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吉安一中2013-2014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一共6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活动。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由此可见封禅活动的实质是 A. 祈求国泰民安 B. 彰显丰功伟绩 C. 强调君权神授 D. 表达敬天地之意 2. 西欧采邑制是最初查理马特在担任法兰克王国宫相期间(714至741年)实施的改革内容之一,是对土地占有形式的改革,即将土地及当地农民一起作为采邑制分封给
2、有功劳的人,以服兵役为条件,供终身享用,但不能世袭,从而形成层层附属的关系,关于西欧采邑制与西周分封制的比较,说法最准确的是 A. 两者都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纽带 B. 两者都有利于统一民族国家和文化的形成 C. 两者所关联的经济性质是不同的 D. 两者受封的对象相同 3. 中国通史载“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近)同度(法度),五次出巡,与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在荀派儒学和法家刑名之学的思想基础上,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的巨大任务。”这表明“行同伦”的目的是 A. 彰显皇帝无上权威 B. 抑制儒学倡导法家 C. 形成共同行为规范 D. 防止人民反抗
3、斗争 4. 唐太宗曾说:“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贞观政要)据此可知,唐太宗强调 A. 选官要做到公正公平 B. 加强对官吏的培训 C. 缩小科考录取的比例 D. 官员必须量才录用 5.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A. 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B. 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 监察体制
4、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6. 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 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 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C. 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 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7. 下列四幅图反映了北京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名称的变化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图3 图4 图5 图6 A. B. C. D. 8.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
5、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主要反映出 A. 历朝皇帝关注先帝的言行举止 B.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到达了顶峰 D. 记注官记载的史料有误不实 9. 长期以来西方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清代“是一个停滞的、没有外力冲击就不能发生变化的时代”,而最近十多年,这一观点则改变为“清代绝对不是一个停滞的时代,而且清代经济增长不是依靠外力,而是自己内部因素成长起来的”。这表明 A. 清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很难得以界定 B. 研究者的视角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 社会的进步使学者对历史研究更科学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0. 马关条
6、约签订期间,美国国务卿葛礼山召见清朝驻美公使杨儒,指出:“日本之要求当与不当,本官虽难以说明,但请清国对今日之状况加以重新考虑。如清国因有足以挽回今日处境之良策,而特意拖延和平条约之批准,日本则将从事更大规模之战争。此时,欧洲各国终将乘机纠缠于两国之间,努力满足其各自欲望。其结果,清国终将不止于失掉辽东,犹恐失去较此更为广大之领土。”这反映出美国在中日问题上 A. 保持传统“中立”积极调停 B. 预见到列强将瓜分中国 C. 偏袒日本以便于进一步扩张 D. 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11.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
7、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 黄埔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2.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 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 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 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 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13.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
8、“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 中法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4.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于1913年发动“讨袁之役”,其意图是 A.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B. 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C. 反对签订“二十一条” D. 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 15. 挽联,又称哀挽联,是哀悼死者所做的对联。一般以歌颂死者或描述死者生平为内容,下列对联中属于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对联是: A. 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B. 无君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C. 两语服膺平生,孔曰大同,耶曰博爱;三杰并时鼎立,印有甘地,俄有列
9、宁。 D. 金瓯一统,伟业辉煌耀千古;陆台两分,大志未遂憾一生。 16.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A. 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B. 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 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D. 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17. 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曾自述其思想的传承:“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
10、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其中“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主要是指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18.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日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关于材料中“两回事、两个事件”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前期是文化启蒙,后期是政治运动 B. 前期是思想解放,后期是民族救亡 C. 前期是爱国主义,后期是民族主义 D. 前期具有反封建性质,后期具有爱国主义性质 19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中国近代史时说:“(这一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说明斯塔夫里阿诺斯 A. 对清顽固派的因循守旧不满 B. 对清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进行批评 C. 对维新派借孔子宣传变法失望 D. 对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表示怀疑 20.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部分形势示意图,下列观点中哪一项最能体现该历史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影响最为深远 A. 中共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开始创建 B.
