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青铜器铭文记载,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 抑商政策弱化B. 世官制受挑战C. 井田制度松动D. 礼乐制度崩坏【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井田制度之下,井田只能世代继承,不能转让和买卖。由材料“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说明存在井田
2、买卖,井田制度松动,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商业的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的问题的,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礼乐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开礼贤下士之风,战国时期诸侯招贤已蔚然成风。史记秦本纪载,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向天下士人广发求贤令,开出了“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丰厚条件。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 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B. 法家思想已取得了独尊地位C. 私学出现动摇了王室的统治基础D. 士阶层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等信息结合所学
3、可知,战国时期士阶层借助社会变革之际,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阶层出现了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和明朝初期仍然有分封制;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法家思想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王室统治基础的动摇。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A. 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B. 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 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作用D. 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
4、【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举荐孝廉”等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以德行和才能为标准为国家选用官员,德被置于首位,表明汉武帝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推恩令及削弱地方诸侯的内容;B选项错误,汉武帝推行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D选项错误,分科考试是科举制的特征,汉武帝时期并未实行。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下表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镇户兵比例表镇别户数兵数户:兵兵数出处魏博74498700001.1:1旧唐书卷一二七洪经纶传成德63604500001.3:1旧唐书卷一四四阳惠元传武宁37251300001.2:1全唐文
5、卷七一六使院新修石幢记泽潞26059200001.3:1旧唐书卷一三二李抱真传淮西12867500000.3:1旧唐书卷二一四吴元济传由表可以推知,唐代中后期A. 藩镇拥兵自重脱离中央控制B. 战事多导致军事参与率较高C. 朝廷军队征兵标准日趋严格D. 呈现出北强南弱的战略态势【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镇户兵比例较高。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剧烈,藩镇之间和中央与藩镇之间的战争频发,导致军事参与率较高,士兵征发较多,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并非所有的藩镇拥兵自重脱离中央控制,结合所学可知,即使是割据的魏博、成德等河朔藩镇也并未完全脱离中央;
6、C选项错误,材料中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镇户兵比例较高,其征兵标准较低;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南北方藩镇的情况。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5.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息,历代因之,皆享国久长,民不思乱。”这句话着重强调宋代A. 文臣治国政策的重要性B. 地方设置通判的必然性C. 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D. 完善三省体制的进步性【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易以文臣牧民”信息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因此A选项
7、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太祖文官治国的重要性,并未涉及地方通判的设置;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与中央的三省体制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东汉初年,政府实行“授试以职”制度,规定察举或辟召的吏员,都要先经过一年到十年的 试用期,这一制度( )A. 有利于提高官吏文化素质B. 扩大了汉代统治阶层的范围C. 强化了官员能力考察要求D. 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求【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察举或辟召的吏员,都要先经过一年到十年的试用期”,说明“授试以职”制度强化了官员能力考察要求,故C符合题意;“授试以职”制度并非以
8、考试成绩选官,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选官的范围,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 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 )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 促进了国家管理机制的完善C. 丰富了皇帝决策的信息来源D. 制约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官员向皇帝汇报包括绅民动向、官员言行、雨水、米价等信息,说明密折制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密折制提高了
9、中央政府的政效率,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密折制促进国家管理机制的完善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是说明密折制度官员的职能不能得出密折制度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故D项不符合题意。8.汉书外戚传:“夫女宠之兴,由至微而体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对此材料合理的解释是汉代A. 最高统治者大多昏庸无能B. 宰相权力受到明显压制C. 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D.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态【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看到,君主身边的外戚权力增加,地位显赫这是君主专制时形成发展的表现,因此D项正确。最高统治者大多昏庸无能无
