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1.商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远近之别,祭祀用品也有简单与隆重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人的祭祀。这说明商代A. 女性地位提高成为重要受祭对象B. 已经正式形成了宗法制和分封制C. 是传统文化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D. 注重借助人伦秩序维护专制皇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商代开始了对祖先的祭祀活动,对中国古代宗法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时期,C符合题意;由材料“祭祀用品也有简单与隆重之分”可以得出对男性和女性的祭祀有着一定的区别,A不正确;B是在
2、西周时期;商朝尚未建立专制统治,D不正确。2.据记载:秦朝在建立之前,领兵作战的都是诸如将军、庶长、大良造、五大夫或客卿等,他们都是临时派遣的,事毕即解除兵权,仍归原职,不设太尉。而秦朝建立后,有太尉一职而无太尉其人。这反映出A. 军权在专制统治中的重要性B. 太尉实际掌握军事指挥权C. 太尉是有职无权的临时官员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领兵作战的都是临时派遣”、“有太尉一职而无太尉其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反映了军权的重要性,必须牢牢掌握在君主手中,故选A项;秦朝没有太尉其人,所以实际掌握军事指挥权说法有误,故排除B项;太尉并不是临时官员,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
3、的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排除D项。3.清初将长城以内的汉地划分为十八行省基本沿用明朝旧制,在东北、外蒙古和新疆则设置了五个将军辖区由中央委派重臣兼管军政民政,在西藏青海则设置办事大臣监管当地事务,在蒙古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度并定期会盟,西南则广设土司,这些做法A. 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B. 表明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C. 大大加强了当时中央集权D.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清初政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这种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当时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巩固,故D选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皇权是否加强,故A选项错误;材料看不出各民族地位的高
4、低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歧视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西南地区广设土司可知在西南地区是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实际控制并未加强中央集权,故C选项错误。4.韩非在五蠹篇中指出:“圣人”不向往久远的古代,不效法成规旧例,而是研究当时的社会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措施。他嘲讽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主义者,就像“守株待兔”的人那样思想僵化,愚蠢可笑。这一思想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 反映儒学理念深入人心C. 符合了社会转型的要求D. 推动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守株待兔”寓意不知变通、死守教条。材料中“韩非”“不向往久远的古代,不效法成规旧例”说明,韩非认为社会历史
5、是分阶段、不断向前发展的。材料中“嘲讽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主义者,就像守株待兔的人那样思想僵化,愚蠢可笑”表明,韩非认为历史不会倒退,复古是不可能的。韩非的这些主张都与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局势相符。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主要是反对墨守成规,没有体现君主至尊,排除;B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影响大,但“深入人心”说法欠妥,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推动儒学成为主流思想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排除。5.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
6、、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徐光启A. 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B. 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C. 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D. 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农政全书中对棉花种植制度、土壤耕作、丰产措施等栽培经验系统介绍,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D项正确;弘扬传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西方的科学技术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不符,B项错误;农书介绍棉花栽培经验不会改变传统农业种植结构, C项错误。6.“美国的联邦大道,各州如果同意修建的话,就会得到相应的补助。教育补助也是这样。各州为了自己的发展,当然希望节省得越多越好,都希望得到联邦中央的补助。所以通过
7、种类繁多的补助,地方各州很多的权力就慢慢地移转到了中央。”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A. 从联邦制到邦联制的转变B. 借助经济手段加强中央集权C. 中央集权高于地方自治权D. 中央和地方是政治契约关系【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所以通过种类繁多的补助,地方各州很多的权力就慢慢地移转到了中央”来看,美国的联邦制中,联邦政府通过经济手段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实现了邦联制向联邦制的转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所拥有的权力范围的变化,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点睛: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联邦制实际上是一种联邦和州的纵向分
8、权,联邦和州在各自权限范围内都享有自由行动的权力。当然,联邦地位高于各州。合众国的宪法、法律和同外国缔结的条约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各州必须遵守。州可以有自己的宪法或法律,但是,凡同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美国通过联邦制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7.南京沦陷的当天,国民政府公布的作战计划指出:“现在我军战法,应于硬性之外,参以柔性,务在交通要线上,纵深配置有力部队,使任正面阻击战斗。同时组织训练民众,使连(联)合军队,共同施行游击。”这表明国民政府A. 认识到不同作战方式配合使用的价值B. 已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9、C. 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D. 转变了对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国民政府认为“硬性之外,参以柔性”“组织训练民众,使连(联)合军队,共同施行游击”等信息可以得出,国民政府认识到应该采用不同战术,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发动训练民众不等于国民政府接受了全面抗战路线;C选项错误,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D选项错误,虽然材料中体现出一定的敌后抗战的思想,但不等于国民政府转变了对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8.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无论合