12、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在军事上得以纠正 C. 土地革命在湘赣地区取得了初步胜利 D.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已发生重大转折 21. 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能集合起来。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 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 B. 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 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 D. 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 22. 罗马和罗马法中指出
13、:“被继承人死亡时,从家长权或夫权下解放出来的子女和妻子等,他们可以直接继承死者的遗产。”对这一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罗马法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B. 罗马法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C. 罗马法保护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所有权 D. 罗马法涉及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等内容 23. 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 A. 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 罗马法无法有效地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C. 罗马法的不足使其成为贵族斗争工具 D. 罗马法不利于
14、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24. 在1689年到1834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国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 A. 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B. 国王违背宪法规定肆意扩张权力 C.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渐进性 D. 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 25. 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美国新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由此可知 A. 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 B. 美国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C. 美国新宪法具有专制色彩 D. 美国总统不受权力的制衡 26. 英国保守党2011年秋季年会于10月5日在曼彻斯特落下帷幕
15、,保守党领袖、首相卡梅伦在闭幕讲话中强调,英国不会加入欧元区,还将彻底退出欧元救助机制。为此如果英国政府向议会提交此法案,而这个法案在下院不能通过,首相卡梅伦可以 要求投反对票的议员退出议会 率全体内阁成员辞职 呈请女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呈请女王做出最终裁决 A. B. C. D. 27.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其本质是 A. 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消沉 B.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空间 D. 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28.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16、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 儒学正统地位不断受佛道冲击 B. 为了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需要 C. 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 D. 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29.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乎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 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 B. 主张郡县制和封建制并用 C. 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 D. 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
17、30. 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 自强与求富 B. 进化与革新。 C. 改良与革命 D. 民主与科学 31.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A. 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
18、因 B. 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 C. 不相信表象,转而探索背后的真相 D. 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 32. 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伏尔泰说:“天狼星的光始终如一,对我们来说,道德哲学亦始终如一。”“一切关于显灵或奇迹的说法,一切认为上帝干预自然秩序的信仰,都是假的,人类要了解上帝,只需要有理性就够了。”对以上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A. 伏尔泰是无神论者,主张以道德取代宗教 B. 伏尔泰认为如果上帝无法显灵,无法干预自然秩序,上帝的存在就很可疑 C. 伏尔泰相信自然神论,认为宗教的精粹在于尊敬宇宙的合理性和完美性 D. 伏尔泰认为研究天文学有助于了解上帝的存在 33. 曹雪芹的红楼梦
19、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 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 反映同时代人的美好向往 C. 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D.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34.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A. 达尔文 B. 莎士比亚 C. 伽利略 D. 牛顿 35. 有人把西方社会的历史归结为两个半苹果的历史。他们认为两个半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那半个成就
20、了乔布斯实际上是什么成就了乔布斯 A. 相对论 B. 量子力学 C. 自动化和控制论 D.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36. “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这是引自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以下哪项是英国崛起的思想文化因素 A. 康德宣扬理性主义 B. 弥尔顿倡导民主思想 C. 伽利略进行科学探索 D. 彼特拉克宣扬人文主义 37. 1875年7月6日的纽约时报直接指出:“把人的知识来源限定在这些古代经典大师们的身上,是大清国教育制度最大的弊端把教
21、育模式限制在如此狭窄的道路上,致使人的心智就像清国妇女的小脚一样被挤压而萎缩。”以下史实中开始冲击这种教育模式是 A. 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开办 B. 新文化运动时期宣扬民主、科学的思想 C. 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 D. 新中国成立后制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8.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喜欢在作品中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 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 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
