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6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本课考点:(1)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考查重点: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对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认识。关注热点: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2011年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等。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以_代替余粮收集制;以_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发展_。(2)意义:巩固了_;恢复了国民经济;找到了一条向_过渡的新道路。2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1)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前,把
2、_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2)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变为由国家调节商业。不过当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思维拓展新经济政策对我们的借鉴意义(1)作为一种政策的转变,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运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实现与资本主义结盟的策略,代替单纯的计划和行政划拨手段,说明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制定政策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2)作为一种体制创新,新经济政策确立了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
3、系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说明在不发达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在经济上保证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必须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逐步形成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3)作为一种思路建构,新经济政策的着眼点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成功实践正是反映并且深化了理论与实践、统一性与多样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1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1)斯大林认为,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而不能消灭
4、规律、创造规律。(2)斯大林指出:最适合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的是_规律,即资本主义利润的产生和增殖的规律。他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可以大致表述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_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1)他认为两种社会主义_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2)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_不会导致资本主义。(3)斯大林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建立在生产资料_基础之上。(4)斯大林认为,价值规律是客观的,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
5、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存在两种情形:其一是在商品流通领域,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中,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_的作用。其二是在生产领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有影响,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3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1)在斯大林看来,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制定、执行科学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避免破坏国民经济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物质损害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保证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因此,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
6、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实践证明,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1从“基本照抄”到“以苏为鉴”2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_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3协调比例关系(1)_是建设重点,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2)要按照_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使重工业的发展有可靠的基础。(3)大力发展_工业,但要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础,使我们更有力量发展和支援内地工业。(4)_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必须首先加强经
7、济建设。4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的关系关于_、_和_三个方面的关系,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关于_和_的关系,要坚持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以正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5向外国学习正确对待外国经验,_,对于加速本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特别提示把握本知识点,请记住下面一段话:“基本照抄”,借鉴苏联;问题暴露,“以苏为鉴”。十大关系,重要文献;基本方针,贯穿全篇。协调比例,工业重点;生产资料,优先发展;不可忽视,粮食生产。沿海发展,内地贡献;内地落后,沿海支援。加强国防
8、,经济在先。中央地方,集权分权;各方利益,兼顾勿偏。学习各国,成功经验;最不可取,机械照搬。四、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1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2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与范围(1)原因: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_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2)范围: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4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学校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命题角度一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探究一 (2009江苏单科)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
9、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过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有何变化? 命题角度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探究二 材料一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材料二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材料一与材料二,各有什么背景?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哪些相似之处? 命题角度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探究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
10、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长期以来,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不断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提出了哪些观点? 命题角度四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探究四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问题,曾经是困扰着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问题才得以真正解决。毛泽东在探索实践中,对商品经济理论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也有难以避免的缺点和失误。(1)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理论的精辟论述有哪些? (2)毛泽东
11、对商品经济理论的认识存在着哪些历史局限性? 1视点一早餐一块黑面包、几块糖、一杯豆咖啡,午餐和晚餐外加一两碟菜,这是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苏俄政府提供给国际友人的最高饮食待遇。当时苏俄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更低了。视点二1921年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视点三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自1923年开始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1)视点一和视点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2)三个视点中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哪些重大意义?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舞台上,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的罗斯
12、福新政对当时的经济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简述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3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即在工商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按计划生产,附有一部分计划外的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一定范围的由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这一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意义?4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集中阐述了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成果。其中多数政策主张直到今天
13、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贯穿论十大关系全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所强调的对待外国经验的正确态度是什么?5党的十七大报告深情地回顾了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改革开放的奉献,这是十七大报告引人深思的一大亮点。报告要求全党同志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报告强调,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你认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当今的改革开放有
14、什么理论贡献?答案 课前准备区一、1.(1)粮食税自由贸易国家资本主义 (2)工农联盟社会主义2(1)商品货币二、1.(2)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生产2(1)公有制(2)商品生产(3)公有制(4)调节者三、2.一切积极因素3(1)重工业(2)农轻重(3)内地(4)经济建设4国家集体个人中央地方5洋为中用四、3.(1)生产力课堂活动区探究一 实施新经济政策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主张消灭商品经济,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由国家调节商业。不过,当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注意将
15、新经济政策前后列宁的观点对比分析。探究二 (1)斯大林与列宁一样,曾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不再存在商品生产。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由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即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没有资本家参加,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产,因而不会导致资本主义。这种观点有利于苏联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促进发展。邓小平在领导我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手段,不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主张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就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2)无论看
16、待商品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斯大林和邓小平都没有在不相容的对立两极中思考问题,都未将它们作为社会制度的范畴,都把它们的性质与其相联系的社会制度统一起来,因而都取得理论上的突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解析本题着重考查斯大林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经济建设面临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背景是经济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明确的前进方向。二者的相似之处是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探究三 (1)转变对待苏联经验的态度,提出由“基本照抄”转为“以苏为鉴”;提出了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
17、设的基本方针。(2)提出协调比例关系。要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3)提出要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要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4)提出要向外国学习。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洋为中用,加快本国发展,但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探索,组织答案时,不要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混为一谈。探究四 (1)商品经济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
18、力发展要求,消灭商品生产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必须利用商品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并强调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不能把商品生产同资本主义生产混为一谈。商品生产的命运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资料是商品,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2)对商品经济的范围界定的还较小。其实生产资料都可以是商品。对价值规律作用的看法也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还要利用它;另一方面又认为它不能起决定作用,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解析本题集中考查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在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中既有至今仍为人称道的东西,也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本题就从这个
19、角度命题,要求大家概括指出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理论的精辟论述和存在的不足。这就需要学生具有概括综合的能力,还要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后练习区1(1)视点一说明实施新经济政策前,人民生活水平低,人民不满意,生产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视点二反映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人民情绪高涨;视点三反映尽管遭遇干旱,但国民经济依然快速发展的事实。(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恢复了国民经济,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第(1)问从三个不同角度阐述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苏俄的经济状况。第
20、(2)问可从工农联盟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对苏俄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所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去分析。2(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有: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主要有:整顿金融业;恢复和稳定农业;复兴工业;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3(1)在党的八大上,我们党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对苏联单一计划经济模式的突破。尽管它属于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内的理论,但具有改革创新的内容,对我国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为补充,以计划为主体、计划外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21、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3)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助于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4(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这是贯穿论十大关系全篇的中心思想。(2)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洋为中用,对于加速本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
22、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5(1)在改革方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苏为鉴”,提出论十大关系,号召我们独立地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努力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努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在对外开放方面,毛泽东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搞经济关门是不行的,需要交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也就是说,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3)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改革开放的以上观点,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而也就成了我们30年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