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溪蓝溪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王流笔(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1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卷前请先将自己的校名、班级、姓名、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左边的密封线内。一、古诗文阅读(42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论语为政)(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3)子曰:“岁寒,。”(论语子罕)(4),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处也。(论语里仁)(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
2、不复也。”(论语述而)(7)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8)往者不可谏,(论语微子)()已所不欲,(论语颜渊)(10),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7题(30分)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虽回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篇)2.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可见“克己复礼”是孔子以前就有的古语
3、,儒家用之作为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B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C“礼”,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谈到自
4、己虽然不聪敏,但请老师孔子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按礼的要求来克制、约束自己,就可以使人人成为君子,全社会也就可以弘扬仁道,实现理想的大同世界。B“仁”作为道德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化,具有约束性的特点。C“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D孔子一贯主张以礼驭情,以礼约束自己言行,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即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以仁来规定礼,认为依仁而行就是礼的根本要求。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
5、全在于自己,不在他人。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一个人能否为“仁”根本上在于自身能否自觉做到“克己复礼”。C“克己复礼”的“克”是克制、约束、抑制的意思。“己”,自己,这里指一己的私欲。“复”的意思是回复。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孔子对不同学生关于仁的回答,具体也不一样。.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B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C孔子认为,仁应以礼为基础,礼应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
6、合。D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一切都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孔子认为,一旦大家这样做了,天下就可以归于仁道。B孔子认为,仁德的修为,既要靠自己来实行,也要依靠别人的检查督促来完成。C.孔子用克己复礼来回答颜渊所问的“仁”,实际上就是强调人们要通过道德修养来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D这一章,孔子以礼来回答“仁”,实际上就是用礼来规定仁,在他看来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 结合选段,
7、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于孔子提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理解。 (4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注)主硁硁(keng):浅薄固执。斗筲(sho)之人:指见识短,气量狭小的人。(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虽曾有令其羞耻的行为,但
8、当他出使时能不负使命的人。B.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属最后一个层次的。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D.对当朝的执政者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连小人也比不上。(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 “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4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6分)杏花天影姜夔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惟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
9、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注:这首词是思念旧日情人的情词,白石年轻时曾在合肥与两位歌女(姊妹二人)有过一段风流故事,后来“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10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三句写当地实有之物,咏当地曾有之事。然 “绿丝”,却非眼中柳,而是心中柳。B“鸳鸯浦”,江边船泊之地。以鸳鸯名浦,不仅使词藻华美,亦借以兴起怀人之思。C“想桃叶、当时唤渡”,明点所思之人。桃叶是东晋王献之的妾。作者对其仰慕已久。D“待去;倚兰桡,更少驻”,先是一纵,继而一收,波折顿生,感情极其婉曲。11下片写离情别愁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
10、就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二、文化名著阅读(10分)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风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宝钗过生日请戏班唱戏,十分热闹。其中一个小戏子长相似黛玉;众人明白,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这不禁使黛玉自尊心大受伤害。宝玉对湘云使了一个眼色,更令黛玉和湘云气愤。(红楼梦)B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高觉新以优异成
