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4471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池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20世纪国家文物考古工作队曾在殷墟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清理。当时出土的物品可能有A. 刻有诸侯纳贡的画像砖B. 刻有卜辞的甲骨C. 精美的“帛书”和“帛画”D. 各类青铜器和铁犁【答案】B【解析】【详解】刻有卜辞的甲骨是商朝官员迷信天命的举措,B正确;材料中的“诸侯纳贡”在西周,帛书和帛画出现在春秋,画像砖是秦汉以来的物品,排除A、C;铁犁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排除D。2.在秦朝,御史大夫的地位仅次于承相,作为丞相之副职,其职权包括掌管天下文书图籍、呈递公卿奏章,颁布皇帝诏令

2、和负责内外监察等。这反映出A. 御史大夫的职能分工已逐步明晰B. 御史大夫的职权仍然不明确C 秦朝中央监察体系已经形成D. 御史大夫监察职能由此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其职权包括掌管天下文书图籍、呈递公卿奏章,颁布皇帝诏令和负责内外监察等,说明其职权明确,故A项正确;B项中的“仍不明确”与材料的信息不相符合,排除;由于御史大夫只兼有监的职能,故秦朝的监督体系并没有形成,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御史大夫监督职能是否由秦朝始,而实际上御史大夫的监督职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具备,排除D项。3.如图是徐渭的墨花九段图卷。该画作讲求布白、简笔的形式意味,画中白与黑之间的对比

3、、黑白与淡墨之间的通融,形成黑白灰、轻重、强弱、张弛、明静意味深邃。据此可知,此画A. 强调画面色彩的强烈对比B. 与工笔画表达细腻情感相一致C. 体现绘画的社会教化功能D. 反映出道家思想对绘画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观察图片可知,该画属于中国古代文人写意画,在绘画风格上,求画中白与黑之间的对比黑白与淡墨之间的通融.形成黑白灰、轻重、强弱、张弛明静,这体现出家辩证、统一等思想,D正确;文人画强调黑白对比与通融以及布白,而非画面色彩的烈对比,排除A;文人写意画以挥洒自如、大开大合的气势表现起伏跌宕的情绪,而文人工笔画以精心勾勒.细致渲染来表现细腻情怀与优美意境,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绘

4、画的教化功能,排除C项。4.一位欧洲探险家在描述吕宋(今在菲律宾群岛)都城时写道:市场之中,百业皆备,所造物品,间有胜过西班牙运来者,垒马尼拉各礼拜堂所供奉之神像,都是华人铸造的。一位去过吕宋的明朝使臣也写道:华人“挟一器以往者,虽徒手,无不得食,民争趋之。”材料反映出,明代时A. 地理大发现使吕宋成为东西方贸易中心B. 吕宋的贸易兴盛和华人手工业技术发达C. 政府主持的官方朝贡贸易占据主导地位D. 海上丝绸之路使东南亚各国都深受其益【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所造物品,间有胜过西班牙运来”及“所供奉之神像,都是华人铸造的等可知,吕宋的贸易兴盛和华人手工业技术发达,B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吕

5、宋都城的贸易兴盛和华人手工业技术发达,未能证明吕宋成为东西方贸易中心,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民间贸易,而非朝贡贸易,排除C;题干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D。5.近代中国某个阶段出现了如下诸多图景:“土布在市场上滞销”、“老婆婆旧纺车在衰败”、“织妇入纱厂为女工”、“武夷农民漫山遍野种茶”,等等。这一幅幅图景整体反映出,当时中国A. 自然经济完全瓦解B. 经济结构的变动C. 农业商品化的加强D. 纺织分离的加快【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土布在市场上滞销”“老婆婆旧纺车的在衰败”可能的原因是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导致中国纺织业发展出现困难;“织妇人纱厂为女工”反映了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出现;“

6、武夷农民漫山遍野种茶反映了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加强,自然经济正在瓦解。材料整体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B项正确。A项夸大了史实,排除;C、D其它选项只是反映了局部,片面解读材料,排除。6.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指出:社会组织的改造,必须假手于其社会内的多数人,而为改造运动的基础势力,又必发源于在现在的社会组织下立于不利地位的阶级。那些居于有利地位的阶级,除去少数有志的人,必都反对改造。这说明,李大钊A. 坚信人民群众历史作用B. 主张对社会进行彻底改造C. 坚持多数人对少数人专政D. 对社会改造缺乏正确方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李大钊认为社会组织的改造,需要充分地依靠人民群众

7、,其属于改造社会的最基础势力。这说明,他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故选A项;李大钊分析了改革应当依靠的力量,而非主张对社会彻底改造,排除B;李大钊探究的是社会改造而非专政,排除C;李大钊的分析符合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正确的,排除D。7.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全面抗战,使日本陆军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是日本不能随心所欲实施其世界战略的根本性原因,也是牵制日本与德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战略配合的根本原因。据此可知,中国的全面抗战A.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B. 主导着二次大战的基本走向C.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D. 限止了法西斯国家的战略配合【答案】D【解析】【详解】日本想与德国法西斯相互配合进攻苏联