10、法从材料中体现,不符合史实,A错误。宰相权力受到明显压制无法解释材料,因为有的外戚本身就担任宰相职位,B错误。C说法既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点睛】本题以汉书外戚传中记载外戚得宠内容切入,考查了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态。9.据学者研究唐朝羁縻制度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唐朝羁縻制度基本情况表羁縻类型数量基本情况中原政权对其发文格式在唐朝军事力量笼罩之下的地区约70其长官由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并进行象征性的进贡,但是负有一些责任,如忠于中原政府等。中原政权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文书用“敕”。内属国约14如渤海、疏勒等,一般封为都督或郡王,有着自己的领土,但
11、是其首领的政治合法性来自于中原政府的册封,不能自主。中原政权将其视为臣下,文书用“皇帝问”。“敌国”和“绝域之国”约16如吐蕃、回纥等,虽然可能亦有册封,然多为对现实情况的追认,其首领的统治合法性并不依赖中原政权的册封。中原政权的文书多用“皇帝敬问”。由此可知,唐朝羁縻制度A. 朝廷无法控制羁縻州县B. 激化了中原与边疆矛盾C. 旨在推动儒家思想传播D. 有利于维系多元一体格局【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看到,大多数羁縻州、县或内属国至少在形式上听从中央号令,这有利于维系多无元一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因此D项正确。唐朝的羁縻制度是控制少数民族地区的措施,A错误;唐朝的羁縻制度是缓和了中原与边
12、疆的矛盾,不是激化了矛盾,故B项错误;唐朝的羁縻制度主要是维护统治,并不是推动儒家思想传播,因此C项错误。10.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写道:“罗马法,尤其是罗马契约法以各种思维方式、推理方法和一种专门术语贡献给各种各样的科学,这确实是最令人惊奇的事。在曾经促进现代人的智力领域的各种主题中,除物理学外,没有一门科学没有经过罗马法律学滤过的。”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A. 罗马法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B. 罗马法的私法精神渗透到近代社会生活C. 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D.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顺应资本主义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尤其是罗马契约法以各种思维方式、推理方法和一种专
13、门术语贡献给各种各样的科学”“ 没有一门科学没有经过罗马法律学滤过的。”等信息可得出,材料强调罗马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B正确;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制度,近现代社会不符合,排除A;C项表述绝对,罗马法是法律,与自然科学的形成没有必然关系 ,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资本主义发展,只涉及到自然科学,排除D;11.有学者指出,在古代雅典,“个人实际上不受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因为它不允许一个公民比其他公民更优秀,在这种制度下,个人的地位总是危在旦夕,一夜之间可能从最高自由堕入苛酷的奴隶状态”。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代雅典A. 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B. 公民个体利益服从于城邦利益C. 进行了民主政
14、治的最早尝试D. 公民参政议政范围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个人实际上不受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个人的地位总是危在旦夕”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代雅典民主的实质是,民主制度就是一种进行集体决策的统治体系。这就意味着社会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其主要依据是古代雅典公民个体利益服从于城邦利益,少数服从多数,因此B选项正确。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和公民参政议政范围不断扩大都不能说明古代雅典牺牲个人利益,推崇公民集体利益至上,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2.“在意大利城市的商业和政治社会里,需要实用
15、的知识,需要管理社会生活的科学,需要最严格意义的文明。而这一需要是以恢复研究久被忽略而尚未完全忘了的古罗马法律来适应的。”这段话说明A. 罗马法复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B. 罗马法维护了新兴资产阶级利益C. 文艺复兴以阐释古典文化为旗帜D 人文主义传播助推近代科学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在意大利城市的商业和政治社会里的发展需要是以恢复研究罗马法来适应的,这说明罗马法复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制阶级的利益,并非资产阶级的法典;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恢复研究罗马法来适应意大利城市中商业和政治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是强调文艺复兴的旗帜
16、;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近代科学产生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3.公元前399年,雅典陪审法庭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苏格拉底。这充分暴露了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严重缺陷是()A. 泛滥为暴民政治B. 民主具有极端性C. 法律缺乏公平、公正性D. 公民的素质有待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内容,“雅典陪审法庭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苏格拉底”,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滥用权力的极端性,故答案为B项;A项夸大了这一事件的影响,排除;C项不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民主政治本身的问题,排除D项。14.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有人缔结抵押自身或转让物件契约,而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那么当
17、时所作的诺言不得违反”。民法大全规定,“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两则材料均强调罗马法A. 保护私有财产B. 反对刑讯逼供C. 重视证据D. 重视契约【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这些信息可以看出两则材料均强调罗马法重视证据,所以本题选C项;ABD三项都是罗马法的特点,但与题意不符。15.从汉高祖到汉宣帝,都在关中以帝陵为中心设置陵县,直属于九卿之首太常管辖,并迁徙关东豪强大姓、富商大贾充入陵县。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充实关中B. 牵制豪富C. 奉守帝陵D. 强干弱枝【答案】D【解析】【详解】从汉高
