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9页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2地形、土壤条件(1)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形,利于农业进行多种经营。(2)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2)林业和特产区
2、:主要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1)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2)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2)地区专业化生产。四、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2农业发展遵循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3农业发展方向区域发展方向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
3、食需求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1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分布20世纪以来,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如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和盐碱化、草原退化等。2东北地区黑土地水土流失(1)危害:使土壤肥力急剧下降,土壤板结,可耕性越来越差,造成农业生态环境退化。(2)自然原因:夏秋季暴雨冲刷,春季风蚀;地形起伏大;土壤孔隙大;平原地区植被覆盖率低。(3)人为原因:毁草毁林;土
4、地不合理利用;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10页考点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1自然条件特征影响气候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
5、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2.社会经济条件3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
6、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规范审答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1)甘肃有“天然药库”之称,说明药材种类多,数量丰富,则推断其自然环境多样,这与独特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2)甘肃作为“千年药乡”,说明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3)近年来甘肃药品加工蓬勃发展,说明其拥有技术、市场和政策等优势。2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我的答案:(1)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
7、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2016高考全国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
8、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庄园经济的概念可知,该经营模式依托农业资源,该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得到了市场认可,在此基础上才能扩大规模,
9、故B项正确。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叶发展的条件,不是前提条件。第2题,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答案:1.B2.C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解析:与河南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答案:D4(2014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
10、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解析:第(1)题,环境质量优良的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小,人为排放污染物少。题目要求“分析”,故要具体说明原因。第(2)题,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主要从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
11、日较差大考虑。该地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虫卵不易越冬;该地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气温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第(3)题,建三江化肥施用量较少,一方面是自然原因,该地土壤肥沃;另一方面是人为原因,材料显示该地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可以有效控制施肥量。第(4)题,“绿色”是指该地稻米质量优,主要原因是环境质量好、农药和化肥施用少、技术先进;“米都”是说明该地稻米生产规模大、单产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
12、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考点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问题对策黑土开发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林业发展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湿
13、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2.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方向途径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加快
14、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2015高考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
15、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改变耕作制度ABC D 规范审答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的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很少。2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我的答案:(1)B(2)B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12题。1耕地2居民地 3湖泊11333331111133333122313131111231311111113111111111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
16、种增加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解析:第1题,由表中土地类型变化可知,湖泊转变为耕地,湖泊面积减小,空气湿度会明显减小,水生生物物种会减少,干旱、洪涝的频率会增加,B、C、D项错误,故选A项。第2题,可用排除法。该地处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带,属于典型的灌溉农业区,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适合发展基塘生产,排除A项;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和大牧场放牧业,排除B、D项,故选C项。答案:1.A2.C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双选)()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
17、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4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双选)()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解析:第3题,绿洲地区的水资源十分珍贵,需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图中水库离山地较近,地势较高,可以有效调蓄山地冰雪融水,保障城镇用水和灌溉用水的供给。此外,由于水量有限,水库水域小,水能蕴藏量小,养殖业发展空间小,因而发电和发展水产养殖不是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第4题,绿洲地区主要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节水灌溉和营造防护林网等。开发山地会破坏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引发土地荒漠化
18、;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会造成土地盐碱化。答案:3.AC4.CD5(2016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问题: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
19、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解析:本题以横县茉莉花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问题侧重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从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回答。问题侧重茉莉花的产业化经营,主要从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发展旅游业等方面回答。答案:问题: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
20、多元化。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353页一、选择题(2017届牡丹江模拟)名闻中外、品质优良的“响水大米”出产于宁安市渤海镇。该水稻生长的土地为亿万年前形成的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石板上土壤的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灌溉水源来自亚洲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的优质水源。由于“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使“石板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稻田高出了23,在昼夜温差大的北方,形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自然环境,水稻吸收营养充分,成熟度极高。据此,回答13题。1生长“响水大米”(水稻)的“石板地”白天易于吸收热量,其主要原因是()A成土母质多气孔构造B生长期内白昼长,光
21、照强C当地四面环山,热量不易外散D“石板地”蓄水能力强,比热容大2由“响水大米”生长的环境推测,该地地质时期()A曾经有过剧烈的地震B曾经有过大规模的火山爆发C曾经有过剧烈的海陆变迁D风化作用强烈,成土速度快3“响水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A当地降水丰沛、水源充足B“石板地”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C当地昼夜温差大,“石板地”地温、水温较高D当地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雨热同期解析:第1题,石板地白天易于吸收热量的原因应该是石板本身因素,即A、D两项可能正确;玄武岩多气孔构造,白天太阳辐射的热量易于储存在气孔中;石板不透水,不能大量存储水。故A项正确。第2题,该地有大面积的玄武岩,说明曾有
