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恶乎往而不可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蘧(q)然 哀骀(ti)它 阴阳不沴(l)以死为尻(ko) 眴(shn)若 莫逆(n)于心句(u)赘(zhu) 滑()和 跰(pin)(xin)不以翣(sh)资 无怛(d)化 无郤(x)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颐隐于齐(“齐”,通“脐”)(2)亡,予何恶(“亡”,通“无”,不)(3)予因以求时夜(“时”,通“伺”)(4)此古之所谓县解也(“县”,通“悬”)(5)不翅于父母(“翅”,通“啻”)(6)佚我以老(“佚”,通“逸”,安逸)(7)取妻者止于外(“取”,通“娶”)(8)不能规乎其始者也(“规”,通“窥”,窥察)(9)故不足以滑和(“
2、滑”,通“汩”,乱)(10)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兑”,通“悦”)(11)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郤”,通“隙”,空闲的时间或地方)(12)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时”,通“是”,善,美)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适(2)形(3)亡(4)为(5)始(6)和(7)济(8)时(9)信(10)恶(11)之(12)乃(13)焉(14)且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卫有恶人焉古义:丑人今义:坏人、凶恶的人(2)人耳!人耳!古义:成了人啊今义:人的耳朵(3)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古义:后来的一天今义:将来,日后(4)夫大块载我以形古义:大地今义:相对较大的部分(5)恐吾无其实古义:实在的政绩今义
3、:表示实际情况(6)金踊跃曰古义:向上跳起今义:形容情绪热烈(7)其心闲而无事古义:若无其事今义:没有事情(8)其妻子环而泣之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9)无几何也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一种(10)丈夫与之处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吾与之友(名词用作动词,做朋友)(2)人耳(名词用作动词,成了人)(3)轻用吾身而亡其国(使动用法,使陷于危亡)(4)今一以天地为大炉(数词用作副词,完全)(5)寡人丑乎,卒授之国(形容词用作动词,惭愧)(6)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7)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向南,向北)
4、(8)其妻子环而泣之(为动用法,为而哭泣)(9)彼近吾死而我不听(使动用法,使接近)(10)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惊骇)(11)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使动用法,使辛劳;佚,使安逸;息,使休息)(12)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善待)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又将奚以汝为?(宾语前置)译文:又将使你去往什么地方呢?(2)唯命之从。(宾语前置)译文:(只要)命令就听从。(3)予何恶!(宾语前置)译文:我厌恶什么!(4)跰而鉴于井。(状语后置)译文:跌跌撞撞走到井边,用井水照着自己看。(5)伟哉造化!(主谓倒装)译文:造化伟大啊!(6)
5、恶乎往而不可哉?(宾语前置)译文:到那里去,变成什么不可呢?(7)不爪剪。(宾语前置)译文:不剪指甲。(8)是必有异乎人者也。(状语后置,判断句)译文:这一定有跟常人不同的地方。(9)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状语后置)译文:妇人见了他,向父母请示说。(10)接而生时于心。(状语后置)译文:跟他接触,就会在心中产生和美感觉。(11)夫大块载我以形。(状语后置)译文:大地把形体给了我。整体感知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就是想通过寓言故事,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告诉人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包括病痛,包括死亡,包括长相丑陋庄子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养,自解倒悬之苦,突出重围,而不是被困境
6、压垮。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固然折射着灵魂的随遇而安,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超越。在危难丛集的人世间,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它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文脉梳理文本层析1.简要概括第一则选文的主旨。_【答案】这则故事说明得道真人能顺应死生,顺化而游。在人生的旅途上,意外的打击,无法改变的困境都会使人陷入绝境,但强者或真人自然有自己的“出口”,“恶乎往而不可”。2.刘熙载在对比屈原和庄子的时候说:“有路可走,卒归于无路可走。”请结合课文第二则说一说你对该句的理解。_【答案】庄子常常能从人生的绝境中发掘出光明