18、祖到汉宣帝迁徙关东豪强大姓、富商大贾充入陵县,目的是强干弱枝,打击和限制豪强大姓、富商大贾势力发展,故D正确;充实关中、牵制豪富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B;材料举措目的是加强对豪强大姓、富商大贾的控制,并非奉守帝陵,排除C。16.在宋代,官僚士大夫与富人联姻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文人进士及第还未做官,就选择富有者为妻;更有甚者,真宗年间有朝廷命官居然为娶一有钱妇人而发生争执。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经济发展引起价值观念变化B. 文人的道德水平滑坡C. 冗官局面导致官员待遇下降D. 官员的自身素质低下【答案】A【解析】【详解】宋代是商品经济十分繁荣的时期,官僚士大夫与富人联姻的现象大量存在,反映人们
19、思想观念、婚姻观念、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变化,故A正确;材料反映出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冲击,并非道德水平滑坡,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官员待遇下降,也不能说明官员的自身素质低下,排除CD。17.下表为清朝顺治嘉庆年间人口和耕地面积统计表。据此可以推断年代人口(亿)耕地面积(万亩)顺治18年(1661年)0.19152850康熙六十年(1721年)0.25673564雍正十二年(1734年)0.27389013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70811嘉庆十七年(1812年)3.61679152A. 人多地少的矛盾得到缓和B. 小农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C. 传统经济政策有必要调整D. 国
20、家控制的土地资源减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表清朝顺治嘉庆年间人口和耕地面积统计表,可以看出,人口剧增,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促使在土地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因此传统经济政策有必要调整,故选C;题干统计表中人口和耕地面积的数字变化可以看出,人地矛盾突出,并没有体现矛盾得到缓和,排除A;题干统计表体现人口越来越多多,耕地并没有大幅增长,没有体现小农经济负担日益加重,排除B;题干统计表体现人地矛盾严重,主要是人口原因是人口增长速度加剧,并没有体现国家控制的土地资源减少,排除D。18.186O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在谈判涉及的惩凶、赔款等
21、问题上,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利益,其态度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这反映了美国A. 国力强大不屑于炫耀武力B. 与英国侵华存在本质差别C. 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D. 因内战正酣无力派兵远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利益,其态度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可知,美国为了自身的侵略利益采取与其他列强不同的政策,说明美国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C正确;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A表述不恰当,排除;美国和英国侵华策略不相同,但侵略的本质是一致的,排除B;美国1861年内战开始,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
22、的关键信息是“为取得清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利益,其态度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9.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A.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B.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C. 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D.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可知,历
23、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故D正确;A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排除B;材料反映历史选择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无法体现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排除C。20.下图为漫画家廖冰兄的作品从以时间换取空间到以空间换取时间(1937年),时钟的上半部分表示防守阶段,下半部分表示反守为攻阶段。该漫画意在说明A. 八路军是防御阶段的抗日主力B. 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C. 正确的战略是抗战取胜的关键D. 中国必定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答案】D【解析】【详解】时
24、钟的上半部分表示防守阶段,下半部分表示反守为攻阶段。防守阶段中国的武器只有大刀,由于正义的中国越战越强,反攻阶段有了好的装备,中国定能把日本赶出去,换回中国自己的空间,说明中国必定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故D正确;漫画无法体现八路军是防御阶段的抗日主力,排除A;从漫画也不能看出国共两党各自实行的抗战路线,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抗战的战略是否正确,排除C。21.有学者指出:“21世纪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如果为了达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而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也是符合了农民意愿,增加了农民利益。”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 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
25、不合理性B. 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C. 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D. 推行土地整合违背了经济规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也是符合了农民意愿,增加了农民利益”可知随着土地细碎化给农民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农业的发展必须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故选B项;材料论述的是土地细碎化的负面作用和农业发展的出路,并没有涉及家庭经营模式的问题,排除A项;土地私有化不符合我国国情,排除C项;推行土地整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排除D项。故选B。22.提米斯托克利战功卓著,亦是民主制最激进的支持者,却被政客煽动起来的雅典公民放逐。陶片放逐制无疑是民主选择和惩罚领导人的重要方式,在