22、过火山喷发过程。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响水大米”优质的原因是昼夜温差大和地温、水温高。答案:1.A2.B3.C(2016广州市一模)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30年间彻底改变了。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化B城市化地区差异C人口分布变化 D土地生产力差异5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均耕地多B高速铁路的建设C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6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 B铁路运输C生产水平 D市
23、场需求解析:第4题,南方粮食主产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变为种植利润更高的花卉、蔬菜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耕地被占用,土地价格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种植粮食生产成本上升。东北地区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没有南方产粮区快,人均耕地多,适宜发展种植业。第5题,东北地区黑土肥沃,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好,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第6题,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大,“北粮南运”依靠的是交通运输才能到达南方市场;铁路运量大、适合长途运输,运
24、费较低,且铁路运输到南方不需要中途转其他交通方式,运粮适宜选择铁路运输。故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铁路运输。答案:4.B5.A6.B(2017届东北四校联考)图为某城市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中A地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当地农民将土壤堆高起垄,在垄中播种马铃薯及施肥,然后覆盖稻草,待马铃薯萌芽出土后再将垄沟的泥土覆盖在稻草上。马铃薯为喜光、喜水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适宜)且透气性好的土壤,宜施有机肥、忌渍水。据此,完成78题。7图中最适合布局冬季度假区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8下列关于该地马铃薯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A垄沟可以发展渔业,增加农民收入B夏季
25、种植、秋季收获利于马铃薯生长C覆盖稻草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D稻草覆盖技术能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解析:第7题,丙处海拔低、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风,故冬季较温暖;同时紧邻城区和湖泊,风景秀丽,适合布局冬季度假区。第8题,材料中提及马铃薯要求透气性好的土壤;先覆盖稻草,然后在上面又覆盖土层,这样可增加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和透气性能,故C项正确;注意图中垄沟内无水,不能发展渔业,A项错误;马铃薯要求地温较稳定(1215适宜),则该地(纬度低)夏季气温高,不利于马铃薯生长,B项错误;覆盖稻草会减小温差,D项错误。答案:7.C8.C(2016甘肃一诊)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
26、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910题。9下列关于图示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B生态混合型农业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D自给自足型农业10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A BC D11关于我国发
27、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A BC D解析:第9题,材料中提到有机农业是“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因此有机农业属于生态型农业,该地有花卉、农田、猪场、鱼塘、蔬菜等,因此也属于混合型农业,B项正确。蔬菜种植、鱼塘养殖等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A项错误;该地有鱼塘,而河西走廊水资源紧缺,故不可能得到大面积推广,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花卉、鱼塘、畜产品等都投入到了市场,说明商品率高,属于商品型农业,D项错误。第10题,
28、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退耕力度,过度垦荒不明显,说法错误;小农经营粮食单产高,说法错误。第11题,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这是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之一,说法正确;材料中提到有机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说法正确;我国耕地比重小,且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为红壤,土壤贫瘠,说法错误;由材料可知,有机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知识技术,而我国目前科技并不是普遍发达,尤其是农村地区,人口知识技术水平仍然较低,说法错误。答案:9.B10.D11.C二、非选择题12(2017届湖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材料
29、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较。材料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1)估算图甲中、两地10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地比较,分析地10积温高或低的原因。(2)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根据材料分析其原因。(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解析:第(1)题,地介于3 0003 500之间、地介于2 0002 500之间,则两地差值介于5001 500之间;两地纬度相同
30、,积温不同,可从地形、冬季风等角度分析。第(2)题,图中显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角度回答。第(3)题,注意要回答两方面问题,单产低、商品率高;运用材料中信息回答即可。第(4)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回答即可。答案:(1)5001 500。原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地10积温高于地。(2)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答出三条即可)(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
31、单产低。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总产量大;地广人稀(或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4)(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答对三点即可)13(2016石家庄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法国农业发达,是世界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法国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也带
32、来了土壤肥力降低、生态环境退化、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法国提出了“理性农业”的概念,目前,“理性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理性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全面考虑生产者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保护,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法国政府在推进“理性农业”发展中陆续颁布法国2020环保农业生产国家计划农业保险法等一系列规划、法规。同时推行优惠政策,规避生产风险,还负责兴建农业基础设施、开展农业科研与农业教育推广等农业公共服务,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面的图甲示意法国地形分布,图乙示意法国农业布局。(1)根据图甲和图乙,指出法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优点。(2)简述法国
33、政府为保障农民收入采取的有效措施。(3)分析“理性农业”成为世界农业发展趋势的必然性。解析:第(1)题,从法国农业布局可以看出,法国农业生产实行了地区专业化。法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传统的种植经验不同,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可以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另外,地区专业化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第(2)题,可从颁布相关法规、推行优惠政策、兴建农业基础设施、开展农业公共服务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理性农业”的概念和目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理性农业”能够较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
34、题。答案:(1)主要特点是: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优点: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传统的种植经验;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2)颁布农业保险法,推行优惠政策,使农民有效规避风险,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入;政府负责兴建农业基础设施,减轻旱涝灾害,保障农作物和畜产品产量;开展农业科研与农业教育推广等公共服务,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实现科学种田,提高土地生产力。(3)目前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致使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滥用化肥、农药等现象普遍,食品质量变差,安全与绿色食品受
35、到消费者欢迎;恶劣的生产条件与低质量的农产品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使农民的经济利益受损,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性农业”能够全面考虑生产者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保护,能够较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故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13页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2有利的地理条件(1)良好的区位(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三、问题与对策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产业基础
