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48221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一卷(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

2、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

3、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的过程。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

4、,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摘编自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B. 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C. 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D. 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

5、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B. 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C. 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D. 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

6、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B. 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C. 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D. 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答案】1. C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A项,“是陆

7、上丝绸之路的终结”扩大范围。原文第一段中为“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题干没有提到“鼎盛”二字,扩大了“终结”的范围。B项,“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彼此争夺与混战”以偏概全。从原文第2段“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可知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不仅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争夺与混战,也源于自身边防力量的空虚。D项,“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

8、国之灾”强加因果。从原文第4段“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可知花剌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A项,“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曲解文意,从原文第2段“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

9、宝了”可知文中只是借用该诗说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C项,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10、。原文最后一段中说“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由“迁海令”之后的省略号可知,海上丝路衰落的原因不止这两点。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要揣摩的命题陷阱: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2.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

11、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3.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4.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5.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6.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7.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8.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

12、说成未然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一: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材料二: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材料三:所谓的

13、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褴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

14、),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摘编自中对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材料四: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

15、,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B. 据材料二可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稳步增长,预计2020年比2015年同比增长两倍多。C.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

16、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B. 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C.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D.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

17、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6.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答案】4. B 5. B 6. 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改用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B项

18、,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2014一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二是“同比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故选B。【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C项,“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有误,从材料四来看,应是

19、“采用静态条码支付”。D项,“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500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故选B。【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及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材料三第三段“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由这

20、些内容可知,移动支付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题干要求“联系现实”分析,如使用移动支付,让支付更加便捷,避免点钞、验钞以及找零的繁琐,而且出门也不需要携带大量的现金,避免纸币的污损。考生可以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中移动支付的便利来答题即可。【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21、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22、小题,15分)白玉盅林清玄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

23、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角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

24、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

25、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

26、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

27、小影。7.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B. 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C. 作者在第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D. 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8. 第段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描写苦瓜的美?请简要赏析。9. 围绕“苦瓜”,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经

28、历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 D 8. 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写苦瓜白玉般的色彩,疣状 突起部分长得细致;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苦瓜触摸起来清凉滑润;运用衬托手法,用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来衬托苦瓜的颜色质地,衬托之中既突出了苦瓜的颜色质地之美,又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运用比喻,把苦瓜比作白玉,表现对苦瓜的喜爱;联想,由苦瓜联想到了清朝的玉雕“白玉苦瓜”;对比,将“白玉苦瓜”与“翠玉白菜”相对比,突出苦瓜更近于玉的质地。 9. 先写苦瓜的外表美,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再写出吃苦瓜的经历,表达了由怕吃苦瓜到吃苦瓜是一种享受的情感变化;最后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说明美与苦是并生

29、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的道理。【解析】【7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告诫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表述有误,原文是说“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故选D项。【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在第段是如何表现苦瓜之美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然后分析该段的

30、内容,看写了哪些内容,使用什么手法。第段共四句话,第1句“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是从视觉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仿佛是白玉一般”运用比喻的修辞;第2、3两句运用联想与衬托手法,“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这是以玉雕来衬托苦瓜;第4句运用对比手法,“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

31、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白玉苦瓜与翠玉白菜进行对比,突出苦瓜更近于玉的质地,表现苦瓜的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围绕苦瓜展开,请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看文章一共几段文字,围绕“苦瓜”写了哪些内容,最后进行概括即可。本文开篇就用简短而朴实的一句话赞美苦瓜美;紧接着第段写到苦瓜的外表美,并联想到“白玉苦瓜”,可见作者对苦瓜的爱;到段写到吃苦瓜,其中有自己年幼怕吃苦瓜到后来嗜吃苦瓜,还写到友人对苦瓜的各种吃法,表达出一种感情的变化;最后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上升到人生的味道,正如文

32、中作者的感慨“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整篇文章从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对苦瓜的爱。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

33、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0.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的原因B. 人非生而知之者 知:懂得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本来D. 其贤不及孔子 及:比得上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师说以贻之B. 惑而不从师 吾从而师之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其贤不及孔子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2.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B. 作者认为择师的标准是“道