26、雅典因为宗教、道德和政治的理由经常使用。民主制天然有压制少数的倾向,专制则天然有压制多数的可能。这反映了A. 雅典公民很容易被政客煽动B. 直接民主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C. 陶片放逐制有利于防止专制D. 民主制比专制更加具有优越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被政客煽动起来的雅典公民”可知,雅典的直接民主容易被一些政客利用,“陶片放逐制无疑是民主选择和惩罚领导人的重要方式”说明陶片放逐制通过多数人的民主压制少数人,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直接民主的弊端,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陶片放逐制的弊端是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政,C是陶片放逐制的积极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民主
27、制天然有压制少数的倾向,专制则天然有压制多数的可能”说明民主制和专制都存在弊端,因此无法比较哪个更优越,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被政客煽动起来的雅典公民”“陶片放逐制无疑是民主选择和惩罚领导人的重要方式”,联系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分析解答。23.1791年4月,法国国民议会宣布,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1792年,宣布男女双方依据同样的法律理由来进行离婚,实现个体的自由,确立起了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的原则,追求幸福的权利中就包括着离婚权。这说明当时的法国A. 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B. 女权运动开始兴起C. 革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D.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法国
28、国民议会宣布,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体现了启蒙运动提倡的平等、自由、天赋人权的思想,说明法国大革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女权运动开始兴起,排除B;材料反映法国国民议会宣布的内容,无法体现社会风气是否开放,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离婚是人的天赋权利”,联系所学启蒙运动的思想和影响分析解答。24.苏俄从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背口
29、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A. 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C. 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D. 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1919年”可知,这时的苏俄采取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和自由贸易,“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民众对于取消自由贸易政策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民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排除C项;D项不属于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是基本上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市场,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这一政策远远超出了俄国社会
30、能够承受的水平,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5.下图为美国iPhone手机厂商苹果公司的利润分布图(2010年),这表明A. 中国劳动力在当时最为廉价B.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利益分配失衡C. 美国掌握苹果手机核心技术D.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iPhone手机的利润分布结构图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拥有核心技术获得的利润最大,居于有利地位,说明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利益分配失衡,故B正确;图片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劳动力在当时最为廉价,排除A;C不能全面概括图片信息,排除;材料反映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利益分配失衡,即经济全球
31、化的消极影响,D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发生在宋代的结构性社会变迁,使城市中诞生了一个庞大的贫民阶层。宋朝政府自觉负起了向贫民提供福利救济的责任,逐渐建立了完备的社会救济体系。宋政府按照居民的家庭财产多寡,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户等,作为国家划定救济对象的参考标准。宋朝也开始出现了接近现代意义的“贫困线”概念:凡田产20亩以下或者产业50贯以下的家庭,即为生活在贫困线下的“贫民”。宋朝的贫民救济主要由两个系统组成,一是宋神宗熙宁十年施行的“惠养乞丐法”(凡贫困人口,均纳入乞丐范围),一是宋哲宗元符元年颁行的“居养法”。简单地
32、说,“惠养乞丐法”指由政府给贫民发放米钱;“居养法”则指由国家福利机构收留无处栖身的贫民。这两种救济都是定时的、制度化的。此外,还有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这类临时性救济虽然是不定时的,但也常年有之。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等材料二 英国从都铎王朝(14851603年)开始,流民和贫困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政府对救济问题的干预加强。都铎君主在济贫问题上采取了两分法态度:一是国家对没有工作能力的群体承担责任,二是严厉惩罚不愿工作的“懒汉”。1601年的济贫法将济贫措施分为三类:第一,没有劳动能力的穷人由国家提供救济;第二,有工作能力者接受救济须接受政府强制性的工作安排;第三,有工作能力而拒
33、绝工作者接受济贫院的院内救济。该法虽是全国性的立法,但赋予地方相当大的权利,每个教区由监督官管理救济事务,监督官由地方任命。到18世纪后期,这种以教区为基础的济贫方式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失业与贫困问题。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与此同时,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工人们反对现有的济贫法,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于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步在英国创立,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摘编