11、绩得到中学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告诉他已经给他在西蜀实业公司找了个职位,让他去公司事务所办事。(家)C.十九岁的聂赫留朵夫,在姑妈的保护下还是十分纯洁的青年。当时他认为女人是神秘的,与玛丝洛娃进行纯洁的精神恋爱,可以放弃父亲名下的地产,分赠给他的佃户;三年后,他在军队里染上恶习:挥霍金钱,喝酒,打牌,玩女人。(复活)D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昭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此! 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平?”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刘禅当了亡国之君。在司马昭的宴会上竟然丝毫不思亡国之痛,甚至“嬉笑自若”。
12、司马昭问他是否思念故国时,他甚至乐不思蜀。后来郗正教他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五日不思。”他转过头来就把郗正出卖了。(三国演义)E当她重新睁开眼睛时,门又关上了,灯笼放在一级阶梯上,只有一个男人站在她面前。一件黑风衣拖到他的脚面,黑风帽遮着他的脸。爱斯梅拉达被判处绞刑,关进了地牢。有一天晚上,弗罗洛秘密地来到地牢,他跪在爱斯梅拉达的面前,坦白了是自己刺伤了弗比斯,并毫不掩饰地向她表达了他的爱意和内心的痛苦。(巴黎圣母院)13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l00字左右)(5分) (1)“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一联赞颂关羽,请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该联的两个故事(2)父母去世后,
13、欧也妮心中的“两个世界”,具体指什么?如何理解两者的“合二为一”?她的心和福音书都告诉她:以后有两个世界需要期待。她日夜沉浸在两种无穷的思想之中,对于她来说,这也许是合二为一的。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依现代观念,能用来治国者须具国家强制力,而音乐只属娱乐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艺术门类。然而,中国古代的四大“法”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都是治国工具。礼记中对这四种“工具”分工讲得极为清楚:“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壹其行,刑以防其奸。”史记
14、中曾对乐治原理有精辟论述:“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作,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于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之声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为什么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么大?现代脑神经学早已解开音乐之所以神奇的奥秘。在人类脑神经中,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着主导作用。
15、原来,是大自然先天赋予人类听觉神经以优先、特殊地位。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在这些看似娱乐的活动中,人们不知不觉被化作规范之人。法律不是万能的,乐与国家兴衰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历史表明凡重礼乐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如周、汉、唐,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如秦、三国。法治实际上是不完善社会不得已使用的工具,未来理想的社会将是新型礼乐大放异彩之时。当然,现时的世界,仍需要以法律为杠杆去治理,“乐”或许是治世的绝佳辅助
16、工具。实际上,中国已经正在复兴着乐及乐治,“礼乐之邦”也正在复活。我们在重法、提倡法治的同时,应给乐及乐治重要的地位,使其尽量发挥作用。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39期。有改动。)14.下面对“乐治”这一概念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B、乐治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治国工具。C、乐治是儒家借助音乐来辅政治国思想的集中体现。D、乐治是指用“良乐”作用于人,促使人行为规范、有序、和谐的治国方略。15.下面不属于史记对音乐功能的论述的一项是()(3分)A、乐自内出。B、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 C、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
17、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D、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1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音乐被当作治国的工具,具有治世的社会功能。B、由礼记可知:在中国古代,儒家治国重礼乐轻刑法。C、尚书大传、礼记明堂位都记载了周公以乐治国的具体做法及得失评判。D、今天,乐或许能成为治世的辅助工具,乐治思想可以为现代治国方略引进一种新思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完成1517题。(15分)亲亲麦子张佐香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
18、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
19、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
20、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
21、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选自诗意的栖居) 1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生动详细地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一生,用词优美,情深意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本文主
22、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条理清楚,又显得很有文采。C.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颇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富有变化。 D.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的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例如在第段,他吃下鲜嫩的麦子就能判断麦子的长势。E.本文作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他在文中运用冷静客观、准确细致的语言,表达了对麦子的情感。18.作者在第段说:“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意?19.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五、写作(7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一名业务员要搭火车到邻
