现”而言,据材料一“录取人数”“录取方式”以及材料二中的“恩荫制度”等相关内容可知,通过诸多途径扩大文人的数量、权力,使得文人对朝廷感恩戴德;就“影响”而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立国特色能够巩固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出现了“二冗”(冗官、冗费)局面。答案:从以文立国,重视培植文人士大夫的角度说明其立国特色。(2分)评述:从宋朝建立背景及建立方式等角度说明其立国特色形成的背景;(3分)从扩大科举录取人数及扩大士大夫政治特权的角度说明其实现立国特色的路径;(3分)从有利于巩固统一及导致冗官、冗费局面出现等角度说明其立国特色的影响。(4分)18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得出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

27、形便的划分旧制;根据材料二得出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可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答案:(1)创新: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6分)(2)原因: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受中央节制,代表中央政府管理地方。(4分)历史作用: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19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宋代儒商得到新生,儒商文化开始复兴”得出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由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商初步形成,儒

28、商文化随之出现”结合古代商业的发展得出商人群体扩大,商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提高;重农贱商的观念和社会风气有所改变;由材料一“宋代儒商得到新生,儒商文化开始复兴”结合两宋时期理学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得出儒学复兴,理学兴起,为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儒商文化提供思想基础;促成了儒士与商人的结合。第(2)问第一小问共同特征,由材料二“以仁道和仁爱作为商业或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得出恪守仁道的商业核心价值观;以义为本,义利兼顾;并以诚信为本的经营原则等。第二小问现实意义,由材料二“以仁道和仁爱作为商业或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得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由材料一“传统儒商文化是中国古代儒商把儒家思想与商品

29、经济法则相整合所形成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行业准则和行为规范”得出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由材料二“好儒重文,倜傥有儒者风范;其人孝友礼让,仁义慈善”得出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扩大儒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由材料二“传统儒商文化为当代儒商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得出推动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答案:(1)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人群体扩大,商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提高;重农贱商的观念和社会风气有所改变;儒学复兴,理学兴起,为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儒商文化提供思想基础;大量士人“弃儒就贾”,促成了儒士与商人的结合。(任答3点6分)(2)共同特征:恪守仁道的商业核心价值观;以义为本,义

30、利兼顾;诚信为本的经营原则;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职业精神;亦儒亦商,好儒重文;热心公益慈善的家国情怀。(任答3点6分)现实意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扩大儒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2分)20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提取和整合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阐释与论证的能力。首先,考生要对表格进行解读,提取出至少两项分类的统计结果(一般只提取两项即可,多提取选项会增加阐释和论证的难度),据此拟定一个论题。阅读表格可以知道,这个表格是从贤明、忠勇、仁义、孝道、才慧和贞烈等方面将正史列女传中的事迹从东汉到清朝记载数量的变化呈现了

31、出来,不同角度对应不同的史实,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中选取两项来分析,拟定相关的论题。如选择孝道和贞烈两项,拟定的论题可以是:列女传的事迹记载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女性的影响。然后,根据所拟定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和论证,要注意将所选择的两项内容对应儒家思想的哪些主张一一说明,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如孝道要从儒家提倡孝道的角度,而贞烈则从儒家思想发展到宋明理学的相关史实来论证。最后,总结陈词,证明自己的论证合乎道理、是正确的即可。答案:(12分)【评分标准】观点需表明立场,2分;论据符合史实,论证充分合理,8分;文本通顺,整体结构合理,2分。示例选取:孝道、贞烈论题:列女

32、传的事迹记载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女性的影响。(2分)孝道与贞烈,是儒家的伦理道德的要求,表格中的数据变化,体现了儒家思想对妇女的影响逐渐加强。儒家推崇孝道,孝经更是儒家的十三经之一。孔子主张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所主张“三纲五常”思想,都体现了儒家的人伦思想。历代的列女传中,以孝道为主要事迹的女性记载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反映了儒家思想对女性的孝道理念的影响。宋明理学推崇贞烈,而宋明理学又是儒学的重要流派。理学自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儒学主流。二程主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对于女性的贞烈观念影响极大。在表格中,女性的贞烈事迹自宋以后迅速上升,这可以反映理学思想对女性的贞烈观念的影响。(8分)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对于古代女性的道德理念影响深远,在列女传的相关记载中,可以证明这一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