36、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2问题与对策问题对策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和管理,大力治理环境污染特别提示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并非是不可避免的。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产业升级困难、城市建设落后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如果在发展之初或发展过程中统筹规划,及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就会大大减少问题的产生。1珠江三角洲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为此,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以产业基
37、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2“城中村”问题城中村的弊病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景观、环境等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问题:人口密度过高;建筑密度过大,布局混乱;市政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环境卫生条件差;社会治安混乱。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13页考点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19791990年1990年以后优势劳动力丰
38、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工业实力大大增强劣势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下图表示安
39、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2)题。(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规范审答 1获取和解读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不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40、安徽省经济欠发达,劳动力充足,中小城市在资金、技术方面不存在优势,因而适宜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原料导向型工业。我的答案:(1)D(2)A(2017届洛阳月考)下图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题。1图示时间段后期,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主要是()A农业B工业C第三产业 D采矿业解析:由图中信息可判断,图示时间段后期,城市化水平提高,而工业化水平降低,据此可推断,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不是农业、工业、采矿业,而是第三产业。答案:C2(2016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籍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
41、贸往来。 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个台商投资区。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解析:材料中提及台湾“省内80%人口的祖籍是福建”说明地域文化相同,有个人情感因素;图示福州、厦门距离台湾最近且有港口,说明距离与交通条件是台商选择投资地的重要因素;材料中还提及两岸政策,据此回答即可。答案:地域文化相同(台商回乡投资多);距离近(有港口、运输成本低);政策鼓励。考点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受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形式的变化及国内、国际竞争的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显现出如下主要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2
4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2015高考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下图示意广东省20002009年粮食产量和的变化。概述广东省,并。 规范审答 我的答案: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2017届湖南名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沪宁杭城市群。读图,完成12题。1该城市群竞争优势大的原因在于()A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早B劳动力成本低C水资源丰
43、富 D教育发达,人才优势突出2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产业饱和,亟待转移升级B传统产业为主,创新能力差C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D发展资金不足解析:第1题,我国最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是粤、闽两省的部分沿海城市;我国中西部劳动力成本低;珠江三角洲、长株潭、成渝等南方地区的城市群,水资源也很丰富;该地经济发达,教育水平高,相对我国其他地区人才优势突出。第2题,沪宁杭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科技领先、城市等级结构合理的地区。这里产业发展早、发展程度高,现在已经极为饱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空间小,所以鼓励部分产业转移出去,并加快产业升级换代。答案:1.D2.A考点三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产业结
44、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1产业结构示意图判读的方法技巧常考图示方法技巧判读步骤类图套用第一步:看坐标,观图例读出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依照图例分清三大产业图1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三大产业比重;图2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左侧表示产值、右侧表示产业比重,甲表示第三产业、乙表示第二产业、丙表示国内生产总值、丁表示第一产业;图3产业结构标注明确,可直接读出第二步:读比重,析变化比较区域三大产业比重,先看增加还是减少,结合数据变化,
45、观察变化的速度;再分析主要产业内部的变化图1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不同年份比较第一、二产业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19701980年产业变化最小、19801990年产业变化最大;图2中19791992年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之后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且稳中有升;第三产业1992年前增长较少,但1992年后增长迅速;图3中第二、三产业比重占98%,重工业占96%第三步:抓主导,究规律抓住主导产业,探究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判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图1中美国第三产业占主导,经济发达,环境较好;图2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上升,说明工业化、
46、城市化速度较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图3中满洲里市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比重大,说明满洲里重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环境污染可能较重,今后要对环境进行整治2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及采取措施分析思路(1)根据结构变化推测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一般是由于区域工业化的发展,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一般是区域工业化高度发展引起的,在此发展模式下社会经济发展一般不平衡。第三产业比重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小。该区域一般是城市化水平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2)根据产业结构发展变化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针对第一产业比重大
47、的产业结构,一般是因地制宜发展当地工业,当地工业发展主要考虑资源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利用优越地理位置发展的加工、物流产业等。针对第二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组成,产业类型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在城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的服务质量。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
48、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BC D 规范审答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我的答案:(1)D(2)B(2017届新疆联考)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对近三十多年来新疆产业发展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B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C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下降D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2影响新疆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政策导向 B科技进步C气候变化 D资源开发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第一产业的比重先增加,到1984年最高
49、,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下降,1990年达到最低,然后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先增加,到2000年达到最高,再下降;本图是产业结构变化图,反映不出从业人员比例的变化。第2题,新疆产业结构变化主要与资源、政策、科技、交通等因素有关;气候变化属于自然条件的变异,对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很小。答案:1.D2.C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355页一、选择题(2017届安徽名校联考)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体,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B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50、城市化水平最高C淮南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2根据区域特点,沿淮城市群的整体定位是()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承接地安徽重化工主要集聚地安徽旅游示范区ABC D解析:第1题,沿淮城市群,面积占安徽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说明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该城市群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淮南市外圆圈不是最大,说明经济总量不是最大;淮北市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城市化水平最高。第2题,淮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能源地,也是重化工业的主要集聚地,且平原广阔,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可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距长江