23、镇拜访客户,买了10时到达目的地的车票。等车时,他不停地看手表,车站管理员对他说:“放心,火车向来很准时。”业务员顺利上了车,行驶不久,火车停了下来,过了三分钟还是没开动。业务员急了,跑到驾驶舱,紧张地问司机怎么回事。司机正吹着口哨,欣赏沿途的风光,指指前方,有一头乳牛在铁轨上。司机笑着安慰他:“放心,我们向来很准时。你安心欣赏风景,一会儿就到了。”火车缓缓行进了半小时,又停了下来。业务员又跑去兴师问罪。司机还是笑着回答:“放心,我们向来很准时,马上就会开动。”10时一到,火车准时开进车站,没有丝毫延误。但业务员却因焦躁不安,不仅错失了沿途美景,且身心俱疲,像刚打完一场仗。要求:从这则材料出发
24、,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安溪蓝溪中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每题3分)题号2345691214答案一、古诗文阅读(42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1)(2)(3)(4)(5)(6)(7)(8)(9)(10)7(4分)8.(4分)9(二)(4分)答:10(2)(3分)答:二、文化名著阅读(10分)12(5分)()()13(5分)第( )题答:三、现代文阅读(15分)17(5分)()()18(4分)答:19(6分)答:四、写作(70分)2
25、0.题目2011-2012高二年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1、(1)不知为不知(2)欲速则不达 3.然后知松柏之后 也。4. 不义而富且贵5不以其道得之6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7.思而不学则殆 8.来者犹可追, 9.勿施于人 10.举直错诸枉二、2.D颜渊意思是说自己虽然不聪敏,请让自己按照老师孔子的话去做。3.B(“礼”应是作为道德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化,“仁”是内在的)。4. A (3分)(A、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5.C礼以仁为基础6. B(原文意思是完全在于自己)7. 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
26、仁。(4分)8.这句话孔子强调了一个人的行为要符合礼。不同的时代对礼有不同的要求,孔子所强调的礼有一些已经不适合当代生活了。但是对于那些符合现代道德秩序的礼,却是我们应该遵守的。(4分)9(1) A。“行已有耻”是指用羞耻之心约束自己的行为。(2)不矛盾。(1分)孔子的“信”即守信、讲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信”对人的重要性(2分)。但他并不是片面无条件地推崇 “信”,而是说要懂得在不违背道义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1分)。 10、c“桃叶”此借指合肥情侣。11、示例:运用了反衬,如:“金陵路,莺吟燕舞”,呼应上片“鸳鸯浦”“想桃叶”,以秦淮歌舞欢乐之景反衬作者远别孤舟于
27、漂泊途中思人之悲,别情愁绪更加强烈。拟人,“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潮水人格化。潮声呜咽,好像最能理解我之愁苦,在与我倾诉,更加突出诗人旅途的孤寂与无奈。虚实相生,由莺歌燕舞 “满汀芳草” 的眼前景,联想到日暮移舟寻宿,却不知何处是归宿,更加深沉地表达对自己人生归宿的茫然慨叹。12BC(B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告诉他的是已经给他定了一门亲事,要他早日结亲,料理家事;C.聂赫留朵夫活在母亲的羽翼下。)13、(1)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甘、糜二夫人及关羽被迫降于曹操。但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军中时,并不留恋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即刻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张二人重逢。赤壁之战
28、,曹操败走华容道。曹操以“五关斩将”之事及信义之德向关羽求情,关羽不顾此前与孔明立下的军令状,于华容道义释曹操。(2) 一个世界是爱情,她期待查理能平安回来,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另一个世界是宗教,只有祈祷和信仰才能给她带来慰藉和希望。对于欧也妮来说,长久的孤寂使得爱情就是她的信仰,她的精神支柱,她的祈祷也更多是为了查理。两者自然“合二为一”了。12D (AB概念的类属有误。“乐治”不是娱乐的艺术门类,不是工具。C项是某种特点的诠释。)14C (C项谈的是“礼”而非“乐”。)15C (C句“具体做法及得失评判”无根据。)16(5分)AC(解析:B项,主要手法不是叙议结合,而是描写;文中没有运用
29、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该项说法于文无据。E项,本文的语言不是“冷静客观”的,而是充满热情的。)17(4分)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句子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答案:麦子以它充足的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使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麦子美丽的生命过程、真善美的精神实质也一直启迪着人类,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一点2分)18(6分)解析:要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就必须明白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文章的主旨。从文本来看,作者对麦子是喜爱的、感激的,甚至是赞美的,在答题时,可以此为出发点来进行阐释。答案: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是真善美的一生。人
30、类种植麦子,麦子供给我们营养,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这种关系是美丽的。收种麦子的劳动过程是美丽的,播种麦子就是播种希望,收获麦子是对自己辛劳的奖赏,收种麦子的过程是人类美德闪光的过程。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19改写:语文组购买过U盘的老师就增加到12人了。(或:成了语文组第12位购买者。) 改写:语文组又有12位老师购买了U盘。(改对一句得2分)20该题的写作有两个切入点:从司机的角度看,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自信,因而面对别人的督促能够不慌不忙,从容地欣赏路边的风景;从业务员的角度看,他不懂得享受过程,因而不但错失了沿途美景,还搞得一身疲惫。生命的真谛是享受过程,只会享受目标而放弃享受过程的人,注定要生活在痛苦之中。有一句俗语说得好:放慢人生的脚步,多采集一些路边的鲜花。体裁上可以写成议论文,立足一个观点,或是自信,或是学会享受过程,用时新素材证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