22、大为失望 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39. 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A. 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 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 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D. 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40.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有什么用?中引用了比利时历史学家皮雷纳的一句话:“如果我是文物收藏家,眼睛就会只盯着那些古老的东西,可我是个历史学家,我热爱生活。”由此可知布洛赫认为研究历史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 A. 具有感悟生活的欲望 B. 关注原始文物的价值 C. 局限于历史的情境中 D. 只注目现实世界即可第卷(非选择题 满分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23、,第41题15分,第42题12分,第43题13分。) 41. (15分)幸福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什么是幸福?达到幸福的途径是什么?中西方思想家众说纷纭,形成了不同幸福观,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生活心理和生活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 中国古代传统伦理非常重视对义利、理欲、苦乐、荣辱等幸福观的探讨。孟子主张: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荀子认为:“荣辱之来,必象其德。故言有召福也,行有召辱也,”主张以修养德性来“召福”:朱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放弃私利。其中,“多子多福”和家族“香火”旺盛成为个人幸福观的显著标志和重要体现。 在西方,以苏格拉底和亚里士
24、多德为代表的思想家的幸福观与中国儒家的幸福观更为接近,他们认为人生幸福具备三个条件:身体、财富和德行,而德行最根本。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性和美德,就决不会有幸福,幸福在于善行。 材料二 近代中西方的幸福观 在近代,中国人的幸福观日趋多样化,有人把国家的独立富强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些思想家以批判三纲、提倡自由、平等为前提,逐步形成了注重利群且倾向合理利己的求乐免苦幸福观。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在欧洲,功利主义流行。“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式上所接纳和欢迎的幸福观。在功利主义者看来,个
25、人利益是人类一切行为的依据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快乐和幸福的重要内容就是获得和占有财产,在这种原则的驱使下,欧洲载着利炮的坚船驶向各个大洋,在大肆劫掠别人财富的同时,在世界各地升起了自己的旗帜。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践行“求乐免苦幸福观”和实现民生幸福方面,各提出了什么构想?(4分)这些构想并没有真正实现民生幸福,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概括近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是什么?(7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12分) 历史
26、图片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甲图和乙图,提取两项有关秦代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赵武灵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敌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资治通鉴卷三 材料二 武灵王依靠胡服骑射改革后所招募与建立的强大骑兵,在经营胡地的同时,出兵灭掉中山。史称其
27、时山东之国,强莫如赵(战国策赵策三)。 材料三 材料四 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1)结合材料一概述赵武灵王改革的原因。(4分) (2)材料三中图一到图二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这两次改革的异同点(9分)【试题答案】一、选择题(60分) 15 CCCDB 6一10 DC BBC 11一15 DDCDC 1620 DACBD
28、2125 DBCCA 2630 DBAAD 3l一35 CC D DD 3640 BACD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第41题15分,第42题12分,第43题13分。)41. (15分)【答案】(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重视道德修养。(2分)(2)构想: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人人平等和绝对平均的理想天国(或颁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2分)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2分)根本原因: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2分)(3)原因: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或民族危机严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
29、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3分)西方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解放人们的思想。(4分)42. (12分)示例一: 信息:秦代塑像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任意一点3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世俗生活化;强调人的自然本性。(任意一点3分) 说明:秦处于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农耕经济时代,体现了小农思想和小农特色下的文化特点;(3分)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肯定人的欲望和人性,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新文化特点。(3分)示例二: 信息:秦代塑像排列整齐;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
30、复,造成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令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任意一点3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表现了对女性美的赞赏、对人体的赞美;突出青年巨人洋溢着的青春活力;突出对人的丰富精神生活的赞赏。(任意一点3分) 说明:秦处于专制社会,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强调的是皇权至高无上;(3分)文艺复兴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3分)43. (13分)【参考答案】 (1)赵国居于四战之地,边境存在严重危机;赵国服饰作战不便(4分) (2)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2分) (3)同: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促进了民族融合(3分)异:赵国武灵王改革只是学习了其他民族的服装,只涉及到军事效果,它没有政治,经济配套措施,决定了赵国在战国后期激烈的兼并战争中是昙花一现。(2分)孝文帝改革全盘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封建化),促使北魏走向文明和强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