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测评(A)(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辱,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近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1931年11月30日蒋介石的演讲词) 此后,蒋介石的主要行动是()A.发动四一二事变,屠杀人民B.发动中原大战,剿灭军阀C.默认伪满洲国,向日本妥协D.“围剿”革命根据地,进攻红军解析: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本质是对外妥协,对内继续“围剿”红军,“安内”是“攘外”的前提。1931年后,蒋介石加紧
2、“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故D项正确。答案:D2.1936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彼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华北事变解析: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蒋介石“失去人身自由”,故B项正确。答案:B3.“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A.东北三省的沦陷B.南京大屠杀惨案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D.重庆大轰炸
3、惨案解析:根据“金陵(南京)”“一九三七”“三十余万”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惨案,故B项正确。答案:B4.中国抗日战争中某次战役后,苏联真理报报道:“在山东长久战争之后,中国军队不但已打败进攻的敌军,并且消灭大部,缴获这部分残敌的全部战具,惊人数量的步枪、大炮、坦克、军火等。”这场战役是()A.平型关战役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解析:根据材料“抗日战争”“在山东”“打败进攻的敌军”,可知该战役为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故C项正确。答案:C5.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
4、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大捷解析:1937年8月,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已经爆发。题干中毛泽东提出的斗争策略是针对日军的,且“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实际是要求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故B项正确。答案:B6.关于下表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战役时间指挥者组织兵力破坏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1940年812月彭德怀105个团2 000多千米近3 000个A.这是抗战以来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C.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D.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解析: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八路
5、军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故C项正确。答案:C7.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发动了某战事。该战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作战目标是破坏日军主要交通线正太路,第二阶段的重点转向破坏铁路两侧日军建立在根据地范围内的据点,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发动这一战事的中国军队的番号是()A.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B.东北抗日联军C.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答案:D8.阅读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表,对表中反映的政权理解正确的是()家庭成分社会出身项目地主富农中农贫农绅士商人学生军界工人务农数量7 17 41 26 9 15 10 2 2 53
6、 备考全县参议员91名,内有候补议员12名A.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B.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则C.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D.与人民民主政权群众基础相同答案:A9.计量史学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图最主要说明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分布地区示意图(1941年12月初至1945年8月历年平均数及比例)A.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敌人B.日本陆军的近一半身陷在中国战场C.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是太平洋战场盟军转入反攻的重要因素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日本军队的分布情况,没有反映其给世界带来的危害,故A项错误;B
7、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并非该图要说明的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出有关盟军反攻的信息,故C项错误;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抗击了日本近一半的陆军,这充分证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故D项正确。答案:D10.抗日战争开始后,有人在分析中国共产党军队的作战方针时说:“今日红军(指已改编成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段话的含义是()A.强调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强调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合作C.指明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战略战术D.在大反攻阶段限制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作战行动解析:由
8、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八路军和新四军采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式作战,因而这段话指明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战略战术。答案:C11.红岩革命纪念馆曾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赫然写着: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落款是: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如何坚持抗战B.决定实行土地改革C.建立何种国体政体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析:“民国三十四年”即公元1945年,这一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到重庆(渝市)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商谈和平建国问题。故选C项。答案:C12.1946年10月,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在国民党军攻下张家口之后,对战胜中国共产党这一战事表示:“也
9、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于二周内打通。”这一论断()A.准确预估了战争走向B.表明了国民党军英勇善战C.促使全面内战的爆发D.高估了国民党军的作战能力解析: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主动放弃了一些大城市,撤往农村,这是一种军事斗争策略,而非失败。题干中陈诚显然误判了形势,高估了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能力,故D项正确。答案:D13.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是抗日战争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C.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
10、略进攻序幕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解析: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故C项正确。答案:C14.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根据材料“第一步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可知这一战役发生在淮河流域,故选C项。答案:C15.“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解放了南
11、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材料中的此役是指()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解析: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一举解放南京。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6题18分,第17题22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世纪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
12、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1945年9月5日)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法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8分) (2)材料二中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样的分
13、析全面吗?试做说明。(10分) 参考答案:(1)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对战时陪都重庆进行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日本军队还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2)日本战败原因: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分析说明:不全面,作者忽视了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的作用,忽视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贫农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
14、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农民问题只是一个贫农问题。摘编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三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作为土改的第一个阶段和“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反对恩赐实现“土地还家”。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通过推翻旧政权,代之以人民政权,彻底砸碎旧秩序,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
15、社会结构我们已经在北方约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要肯定这个伟大的成绩。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摘编自龚云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农民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毛泽东初步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什么方法来分析问题?(4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有了哪些发展?(6分)(3)材料三中“土地还家”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三中的策略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作用?(10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2分)参考答案:(1)核心:贫农问题。方法:阶级分析法。(2)发展: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农民阶级是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依靠的对象从贫民阶层扩大到农民阶级。(任意两点即可)(3)实质: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作用:重建了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得到了农民的支持,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4)依据: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情);革命斗争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