10、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A. 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B. 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C. 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D. 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观点是“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但“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并不具备合法性,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重视“合法性和权力”,权力不一定是正义的,故C项错误;“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
11、可见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故D项正确。9.1987年6月12日,经济日报头版刊登的读者来信中说:“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过去微利、亏损,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的企业反而是社会主义,现在有了利润的企业反而是资本主义,真是怪事!”由此引发了全社会关于租赁企业姓“资”姓“社”大讨论。这表明A.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日益强化B. 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国人推崇C 国有企业改革即将全面开启D. 国人思想观念亟待继续解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读者来信中可以看出1987年人们对于企业改革性质存在迷茫,说明当时国人思想观念仍需继续解放,选项D正确;材料未反映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而且不符合当时史实,排
12、除选项A;材料主旨是国人对企业改制的迷茫而非赞成市场经济模式,选项B排除;根据材料可见当时改革已经启动,选项C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结合材料时间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人们对改革认识不清,思想方面的滞后、迷茫。10.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但民间仍习惯使用阴历。1915年元旦,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新年气氛,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了了之。民国改历失败表明A. 西方近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B. 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
13、会发展C. 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D. 应该继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新年气氛,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了了之”可以看出民国改历失败主要原因是不继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故D项正确。说近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是以偏概全,A错误。民国改历失败表明民国时期新的节日不认可,并不能表明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会发展,B错误。材料的内容没有反映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D错误。11.白寿彝
14、主编的中国通史卷十二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见下表)。这些数据反映出时间18401895年18951911年1911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5年19451949年国家英国英国日本美国美国美国数量(万元)802633955696271196926209647918比重(%)82528.144.237.375568.1A. 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B. 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C. 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D. 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看不出英国不断的下降,只能看出到辛亥革命之前是有下降趋势,A错误;材料只能看出从
15、1927年以后美国的投资额不断增长,不能概括整个近代的特征,B错误;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并没有占据第1位,只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占据第1位,C错误;从1895年到1911年英国的投资额比重明显下降,丧失了绝对的优势,D正确。12.1935年4月,国民政府在贵阳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随后,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指出“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这反映出国民政府A. 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B. 顺应政府干预经济的世界潮流C.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积蓄国力准备对日本全面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的国
16、民经济建设运动体现的是国民政府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A选项符合题意。顺应政府干预经济的世界潮流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干预,C选项排除。对日本全面战争始于1937年,排除D。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中国的现代型。第一是中央集权之更加强,第二是社会阶级之更消融。魏、晋以下的门第势力,因公开考试制度之长期继续,已彻底消灭,商业资本难于得势,社会上更无特殊势力之存在。我们若把分裂性及阶级性,认为封建社会之两种主要特征,则宋代社会可说是距离封建形态更远了。然而正为此故,遂使宋代社
17、会,在中国史上,显为最贫弱,最无力,一个中央政府高高地摆在偌大一个广阔而平铺的社会上面,全国各地区,谁也没有力量来推动一切公共应兴应革的事业,像水利兴修,道路交通一到金胡南下,中央政府崩溃,社会上更无力量抵抗或自卫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 市民性社会或者也称市民社会,首先是基于新市民阶层的基础之上为此它需要特定的机制:市场、批判性的舆论、拥有宪法和议会的法治国家。在这个社会政治性的目标中包含了一个新的生存蓝图,它立足于工作、成就和教育(而非出身),立足于理智和对理智的公开运用(而非传统),立足于个人竞争以及伙伴式的共同体之上,它批判旧政体的核心元素;反对专制、反对世袭特权、反对等级的不平等、也反对教