34、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 第二段在论述观点时,主要采取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D. “圣人无常师”的观点照应了上文的“古之学者必有师”。13.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答案】10. A 11. C 12. C 13. (1)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2)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学生)贤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项中对

35、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意思是“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所以“所以”的意思是“用来的;的凭借”。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A项,之:结构助词,的/之:代词,他,代指李氏子蟠;B项,而:连词,表转折,却/而:连词,表承接;

36、C项,其:第三人称代词,他/其:第三人称代词,他;D项,乎:介词,相当于“于”,比/乎:语气词,表疑问语气。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以及艺术手法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列对文段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第二段在论述观点时,主要采取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分析错误,“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是举例论证;“孔子曰”是引证法。应该是采用了例证和引证法。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

37、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师”,名词作动词,学习;“吾师道也”,判断句,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庸”,岂,哪;“庸知”,哪管;“知”,识别;“年”,这里指生年;“先后”,早晚;“于”,比;“先后生于吾乎”,介词结构后置,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2)中“是故”,因此;“不必”,不一定;“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比弟子(学生)贤能。【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

38、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

39、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

40、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卜算子漫兴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芸草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注】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作者61岁,被迫退隐于铅山时所作。李蔡:李广之堂弟。芸:同“耘”。 笕竹:剖开竹子。力田: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科目,选拔人才。14. 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下阕一二句与其它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B. “芸草去陈根” 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C. “笕竹添新瓦”句写了自己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D.

41、“朝家” 指朝廷,此二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他莫属!15. 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两个方面对本词上阕加以赏析。【答案】14. B 15. (1)手法:用典、对比。词人在上阕用李广典,并将骁勇善战、难以封侯的李广和才能平庸却得封侯的堂弟李蔡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 (2)情感:词人用李广自况,既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抑郁之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亦可)。【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想读懂一首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可以从诗歌的题目、诗歌的作者、下面小注、以及诗歌中的“诗眼”入手,还可以借

42、助诗歌中某些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借助某些传递情感的意象等去理解诗歌的内容。B项,故意拔高;“芸草去陈根”只是描绘了词人罢官闲赋时在园中根除杂草的田园生活景象,并没有表达对金军的斩草除根之意;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和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对于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想象、联想等能够做到熟练运用。上阕用典,“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西汉名将李广四十余年中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英名远播,

43、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词中选取李广“夺得胡儿马”的光辉战绩,可谓匠心独运。“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史记叙李广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为反衬。词人这里特别强调李蔡的“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一“却”字尤值得品味,上文略去了的重要内容李广为人在上上,却终生不得封侯。上阙使用李广、李蔡的历史典故,在两人的才能及命运对比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慨叹已然溢出言表了。按词人年轻时投身于北方抗金义军,其勇武本不在李广之下;南归后又屡陈北伐中原的方针大计,其韬略又非李广元所能及。然而,词人竟备受猜忌,屡遭贬谪,时被投闲置散。这怎不令人伤心落泪!因此,词中的李广,实际上是词人的自我写照;为李广鸣

44、不平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矛头是冲着那人妖不分的南宋统治集团来的,同时也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抑郁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1)登高中写出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的句子是“_,_”。(2)琵琶行中,白居易采用景物描写和听众反映来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_,_”。(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以美女衬英雄;再用“_。”以曹军的惨败来突出周瑜的英气勃发的形象。【答案】 (1). 艰难苦恨繁霜鬓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 东船西舫悄无言 (4). 唯见江心秋

45、月白 (5). 小乔初嫁了 (6). 樯橹灰飞烟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繁霜鬓、潦、停、舫、唯、嫁、樯橹。【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

46、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二卷 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你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 ,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明明是“

47、懒得做”,嘴上却说“不喜欢”,不过就是你的借口。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和不如意,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理由,然后 ,多可悲!别人发奋图强,你在偷懒。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 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的努力是 ,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有人说: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其实在努力

48、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B. 其实在努力前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C. 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D. 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为什么总是这么迷茫,迷茫的原因是什么?B. 我真的努力了吗?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C. 自己是不是太懒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D. 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