8、与西亚,进行战略配合,从而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而中国的抗战牵制日本无法与德国实现真正意义的战略配合,D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得出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排除A;二战主战场在欧洲,中国抗战没有主导二战走向,排除B;不能凭抗击日本陆军主要兵力,得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排除C项8.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伙伴关系”成为中国外交中出现颇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我国政府在对外关系中,积极构筑“伙伴关系”框架。中国做出这一外交调整的背景是A. 不结盟政策已不合时宜B. 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深度发展C. 反殖反霸成为时代潮流D. 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答案】B【解析】【详解】20世纪90年代苏东解体,

9、冷战终结。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多极化格局和经济全球化使各国间相互依赖性空前提高,因而国际社会中合作、对话和磋商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采取了伙伴关系外交政策.所谓“伙伴关系”外交是以合作为目的新型外交,伙伴间建立的是一种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关系,B正确;A项表述有误,排除;纳米比亚1990年独立标志殖民体系彻底瓦解,因此反殖反霸成为潮流不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D。9.上海师大副教授李尚君认为:“雅典的法律成为政治家彼此竞争所采取的一种手段,或是调节政治家与民众矛盾关系的一种方式。民众权力和政治家地位在当时雅典人心中处于最

10、重要的位置,而法律实际只是从属于政治家的竞争以及政治家与民众的矛盾。”材料旨在说明,在古代雅典A. 法律并不具有绝对性权威B. 阶级矛盾和政治关系十分复杂C. 直接民主制存在明显弊端D. 法律脱离了广大民众政治生活【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古雅典法律成为政治家竞争的工具,而且从属于政治家之间的竞争以及政治家与民众的矛盾,因此法律并不具有绝对性的权力,A正确;B项与题干无关,排除;题干主旨并不是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排除C;D不符合史实,根据所学知识,雅典的法律并未脱离雅典民主制的范畴,排除。10.下表是欧美部分国家政体的建立情况,其内容反映出A. 世界形成了欧美两个政治中心B.

11、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C. 欧美主导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D. 欧洲是世界政治文明的发祥地【答案】B【解析】【详解】英、美、德法四个国家所建立的政体,既有君主立宪制,又有共和制,君主立宪制与共和制又有两类,由此可知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但他们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制度,又具有共性,故选B项;仅从英.美、德、法的政体,无法得出欧美是世界的政治中心,主导世界政治发展方向,可排除A、C两项;欧洲不是世界政治文明的发祥地,排除D。11.1920年11月苏俄颁布了租让法令,1921年又颁布了租借条例和关于手工业和小企业的决定。于是,雇工、“俄外合资”等形式使许多工业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材料反映了苏俄A. 引进西

12、方先进技术的设想B. 与资本主义妥协和革命意志消退C. 重视发展工业经济政策D.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新经济政策颁布前后都有重视工业、发展工业的政策,C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引进技术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的中心意思是俄国采取租让、租借式资本主义,用意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与资本主义妥协和革命意志消退无关,B项错误;从材料中的时间可以判断,材料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和实施初期的举措,排除D项。12.下表是在1973年以后的国际储备货币的比重表,反映了A.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继续发展B. 美元仍是唯一国际储备货币C. 新的国际货币格局正在形成中D. 欧元区表现出较

13、强的竞争实力【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来看,美元不再是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但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德国马克日元的国际地位日益加强,国际储备货币日益多元化,说明新的国际货币格局正在形成中,C正确; 1973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解体,排除A;B项明显与题干中显示的国际货币多元不符,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欧元诞生时间是1999年,排除。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儒家倡导“内圣外王”、“修齐治平”,要求将内在的思想外化为积极的事功,兴邦治国,教民化俗。同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的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具有特别顽强的生命力和延续性。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中国

14、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18世纪的西方多数启蒙学者,把中国描述为一群有理性哲人治理的“模范社会”,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理性的完美体现。在赞关中国的思想与政治时,伏尔泰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他称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材料二 梁启超把卢梭、孟德斯鸠作为自己的老师,把学习18世纪启蒙文化作为自己追求、向往的目标。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卢梭的民主学说,批判清王朝,反对改良派,号召民主革命。邹容的革命军明确借用了卢梭自由平等的思想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1913年严复翻译了法意即论法的精神,使启蒙思想在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启蒙思想经过中国学者的融

15、通整合,在中国文化领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材料三 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直接后果,“文化全球化”不仅成为资本掠夺的一种新的形态,国家文化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被历史地和现实地推到了主权国家面前。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淑梅中西文化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理性”表现,并分析西方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重要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文化全球化”的认识。【答案】(1)表现: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民族精神;和谐共生、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原因:古代中国

