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度进贤二中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5题,总共50分。)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张光直指出“在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转变的阶段,血缘关系不但未被地缘关系所取代,反而是加强了,即亲缘与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这种亲缘与政治的结合,具体体现为( )A原始社会的“禅让制”B商代的“内外服制”C西周社会的宗
2、法制D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3据礼记记载:“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A严格的等级制度B天子生活的奢侈C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4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D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5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嬴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
3、,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贵族政治彻底瓦解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D分封制受到冲击6秦始皇临死前欲重新改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上帝位。有学者认为,这人为地造就了统治集团矛盾的激化,并最终导致秦朝的短命。材料说明( )A宗法不尊助推了秦朝灭亡B秦朝王位继承不尊宗法C废除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D相权扩大影响皇权加强7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
4、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8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9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评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史家的研究论文D秦简的记载10秦汉
5、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D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11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通判B御史大夫C刺史D监察御史12学者丛日云在从多种维度考察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之后,将其概括为“一”与“多”。他认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对任何外界事物都会将其纳入“一”的框架,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
6、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从史实来看,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1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4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以下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C“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D“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15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
7、“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16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认为:周、秦之败亡在于“周强末弱本以亡,秦强本弱末以亡,本末惟其称也”。结合所学,王安石论及的“本末”应指( )A礼制与法制B君主与宰相C中央与地方D“中学”与“西学”17“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宋朝的这一政治体制旨在( )A防范武将专权B有效分权制衡C加强君主专制D优化基层管理18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
8、、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表明元朝(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地方权力集中行省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19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罢除丞相 设立内阁 设司礼监 六部直属皇帝ABCD20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辅佐皇帝,参与决策21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反映了( )A自明朝开始建立君主专制制度B明朝废丞相,加强了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
9、强D高皇帝是指雍正帝22据太祖实录记载,1385年,明太祖考核了天下布政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员共4117人的政绩,其中擢升者435人,复职者2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罚者171人,免职者143人。由此可知,明初( )A重视对地方的掌控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D官员腐败情况比较严重23明代皇帝的诏敕文书,在“诰”、“命”等基础上增加了“谕旨“。清代初期、细化为“谕”和“旨”,雍正时又独创了“寄信谕旨”,该谕旨大多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旨意撰拟、由皇帝修改,不走正常程序发出,且极为机密迅速。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皇帝独尊的政治地位最终确立B皇帝对国家机器驾驭能力得到提高C官僚制度
10、的运行机制日趋合理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矛盾激化24“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 )A总领全国政务B参与行政决策C传达皇帝旨意D负责监察百官25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有( )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ABCD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5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政,引起管叔,蔡叔等贵族的不满,纣子武庚拉拢二叔
11、起兵,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死在必须,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二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材料三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决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随意推者也。不待
12、始皇并天下,而文物之道尽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2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有关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信息。(4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西周制度设计上存在什么缺陷?(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相”一般指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职务相当的高级官员,他们是帝王的政治助手。材料一 汉初继承秦制,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汉或帝主持政务之后,有意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他在位期间频繁更换丞相,先后用相13人,其中有多人被免职或处死。汉武帝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
13、参议机要。材料二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材料三 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明成祖朱棣设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请回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汉、唐、明三朝中枢的演变过程?3分(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概括汉、唐、明初加强皇帝集权的主要措施?6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皇权和相权的演进趋势?2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
14、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即使在创业人刘邦去世之前,已有不少侯国,因有心和无心的差错,被削被除。这种加强中央统治的政策,至第五个皇帝刘彻在位期间达到极点。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赵匡胤力所能及的地方,中央集权措施执行得既轻快也彻底。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结合材料一判断“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什么制度并分析其产生原因。这一制度产生什么问题,最终如何解决?5分(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赵匡胤“轻快
15、彻底”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指出其有何影响?7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特点。2分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同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
16、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
17、“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的产生方式并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哪种选官制度?并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4分1-5 DCABD 6-10 ADBDC 11-15 BABCC 16-20 CCADB 21-25 CABCD25.(1)有效统治广大的国土,拱卫王室;或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分(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家国同构;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4分(3)问题:宗法制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2分
18、缺陷: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力,不利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以血缘关系为维持纽带,不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定。(随着代数增多而使血缘关系疏远)2分26. (1)汉:内朝或中朝;唐: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明:内阁制度或内阁。3分(2)频繁更换丞相;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废除丞相,设内阁等。6分(3)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最后被废除。2分27. (1)制度:郡国并行制。1分原因:国家地域辽阔,难以用单一中央管辖的办法;2分问题:王国问题。或王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酿成七国之乱。1分解决:推恩令。1分(2)措施:军事:削兵权,充实中央禁军的实力;政治:地方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经济:中央控制地方财政。影响:改变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了“三冗两积”的局面。7分(3)主要特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2分28.(1)方式:世袭。1分原因: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郡县制和俸禄制的推行。4分(2)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3分 演变:德才;门第;考试成绩 3分(3)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和重学风气;加强中央集权。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