49、而起吗?我们的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轻举妄动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自讨苦吃B. 轻举妄动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作茧自缚C. 草率行事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自讨苦吃D. 草率行事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作茧自缚【答案】17. A 18. B 19. A【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后半句搭配不当,后半句的主

50、干为“安逸要偿还”,不搭配。B项,后半句成分残缺。“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是状语,后句“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无主语;C项,“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一句,暗含“大部分时候是痛苦的”,与前后文语意矛盾;D项,兼有B项和C项的错误。故选A项。【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前面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后面说“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由此可知,括号中自问的

51、内容应与前后内容相连,A项,探讨迷茫原因,文意并不是对为什么迷茫有疑问而让人回答的,此选项错;B项,前半句“我真的努力了吗?”承接上文的“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后半句“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与下文的“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 ”衔接,所以B正确;C项,“我是不是太懒了”句恰当,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一句,与下文“选择”跳脱,不能衔接;D项,“万丈高楼平地起”是说从头做起,与文意偏离较远。故选B项。【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轻举妄动: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草率行

52、事:指形容办事不认真。此处,从“找不到办法”“不敢”“坐以待毙”等可知,此处应是说不敢轻率行动,应使用“轻举妄动”;第二处,得过且过:意思是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虚应故事:是指照例应付,數衍了事。此处,句中是形容胸无大志的状态,应使用“得过且过”;第三处,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理所当然:意思是道理当然是这样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此处,从“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可知,此处应是说坦然的“偷懒”的心理,应使用“心安理得”;第四处,自讨苦吃:自己找苦吃。作茧自缚:原意是蚕吐丝作茧,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

53、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此处,是说在偷懒的人眼中,别人的努力是自己找苦吃,应使用“自讨苦吃”。故选A。【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 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样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 在

54、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答案】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而是各有发展【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

55、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1. 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50个字以内),并拟个标题(不能以“无题”为题)。(1)寓意:_(2)标题:_【答案】 (1). (1)示例:讽刺了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儿女,为维持自身需要而压榨父母积蓄的社会现象。 (2). (2)示例:啃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有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划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

56、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此题注意换面中的“文字”,体现的“怀疑”,然后分析“诚信危机”。画面有三个人,一男一女两个成年人和一个老人,两个成年人一个抓着老人的脚,一个抓着老人双臂,将老人拧成“麻花状”,被拧成“麻花状”的老人身上在往下滴“水”,“水”滴到老人身下放着一个盆里,盆上写着“父母积蓄”四个大字。原来漫画中成年人是孩子,孩子把父母当作衣服来拧,其实是在压榨父母的积蓄。围绕这一点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漫画的寓意。得出漫画寓意后,紧扣住漫画的主题内容老人的儿女将老人拧成“麻花状”,拼命想榨干老人的积蓄给漫画拟写一个标题即可。不

57、论是写漫画的寓意还时给漫画拟写标题,都要注意对于字数的要求,比如本题,对于漫画寓意字数要求是“50个字以内”。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歌。意思是,春风阳光不到的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苔藓是低等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袁枚这首诗中的“苔花”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58、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平凡也要放飞梦想“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春风阳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苔藓自是低等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焕发的青春光采。这让我想到,要让生命有意义,即使平凡也要学会放飞梦想。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的向往,是憧憬和希望。因为对蓝天的渴望,雄鹰才搏击长空;因为对海水的向往,游鱼才逆流而上;因为梦想的导航,我们才有前进的方向。苔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人也

59、当不断地追求梦想,不管环境如何恶劣,前进的路上是荆棘还是泥泞,要相信,即使你足够平凡,极其普通,若愿意坚持远大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也能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让生命留驻希望。路遥曾说过,“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看到迎春花,我们会感慨,只要春天不死,就会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这就是生命!没有什么力量能扼杀生命。生命是这样顽强,它对抗的是整整一个严寒的冬天。冬天退却了,生命之花却蓬勃地怒放。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本来就是脆弱的。

