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2课 红 烛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5693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0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2课 红 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2课 红 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2课 红 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2课 红 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2课 红 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2课 红 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2课 红 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2课 红 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2课 红 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2课 红 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红烛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诗人当日寇的铁蹄跨过了长城,当锦绣的山河遍遭蹂躏,当祖国各地哀鸿遍野,当无情的地火将人们灼烧,幽静的书斋再也压不住你心中的怒火。你闻一多,拍案而起,孤愤高吟。“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点得着火,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样的“一句话”,震撼了多少麻木的心,这样的“一句话”点燃了多少熄灭的灯。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朱自清文化传承与理解知识积累素养提升1.文学常识闻一多(18991946),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

2、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改名一多。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论文诗的格律中,他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七子之歌等。主要著作收集在闻一多全集中,共4册8集。1932年在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臧克家先生曾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而于我心中,闻一多先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

3、承者,是舍生取义的弘扬者,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2写作背景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西方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你高举红烛照亮漆黑的夜空,你低吟七子之歌穿透漫漫碧海。你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不惜以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檄文去抗争

4、,以一场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去怒斥。3相关知识“三美”诗论“三美”:新月派的新诗主张,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1)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具体有两方面:一曰“内在的音乐性”,这是描述诗歌内容蕴含的节奏美感和旋律美感;一曰“外在的音乐性”,它指诗歌语言在听觉上的节奏美感和旋律美感。(2)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

5、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3)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

6、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诗歌中蜡烛的意象蜡炬(蜡烛、烛),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常见意象,“烛”的意象常常和宴饮离别、爱情思念有关。如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又如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宋词中的“红烛”多半与缱绻柔情、追忆往事、甜蜜温馨有关。如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语言建构与运用新知预习语言构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蜡炬(2)烧沸(3)脂膏 (4)慰藉(5)耕耘2填空(1)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是:、。(2)“新月派”是我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印

7、度诗人的新月集影响。主要成员有著名诗人、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3尝试背诵这首诗(激情诵读)。思维发展与提升合作学习疑难探究一、合作学习思考1:全诗一共有九节,每节都以“红烛啊!”开头,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思考2:闻一多的红烛在直线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情感变化和谐对称。请简要梳理本诗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答:思考3:“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谈谈你对这几句诗的理解。答:二、疑难探究思考4:蜡烛有红有白,诗人为什么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答:思考5:分析闻一多“红烛”意象和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

8、亦难中“蜡炬”意象的关系。答:三、主旨归纳本诗通过对红烛献身精神的赞咏,表现了自己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一切的崇高理想和壮丽情怀。审美鉴赏与创造素材积累读写结合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一)素材这样积累1在教材中积累闻一多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臧克家先生曾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舍生取义的弘扬者。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他本可远离世间,写书从文,可为了人民,他投笔从戎为革命而战。当命运的暴风雨来临时,他毫不惧怕,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状态。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他站了出来,让混沌变得清澈。在他心里人民最重,自己最轻;自由最重,生命最轻。

9、2在名句中感悟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闻一多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的心里闻一多角度点拨:(1)爱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民族气节)(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每读论语至此总是掩卷长叹,眼前浮现出闻一多那置生死于度外的慷慨演讲,王荆公那“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豪言壮语,以及鲁哀公那“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的由衷感叹。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朝闻道夕死可矣”。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士子就是在这样的召唤与鞭策中前赴后继地走上了那条求道而又殉道的悲壮而又光辉的道路。3从

10、历史中传承王国维用生命树起民族文化的大旗大厦之将倾,方显英雄本色;国难当头,彰显赤子真魂。他曾是指点江山、吞吐日月的国学大师,也曾是挥戈漠北、千骑逐虏的英武将才,却最终投水颐和园,含恨而去。他以渊博的知识推开国学文化之门,他以文人的坚守传递文化传承之火,他以不屈的脊梁支撑文化将倾之厦。他把生命中的力量化为一缕星光,想要点亮文化的黑夜;他把古籍中的精华化为一只舟楫,想要横渡国难的海洋。在封建王朝轰然倒塌的一瞬间,带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惆怅,带着未能找到灯火阑珊处伊人的失望,用生命祭奠了他心目中正统儒学统治的飘摇陨落。他就是王国维,国学大师,文之大者,人之至伟。(二)素材这样运用片段1闻一

11、多,不朽的名字!用生命写成了一首最完美、最伟大的诗。他的名字早已刻进我的心扉,他的精神早已溶入我的血脉,他的品格早已成为我终生的追求。我聆听着他的最后一次演讲慢慢长大;在红烛的灼灼光焰里,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国主义情感;从一潭死水里,我窥见了一座喷浆吐焰的火山。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诗人的人品和文品不正是我的首选目标吗?节选自踏着诗人的遗迹片段2一部人间词话,百代诗词高峰。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对中华文化的颓势,他却无法力挽狂澜。是他对文化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他,却也是他对文化的炽热眷恋毁灭了他。“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他,只想徜徉历史文化,愿意用生命为文化献祭。面对破碎的山河,他用生命向历史

