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天长市铜城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经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异常繁荣。先秦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思想界“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我国古代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据此回答15题。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B.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C.“士”阶层地位的提高D.私人讲学的出现答案:A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导致井田制崩溃,社会出现大变革,从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2.下列格言符合孔子“仁”的思想的是()克己
2、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巧言令色,鲜矣仁A.B.C.D.答案:D解析:联系孔子的政治主张,这几项都是“民本”“爱人”的意思。3.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B.书C.论语D.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和比较能力。孔子的言论主要集中于论语一书中,教材中的材料有明确叙述,复习时要注意从材料等隐性知识中获取重要信息。4.孔门弟子中有穷困潦倒的颜回、富甲天下的子贡、出身没落贵族的曾子等人,这表明孔子在教育上主张()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温故知新答案:A解析:春秋时期,学在官府,老百姓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孔子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广开
3、私学,招收各种出身的门徒,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故该题选A项。5.“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此言属于哪方面的内容()A.“仁政”思想B.“民本”思想C.“性本善”思想D.“性本恶”思想答案:C解析:理解原文是对人本性“恶”的排斥,强调的是人有“羞恶之心”。6.“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是()A.薄伽丘B.但丁C.乔托D.达芬奇答案:B7.十日谈反映的主流思想是()A.反教会思想B.纵欲思想C.古典文学思想D.人文主义答案:D解析:从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角度思考,其反宗教等实质是体现人的伟大与人的尊严。8.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突出的影响是()A.打破了罗马
4、天主教对人们的思想控制B.各国都信仰新教C.天主教被各国放弃D.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宗教改革是一次反对天主教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主要矛头是对准天主教统治,结果形成新教和天主教、东正教并立的局面。9.17世纪以来,对国王和教会的权威形成最大挑战的是()A.文艺复兴的扩展B.宗教改革的扩展C.自然科学的发展D.启蒙运动的兴起答案:D解析:文艺复兴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神学,宗教改革主要是针对天主教统治,启蒙运动主要对准君主专制制度和宗教思想体系。10.伏尔泰、孟德斯鸠的相同点是()A.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都提出了分权与制衡的学说D.都主
5、张“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答案:A解析:明确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各自的思想。11.歌集的作者是()A.但丁B.彼特拉克C.达芬奇D.拉斐尔答案:B12.彼特拉克之所以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是因为()A.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B.他的文学成就最大C.他最早提出人文主义的概念D.他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答案:A解析:彼特拉克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13.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高潮是在()A.14世纪B.15世纪C.16世纪D.17世纪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6世纪,文艺复兴达到高潮。14.“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
6、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这是对哪位启蒙思想家的评价()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洛克答案:A解析:把握各位人物的思想成就,归纳特征。教材第127页右栏小字有介绍。15.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斗争矛头直指()A.违背公共意志的专制国王B.顽固坚持封建专制的官僚和贵族C.反动的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D.反动的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答案:C解析:依据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加以归纳概括可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反动的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16.1718世纪的欧洲人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动人类自身不断的前进。产生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力
7、量的增强B.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C.启蒙运动的推动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答案:A解析:1718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挣脱封建迷信的束缚,他们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动人类自身不断的前进。17.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教会制定的法律,非经政府批准,不应有丝毫权力。雅典和罗马之所以避免了一切宗教的争论,就是因为有这种预防办法。”这表明伏尔泰要求()A.实行教会和国王共同管理国家B.限制天主教会的权力C.反对“君权神授”D.实行政权和宗教分立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以及对材料观点的归纳能力。这段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伏尔泰主张限制天主教会的权力。18.孟德
8、斯鸠倡导三权分立学说的目的是()A.实现“天赋人权”B.避免暴君专制C.实现司法独立D.建立平等社会答案:B解析:三权分立,彼此制衡,可防止腐败和极权。19.启蒙思想家们宣扬()三权分立“天赋人权”提倡自由平等、博爱A.B.C.D.答案:D解析:根据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归纳可知题干提供的组合项均正确。20.1718世纪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起源于英国,中心是法国以宣传理性为中心,鼓吹人权和法治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启蒙运动的总体把握与认识。回顾所学知识,不难看出全部都是正确的,注意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但是开始于英国。二
9、、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1题15分,22题10分,23题15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物种起源序请回答: (1)材料说的是达尔文的什么学说?其核心是什么?(6分)(2)为什么说达尔文在牛顿之后,最终逐走了上帝?(9分)参考答案:(1)生物进化论。核心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2)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说明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的物种发展演变而来的,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打破了造物主造人的
10、神话,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达尔文进化论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准确表述回答即可。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从1969年ARPANET网在美国国防部诞生以来,互联网以其不可抵挡的影响力,将触角伸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截至1996年10月31日,上网电脑29.9万台,www网站1500个,上网人数62万人,到了1999年底,上网电脑即已达到350万台, www网站有15153个,上网人数890万个。到2000年底,我国互
11、联网用户达到1580万,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而位居世界第五。材料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2年9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5435万,上网计算机已达2056万台,www网站已达81907个。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电子政务等新业务系统层出不穷,电信、银行、证券、能源、交通、教育等行业信息化应用程度也不断提高。据估计,2001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其中互联网接入服务市场达到47亿元人民币,网络广告市场约为5.3亿元人民币,商家与客户间的电子商务零售额达到32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只有4,而北美和欧洲已分别达到39和27,亚太地区也
12、达到了22,这既表明中国互联网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也意味着互联网业发展还需付出艰苦努力。请回答:依据材料归纳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参考答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具有跳跃式特征;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使用大国;应用程度不断提高;发展空间还很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本题所有的答案都应该从材料中获得。因此首先阅读材料,其次把握“特点”二字,特点就是独有的不同于其他的发展。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起步晚,但发展快,同时发展的空间也很大等。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量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
13、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三:20世纪初的相对论,20年代的量子力学,20年代和40年代的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理论,50年代的分子生物学等为一系列新兴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请回答: (1)试从技术、生产、科学的作用三个方面概括上述三则材料各自的含意。(5分)(2)综观上述三则材料,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什么?三者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5分)(3)结合你的分析,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谈谈你的
14、认识。(5分)参考答案:(1)市场的扩大、技术的提高引起了工业革命;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新技术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2)科学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最根本的动力。 三者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科学的发展。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解析:材料一从市场角度来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材料二从生产的角度认识科技的发展;材料三从技术的角度认识科技革命的发展。此题从生产、技术、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考查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