34、自刘成、奚慧玲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政府济贫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的原因并说明中英济贫的主要区别。【答案】(1)措施:划分户等,确定救济对象;颁行“惠养乞丐法”和“居养法”,对贫民进行定时的、制度化的救济;实行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2)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失业和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原有的救济方式存在弊端;自由主义思潮的蔓延;工人们的斗争。区别:直接目的:中国宋代济贫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英国近代的济贫除维护社会稳定外,还有惩处“懒汉”的目的。代表的阶级利益:中国宋代济贫仅代表地主
35、阶级利益;英国近代济贫后来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法律执行力度:中国宋代济贫不具有强制性;英国近代济贫具有强制性。济贫主体权力:中国宋代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英国权力分散,地方政府权力较大。济贫方式:中国宋代为单纯的救济;英国除了救济方式外,后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解析】【详解】(1)当时政府济贫的主要措施,根据“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户等,作为国家划定救济对象的参考标准”,可以分析得出划分户等,确定救济对象;根据“惠养乞丐法指由政府给贫民发放米钱;居养法则指由国家福利机构收留无处栖身的贫民”,可以分析得出颁行“惠养乞丐法”和“居养法”,对贫民进行定时的、制度化的救济;根据“还有临时
36、性、赈灾性的救济”可以分析得出实行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2)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到18世纪后期”“这种以教区为基础的济贫方式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失业与贫困问题”“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工人们反对现有的济贫法”等信息,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失业和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原有的救济方式存在弊端、自由主义思潮的蔓延和工人们的斗争等方面来回答。中英济贫的主要区别,可以根据材料信息,从直接目的、代表的阶级利益、法律执行力度、济贫主体权力和济贫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来回答。27.材料一 明代前期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邱浚在大学衍义补指出:“本朝制,铜钱、宝钞相兼行使,百年于兹,未之
37、改也。然行之既久,意外弊生,钱之弊在于伪,钞之弊在于多。所以通行钞法者,臣请稽古三币之法,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以中下二币为公私通行之具,而一准上币以权之。”又说:“既定此制以后,钱多出钞以收钱,钞多则出钱以收钞,银之用非十两以上禁不许以交易,银之成色,以火试自者为准。宝钞铜钱,通行上下,而一权之以银,足国便民之法,盖亦庶凡焉。” 摘编自杜车别邱浚的思想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于民国二十二年实行废两改元的措施,确立了银本位制,废除银两,改行银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银元铸造权专属中央造币厂,每元重量为26971克,成色为银占88%、铜占12%,每元含银234934克。废
38、两改元的实施,统一了本位币,有利于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为进一步实行币制改革创造了条件。但是,废两改元后,辅币、纸币等货币仍未统一,货币制度仍然混乱,商品的正常流通和交易仍受到影响。因此,货币制度仍需要进一步改革。 摘编自许涤新等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货币使用方面的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和明政府币制改革的共同点及启示。【答案】(1)特点:白银成为流通中的重要货币;银、钱、钞三币通用;日常交易以宝钞和铜钱为主,大额支付以白银为主;白银与宝钞、铜钱之间保持法定(或固定)比价。(2)共同点:银币与纸币并行;银币是流通中的重要货币;白
39、银受政府管控。启示:政府要不断调整自身的政策,与社会现实相适应;要重视国家金融财政政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解析】【详解】(1)明朝货币使用方面的特点,根据“本朝制,铜钱、宝钞相兼行使,百年于兹,未之改也”“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以中下二币为公私通行之具,而一准上币以权之”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白银成为流通中的重要货币,银钱钞三币通用,日常交易以宝钞和铜钱为主大额支付以白银为主;根据“宝钞铜钱,通行上下,而一权之以银”,可以分析得出白银与宝钞、铜钱之间保持法定(或固定)比价。(2)南京国民政府和明政府币制改革的共同点,从“废两改元后,辅币、纸币等货币仍未统一”可以看出银币与纸币并行
40、;从“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可以看出银币是流通中的重要货币;从“银元铸造权专属中央造币厂”可以看出白银受政府管控。其启示可以根据材料信息,从政府要不断调整自身的政策、要重视国家金融财政政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来回答。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八国联军之役后,清政府命各省在年内严法绿营、防勇十分之二三,在原有各营中精选士兵成立常备、续备、巡警等军。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总理练兵事务;各省设督练处。1904年,正式划定军制,规定新练军队分常备、续备、后备军三种,并规定招募应征、官制、训练等一切制度。l905年,统一全国新军编制为三十六镇,按省分配,限年完成
41、。新政开始后,清政府下令在全国一些重要城市设立各种军事学堂,以满足新军扩编的需要。此外,还设立速成陆军学堂和速成师范学堂,以应各镇所需的军官、教习之用。由于军队成分的变化和知识化程度的提高,使得中国人向来鄙视军人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些士绅也自愿充任新军的将佐。新军比起旧军来,确实表现为一种力量,但这种新的力量对腐朽的清王朝来说,却是一对深刻的矛盾。摘编自陈旭施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军制改革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军制改革的影响。【答案】(1)措施:裁汰绿营、防勇,精选士兵成立新军;成立练兵机构;制定各项制度;统一新军编制,按省分配;设立军
42、事学堂。(2)影响:推动了军队近代化;改变了鄙视军人的传统观念(提高了军人的地位);新军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解析】【详解】(1)措施:根据“清政府命各省在年内严汰绿营、防勇十分之二三,在原有各营中精选士兵成立常备、续备、巡警等军”得出裁汰绿营、防勇,精选士兵成立新军;根据“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总理练兵事务”得出成立练兵机构;根据“并规定招募应征、官制、训练等一切制度”得出制定各项制度;根据“统一全国新军编制为三十六镇,按省分配”得出统一新军编制,按省分配;根据“清政府下令在全国一些重要城市设立各种军事学堂”得出设立军事学堂。(2)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清末军制改革推动了军队近代化;根据“使得中国人向来鄙视军人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得出改变了鄙视军人的传统观念;根据“这种新的力量对腐朽的清王朝来说,却是一对深刻的矛盾”得出新军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加速了清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