12、叩问;面对文化的覆灭,他用生命向古人探求。他在清水湖泊的纵身一跃,激起来自历史深处的声声呜咽。节选自水边,有一群清白的灵魂二、书声琅琅由此及彼,拓展视野阅读一七子之歌闻一多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澳门你可知妈港

13、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香港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台湾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威海卫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

14、经到了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广州湾东海和硇洲是我的一双管钥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九龙岛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旅顺大连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地比拟两个强邻将我来回地蹴蹋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阅读二青春青春象只唱着歌的鸟儿,已从残冬窟里闯出来,驶

15、入宝蓝的穹窿里去了。神秘的生命,在绿嫩的树皮里膨胀着,快要送出带鞘子的,翡翠的芽儿来了。诗人呵!揩干你的冰泪,快预备着你的歌儿,也赞美你的苏生罢!鉴赏青春一诗虽只有寥寥数句,但却传达了一种典型的时代气息,经历了“五四”春潮洗礼的一代中国青年,正以蓬勃向上的生长姿态,向旧世界的一切提出挑战。青春一诗是时代精神的奇葩,是自由理想的不朽画卷。它那光亮的色彩和强悍的生命力,直到今天仍能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阅读三祈祷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黄帝的遗

16、孽。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泰山的石霤还滴着忍耐,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注】荆轲:战国末年卫国人,公元前227年刺杀秦王未遂后被杀。聂政:战国时韩国人,以任侠著称,公元前397年刺死韩相侠累,继而自杀。河马献来的馈礼: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

17、,圣人则之。”九苞凤凰:即凤凰。古有“凤有六象九苞”的说法。“六象”是就外形而言的,“九苞”则是就内在而言的。石霤(li):滴下的水。汉书枚乘传:“泰山之商穿石。”孔子吊唁死麟:据史书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哀公郊外狩猎,武士捕获一怪兽不认识,回来后请孔子观察,孔子视之曰:“麟也。”以袖掩面,涕泪湿袍,叹曰:“吾道穷矣!”因为麟在古时被视为瑞祥之兆,孔子有感于仁兽被捕而叹天下大道不行,因此伤悲。淳于髡(kn):战国时齐国稷下人,以博学、滑稽、善辩著称。东方朔:西汉辞赋家。鉴赏祈祷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引用了许多典故及古代帝王将相的事迹,历数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仁

18、人志士、英雄豪杰,突出了诗人对民族的热爱及对现实社会的迷惘,在赞美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的同时,不忘反思历史,呼唤民族复兴。全诗语言庄严肃穆、蕴意深远,诗句的排比、对仗用得非常贴切。温馨提示:请完成基础过关训练3红烛语言建构与运用1答案:(1)j(2)fi(3)go(4)ji(5)yn2答案:(1)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2)泰戈尔闻一多徐志摩思维发展与提升思考1明确: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手法。有力地倾诉了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诗人抒情的依托。思考2明确:红烛一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抒发诗情,情感经历了由“冷静的缓冲到热烈的赞颂,困惑、明白

19、、感伤,再困惑、再明白,以及明白后的安慰,最后归于理性冷静的颂扬”这样一个完满的过程,体现出了闻一多诗学观念里的“建筑美”,表现了诗人烧蜡成灰、自我牺牲、忍受摧残、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的“红烛”精神,体现了诗人献身祖国的光辉人格。思考3明确:表现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他要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奋,从而积极行动起来,去捣毁人间地狱,求得自身的解放。思考4明确:诗人以“红烛”为题,意在用“红烛”来象征自己对祖国的一颗赤诚的心。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思考5明确:闻一多的“红烛”意象显然是继承了李商隐诗中的“蜡炬”意象,二者有着相似的品格:无私的奉献与牺牲。但同时,闻一多的“红烛”意象相对于李商隐的“蜡炬”意象又有着发展与创新:李商隐的“蜡炬”意象表现爱情,是有情人的悠长的情愫;闻一多的“红烛”意象其意义却深刻许多,它是奋斗与奉献精神的象征,是力量、是英雄、是时代的呐喊,红烛一诗中到处充满了现实的投影、时代的声音。李商隐的“蜡炬”象征着诗人自己;闻一多却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自我与红烛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诗人是诗人,红烛归红烛,这是其“离”,但又要吐出心来比一比,这是寻找两者间的精神联系,是认同的努力,故又可谓是“即”,一离一即,奠定了全诗的基本情感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