51、三角洲近,是长江三角洲制造业转移的承接地;皖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安微省旅游业示范区。答案:1.A2.C(2017届莱芜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C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D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4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A BC 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52、但近五年增长率较低。第4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率较大的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且大都为原料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故应该加强资源深加工力度,延长产业链;主导产业较少且增长率较低,故应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答案:3.C4.B(2016淮南二模)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下图表示某国1960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57题。5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就业人口总数变化特征的是()A BC D6该国最可能是 ()A美国 B中国 C巴西 D日本7该国20世纪80年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 (
53、)A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工业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动力导向型工业解析:第5题,19601970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减少的不多,但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很快,说明其他产业就业人口增长快,总就业也增长,排除B、C项;19801990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和所占比重都迅速增长,反映了这一时期就业人口增长快。故选D项。第6题,根据2010年总就业人口接近8亿,可以推知为中国,故选B项。第7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大量劳动力导向型企业集聚,故选C项。答案:5.D6.B7.C(2016福建质检)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
54、口的多少。下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00年和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89题。8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地价较低 B历史悠久C交通便捷 D原料充足9图中所示的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将导致()A城市化水平提高 B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第一产业产值降低 D环境人口容量增大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上海,地价较高,乙地离上海较远,地价相对较低;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区位选择与其发展历史关系不大;乙地交通通达度不如甲地;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其进行区位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
55、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原料是否充足。第9题,由图可知,2000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增大,上海附近地区,就业人口密度更大,说明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水平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主要与劳动力素质有关,与劳动力数量关系不大;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增大,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减少,并不能说明第一产业产值降低;环境人口容量是否增大与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关系不大。答案:8.A9.A(2016双鸭山质检)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O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读图,完成1011题。10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
56、产业转型的叙述,合理的是()A甲、乙类型企业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B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升级C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D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11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将直接影响()A环境质量 B就业结构C城市化水平 D交通密度解析:第10题,一般来说,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技术含量高,营销服务环节附加值高,这两个环节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而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加工生产环节附加值低,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读图可知,甲、乙类型企业都属于加工生产环节,完全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条件还不成熟,需要一个过
57、程,故A项不合理;企业生产总是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说明产业升级的条件已经具备,它应向附加值更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企业升级,故B项不合理;产品的生产环节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产品都将生产不出来,故C项不合理;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应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故选D项。第11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转型,必然会使得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答案:10.D11.B二、非选择题12读关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捷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
58、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注: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的变化差异。(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4)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然增长还是机械增长?分析该地区这类人口增长的正负效应。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
59、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根据图示图例分析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少。第(2)题,根据图示:西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小,而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变化较大。具体讲是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第(3)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
60、就业机会多。第(4)题,珠江三角洲人口增长主要依靠外来人口的迁入,属于机械增长。人口迁入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应该分为有利和不利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答案:(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提升。(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资收入高;第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任答两点即可)(4)机械增长。正效应:提供充足劳力;促进三大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任
61、答两点即可)负效应:资源供给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产生社会、治安等问题。(任答两点即可)13(2016保定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疏解首都面临的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下图为京津冀城镇体系与三小时交通经济圈规划图。(1)指出与石家庄相比,保定在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中的地理位置优势。(2)说明京津冀一体化可能给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3)试分析解决京津冀三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从京津冀三个地区的相对位置方面入手,说明保定的地理位置优势。第(2)题,京津冀一体化对河北省带来的
62、有利影响,可以从经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社会(基础设施、就业、区际联系)方面分析。第(3)题,要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将河北省作为京津人口疏散地。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与互补,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快一体化进程。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等措施。答案:(1)与石家庄相比,保定距离北京、天津更近;保定处于北京到石家庄的中间点;保定位于河北省的中心位置。(2)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层次;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吸引人才,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加强区际联系,更好地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城市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3)适当控制京津人口,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明确三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调整三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加强三地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