18、会宗教原教旨观念。该计划虽然植根于新形成的市民阶层,但它却趋向于一个针对所有人的计划,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模式,它基于全体市民公民意义上的全体市民的自由、平等和参与(编者注:本文是尤尔根柯卡对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德国市民阶层和市民性的探讨。)节选自尤尔根柯卡在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的演讲稿(1)根据材料一,概述宋代“平铺社会”的表现,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德国市民社会的特点;并对材料一、二的两种“社会”做简要分析。【答案】(1)“平铺社会”的表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社会阶级进一步消融;门第势力削弱至消灭;传统封建社会中的分裂性及阶级性弱化。原因:北宋中央集权
19、不断加强,形成强干弱枝的局面;宋代采取重文轻武、分化事权的政策;科举制使更多寒门学子入仕,彻底削弱门阀贵族势力;商品经济发展,使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农村租佃关系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削弱。(2)特点:提倡自由、平等;强调市场;舆论监督;法治宪政;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分析:宋代的平铺社会,是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但并没能催生新的经济和新的阶级,依然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调整,因此没能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而德国的市民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提出的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对德国的社会转型起到了
20、推动作用。【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的社会转型。从宋朝的“平铺社会”、德国市民社会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第一小问,宋代“平铺社会”的特点,根据材料中宋代以后“开始走上中国的现代型”及“中央集权之更加强”“社会阶级之更消融”“门第势力已彻底消灭”,可以阐述“平铺社会”可知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社会阶级进一步消融;门第势力削弱至消灭;根据材料“分裂性及阶级性,认为封建社会之两种主要特征,则宋代社会可说是距离封建形态更远了。”可知分裂性及阶级性弱化。在分析原因时,要结合“平铺社会”的特点进行分析。宋代“平铺社会”实质上是中央集权弱化地方权力的社会,因此,根据材料“一个中央政府高高地摆在
21、偌大一个广阔而平铺的社会上面”及所学知识,可以明确“平铺社会”形成原因与宋初以来实行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重文轻武的政策有关。“平铺社会”看似“平等”是因为“社会阶级之更消融”,这与宋代科举考试的改革离不开。此外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市民阶层产生,而市民文化则进一步推动看似“平等”的“平铺社会”。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导致自耕农土地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土地,而租佃关系的发展,进一步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促使“平铺社会”形成。(2)第一小问,根据“基于新市民阶层”,可以判断德国市民社会是建立在不同于旧阶级的社会基础上,因此其建立“需要特定的机制:市场、批判性的舆论、拥有宪法和议会的法治国家”,
22、可以概括总结其特点为强调市场、舆论监督、法治宪政;根据材料“立足于工作、成就和教育(而非出身)”,得出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根据材料“反对专制、反对世袭特权、反对等级的不平等、也反对教会一宗教原教旨观念”和“全体市民一公民意义上的全体市民一一的自由、平等和参与”,总结出市民社会还具有自由、平等的特点。第二小问,分析两种“社会”时,主要从其出现的背景、性质和影响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平铺社会”是建立在封建制度上,虽然“宋代社会可说是距离封建形态更远了”,但“一个中央政府高高地摆在偌大一个广阔而平铺的社会上面”,就此可以得出“平铺社会”下虽然有新因素发展,但是无法实现中国近代化道路,只是
23、封建社会的内部调整。从时间19世纪判断,这时期的欧洲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这时期德国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资本主义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实力不断增强,带来的是德国市民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而且伴随着19世纪初拿仑的对外扩张,启蒙思想传播到欧洲各地,因此在这样的市民社会下,有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对后来的容克地主阶级也产生了影响,因此说19世纪德国自市民社会推动了德国的社会转型。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著作关于鸦片战争主要观点的对比。时间名称主要观点1903年商务印书馆中国历史教科书只介绍了战争过程和南京条约的内容
24、1907年宏文馆中国历史讲义南京条约后,“鸦片输入已多,由是国势遂衰,内忧外患交迫已矣”1913年中华书局新制本国史南京条约后“法美俄等国,皆援例缔约。交涉始多,于是流毒遍于中国矣”1922年商务印书馆新著本国史以毒物的蔓延与通商大局的发展为题讲述鸦片战争1929年中华书局高中本国史对江宁条约的内容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协定关税”对中国影响最大1930年北新书局高中本国史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第一步1933年世界书局初中本国史是中国外交的失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现阶段的落后与困难归因到这场战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25、,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国人对鸦片战争危害的认识日益加深。由于中国长期天朝上国意识和闭关锁国影响,中国入近代对外交观念认识不足,因此1903年的版本只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南京条约的内容,说明还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与危害。随着清王朝统治的瓦解、民主革命的兴起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国人对近代民族危机加深和社会落后的反恩日益加深。此后版本对鸦片战争所带来的鸦片泛滥和国家主权受损等危害进行了讲述,说明对鸦片战争危害的认识日益加深。总之,随着近代社会不断发展,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逐渐深化。(观点和总结,论述部分。其它观点言之有理也可得分,论述部分注意史论结合。)【
26、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所给的表格进行分析,就其中的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归纳出一个论题,然后进行简要阐述,阐述需要做到史论结合。由表格可以看出,1903年版的著作内容是“只介绍了战争过程和南京条约的内容”,1907年则涉及到了背景,1913年涉及到了结果和影响,1922年和1929年则对相关内容又有了新的补充,故据此可以得出“中国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逐渐深化”的论题,然后结合题干中的时间选择任何两点或更多信息以及所学知识,从其深化的表现和原因角度分析即可阐述清楚。点睛: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一般考查史论结合和论从史出的能力,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考查