60、但是有了梦想的支撑,生命就可以变得坚强。梦想是曲响彻云霄的凯歌,每一个音符都是生命的归宿。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的,正所谓“天降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増益其所不能”,只要我们都怀抱着自己的梦想,懂得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让平凡的我们有更多勇气放飞梦想的翅膀,在新时代的天空里展翅翱翔。成功是奋斗出来的“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小诗中所蕴含着的精神让人肃然

61、起敬。是的,也许我如苔花一般渺小柔软,但我的内心却如磐石一般坚毅而勇敢,尽管我没有牡丹一样耀眼,我也要绽放自己,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正是这种渺小的坚毅冲击了百万人的心。最近,这首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舞台上演绎后,一夜之间便火了。诗歌的意境、朴实无华的歌声,让亿万国人落泪。这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为何能瞬间让人记住?为何频频惹人泪目?梁老师说,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不要小看了自己”。在他心中,大山的孩子们也一样能等待绽放出来的时刻。诚如此言,每个人都能从中读出感动和生命的意义。对每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如何放大生命的价值却有无数的可能。大千世界,有的人可能生如夏花,有

62、的人可能嫩如小草;有的人或许含着金钥匙,有的人或许一路被放逐。我们无从选择如何起步,但是可以调整奔跑的姿势、掌握加速的时机、激发冲刺的力量。生命的魅力正是如此,没有谁生来高贵,没有谁总是如泰山重,一直似鸿毛轻,只要能绽放光华,便是最美的人间图景。还有无数的人、在遥远的地方、做着不知名的事情,而他们却用自己的坚毅,点亮了生命的微光,照亮了生活的大道。如此,大山的孩子不也能在传颂吟唱中成长吗?孩子代表生命、象征成长、最具希望。困在大山深处,还是看到远方世界?囿于艰难困苦,还是挣破牢笼?懵懵懂懂如静水,还是小溪奔腾像泉涌?答案显而易见,但他们最需要的是看重自己、丰富自己、打开自己。正如春颂如此。平凡

63、之人不都小如苔花却又艳压牡丹吗?生命从来不怕平凡,但惧平庸;人生从来不拒艳丽,但耻空放。你可能只是一位清洁工人,但挥动的扫帚让城市更美丽,寒风中也有人会送来一碗热粥;你可能只是一名交通警察,不管是岗位上的值守还是应急时的逆行,没有人会忘记万家灯火背后的负重前行;你可能只是志愿者群体的一员,除了制服、袖标、职责外,不会多么起眼,但关键时刻的驰援与陪伴,总能像热浪-一样暖化人心;你可能只是为生活而奔忙的务工人员,每一滴汗水、每一份心血都凝聚着-一个家庭的希望、都构成了社会建设大厦的基座.你是无数个可能中的一种劳动者、拼搏者、奉献者、梦想家,身份虽有异同、年龄纵有差距,只要不小瞧自己、不畏难生活,就

64、能赢得出彩。“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只有懂得生命真谛的人,才能促使生命延长。放大生命就要放大乐观,超越生命就要超越自我。在这个新时代,最好的舞台已经搭起,了解并热爱生命就该放手绽放,而它上面只能写着一个“大”字。【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此题是一则材料作文,作文材料是清代袁枚的苔花和大意构成,这首小诗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小诗,故这则作文材料是一则哲理和名言型材料,它的含义常常是含而不露的,具有很强的隐喻性和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要想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学会类比,抓住“事”与“意”的相似点,深入挖掘内涵,审题时,首先抓关键句

65、;其次要学会化实为虚或化虚为实;最后,要把握材料全局,确立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必然联系,联系现实,准确立意。具体分析,材料中引用的袁枚小诗中的苔花与牡丹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它们本来无可比较,但是在诗中却将它们罗列在了一起,比较它们的差异,一个大,一个小,但是诗歌也同时告诉我们,苔花不甘示弱,要学牡丹,它们之间相同之处在于:都要尽情地开放。找出它们之间的同与异,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无论身处何境,多么平凡,也不要自卑,要积极进取。一如苔花学牡丹。同时,这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