7、的前景,指出一条实现突围的路径。卫国的哀骀它丑得使天下人惊骇。照常人看来,这是人生的一种绝境。然而在庄子笔下,哀骀它极大地发展了自己的内在潜能,使精神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面对世人认为无可奈何的死与生、存与亡、困厄和通达、贫穷和富有、有才德和无才德、毁谤和赞誉、饥和渴、寒和暑等一切变化,他的内心不为所动,平和、快乐、通畅而不失于愉悦,充满盎然的生机。他高超的德行就在于养成了这种外在事物无法摇荡的内心的纯和。而正是由于他的德行大大超越了常人,人们都忘记了他形体的残缺和丑陋,感受到一种异乎寻常的巨大魅力。3运用“夸张对比”手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述其作用。_【答案】夸张对比手法的运用,更加凸
8、现所言主旨,极具震撼力。不论是写子舆的怪状,还是写哀骀它的丑相,作者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并且还将子舆的怪状与子舆的态度,哀骀它的奇丑与别人对他的尊敬拥戴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中凸现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的巨大力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4.请赏析“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这句话。_【答案】现在完全把天地当作大熔炉,把造化当作大铁匠,往哪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这是子来说的话,他有了病,气喘吁吁地将要死亡。可是他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变成鼠肝也好,变成虫臂也好,无往而不可。这种奇特的思想,显示了庄子对社会人生的同情和关怀。他试图使世人在陷入绝境的时候,
9、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育自解倒悬之苦,实现人生的突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1.悍:凶狠、蛮横。大块:大地。载:这里指给予。佚(y):通“逸”,安逸,这里为使动用法。大冶:有造诣的铁匠。金:与现代汉语不同,古指金属的统称。镆铘:古代宝剑名,也写作“莫邪”。犯人之形:具有了人的形貌。成然:纯然、酣然。2.导、带头。君人:统治别人。君,名词作动词。望:本指月满,这里引申为满。雌雄:在文中指男人和女人。期(j)年:一整年。誉。规:通“窥”,窥察。滑():通“汩”,乱。灵府:精神的宅府,即心。兑:通“悦”。郤:通“隙”,空闲的时间或地方。的弟子闵子骞,鲁国人,有孝行。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或诸侯见群
10、臣皆面向南而坐,故用南面代指君王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所以善吾死也善:善待B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济:拯救C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 信:信任D有过不罪,无功受赏 罪:过错【解析】D项,罪:处罚。【答案】D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第一个“君”译为“主宰、统治”,动词;第二个“君”译为“君主”,名词。B项,第一个“以”为连词,“来”;第二个“以”为介词,“因为”。C项,“恶”都译为“厌恶”,动词。D项,第一个“爱”译为“爱惜”;第二个“爱”译为“喜爱”,都是动词。【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
11、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子环而泣之B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C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D恐吾无其实【解析】A项,“妻子”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妻子”是“男人的配偶”的意思;B项,“以为”是“认为”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C项,“踊跃”是“跳跃”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踊跃”是“形容情绪热烈”的意思;D项,“其实”是“这种实名”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的意思。【答案】B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内保之而外不荡也(代水)B子祀曰:“女恶之乎?”(代你,即子舆)C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代灵府,即心)D寡人丑乎,卒
12、授之国(代这,即国家)【解析】A项,“之”应代像水一样平静;B项,“之”应代得病后丑陋的模样;D项,“之”应代他,即哀骀它。【答案】C5下列句子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唯命之从是必有异乎人者也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不爪剪恶乎往而不可哉不得复使A/B/C/ D/【解析】为被动句;为宾语前置句;为判断句。【答案】B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南伯子葵问乎女偊(y )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
13、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于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庄子大宗师)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而色若孺子孺子:孩童B恶!恶可 恶:可恶C亦易矣 易
