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后作业提升1.制约中东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是()。A.土地B.淡水C.生物D.矿产解析:中东地区气候干旱,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小。答案:B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第23题。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6亿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温饱型消费水平10亿之内小康型消费水平8亿9亿人富裕型消费水平7亿之内2.表中代表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A.B.C.D.3.表中数据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解析:环境承载力是该国家或地区所
2、能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是环境承载力的最大值;人口合理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答案:2.A3.C4.有关影响环境承载力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环境承载力越大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承载力越小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承载力越小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没有影响解析:科技越发达,环境承载力越大。消费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越大。社会分配制度也会影响环境承载力,分配越不均,环境承载力越小。答案:A5.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提高环境承载力的是()。A.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的改进B.每逢佳节,聚餐讲排场、讲场面的
3、行为C.开垦草原和荒地,扩大耕地面积D.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解析: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的改变,可以使资源的种类增多、数量增加,使环境承载力增大。其他选项会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答案:A6.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适宜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解析:日本、荷兰的土地、矿产资源不足,但其开放程度高,大量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提高了人口合理容量。答案:C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完成第79题。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最大人口密度(人/
4、km2)长江中下游88 60022 000395青海、西藏10 0001 00047.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丰富土地生产潜力小A.B.C.D.8.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消费水平迅速上升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自然灾害的增多A.B.C.D.9.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加强环境保护限制外地人口进藏A.B.C.D.解析:第7题,结合表中数据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
5、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第8题,导致西藏人口合理容量减小的因素要联系消费水平、生态环境及地域的开放程度等考虑。第9题,针对该地的实际,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应有加强其地域开放程度,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答案:7.D8.A9.C10.下图为“马太效应示意图”。“马太效应”指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现象,占世界人口1%的富人掌握着世界上35%的财富。下列关于“马太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马太效应”会提高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B.“马太效应”会降低现有资源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C.富国有义务在环境问题中承担更多的责任D.全球财富
6、分配的“马太效应”越强,贫困群体的生活越艰难解析:由“马太效应”的含义可知,“马太效应”造成了全球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会使富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也会使贫困群体的生活更加艰难,甚至会危及生存。因此,“马太效应”并不能提高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还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答案:A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第1112题。11.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A.土地面积更广阔B.矿产资源更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D.草场资源更丰富12.下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A.B.C.D.解析
7、:第11题,我国西北地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交通闭塞、经济技术水平低,使资源利用受到限制,因此环境承载力低。第12题,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要求人口规模应上升,但青藏地区耕地有限,因此只能是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管理水平来扩大人口合理容量。答案:11.C12.B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第1314题。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亿)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热带雨林气候28.00200亚热带季风气候9.30100地中海气候2.2590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7.353013.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A.社会因素B.自然因
8、素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14.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解析:表中反映的是自然因素中气候资源的影响。从表中的数据和现实人口的分布可知,当前人口密度较小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答案:13.B14.D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第1516题。15.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由优到劣的顺序应为()。A.、B.、C.、D.、16.由于中国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因此,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的两项基本国策是()。A.计划生
9、育、环境保护B.计划生育、控制城市发展C.环境保护、合理珍惜利用每一寸土地D.保护环境、各民族平等解析:第15题,无论何时,人口数量都不应超过环境承载力,如、阶段在人口数量超过环境承载力的情况下,生态系统要重新协调,达到新的平衡,使人口数量不得超过生态系统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同时又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第16题,由于中国人口过多,对环境压力过大,产生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答案:15.A16.A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示意图(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
10、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解析:依据图示知,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大致从沿海向内陆降低,主要是水土资源、科技、地区开放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答案:(1)具有从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渐下降的趋势。(2)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18.结合表1、表2及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表1未来某地区环境承载力的最低消费量耕地森林面积淡水(平均)0.1 hm20.1 hm22 000 m3表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人口面积耕地森林面积年径流总量(有效)6 200万22万km28万km27.5万km25 105亿m3材料: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
11、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 000万的人口高峰期。同时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而使现有耕地面积减少8 000平方千米,新造林面积1万平方千米。(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森林面积,淡水。(2)未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大的限制因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哪些?(3)未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小的限制因素是,利用这种资源应注意的问题是。解析:第(1)题,可通过计算得出。第(2)(3)题则应在第(1)题的基础上回答,结合人口增长可知,未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最大的限制因素是耕地;而水资源则相对宽松,但也应注意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答案:(1)0.001 3平方千米/人0.001 2平方千米/人8 234立方米/人(2)耕地在城市工程和交通建设中应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加大开放程度,互通有无,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3)淡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