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31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4631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31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31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31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31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31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31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31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31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31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31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31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八单元 31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1讲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本讲主要讲述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邓小平南

2、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之后,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考纲要求(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理一理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背景经济状况: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思想基础: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指导思想: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2)

3、内容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经济方针: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4)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了序幕;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经济体制改革(1)内容措施影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城市

4、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所有制:变单一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2)意义: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2)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

5、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3)意义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980年我国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为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我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3)影响在发展外

6、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开放: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海港城市。(2)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1)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2)结果: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建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

7、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特点: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3)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5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目的: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2)地位: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3)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4)影响: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20

8、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6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想一想1“文革”结束也就结束了“左”的错误吗?提示:否。“文革”结束后,“左”倾错误并没有完全结束,“两个凡是”的实质仍是坚持“文革”中的“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彻底纠正“左”倾错误。2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提示: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吗?提示: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

9、所有权。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吗?提示: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一样的吗?提示:否。两者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6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何不同?提示:项目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作用积极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恢复与发展经济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消极权力高

10、度集中,后期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导致经济危机认识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7.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有哪些?提示:(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2)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8经济特区之“特”是在这些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吗?提示:否。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9什么是对外开放?提示:

11、对外开放的内容主要是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和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引进人才等。途径主要是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城市等。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局面。(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3)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4)经济特区在发

12、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5)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探究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特点史料一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

13、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史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问题:(1)史料一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后来是如何克服的?(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史料导读(1)史料一中“在经济体制上形成

14、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信息体现了计划经济的弊端。(2)史料二中“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信息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信息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要突破旧体制,探索新体制。探究一答案(1)弊端:新中国初期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僵化,挫伤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克服: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适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特点: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

15、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渐进性改革。史论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实质1内容(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一步改革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2)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2实质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探究二新时期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史料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

16、,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于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问题:根据史料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断深化的国内因素。史料导读史料主要阐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新区,据此总结特点。因素可以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探究二答案(1)特点:从沿海到内地。(2)因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的召开;沿海开放的经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史论总结近代和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项目近代对外

17、开放现代对外开放背景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内容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影响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引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大大加快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性质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是我国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项目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体制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落后、工业化程度低、国防力量薄弱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国内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低潮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特点单一公有制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影响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期计划经济逐渐僵化,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针对训练(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下表是中国农村家庭年平均收入(元) 年份1978198019

19、8519902001总收入152216.2547.39902366 纯收入133.6191.3397.6686.31856.7农业家庭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B)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C基层民主不断加强扩大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解析根据所学,21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782001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期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入推进,故B项正确;基层民主主要涉及农村选举等政治相关内容,与收入增加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图表中前半段有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的影响,后期主要受农村深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影响,故D项错误。,)1(2

20、018全国卷31)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1982年到1988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非农产业迅速增加,这一变化说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不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B项不正确;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

21、项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是反映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整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合理,D项不正确。2(2017全国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C)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据材料“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可知,作者是要肯定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而非国家干预的发展模式,故A

22、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全球化问题,故B项错误;中国传统经济模式是完全的计划经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肯定了市场的作用,实际上是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故C项正确;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材料涉及的是计划和市场发展经济的手段,没有涉及所有制,故D项错误。3(2017江苏高考1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B)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

23、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为解决扩大出口创汇问题,扩大企业自主权是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B项正确;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80年开始设立经济特区主要是为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题目中出口创汇存在的三大问题不符,故D项错误。4(2016全国卷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

24、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点“1980年”和主旨“总产量增加”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虽然耕种面积缩小,但粮食总产量却增加了,农业有了大发展,故选A项;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C项错误;198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取消了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D项错误;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25、,材料未涉及,B项错误。【备考方略】1注意经济体制改革中经营方式、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的变化以及改革影响的考查。2注意认识计划与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注意我国对外开放步骤及其影响的考查。4联系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查改革开放对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1(2018广东佛山顺德一模)1986年,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中国不能从先进工业国为保持就业水平而采取的凯恩斯主义的管理手法上学到什么东西,更不能学习某些不发达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名义上的增长而实际上却是通货膨胀,而中国倒是可以从某些保守主义信条中获益。该文旨在(D)A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26、制的成果B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已经失效C说明中国经济模式比其他国家先进D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解析1986年,有美国学者指出中国不能学习凯恩斯主义的管理手法,也不能学习不发达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名义上的增长而实际上却是通货膨胀,可以从某些保守主义信条中获益,其目的在于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利用市场的手段发展经济),中国在1992年开始提出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该文目的在于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并不是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已经失效,故B项错误;该文认为中国可以从某些保守主义信条中获益即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并不是说明中国经济模式比其他国家先进

27、,故C项错误;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2(2018吉林长春一模)“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C)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解析“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到所有制形式,故A项错误;农村的变化与农村经济体制相关,故B项错误;80年代农村经济

28、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对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故C项正确;对外开放的格局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3(2018广东深圳一模)下表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我国(B)时间直接利用外资额(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亿美元)差额(亿美元)2011年11606005602012年11177723452013年11769022742014年119610291672015年1263118083截至2016年11月11381617479A利用外资规模呈下降趋势B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C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D对外贸易逆差呈增长趋势解析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到2013、2014、2015年我国直接利用外资额在上升,故A项错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对外直接投资额与直接利用外资额的差额也在不断缩小,说明中国不仅积极利用外资,而且注重对外投资(走出去),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并不能说明对外开放呈现跨越式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外贸易逆差(进口大于出口)呈下降趋势而不是增长趋势,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