14、:容易D已外天下矣 外:遗忘【解析】B项,恶:不。【答案】B7与例句“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安时而处顺B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C七日而后能外物D吾犹守而告之【解析】B项和例句同属于转折关系,可译为“却”。A项,表并列;C项,相当于“以”;D项,表顺承关系。【答案】B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译文:_【答案】灭绝生命的东西没有死,产生生命的东西就没有生。9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副 墨 之 子 闻 诸 洛 诵 之 孙 洛 诵 之 孙 闻 之 瞻 明 瞻 明 闻 之 聂 许 聂 许 闻 之 需 役 需 役 闻 之
15、 于 讴 于 讴 闻 之 于 玄 冥。【答案】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于玄冥。【参考译文】南伯子葵向女偊问道:“你的岁数很大了,可是你的容颜却像孩童,这是什么缘故呢?”(女偊回答)说:“我得道了。”南伯子葵问:“道可以学习而得到吗?”(女偊回答)说:“不!怎么可以呢!你不是可以学习道的人。卜梁倚有圣人明敏的才气却没有圣人虚淡的心境,我有圣人虚淡的心境却没有圣人明敏的才气。我想用虚淡的心境来教导他,恐怕他果真能成为圣人呢?(即便)不是这样,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具有圣人才气的人,应是很容易的。我还是持守着并告诉他,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
16、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后能遗忘外物;既已遗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后便能遗忘自身的存在;既已遗忘存在的生命,而后心境便能如朝阳一般清新明彻;能够心境如朝阳般清新明彻,而后就能够感受那绝无所待的道了;既已感受了道,而后就能超越时间的界限;既已能够超越时间的界限,而后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灭绝生命的东西没有死,产生生命的东西就没有生。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作撄宁。撄宁的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南伯子葵又问:“你偏偏是怎么得道的呢?”(女偊又回答)说:“我从副墨(文字)的儿子那里听说的,副墨的儿
17、子从洛诵(记诵)的孙子那里听说的,洛诵的孙子从瞻明(目视明晰)那里听说的,瞻明从聂许(附耳私语)那里听说的,聂许从需役(勤行不怠)那里听说的,需役从于讴(吟咏领会)那里听说的,于讴从玄冥(深远虚寂)那里听说的,玄冥从参寥(高旷寥远)那里听说的,参寥从疑始(迷茫而无所本)那里听说的。”三、语言表达10另写两个句子填入下面的横线处,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庄子是先秦乃至传统中国的最伟大的批判者,正是他的逍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_,_,_;_,_,_。无论是逍遥、呐喊还是抨击,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者和批判者。【解析】要注意分析例句的隐含要求,既要“形似”,又要“神似”。【答案】鲁迅是现
18、代中国最有力的批判者,正是他的呐喊,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国人;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批判者,正是他的抨击,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种种丑恶。四、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鲁哀公问于仲尼曰是何人者也”,回答1114题。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卫有恶人焉恶:凶恶B未尝有闻其唱者也 唱:倡导C又以恶骇天下 骇:使惊骇D丈夫与之处者 丈夫:古代成年男子的通称【解析】A项,恶:丑陋。【答案】A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介词,向;介词,从。B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项,代词,他;结构助词,的。D项,均为代词,这。【答案】D13下列关
19、于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哀骀它虽然丑得让人惊骇,但他以高尚的德行养成了他内心的纯和,极大地发展了自己的潜能,也产生了巨大的人格魅力。B这则故事意在表明庄子“道”的思想,一个人不管相貌如何,只要道德充实,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受人追捧、受人尊敬的人。C庄子在叙述故事时,描写人物鲜明独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写哀骀它,运用比喻手法,使这一形象生动而又有个性。D这则寓言故事启示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相貌的美丑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心灵美好,才能够真正彰显其人格魅力。【解析】C项,“运用比喻手法”错误,应是“运用夸张手法,造成肖像与内心的强烈反差”。【答案】C14本文中,庄子写到了丑陋的哀骀它,其目的是什么?_【答案】庄子把他置于常人承受不了的绝境之中,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更加凸显了哀骀它的智慧和内在品质的过人之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