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 一 历 史 试 卷 命题人:郑运春 审题人: 高润峰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 本堂考试90分钟,满分100分。3、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2诗经小雅斯干载:“乃生男子,载
2、寝之床,载农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农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A皇帝制度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严格的等级关系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4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
3、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D国家统一,中央集权5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 “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皇权至上 D君权神授6史记:“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抚万民明庶物;外镇四夷诸侯,内使卿大夫各尽职务。”材料所反映的官职与秦朝官职相同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7费正清认为,“古代中国那种行政权利分散而以家族为基础的封建制度被一统天下的帝制政府所取代以后,官僚统治阶级就有了用武之地。”在古代中国“官僚统治阶级就有了用
4、武之地”开始于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8龚书铎著中国社会通史:“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上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 D分封制9右图是某同学在探究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时所引用的一幅地图(注:当时的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域,而只是监察区)。据图中的信息可知,该图反映了A分封制遗留痕迹明显B郡县制成为主要行政制度C行省制度日趋成熟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10.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的重要措施,下列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其中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
5、中正制” D.“科举制”11北宋建立后,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对宰相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此处“依事系任”原则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宰相职责更明确 B宰相不再参与军务C宰相形同虚设 D宰相权力被分割12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13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
6、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4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开始,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 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日益被分割15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
7、机器”。这一机构是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三司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16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1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必要性 18十九世纪中期,一位身处广东的英国军官的日记中记叙了这样一个场景
8、:“30日上午,一大群一大群的当地居民集合在我们的军营后面,他们衣着简陋,以长矛、盾牌和剑为武器,向我们包围而来”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三元里抗英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虎门销烟 19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根据中外双方的约定,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纯粹华人案件,由中国谳员独自审断。与此相关的是西方人在华的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20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
9、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21.新疆有一座纪念晚清名臣的祠堂,门前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22请判断右图军事路线图反映的侵华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3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
10、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 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A是非正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 B是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 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24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改革团体的建立 25右图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26近代史上
11、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标志着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 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7大刀进行曲如此唱道:“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促使“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华北事变 D八一三事变28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
12、事变C七七事变 D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29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候,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功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短短五天内,参加献金的达五十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这反映出当时A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B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C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 D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30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
13、称赞的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31“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们(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材料中的“大捷”是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32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牵制着大量日军,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国民党将士英勇杀敌,付出了巨大牺牲。下列人物中为国英勇捐躯的国民党将领是A李宗仁 B张自忠 C冯玉祥 D蔡廷锴 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33题27分,第34题25分,共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7分)材料一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
14、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1)结合材料一,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2分)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6分)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
15、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4分) 材料四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2分) 材料五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
16、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5)材料五所述选官制度的主要积极作用有哪些?(6分) 材料六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职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察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的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
17、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6)依据材料六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1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在此前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控制了东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活动,当欧洲人进入这一片领域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中国人也只是把欧洲人视为必须容忍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入侵者,这与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景象非常不同。这种均衡一直到19世纪中期才被彻底击破。根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从1700年到18
18、20年的120年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同期,美国为72%,欧洲为14%,日本为13%,全世界平均增长率为6%。这些数据如此残酷地告诉我们,历史的转折为什么会发生。(1)材料一中讲到的“均衡”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2分)“历史的转折”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2)比较材料二、三所反映条约内容
19、有何相同之处?(4分) 材料四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
20、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3)材料四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4分)材料五(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乱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蒋介石日记(4)材料五反映蒋介石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5分) 材料六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
21、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5)根据材料六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并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8分)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5ABCDC 610ABBDB 1115DDABD 1620DAA
22、AD 2125BCACC 2630DBBDB 3132BB二、非选择题:第33题27分,第34题25分,共5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7分)(1)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国家决策上的失误;使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专制。(2分,任答2点即可)(2)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6分)(3)原因:宰相权力过重(擅专威福)。(2分)措施:废丞相,权归六部,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2分)(4)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2分)(5)积
23、极作用: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素质;使行政管理稳定而有效;促进文化的发展。(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特点: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的保障。(6分,答出三点即可)时代特征: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1分)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1)标志:鸦片战争。(2分) 影响: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2)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4分)(3)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24、社会形成。(2分)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分)(4)变化:从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到持久抗战。(2分)原因: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共产党调整对国民党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形成;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5)特点: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大战场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意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了准备(或提供了条件;或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6分,任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