16、综合国力相对强大;传统文化具有理性因素,注重政治和伦理道德的结合;启蒙思想家反对本国封建专制的客观需要。(2)影响:启迪有识之士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改造旧社会而不懈斗争,如维新变法倡导君主立宪,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过程中,倡导民主共和、三权分立、政党制度等,结果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激发了国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推动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3)认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同文明的交流扩大了文化全球化的领域与范围;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存在一定的冲突;文化全球化不是同质化,既要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也要保护好优秀的民族文化【解析】【详解】(1

17、)表现:根据材料“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可得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民族精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和谐共生、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根据材料“要求将内在的思想外化为积极的事功,兴邦治国,教民化俗”可知,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综合国力相对强大;根据材料“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可知,传统文化具有理性因素,注重政治和伦理道德的结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借中国传统文化反对本国封建专制。(2)影响:根据材料“梁启超

18、把卢梭、孟德斯鸠作为自己的老师,把学习18世纪启蒙文化作为自己追求、向往的目标”可知,西方启蒙思想启迪有识之士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改造旧社会而不懈斗争,如维新变法倡导君主立宪,发挥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根据材料“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卢梭的民主学说,批判清王朝,反对改良派,号召民主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过程中,倡导民主共和、三权分立、政党制度等,结果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激发了国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推动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3)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从继承传统文化借鉴文明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等方面提出建议,言之有理即可。14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向题。材料 对罗斯福新政的反思。在历史学与经济史学界并不一定是主流,但在社会舆论与经济政策的制定上,影响却日渐增加。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政府的政策令本来应该结束的经济大危机拖延了八年,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按照罗斯福的道路,美国很难走出萧条的低谷。更激烈的批评者甚至觉得罗斯福从根本上就是个崇拜大政府和强权的人,历史记录表明,罗斯福在上任之初并没有明确的经济政策,什么都去试试,如果不行就换个办法重头再来。但其核心思想,就是政府大规模介入经济事务,在经济中起主导而不是辅助的作用。编自龚小夏美国反思罗斯福新政:让大萧条拖更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有关罗斯福新政的

20、观点并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正反观点均可,但需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观点:罗斯福新政使大萧条拖得更久。评述: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实施新政,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复兴工业、整顿农业、制定劳工立法、实行社会保障制度。这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得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前的水平【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内容“罗斯福政府的政策令本来应该结束的经济大危机拖延了八年”并结合材料主旨可提炼出观点:罗斯福新政使大萧条拖得更久。评述:评述过程

21、可以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相关影响来分析。如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实施新政,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复兴工业、整顿农业、制定劳工立法、实行社会保障制度。这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得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前的水平。最后得出结论,罗斯福新政使得美国尽快的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使得美国经济走出低谷。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今天山西省的边界早在秦代就已大致形成,其东、南、西三面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界,在秦代恰好是太原、河东、上党三郡的边界,

22、古代的豫章郡几乎与今天的江西省完全一致,其东、西、南三面以山脉、北面以江为界。两广地区原有南岭之险,元代将南岭的部分区域分别划给江西、湖广两个行省,以此来控制两广地区。“合江南、江北为一长江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摘编自王芳中国古代政区划分原则初探材料二 1980年至2000年的中国区划调整情况表明,县的数量减少与市的数量增加、乡的数量减少与镇的数量增加并存,这是以商品经济为主要形态的区域主体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区域主体的城镇化过程中的身份置换,其出发点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发挥城市对农村的经济辐射和带动效应以谋求乡村发展。这种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行政区划调整,造

23、成行政区划边界对地域经济界限的替代,形成具有高度分割特征的行政区经济。摘编自龙宁丽中国行政区划变迁的行动逻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代和元代行政区划界原则,并简评元代行政区划界原则。(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行政区域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答案】(1)原则:秦代:山川形便;元朝:犬牙交错。评价:元代有效地制约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但人为地破坏了完整的自然区域,给行政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不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2)表现:撤乡并县,增加城镇数量,建立城乡二元结构。原因:国家政策的导向;改开放的推动;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

24、发展。【解析】【详解】(1)原则:根据材料“今天山西省的边界其东、南、西三面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界,在秦代恰好是太原、河东、上党三郡的边界,古代的豫章郡其东、西、南三面以山脉、北面以江为界”可知,秦代行政区划界的原则是山川形便;元朝:根据材料“合江南、江北为一长江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可知,元代行政区划界的原则是犬牙交错。评价:根据材料“元代将南岭的部分区域分别划给江西、湖广两个行省,以此来控制两广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有效地制约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从弊端来看,人为地破坏了完整的自然区域,给行政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不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2)表现:根据材料“县的数量减少与市的数量增加、乡的数量减少与镇的数量增加并存,其出发点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发挥城市对农村的经济辐射和带动效应以谋求乡村发展”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行政区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撤乡并县,增加城镇数量,建立城乡二元结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与当时国家推行的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有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行政区域变化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推动的结果;根据材料“这是以商品经济为主要形态的区域主体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区域主体的城镇化过程中的身份置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