27、的重要内容,所以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题目的要求到底是什么,而不能受所练习的题目影响,问什么答什么,注意主题和观点是有区别的。非常需要注意的第一点是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选官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武则天在革故鼎新时,并未废除科举制,但又打开其他的选官之门。这一时期选官的公开和开放,在中国古代史中,是极为罕见的,几乎到了人人都有资格当官的地步。主要途径有自举、告密、试官
28、、贡试中废糊名制、殿试以及开武举等。她深知官员的冗滥必然导致腐败,造成致命的危害,因而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防范纠正。例如,她大力鼓励告密行为。这往好处说,就是充分发挥群众对官员的监督作用。凡举报犯有罪行过失的官员,一经查实,不管举报者以前是干什么的,一律授官。特别应强调的是,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摘编自贾三强武则天时代的廉政建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则天的选官措施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武则天推行告密措施的效果。【答案】(1)措施:完善科举制;提倡自荐;鼓励告密授官;等等。影响:扩大了官员选拔的途径,有
29、助于社会才能之士的涌现,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是,这也导致了官员众多、鱼龙混杂,容易滋生腐败等行为。(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简评:告密措施对防止和抑制腐败、稳定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人人自危的局面,不利于官员积极性的发挥;告密也成为一些人谋取私利的手段,造成冤假错案的发生;等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武则天的选官措施主要包括科举制度方面、自荐制度的推行以及告密制度的推行,按材料一的内容多方面概括即可。(2)武则天推行告密措施的效果基本可以照抄材料,主要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
30、面两方面分别论述,例如,积极方面告密措施充分发挥群众对官员的监督作用,消极方面告密措施同时也会造成人皆重足屏息即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973年12月3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召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此前,联合国曾于1958年2-4月和1960年34月在日内瓦举行过两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大国的控制,把领海规定为12海里,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愿望,所以,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举行本身,就是对海洋霸权主义者的重重的一击。与会的国家共有167个。美苏则对会议采取抵制态度。它们先以“时权不成熟”为借口进行阻绕,后又一反常态,提出海块通行、捕鱼、科研等问题的“
31、一揽子解决方案”。企图使会议达不成协议。但是,经过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一致的努力,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历时9年、共举行了11期,16次会议,最后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共320条,另有9个附件。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产生的主要影响。【答案】(1)历史背景:不结盟运动迅速发展;美苏对海洋的争夺较为激烈;民族独立运动及要求维护自身海洋权日益高涨。特点:会议内容专一及目标明确;历时较长;参与国家较多。(2)影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第三
32、世界的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胜利,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日内瓦举行过两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大国的控制”的信息以及所学从政治、海洋和民族独立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历时9年、共举行了11期,16次会议”的信息从时间、目标和参与国家回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冲击两极格局、反对霸权主义以及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角度回答。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刘半农(1891-1934年),名复,原名寿彭,晚号曲庵,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他1891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
33、11年投身辛亥革命,1912年后的五年在上海以写作为生。1917年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授。其间,投稿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1920-1925年赴英法留学,回国后继续在北京大学任教。1934年赴绥远、内蒙古一带考察方言,不幸染病,病逝。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称(新青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展开。刘半农作为新青年四大“台柱”之一,大力提倡文学革命,著有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应用文之教授通俗小说之积极教训与消极教训中国之下等小说等一系列重要文章,不仅是对“民主科学”的阐述,更是对“个性解放”的诠释。刘半农去世前几年写桐花芝豆堂诗集,做文言文,有人称
34、之为“落伍”。刘半农说:“十年前,我们对于文言文也曾用全力攻击过,现在白话文已经成功了气候,我们非但不攻击文言文,而且自己也要做一两篇玩玩。”并且,他并不会因为害怕被称为“落伍”而改变自己,丢了自己。(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半农的主要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刘半农前期的“先锋”和后期的“落伍”予以简要评价。【答案】(1)主要活动:参加辛亥革命;积极倡导文学革命;积极传播西学。(2)评价:投身辛亥革命和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思想先进,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去世前做文言文,并不怕被认为“落伍”,对新文化运动局限性有反思;敢于表达真实自我。【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刘半农的主要活动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投身辛亥革命、大力提倡文学革命、积极传播民主、科学等西学知识等均是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的。(2)刘半农前期的确是“先锋”,因为他投身辛亥革命、大力提倡文学革命、积极传播民主、科学,但后期即去世前做文言文并不“落伍”,因为他这样做是对新文化运动进行反思,并且还能证明刘半农敢于展现自我、表达真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