66、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种生活态度。参考立意:有梦,我们不再渺小平凡不等于平庸。小人物,大世界。微尘也能绽放光彩。平凡也能活得精彩。自立自强成就不平凡人生。要自立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即使条件不好的人,只要将奋斗落到具体的行动中,也会在逆袭中成功,奋斗需要坚毅的性格,执着的精神,乐观的态度。作文结构示例:作文标题:“平凡也要放飞梦想”,标题就是行文的观点。文章一二段:开篇解读材料的内涵,同时点出观点:“这让我想到,要让生命有意义,即使平凡也要学会放飞梦想”,同时呼应标题。(提出问题)

67、第三段:进一步阐释观点,使观点更加充实,更有说服力,同时不忘联系材料。第四段:引用名言警句,引用路遥曾说过,“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论证观点,“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本来就是脆弱的。但是有了梦想的支撑,生命就可以变得坚强。梦想是曲响彻云霄的凯歌,每一个音符都是生命的归宿”。(分析问题)文章第五段:引用古文句正所谓“天降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増益其所不能”,论述“懂得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

68、,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解决问题)文章第六段:引用材料的小诗,再次点明观点:“放飞梦想的翅膀,在新时代的天空里展翅翱翔”和标题、开头相照应,收束全文。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富有文采,有一定说服力。作文素材积累:1冰雪中,梅如火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只为活出自己生命的风采,让冬天因自己而美丽。生活中那些有追求的人,也如梅般坚贞,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畏前进路上的阻碍,拼搏进取,永不言弃,沧海横流中方显英雄本色。2奥运史上第一个独得三枚田径金牌的女子是美国的威尔玛鲁道夫,她辉煌的成绩足以令世人感叹,可她曾经被医生判定为终生残疾,曾经有六年不会走路。年幼的威尔玛立志要成为最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这个可

69、望而不可即的理想激励着她不顾别人的嘲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终于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创造了辉煌的奇迹。3人人心中有盏灯,强者经风不熄,弱者遇风即灭。这盏灯,就是理想。歌德4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5青年,青年!无论受怎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咬着牙关挺住,因为你们完全有机会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丧气,每一次挫折就只不过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块普通绊脚石,而绝不会置人于死命。6梦想是石,擦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向成功。7.古时候,有人相信自己,所以他走向了成功。其中一个,就是琴纳,他是距今两百度年前的人物

70、。那时候,天花泛滥,无数的病人忍受着天花带了的痛苦,有的人,甚至宁愿死去。而正是他,拯救了深受天花毒害的人们。但如若不是他相信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他也不会永远的活在人们的心中。那时,他用牛痘接种育苗,是人免受天花的毒害。可当时,他的这种做法是不被社会上的人们所认可的,当时的权威人士把他当做毒瘤,把他的这种行为当做亵渎神灵。并对他提出警告,他若执意如此,他将会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他并没有屈服在这些人的淫威之下,他反而更加的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的,所以,他更加加快了研究的步伐。最终,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医生,他救了成千上万人的人的生命。因为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71、,所以,他走向了成功。8.多少名著被世人流传,但国榷的诞生却隐藏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曲折。谈迁在白发横生之时,仍日夜不停的纂写这部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小偷偷走了他以前的心血,却偷不走他的傲气与顽强。如果谈迁就此罢休,这部重要的史书就不会出现;如果谈迁失去信心,这个奇迹也不会传扬,这个历史的见证也将不负存在。正是他的毅力才为后人了解前人奠定了基础。9. 在富有挑战的马拉松比赛中艾哈。瓦里并没有成功,但他却拥有了最高的荣誉。他在夜幕降临的那一刻诠释了毅力的真谛,他辉煌的举动伴着夕阳一同留在了人们的心底我的祖国让我来比赛,我就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真正的表现了奥运的主旨,他凭借毅力回报祖国坦桑尼亚,同时也展现了运动员的伟大。当历史的长河奔向远方时人们不会记得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冠军,却永远忘不了这个坚持的背影。10. 我们要相信自己,困难就像一条河,成功就在河的对面,而这条河很深很深,也很宽很宽,我们没有捷径,我们不能跳过去,也跳不过去;我们要想来到成功的彼岸,只能脚踏实地,双手双脚的游过去。我们要相信自己能够游过去,不能退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